從全國首開科技重獎先河,到開辦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香洲毛紡廠,開辦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酒店——石景山酒店,發行我國第一張信用卡,創建全國第一個跨境工業區——珠澳跨境工業區,在全國率先實現12年免費教育……
成立特區40年,珠海敢為人先,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以「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中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首創」、「首個」。
有的第一或許已經完成歷史使命,消失在時間長河中,但其承載的功能、意義卻被傳承下來,仍在服務我們今天的生活;有的第一則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不斷發展壯大,時至今日仍發揮著示範意義,引領推動珠海或相關產業的發展……這些「第一」以及創造這些「第一」的人、企業,既造就了今天的珠海,也被珠海特區所造就。
值此珠海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南方都市報聚焦珠海特區40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重大創新變革,推出《特區珠海40年40個第一》策劃,探尋曾經誕生的第一、首創,尋訪推動珠海發展並做出過重大貢獻的改革先鋒、標杆領軍企業。
南都訊 在石景山半山腰上,六棟典雅的西式白色別墅佇立於綠蔭之中。它們隸屬於石景山旅遊中心,鄧小平、鄧穎超等多位國家領導人曾在這裡下榻。
作為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的酒店,石景山旅遊中心率先推行勞動合同與浮動工資制度等系列舉措,使其一度成為全國酒店的翹楚。30年悄然走過,以石景山旅遊中心為標誌的珠海酒店行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迅速發展壯大,已成為珠海現代服務業的重要一部分。
曾領跑全國酒店業十年,引同行慕名取經
時間回到1979年,新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旅遊企業石景山旅遊中心在珠海籤約誕生。1980年2月8日,由11位港澳商人投資1100萬港元興建的石景山旅遊中心破土動工,酒店因後山上有21處石景而得名。
公開資料顯示,酒店用8個月時間建成,1980年10月12日開業。雙方合作的方式是港澳方面出資金出設備,珠海方面出地皮、勞力,投資不還本不付息,盈利部分7成歸投資方,以12年為期。
作為國內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鑑。石景山酒店領導層大膽提出借鑑國外和港澳的先進管理方法,結合中國國情來制定酒店的管理制度,首創全國第一家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總經理負貴制的企業體制;首創全國第-家實行勞動合同制的用工制度:工資分配上實行浮動工資制。
創新的管理機制,以及當時全國首屈一指的服務理念,都讓石景山旅遊中心聲名大噪,多家傳媒競相報導。北京飯店、東方賓館等大酒店也慕名來取經。在1980年-1990年的十年間,石景山旅遊中心作為我國酒店業的一面旗幟,領跑全國,也成了很多珠海人心中的勝地。
當時的酒店工作人員向南都記者回憶,開業之初,酒店幾乎天天爆滿。他們將酒店房價定在168元,相當於當時普通人四五個月的工資。酒店在試營業的前2個月內,便達到收支平衡,正式開業的第一季度,便獲得純利70多萬港元。
帶動珠海酒店業、旅遊業崛起
在石景山旅遊中心的帶動下,珠海的酒店業、旅遊業由此起步,進入了發展快車道。今天,當人們漫步在石景山旅遊中心周邊及其所在的吉大片區,一路上各類酒店鱗次櫛比,已成為珠海城市的一道風景線。
伴隨珠海旅遊產業的騰飛以及打造全域旅遊的需要,珠海的酒店業也從過去只有石景山旅遊中心一家高端酒店,進入到百花齊放的新時代。不完全統計,珠海現有30家五星級標準酒店(含開業/在建/規劃),業的14家,主要集中在主城區;規劃/建設中的有16家,覆蓋香洲、橫琴、金灣、鬥門、東澳島五大區域。
與酒店行業騰飛相伴的是,珠海旅遊產業蓬勃發展,浪漫之城的美譽蜚聲全國。僅2019年,珠海就接待遊客總人數4618.21萬人次,同比增長7.1%;其中,過夜遊客2603.90萬人次,酒店平均開房率 62.27%,實現旅遊總收入 541.53 億元,增長 16.2%。
與此同時,石景山旅遊中心在特區成立之初所確立的標杆服務理念,不斷被同行借鑑、推廣、升級,如今在珠海乃至整個中國大地上發揚光大,成為市民日常都能享受到的普遍服務。
監製 陶然 田霜月
策劃 李平
統籌 楊亮
記者 朱鵬景 楊亮 王靖豪 李潔瓊 袁平峰 洪曉可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