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春分了,今年哪天出九?俗語「二月沒九,餓死雞狗」啥意思?

2020-12-09 騰訊網

摘要:春分將至,今年「出九」了嗎?俗語「2月沒九,餓死雞狗」啥意思

文/農夫也瘋狂

今天已經是3月11日了,三月份又將過去一半了。在這個時候農民也要忙碌起來了,好些農作物都要開始播種、育苗了,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很多的蔬菜這個時候都進入播種的旺季了。現在正是雨水節氣,而緊隨其後的就是春分了。今年的春分節氣是在3月20日,農曆二月二十七日。那春分節氣就要到了,今年「出九」了嗎?俗語「二月沒九,餓死雞狗」是啥意思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1)春分馬上到了,今年哪天「出九」?現在出九了嗎?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是婦孺皆知的一首童謠了,古人把冬至節氣以後就定為「數九寒天」,其中每個九天為「一九」,經歷過九個「九」以後,寒冬也就結束了,然後就迎來了溫暖的春天了。

而去年的冬至是在12月22日,也就是從這一天就開始數九了,其中「一九」是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二九」是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以此類推到了「九九」就是2020年3月3日-2020年3月11日。恰好今天就是3月11日,也就是說今天以後,即3月12日就出九了。而這一天又是植樹節,意味著春天就要來了,嚴寒已經過去了。

(2)俗語「二月沒九,餓死雞狗」到底是什麼意思?

估計不少農民朋友都有聽說過這句俗語,因為農村的好些老人現在還是根據農曆和二十四節氣來安排農事,對這方面自然很關注。而俗語「二月沒九,餓死雞狗」的字面意思是說,在農曆二月份如果還沒有到,就已經「出九」了,那當年的年景就不太好,這樣農民沒有足夠的餘糧可吃,家裡面養的雞和狗等就可能會因此而餓死。從前面的介紹相信大家也已經看到了,今年「出九」是在3月12日,而這一天已經是農曆的二月十九日。所以從這裡來看,今年二月份是有九的,這也就意味著今年將會是一個豐收年。

在古代的時候是沒有天氣預報的,農民耕種、播種都是根據二十四節氣和農曆來安排的。而如果農曆二月份沒有九,也就是在農曆一月份也就已經出九了,這也就意味著這一年的回暖比較早,春天提前到來了。但是這樣卻並不是好事情,農民提前就進行播種了,回暖偏早在後面還容易出現倒春寒的天氣。

同時氣溫回升的早,田裡的害蟲蟲卵還還來不及凍死就活過來了,這樣它們的繁殖會更快,這樣對農民的損失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古代的種植技術落後,糧食產量本來就不高。如果還要遭受天氣的災害,損失就會更加慘重了,因此就有了「二月沒九,餓死雞狗」這樣的說法。類似的農諺還有「六月立秋,兩頭不收」,而今年就是在農曆六月份立秋哦。那是不是說收成就不好呢?這個大家不用擔心,之所以是六月份立秋,那是因為今年多了一個閏四月所致。

明天就要出九了,而3月20日就要迎來春分節氣了。各位朋友們,你們對於俗語「二月沒九,餓死雞狗」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說的啥意思 今年2月有九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說的啥意思 今年2月有九嗎?時間過得是真快,雖然天天宅在家裡不能外出,每天感覺有點無聊,但是春節的小長假也已經結束了,並且馬上就要迎來正月十五元宵節了.在正月十一這天,也就是公曆2月4日,24節氣之首的立春也到了.很多人都知道2020年是鼠   原標題: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說的啥意思 今年2月有九嗎?
  • 農村老話:「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鼠年二月有「九」嗎?
    俗語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關於農業生產的,特別在古代農業生產極不發達的年代,人們急切地想預測明年的農業生產情況,所以總結出來各種關於收成的好壞的老話俗語,指導人們對未來莊稼收成進行預判。二月沒九,餓死豬狗看似簡單,其實直接體現了氣候與農業生產之間的關係。
  • 2021年二月沒九,俗話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
    除此之外,人們還把冬季最寒冷的天氣劃分成九個九,也就是從冬至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九,數到「九九」也就春暖花開了。不過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民間有很多關於「九」的諺語,最常見的一句就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鼠年二月有「九」嗎,有道理嗎?
    導語: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鼠年二月有「九」嗎,有道理嗎?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老一輩人說的「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是什麼意思呢?
  • 古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老祖宗預測收成的辦法
    下面結合這句農諺老話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關於「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裡「九」指冬九,即數九寒天,一共81天,是過去人們計算寒天至春暖花開時間的一種常用方法,一般是從每年冬至節氣開始,推算出81天,到了來年春分前後便九盡春深日暖、桃花開了!
  • 明年辛丑牛年,農村俗語「三月不見九,餓死豬和狗」,是啥意思?
    了解了牛年,下面咱們就來了解下今天這句俗語「三月不見九,餓死豬和狗」是什麼意思吧?什麼是「數九天」?數九天是民間統計寒冷到春暖時段的一個方法,一共是九個數九天,每個數九天是九天,為什麼都以九為標準呢?其實這個九在古時候就是「至陽」的意思,而數九的開始就是表示氣溫開始回暖,大家都知道這夏至是冷空氣聚集的開始,經過了180天的積攢之後就到了冬至日,而冬至是暖空氣開始聚集的開始,預示著冷空氣會經過一段時間慢慢消散,最後就變成了春暖花開的景象,而這一段時間就是數九八十一天,這也是數九天的來歷。「三月不見九,餓死豬和狗」是啥意思?
  • 今年清明是哪天?俗語「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後」啥意思
    今年清明是哪天?俗語「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後」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古詩有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老話常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由此也看得出來古代的農民都是依據二十四節氣來安排農事的,而俗語「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後」也是和農事勞動相關的,其說的是啥意思呢?今年清明是哪天?清明節雖然在公曆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固定,基本都是在4月5日前後,但是在農曆的日期則變化比較大。有的年份清明節是在農曆三月份,而有的年份則是在農曆二月份。
  • 今年過年冷不冷,村裡老人卻說「冬至月半,秋衣過年」,啥意思?
    一般到了冬至的時候就開始有數「九」的說法了,從冬至當天開始,往後推九天為「一個九」,總共九個「九」,也就是八十一天,在之後就到了春天了,甚至連這個「九」在農村都有專門的俗語呢!農村有句俗語說的是「冬至月頭,過年不出手」,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某一年的冬至是在一個月的月初,那麼在過年的時候就會特別冷,冷到手都不想伸出來。
  • 俗語「二月不見九,長工難歇手」,啥意思?二月沒九年景好嗎?
    在眼下日曆已經翻頁到2021年的時候,與年齡相關的某些俗語也自然而然地被人們更多地提起。「二月不見九,長工難歇手」,就是其中之一。一、咱們中國人為什麼要在冬季數九?都說數九寒天,而咱們中國人之所以要在冬季數九,不只是為了計算寒冷的日子和時間,更多的應該是來自對陽氣的渴望。
  • 春節臨近,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些不懂,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下。七不出說道七,筆者第一反應就是「頭七」,逝者第一次回家的日子,聽起來確實有些避諱。八不歸說的是在正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時候是不適宜回家的,其實這種說法只是人們的一種主觀思想,一傳十十傳百,傳多了人們就誤以為真的相信了,至於哪天回家不還得需要看實際情況麼。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啥意思?十人九不知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啥意思?十人九不知!對於古代人們生活的作息時間,老祖宗也是總結出一句俗語,那就是「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估計是十人九不知。這句俗語裡面的「更」其實就是古人計算時辰的一個名稱,就好比現在的「小時」一樣,看過古裝劇的都知道,在古代夜裡有專門打更的人,每到更點的時候他們手裡拿著銅鑼竹板提著燈籠,行走在大街上咣咣梆梆的敲幾下。
  • 年底了,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你別看農民在家裡喝酒不幹啥,但是農民聊天起來都是帶有「學問」,比如一些老人聚在一起就會聊一些俗語,有的俗語也是意義比較深刻,帶有很多的警示意思。 ,就比如這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有的人就是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意思。
  • 春分節氣到俗語「春分無雨是空年啥意思 春分下雨才好嗎?
    春分節氣到俗語「春分無雨是空年啥意思 春分下雨才好嗎?時間:2020-03-19 23:57   來源: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分節氣到俗語春分無雨是空年啥意思 春分下雨才好嗎? 時間飛逝,三月份就要進入到下旬了,這個時候南方已經是草長鶯飛的季節了。
  • 今日「出九」,俗語「出九餃子入伏面」,出九後,還會有倒春寒?
    千呼萬喚中,今日迎來了正式「出九」的第一天,那麼啥是「出九」呢?「出九」有啥民俗呢?「出九」後,還會有「倒春寒」嗎?今天我們就簡單的討論一下!在民間,但凡有啥節日,各地都會有相應的風俗,在北方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出九餃子入伏面,誰家不吃爛腚片」。這句俗語反映了,出九這天的吃食,在北方依然以「餃子」為主。為啥,人們對於餃子會情有獨鍾呢?
  • 「水九旱三春,旱九水三春」啥意思?農諺看春季雨水多少
    「水九旱三春,旱九水三春」啥意思?農諺看春季雨水多少文/農夫也瘋狂「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已過,也就意味著馬上就要過年了。雖然有專家說今年是暖冬,但是在過去的這段時間,還是相比於去年要寒冷一些。尤其是在南方很多地區,連續多天沒出太陽了。在湖南就已經連著20來天是陰雨天氣了,這也不僅讓農民擔心後面的天氣情況。而村裡會看天氣的老農就說了幾句農諺,真正老祖宗傳下來的民間智慧,我們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①頭九晴,九九晴;頭九陰,九九陰。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1、臘不撿兔、春不撿雞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寓意著人們在一些特定地季節,有些食物吃了會危害到人們的健康。比如「臘不撿兔」這句話裡面的「臘」是指冬天的臘月。而動物也是一樣,往往在這個季節家裡的雞也一樣,容易被病菌感染而引發常見的「雞瘟」而且在這個季節也會有大量的家雞死亡。而這些家禽一旦感染雞瘟,會造成大量成片地家禽死亡。而這個時候的家禽死了,體內含有大量的病菌,是絕對不能吃的,吃了的話嚴重的可能會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小編小時候家裡就發生過這樣的現象,雞死後一般都會把這些雞放埋起來。
  • 俗語:二月清明莫搶前,三月清明莫推後,啥意思?今年清明幾月?
    俗語:二月清明莫搶前,三月清明莫推後,啥意思?今年清明幾月?俗話常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在清明時節,農民就開始忙碌了,需要種植各種的農作物,蔬菜、水果等等,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在長時間的農耕生活當中總結出來的。
  • 今年春分節氣是在哪一天 春分的「分」又是什麼意思?
    今年春分節氣是在哪一天 春分的「分」又是什麼意思?時間:2020-03-20 00: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年春分節氣是在哪一天 春分的分又是什麼意思? 老話常說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數九寒天已經結束了,寒冷的冬天也成為了過去式了。
  • 春分將至,春分「分」的是什麼?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
    摘要:春分將至,春分「分」的是什麼?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進入3月份下旬了,而在3月20日就要迎來春分節氣了。這是24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0°的時候就迎來了春分節氣。那春分是啥意思,到底「分」的是什麼呢?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對於二十四節氣,農村的老人還是非常重視和熟悉,現在雖然有天氣預報了,但是有些老人依然還會通過節氣來預測後面的天氣和一年糧食的收成好壞,其中有些還是比較準確的。
  • 生活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啥意思?背後有何深層寓意
    文/遐慕生活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啥意思?背後有何深層寓意隨著溫度的不斷降低,相信大多數北方的小夥伴們都感受到了這來自冬季得森森「惡意」。筆者小時候經常聽老人們說,這下雪好啊,而且老人們還會說好多好多關於雪與人們生活的例子來,那個時候筆者就像是聽故事一樣,聽著那些老人們說這些相關的俗語。在許多關於這雪的俗語中,有一句讓筆者的印象尤為得深刻,那就是: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