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分將至,今年「出九」了嗎?俗語「2月沒九,餓死雞狗」啥意思
文/農夫也瘋狂
今天已經是3月11日了,三月份又將過去一半了。在這個時候農民也要忙碌起來了,好些農作物都要開始播種、育苗了,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很多的蔬菜這個時候都進入播種的旺季了。現在正是雨水節氣,而緊隨其後的就是春分了。今年的春分節氣是在3月20日,農曆二月二十七日。那春分節氣就要到了,今年「出九」了嗎?俗語「二月沒九,餓死雞狗」是啥意思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1)春分馬上到了,今年哪天「出九」?現在出九了嗎?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是婦孺皆知的一首童謠了,古人把冬至節氣以後就定為「數九寒天」,其中每個九天為「一九」,經歷過九個「九」以後,寒冬也就結束了,然後就迎來了溫暖的春天了。
而去年的冬至是在12月22日,也就是從這一天就開始數九了,其中「一九」是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二九」是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以此類推到了「九九」就是2020年3月3日-2020年3月11日。恰好今天就是3月11日,也就是說今天以後,即3月12日就出九了。而這一天又是植樹節,意味著春天就要來了,嚴寒已經過去了。
(2)俗語「二月沒九,餓死雞狗」到底是什麼意思?
估計不少農民朋友都有聽說過這句俗語,因為農村的好些老人現在還是根據農曆和二十四節氣來安排農事,對這方面自然很關注。而俗語「二月沒九,餓死雞狗」的字面意思是說,在農曆二月份如果還沒有到,就已經「出九」了,那當年的年景就不太好,這樣農民沒有足夠的餘糧可吃,家裡面養的雞和狗等就可能會因此而餓死。從前面的介紹相信大家也已經看到了,今年「出九」是在3月12日,而這一天已經是農曆的二月十九日。所以從這裡來看,今年二月份是有九的,這也就意味著今年將會是一個豐收年。
在古代的時候是沒有天氣預報的,農民耕種、播種都是根據二十四節氣和農曆來安排的。而如果農曆二月份沒有九,也就是在農曆一月份也就已經出九了,這也就意味著這一年的回暖比較早,春天提前到來了。但是這樣卻並不是好事情,農民提前就進行播種了,回暖偏早在後面還容易出現倒春寒的天氣。
同時氣溫回升的早,田裡的害蟲蟲卵還還來不及凍死就活過來了,這樣它們的繁殖會更快,這樣對農民的損失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古代的種植技術落後,糧食產量本來就不高。如果還要遭受天氣的災害,損失就會更加慘重了,因此就有了「二月沒九,餓死雞狗」這樣的說法。類似的農諺還有「六月立秋,兩頭不收」,而今年就是在農曆六月份立秋哦。那是不是說收成就不好呢?這個大家不用擔心,之所以是六月份立秋,那是因為今年多了一個閏四月所致。
明天就要出九了,而3月20日就要迎來春分節氣了。各位朋友們,你們對於俗語「二月沒九,餓死雞狗」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