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是哪天?俗語「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後」啥意思?
文/農夫也瘋狂
古詩有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到了清明前後,基本上都會下雨,好像是故意襯託一下清明節的氣氛一樣。清明節其實不僅僅是一個給去世親人掃墓的傳統節日,而且還是24節氣之一。其每年都是在公曆的4月5日前後,一到清明節了農民也是比較忙碌的。老話常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由此也看得出來古代的農民都是依據二十四節氣來安排農事的,而俗語「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後」也是和農事勞動相關的,其說的是啥意思呢?今年清明是哪天?
清明節雖然在公曆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固定,基本都是在4月5日前後,但是在農曆的日期則變化比較大。有的年份清明節是在農曆三月份,而有的年份則是在農曆二月份。而這句俗語中的「二月」、「三月」則分別指的是農曆月份,現在農村的很多老人記事依然是用農曆,比如孩子出生的日子,老輩人就喜歡記農曆,在農村裡過生日也依舊是過農曆生日。而這句俗語的意思也比較簡單,在農村種過地的朋友都應該很清楚,其說的是清明節如果是在農曆二月份,那播種農作物就儘量不要提前了,即宜遲不宜早;如果清明節是在農曆三月份,那播種農作物是宜早不宜遲。這話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所流傳的很多農諺,都是古人長期觀察之後的經驗總結,雖然有些用科學解釋不清楚,但是其準確性還是比較高的,這也是農諺能夠從古代流傳至今的原因。而這句俗語也一樣是有幾分道理的,在春天的時候天氣變化是很無常的,老輩人常說,春天的天氣就像孩子的臉一樣,是變化無常的。而如果清明節是在農曆二月份,那這個期間的氣溫還有可能出現「滑鐵盧」的情況,即開始的氣溫比較暖和,後面的天氣就突然降溫了,甚至降雪、降冰雹了,這種天氣就是「倒春寒」,對農作物是非常不利的。如果農作物提前播種了,那就容易遭受凍害,從而造成損失。而到了農曆三月份的時候才清明,那出現倒春寒的概率已經非常低了,適當提前播種則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利,這樣也容易豐產。
而今年的清明節是在公曆4月5日,農曆三月初一,算是在二月份和三月份多過渡點上。根據老輩人的經驗來看,今年的播種按照正常的情況來安排就行,不需要提前,也不需要推遲。不過,具體還是要看當地的天氣情況了。畢竟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些農諺,也僅僅是起到參考的作用,要懂得靈活運用,而不能生搬硬套。何況在今天科學技術也發達了,想要了解近期的天氣情況也比較簡單了,並且也改變了過去靠天吃飯的模式。對於俗語「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後」,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大家補充!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哦,農夫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支持(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