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堂、水溝、水池、酒窖……近日,一個個印證昔日釀酒場景的遺蹟,在白酒飄香的宜賓喜捷紅樓夢村重見天日。喜捷糟坊頭遺址及其豐富遺蹟的出土,將白酒之都宜賓的白酒釀造歷史前推至明代中晚期。
昨日,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的30餘位專家現場探訪宜賓喜捷糟坊頭遺址。專家表示,這一作坊是四川迄今為止出土的遺蹟最全的明代釀酒作坊遺址。
76天考古發掘
明代釀酒作坊現身
昨日下午,成都商報記者跟隨30餘位專家,來到位於宜賓喜捷紅樓夢村的糟坊頭遺址。數十個方形發掘坑內,石砌池子、磚砌溝槽、石板地面等遺蹟,清晰可見。考古人員介紹,這一遺址的釀酒作坊要素十分完整,一個約24平方米的晾堂更是引人注目。「經復原後,是目前全國最大、最早的明代石板晾堂。」
今年年初,一家酒廠在擴建廠區施工時,發現了糟坊頭遺址。從2月7日起,經過76天考古發掘,一處近500平方米的遺蹟被清理出來。而據考古專家介紹,整個糟坊頭遺址的核心面積約達3000平方米。目前,遺址內還發現了很多大型生產工具,如高達1米、舂米用的石臼,長約1.5米的石質碾槽,刻著「頭等三百六十斤」的石秤砣等。
四川地區遺蹟最全
宜賓釀酒史前推幾百年
據了解,在宜賓喜捷糟坊頭釀酒作坊遺址出土發掘之前,四川境內已先後發掘出多個釀酒作坊遺址。自1998年以來,先後有全興水井街酒坊遺址、劍南春「天益老號」作坊、沱牌泰安作坊、五糧液長發升作坊等釀酒遺址被發掘出土。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院徐光冀介紹,相比這些遺址,宜賓喜捷糟坊頭釀酒作坊遺址的遺蹟最為豐富,其使用時期主要集中在明代中晚期。「這一釀酒作坊遺址的出土,將宜賓的白酒釀造歷史提前到了明代,向前推了幾百年。」他同時表示:「釀酒作坊要素基本齊全,生產工具種類豐富,瓷器數量多、年代早、品級高,為四川地區其他酒坊遺址所罕見。該作坊遺址是四川地區現已出土的遺蹟中最全的明代釀酒作坊遺址。」
一處因酒廠基建施工而發現的遺址,其未來將何去何從?昨日下午召開的專家論證會後,高大倫代表專家組提出了保護和利用建議:「該遺址非常重要,建議先進行回填保護。」
高大倫說,在現有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可考慮適當擴大發掘範圍,對遺址進行布局的解剖。同時還應深化遺址的後期學術研究,籌備、規劃、建設遺址博物館。
成都商報記者 王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