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南京| 細數故宮隱秘角落裡的「南京元素」

2021-02-08 紫金山觀察


有關故宮的文學作品也成為近期書市的熱點,從故宮的歷史積澱,到古物的文化韻味,再到故宮博物院創辦歷程,學者們用文字構建了一座「紙上的故宮」。


我們一起聆聽故宮背後的故事,驚嘆中華文化的偉大與獨特。而與這些學者的對話中,在這些故宮背後的細節裡,也發現了與南京的點滴聯繫。

從明清兩代的皇室宮殿,到今天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2020年故宮迎來六百華誕。


對於故宮的書寫,現任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祝勇近年來持續書寫著故宮的典故與傳奇,或借物詠懷,或憑卷追思,從獨特角度展示了一個豐富深邃的古典中國。


《故宮六百年》


在這位「故宮人」眼中,書寫故宮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因為這座建築過於宏大。


新作《故宮六百年》更可以視為他此類作品的集大成者,有系統有條理地講述了故宮的方方面面,似水流年,小處生動,大處磅礴,充滿了一個文人與學人對於歷史的溫情與敬意。


因為工作的關係,祝勇有機會與藝術品朝夕相伴,他去了故宮很多別人沒機會去的宮殿、後花園,於是有了《故宮的古物之美》《故宮的隱秘角落》等多部作品。


而著名清史專家閻崇年 「大故宮」系列,不僅讓大眾重新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故宮,也首次打開了故宮外延,將瀋陽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山五園、避暑山莊等納入故宮姻系,透徹解析綿延千百年的帝王族系、社會人文、文化淵源,以及建築、文物、民風等,實為生動可讀、耐人尋味的「故宮百科」。


《故宮五十年》


一部反映故宮博物院創辦發展全景歷程的回憶錄《故宮五十年》,以1925年故宮博物院建院為開端,再現了故宮博物院50年的動蕩歲月,涵蓋了故宮文物清點造冊、國寶疏散後方、文物出國展覽、文物運臺等諸多重要歷史事件。


其中,有關抗戰期間百萬件國寶在戰火中南渡北歸、西遷東還的部分經過,更是鮮為人知。


一部部「紙上故宮」,在歷史與文學之間遊弋。


祝勇以現代人獨到的眼光,不但向讀者還原了故宮中一件件「國家寶藏」的來龍去脈,並從細節出發,娓娓道來。


祝勇將它們稱作「古物」,而不是叫作「文物」,是有原因的,「正是為了強調它們的時間屬性。」祝勇說,每一件物上,都收斂著歷朝的風雨,凝聚著時間的力量。面對如此磅礴的物質書寫,其實也是面對無盡的時間書寫。


《故宮的古物之美》


這註定是一次費力不討好的努力,但祝勇還是做了,並且在這一堆了不起的中國古物中,說不盡的華夏歷史中,再現一段文明的營造之美,將隱匿在歷史角落的故事層層剝繭抽絲。


祝勇眼中,中國的青銅器,一出場就成了「國家藝術」,成了國家力量的象徵。


「這不僅因為青銅器象徵著財富,更因為它本身就是財富。」祝勇解釋,「科學家用攝譜儀對二里頭青銅爵進行成分分析,發現其中92%是紅銅,7%是錫。這兩樣金屬,在當時無疑是貴金屬。夏商時代,數以千計、萬計的奴隸,分散在深山荒野,尋找著銅錫礦藏。甚至有學者分析,『這或許是導致夏、商都城頻繁遷移的原因之一』。」


在那個時代,一座都城可以沒有壯闊的宮殿,卻不能沒有華麗的鼎,因為它,已經成為王朝正統性的象徵。


至今,故宮仍舊有一部分空間沒有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個「隱秘」的地方。祝勇說:「故宮的隱秘角落是故宮魅力的一部分,或者說,沒有了『隱秘』,就沒有真正的故宮。」


《故宮的隱秘角落》


這些隱秘角落既包含那些未開放區,也包括開放了卻沒有得到重視的區域。「比如昭仁殿,它曾經左右帝國的命運,卻已然被人遺忘。它們歷經歲月沉浮,靜默如謎,於今天的我們而言充滿了神秘、禁忌和吸引。」


祝勇帶領讀者一一造訪武英殿、慈寧花園、昭仁殿、壽安宮、文淵閣、倦勤齋,將在這些隱秘角落裡發生過卻不為人們所知的歷史故事娓娓道來,康熙、乾隆、孝莊太后……眾多歷史人物在真實重現的場景中,讓讀者看到了他們屬於凡人的七情六慾、血肉筋骨。


比如透過沒有作者署名的《十二美人圖》,祝勇看到的是一個孤獨、茫然、焦慮的雍正皇帝。「別人提到雍正,想到的可能是康雍乾盛世,想到的是他的血腥殘忍,而我希望以一個文學藝術研究者的視角,從文物中尋找到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提供一些與學者不同的結論。」祝勇說。


而被譽為「乾隆花園」的寧壽宮花園,作為乾隆為自己退休後生活所修建的庭院,體現著乾隆的文人趣味。然而喜愛江南竹林的乾隆,希望在北方花園中種滿竹子卻難倒了大臣。「最後只能請來能工巧匠用木頭仿製,畫上逼真的竹節,以此過了關。」


祝勇坦言,受雍正影響,乾隆在生活品位方面一絲不苟,很多用品、能工巧匠都出自江南三大製造之一的南京江寧織造,「因此只有乾隆年代才能出現《紅樓夢》,曹雪芹什麼都見過,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


《故宮五十年》則是由故宮博物院元老親自撰寫的故宮博物院回憶錄。作者那志良1908年生於北京,17歲便進入故宮成為一名職員。彼時,故宮博物院在「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的決議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



為了趕上開幕,工作人員必須在二十天內布置好各個展室。甄別贗品、刷洗、編目、撰寫展覽卡片,一套流程做完整才能將展品陳列,門票兩毛錢。「到了正式開幕那天,神武門外早早就站滿了人。九點開門後,人們一擁而入,頓時擁擠不堪。時任博物院常務委員吳瀛如此記敘當日情形:是日萬人空巷……以一窺此數千年神秘之蘊藏。餘適以事入宮略遲,中途車不能行者屢,入門乃與眷屬及三數友人,被遮斷於坤寧宮東夾道至兩小時之久,始得前進。」那志良回憶,「那天,我被派在外東路的養性殿照料,這裡陳列的是大婚圖、南巡圖等,是畫得鮮麗精細,雅俗共賞之物,看的人愈看愈有興趣,停在那裡不走,後面的人陸續擁入,他想走也走不出去了,於是室內擁擠得堵塞在那裡。有一位參觀人衣著顏色別致,引我注意,我看他一進門,便被後面的人與前面的人夾在當中,作了『夾餡餅乾』的『餡子』,夾了許久,徐徐移動,然後被夾了出去,在室內雖看他時時伸伸脖子,但他什麼也沒有看到,挨夾一個多小時,又轉向其他展覽室去了。這種情形的參觀人,恐怕不在少數。」


然而這份熱鬧沒能維持多久,故宮博物院因為時局就迎來了多重危機。直到1928年,故宮博物院暫時贏得了穩定的局面。


相關焦點

  • 《故宮的隱秘角落》讀後感
    (通訊員:烏娜)說到故宮,我雖去過,也是走馬觀花,對於故宮的了解,也不過是電視劇或紀錄片裡,常常提及的地方,在《故宮的隱秘角落》中,作者如同一位歷史全景的導遊,用文字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普通遊客根本無法進入的未開放區域:武英殿、昭仁殿、壽安宮、文淵閣
  • 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將登陸南京
    12月14日,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2號館開幕,代表著NAFI南京國際藝術季的序幕已正式拉開。阿聯親王Yacob Ahli ,著名藝術家Tony Oursler,著名藝術家王功新等受邀參與本次開幕式的剪彩活動。
  • 品讀南京| 南京老字號的「味道」
    歲、安樂園100歲、老廣東75歲……當老字號紛紛扎堆做周年慶的時候,我們驀然發現,原來,老字號並沒有遠去,即使現在有各種時尚產品、國際品牌充斥在我們的生活裡。 隨著商品經濟和手工業的發展,在城市中逐漸形成了米市、肉市、布市等行業性專門市場或廟會市場;到了明、清時期,在一些大、中城市中又形成了繁華的商業街區,街區裡店鋪林立、商賈雲集、人頭攢動,一大批聞名遐邇、各具特色的老字號棲身其中。經過長期的競爭和淘汰後,各行各業形成了一些歷久不衰、頗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和服務項目——這就是老字號的緣起。
  • 品讀南京 | 這幾個商店,南京文化味特濃
    南京城牆文創產品展示中心供圖多位於景區和交通樞紐是迎接全球遊客的「窗口」天花板和牆壁都是古老的城磚,精巧的文創產品錯落有致地擺放其中,有種古今交融的韻味。中華門甕城裡的「藏兵洞」,搖身一變成了南京城牆文創產品展示中心,令人眼前一亮。
  • 南京祿口機場T1明天盛裝歸來!細數南京還有這些老機場
    從2014年進入「暫時休整」的南京祿口機場T1航站樓將於明天回歸,屆時,南京將實現T1、T2兩座航站樓「雙樓合璧」。  說起機場,南京人一定知道祿口機場,也可能知道大校場機場,但你可能不太知道,南京還存在過多座機場。  最早的機場,就在現在的珠江路附近,你可能就住在曾經的機場裡。
  • 南京故宮哪裡去了?
    說來也奇怪,小編每到南京,並未見過什麼故宮,但從地圖上看,的確標有故宮的字樣,不久前,小編抓住一次差旅,下決心非要探個究竟。 明朝在南京建都,開國皇帝朱元璋喜好築大宮殿,在他有生之年,在南京建成了他的皇宮,據說此宮長3公裡,寬2公裡,面積達到6平方公裡,從歷史上講,也是極少有這種規模,這就是南京故宮。相比之下今天的「北京紫禁城」還真算是小兄弟!
  • 遊覽故宮拒絕一路向北,打卡故宮的隱秘角落,走進乾隆的秘密花園
    遊覽故宮拒絕一路向北,打卡故宮的隱秘角落,走進乾隆的秘密花園 一、紫禁城的隱秘角落1.說他隱秘,是因為自1924年溥儀離開紫禁城後,這裡一直沒有對外開放過,即便故宮的開放展區逐年遞增,也從未開放此地。
  • 除夕夜|一起來圍觀,春晚裡的南京元素
    還包含著很多南京元素。隨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   驚鴻一瞥的惠若琪 運動健兒亮相海南三亞分會場,瘋狂打call,其中就看到了南京姑娘,惠若琪的身影。 呼嘯而過的青春,沉默不語的南京。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你離開了南京,從此沒有人和我說話。
  • 細數中國頂級酒店(江蘇篇)
    前兩天有小夥伴私信問南京的酒店推薦,作為有求必應的酒店推薦小能手,必須得滿足小夥伴的要求,不過江蘇的頂級酒店數起來真的很多,今天我們就來數一數江蘇的頂級酒店吧。,將「五行元素」和「南京元素」呈現在酒店的每一個角落,通過空間的排列組合,設計師也把「金」元素運用到酒店裡的各處,室內設計完美展現了東方美學和西方經典風格的巧妙結合。
  • 品讀南京| 南京擦亮「金陵菜」招牌
    金陵菜不僅是南京深厚文化底蘊的重要寫照,也是南京餐飲業、旅遊業做大做強的重要方向。日前,我市舉辦了2019「金陵菜」餐飲文化高層交流會,眾多南京餐飲業「大拿」齊聚一堂,共話「金陵菜」的傳承與創新、提升與發展。專家表示,應推動實現「金陵菜」的標準化、品質化,讓南京經典傳統飲食文化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 泡一泡沒煩惱,細數南京的那些溫泉
    泡一泡沒煩惱,細數南京的那些溫泉自南朝以來,歷代達官顯宦,文人雅士偏好來南京遊覽沐浴,特別是湯山溫泉在南北朝蕭梁時期被皇上封為聖泉。今天,我們來看看現在的南京的溫泉吧!湯山頤尚溫泉盡享世界溫泉文化南京湯山頤尚溫泉度假村地處山青水秀之地,寧靜而無喧囂,景秀而不僻遠。建築與環境自然融合,在山林與溪水旁,層疊錯落,和諧有致,人景合一的渾然天成。形狀、風格各異的溫泉池薈萃了中國、土耳其、峇里島、芬蘭、羅馬等東西方沐湯文化之精華,無須舟車勞頓,便可盡享世界溫泉文化。不同內涵的私人湯屋皆蘊含趣味,給賓客帶來全新、至尊感受。
  • 南京缺一座文學博物館?單霽翔來寧以故宮經驗支招
    11月16日一大早,南京市秦淮區政府大樓禮堂內就座無虛席,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來寧做客金陵智庫圈·名家講壇。祖籍南京江寧的他,一直對家鄉關注有加。以南京成功入選「文學之都」為背景,單霽翔分享文學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並為南京如何辦好文學類博物館支招。
  • 南京國際藝術季精彩不斷!故宮《海錯圖》正式登陸南京
    12月17日,由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及南京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十竹齋藝術集團承辦、南京銀行為首席戰略合作夥伴的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圓滿落幕。作為南京國際藝術季的又一重要構成部分,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南京站緊隨其後於12月20日在南京河西金鷹世界正式開幕,持續點亮冬日南京的文化藝術空間。
  • 南京明故宮是如何被毀的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正式即位後,改應天府為南京,並開始全面地建設都城與皇宮。宮殿建設幾經反覆,最終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成完整的明南京皇宮。然而,現在的南京明故宮僅存柱礎、城門等部分遺蹟。那麼,明故宮究竟毀於誰手?
  • 南京博物院院長:不知要建故宮南京分院一事
    昨天傍晚,南京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官方微博「@南京發布」表示,未來南京江北新區將籌建一批高大上的文化藝術設施:南京自然博物館、江北新區文化藝術中心、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濱江風光帶、騎行綠道的建設也將繼續完善。這個消息,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很多網友表示,要是能建成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就真的很「高大上」。
  • 南京桂花鴨:皮白光潔,肉細鮮嫩,肥而不膩
    字號最老的數宣武門外米市胡同的『老便宜坊』,其匾額上冠有『金陵』二字。據說,『老便宜坊』是明朝時從南京遷來的,當年生意興隆,名聲響亮得很,單是門兩旁那副『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對聯,便頗能引人垂涎。後來的烤鴨店,有許多家都套用了便宜坊的字號。有的僅改動其中一字,例如『便意坊』,或者『明宜坊』,或者『便宜居』等等。
  • 南京紫禁城將完整展示:消失的明故宮
    有人甚至會發出這樣的質疑:南京曾經真有規模宏偉的皇宮?這座皇宮是什麼樣子?它又是怎樣被毀的?現代快報《發現》周刊記者採訪了著名明史專家馬渭源,和您聊聊明故宮裡那些鮮為人知的事。明朝萬曆年間,已經遊歷過世界上許多地方的西方傳教士利瑪竇來到南京,他參觀了明故宮後,曾發出讚嘆:「我還沒有見過世界上哪個國家的皇宮像南京的明故宮這樣雄偉!」可惜,這座皇宮現在已經看不到了,當時的明故宮是什麼樣子呢?
  • 南京明故宮為何沒有保存下來?
    咱們現在說故宮,通常是指北京故宮,也就是紫禁城。但實際上,南京也有一座故宮,是朱元璋在位時主持修建的,遷都之前的皇家住所,古代建築之集大成者,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而北京故宮,其實是朱棣讓工匠模範南京故宮修建而成。一個是正版,一個是高仿。
  • 故宮未開放區域,最隱秘的角落
    在故宮深處一這樣一個地方,藏在百花深處,在這裡立著牌子「未開放區域」——如亭。如亭位於頤和軒西山牆外的小院內,四面被高牆淹沒,是很多人都不曾知曉的隱秘角落。
  • 隱秘角落:故宮裡的七個秘密
    明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詔以南京皇宮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元朝皇宮被全部推倒了,只留了下了夯土層在故宮的地下被埋藏著。 太和殿是皇上上朝的地方嗎? 受影視劇的影響,現在很多人認為太和殿平時是用於上朝的,其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