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南京 | 這幾個商店,南京文化味特濃

2020-12-12 南報網

2019-12-28 09:31圖文來源:紫金山觀察

眼下,我市的文創旅遊商店可謂「遍地開花」,在機場、南站等交通樞紐,景區、酒店等旅遊相關場所,以及市中心和商業綜合體等客流密集地段,都有南京文創旅遊商店活躍的身影。

眼下,我市的文創旅遊商店可謂「遍地開花」,在機場、南站等交通樞紐,景區、酒店等旅遊相關場所,以及市中心和商業綜合體等客流密集地段,都有南京文創旅遊商店活躍的身影。 

市文旅局日前在我市百餘家文旅商店中,選出了10家「南京特色文旅商店」。這些特色商店充分挖掘和利用南京豐厚的文化資源稟賦,於方寸之間講好南京故事,為南京「代言」。下一步,我市將發揮這批「領頭羊」的引領示範作用,培養更多「生力軍」,引領整個文旅產業提質升級。 

印有城牆卡通圖案的馬克杯。南京城牆文創產品展示中心供圖

多位於景區和交通樞紐

是迎接全球遊客的「窗口」

天花板和牆壁都是古老的城磚,精巧的文創產品錯落有致地擺放其中,有種古今交融的韻味。中華門甕城裡的「藏兵洞」,搖身一變成了南京城牆文創產品展示中心,令人眼前一亮。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做成城磚形狀的「大明茶磚」,傳說中明朝首富沈萬三的「聚寶盆」造型的擺件,還有根據明代出入城門「腰牌」所設計的鑰匙扣。「我們已設計出八大系列共500餘種南京城牆文創產品。」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文創產業部主任李珩說。 

位於中華門甕城「藏兵洞」裡的南京城牆文創產品展示中心。南京日報記者 李子俊 攝

薄如蟬翼的絲織版《南都繁會圖》縮小版掛畫,提取了中國民間傳統紋樣製成的雲錦絲巾扣……走進位於南京國創園的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商店,不僅能看到多種絲綢、雲錦文創產品,還有雲錦、蘇繡、緙絲、宋錦等精美的藏品展示、現場織機演示、緙絲機演示等,讓遊客感受到絲綢文化之絢麗,絲綢技藝之精湛。 

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圖片由館方提供

這兩家商店都是此次獲評的「上榜選手」。記者發現,此次獲評的10家特色文旅商店,多位於景區、交通樞紐等地,成為向中外遊客展示南京形象,講述南京故事的「窗口」。它們分別是:

◆秦淮禮物——夫子廟店◆報恩聖地·念茲堂◆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商店◆南京城牆文創產品展示中心◆南京雲錦博物館門店◆南京工美特色文旅商店◆「棲遊紀」——棲霞山風景區店◆「城市遊禮文旅商品+O2O連鎖展銷平臺」——南京湯山旅遊度假區店◆「南京設計廊」——南京南站店◆高淳陶瓷白牡丹生活館 

藉助各方力量

集思廣益打通上下遊產業鏈

創新體制,經營模式多樣化,是我市文創旅遊產業的一大特點。目前,這些特色文旅商店,有一些是以政府、國企為主體來推進運營的,還有一些則是在政府指導、授權和監管下,由民營企業自主經營,整個市場呈現出勃勃生機。 

「我們採取自主研發、與高校及企業合作研發等多種模式運營,藉助高校、企業等多方力量,集思廣益,向全社會徵集好的文創點子,共同做大市場蛋糕。」李珩說,比如他們和業界有名的「瀚港」等企業合作,推出了「長得一米」南京城牆紙膠帶,用手繪的方式,把南京現存的13座城門畫在了小小的膠帶上,加上老南京俗語「長得一米」,既有地域文化性又有趣味。再如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曾經攜手南京創意設計中心舉辦「我為城牆做設計」眾創設計活動,面前社會徵集城牆元素文創設計作品,短短1個月就收到近300件原創設計作品,收穫了不少「金點子」。 

城牆元素文創設計作品。南京城牆文創產品展示中心供圖 

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商店,依託於背後蘇豪集團強大的力量,已經實現了貫穿上下遊的全產業鏈運作模式。「我們有自己的蠶桑基地和工廠。店裡的絲綢文創產品,從種桑養蠶,織繭抽絲,到設計研發、打樣生產,再到後期的銷售展示,可謂產業化一條龍運作,不僅保證了質量,也減少了中間環節,節省了成本。」博物館接待辦主任張紅告訴記者。 

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圖片由館方提供

「棲遊紀」品牌目前已經在棲霞山、萬達茂、八卦洲和中公匯悅酒店開出了4家店。棲霞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周麗華說,「我們幫企業對接景區、酒店。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南京博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亮告訴記者,2017年9月,首家「棲遊紀」文創商店在棲霞山風景名勝區開業,一經開張便吸粉無數。當年就實現和超越了年銷售百萬的計劃目標,目前已研發出6大類700餘款棲霞特色文創商品。「棲遊紀」還走出國門,在世界舞臺上展示南京、棲霞形象。今年6月,在南京創意周舊金山站棲霞區主題日活動中,「棲遊紀」作為官方文創品牌進行了集中亮相,吸引了無數國外觀眾的眼球,帶去的文創商品在半天內銷售一空。

「棲遊紀」——棲霞山風景區店,集合了棲霞紅楓、佛禪文化等元素。南京日報記者 李子俊 攝

為「寧」代言

方寸之間講述南京歷史文化

這些特色文旅商店,結合自己所在地域的悠久歷史文化做文章,把和南京有關的文化、景致、詩文、非遺或是傳說典故,「搬」到了小小的文創旅遊紀念品上,誕生了一批網紅爆款。

在南京城牆文創產品展示中心,最受寵的要數「聚寶盆」系列產品,小巧精緻的聚寶盆,有金箔、銀、銅等質地,盆身刻著祥雲等吉祥圖案,盆底還有銘文「口闊能納、肚大有容、善家餘慶、氣正貫虹。」因為極討口彩,不少遊客喜歡買回家當存錢罐,鎮宅招財。這個聚寶盆造型的LOGO還被運用在了首飾上,彩色的水晶石串聯著銀制的迷你聚寶盆,十分精美。「這是我們利用沈萬三與南京城牆的相關歷史和傳說研發的『聚寶文化』系列。」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文創產業部主任李珩說。

彩色水晶手鍊,上面串了一個銀制的「聚寶盆」。南京日報記者 李子俊攝

位於夫子廟的「秦淮禮物」文創旅遊紀念品旗艦店,已經成為遊客必打卡的「網紅店」。其中最暢銷的爆款當屬「狀元郎」系列玩偶和文具。「我們和設計公司合作,以夫子廟的科舉文化為核心,濃縮了當年江南貢院趕考學子的形象,借鑑現代卡通表現手法,設計出了造型乖巧的六位小小狀元郎造型,寓意著『金榜題名天下知』,很討口彩。一推出來就很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南京夫子廟狀元郎禮物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衛書媛介紹,早在2013年起,夫子廟文旅集團就開始研發以秦淮文化為內涵的旅遊紀念品和文創產品——「秦淮禮物」,先後提煉了秦淮風光、秦淮燈彩、科舉文化、秦淮八豔等題材,融入旅遊紀念品的設計製作中。 

此外,「棲遊紀」店內,結合了非遺文化金箔和金陵摺扇設計成的工藝品;「南京設計廊」內,曾摘得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德國「紅點」最佳設計獎,以大報恩寺琉璃塔為靈感設計的茶具,也都是遊客的「心頭好」。 

以「領頭羊」為示範

引領培養更多「生力軍」

在11月底落幕的2019年度「南京禮道」南京特色文旅商品徵集活動上,除了此次獲評的10家特色文旅商店外,我市還將另外29家文旅商店錄入了「南京特色文旅商店名錄庫」。南京特色文化和旅遊商品信息管理系統也正式上線,將我市近千件有代表性的文旅商品展現在市民遊客面前。

做成棲霞紅楓形狀的零食果盤。南京日報記者 李子俊 攝

「南京是六朝古都,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稟賦可謂得天獨厚,這些都是我們文創旅遊商品研發的靈感源泉。」市文化和旅遊局產業發展處處長解森龍說,近年來南京文創旅遊商品產業迅猛發展,從多年前的「除了鹽水鴨雨花石不知道買什麼」,到如今的成規模、成體系、分門別類、品牌化生產,實現了「質的飛躍」。

此次徵集活動,也吹響了產業提質升級的「號角」,接下來我市將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解森龍透露,比如對獲評的南京特色文旅商店給予一定的獎勵扶持,讓這些「領頭羊」起到示範引領作用,助推更多更好的創意、設計落地生根,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生產;對進入南京特色文旅商店名錄庫的企業進行優化幫扶,並助推更多的企業「入庫」,培養「生力軍」。

此外,還將以剛上線的南京特色文化和旅遊商品信息管理系統為依託,建立信息庫和展示平臺,把市、區、景區等層面開發的優秀的文創旅遊商品整合、集納進來,屆時不僅可以對外展示推廣,市民遊客還能夠直接在線上下單購買,企業能在上面對接供需信息實現高效生產,政府主管部門也能藉助大數據分析,把準「脈搏」,為後期制定相關政策做參考依據。 

相關焦點

  • 品讀南京| 南京老字號的「味道」
    受訪者供圖川菜講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粵菜選料廣泛、食材新鮮,而江蘇菜講究的是選料嚴謹、刀工精細,他們和而不同。「這也說明,南京菜,或者說是南京風味的形成,不是孤立的脫離社會的產物,是長期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結果。」張志軍說。 融入日常生活,承載市民情結「老字號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品讀南京| 南京擦亮「金陵菜」招牌
    金陵菜不僅是南京深厚文化底蘊的重要寫照,也是南京餐飲業、旅遊業做大做強的重要方向。日前,我市舉辦了2019「金陵菜」餐飲文化高層交流會,眾多南京餐飲業「大拿」齊聚一堂,共話「金陵菜」的傳承與創新、提升與發展。專家表示,應推動實現「金陵菜」的標準化、品質化,讓南京經典傳統飲食文化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 品讀南京丨明朝「還都南京」何以不了了之
    利瑪竇的南京朋友圈究竟有哪些重要人物……日前,南京明史專家馬渭源的明清系列謎案節目《解碼南京》登陸B站,再次在這個年輕人高度聚集的視頻平臺掀起探秘南京歷史文化的熱潮。一.明朝「還都南京」何以不了了之《解碼南京》系列涉及的是一個個歷史謎案。馬渭源則善於深入歷史深處,撥開層層迷霧,還原出事實真相。
  • 徜徉鼓樓 品盡精美南京味
    徜徉鼓樓 品盡精美南京味湖南路獅子橋步行美食街區南京湖南路獅子橋步行美食街北起湖南路,南至湖北路和雲南北路交界處8樓商戶也有諸多食客喜歡的品牌:南京大豐收、無錫小籠包、老味道燙菜、騏記港式茶餐廳、金斯頓牛排、延新內韓式燒烤等。
  • 品讀南京| 南京六朝「絲路遺產」知多少
    南京六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遺產很多,有石頭城遺址等航海相關遺存,也有各種能夠直接證明當時文化與文明交流的實物和文獻遺產,讓我們追尋它們的蹤跡,共同見證南京當年的輝煌。中國現存最早《職貢圖》,皇帝畫家蕭繹親筆留下南朝建康外交使節交流的見證「職貢」指古時外國或藩國按時向中國朝廷「貢納」。
  • 南京飲食文化特點 南京美食文化 南京飲食文化介紹
    南京地處長江中下遊地帶,氣候溫潤,土壤肥沃,物產富饒,交通便利,經濟強盛,市場繁華,大大地促進了餐飲業的發達。改革開放後,京蘇大菜在吸收外幫菜精髓的基礎上,不斷地推出新派的王府雞包翅、雙味葫蘆鴨、火筒大排翅、蟹粉燉雞孚、金牛鴨子、雨花鳳尾蝦、蘆蒿烤鴨卷、荷葉夾鍋燒肉、蒿香燉母雞、鮑汁浸油藤、紅透龍蝦等名菜。那麼南京整體的飲食文化你了解多少呢?
  • 南京這本歷史書,到這裡來讀!
    熱愛研究南京歷史的腿妹,最近發現了一個寶藏地,在這裡,你可以穿越古今,了解南京的前世今生,感受積澱千年的南京歷史文化。 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腿妹來到了負一樓的展廳,播放著南京歷史文化微電影的巨型文化牆,向來往的歷史愛好者們展示著在南京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朝代更替,城邑演變和興衰。
  • 文化南京 | 陶思炎:第四代南京人的民俗之戀
    在剛剛結束的「南京傳世名著」評選活動中,作為南京文化大家的陶思炎推薦了一部將南京展現給世界的作品——《金陵歲時記》。他言,這是第一部記錄南京地區歲時民俗的著作,它成書於民國,凡88條目,從元旦到除夕盡錄南京的特色民俗和歷史趣聞,涉及年節禮俗、交際遊藝、廟會信仰、民間藝術、特色食品等方面,成為展示南京鄉土文化的特殊窗口和研究南京民俗的珍貴文獻。術業有專攻。先生是中國第一位民俗文化學博士,雖已邁入花甲之年,但仍舊筆耕不輟的研究家鄉南京的民俗文化。
  • 尋覓南京年味
    選擇或留在南京過年,這個時候,層林盡染的楓葉剛剛褪去,滿山爭妍的梅花又開始競相綻放。這個時候,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慢慢散去,漫步城牆頭可以聆聽600年前的往事。這個時候,不同於北京上海的氣派時尚,可以欣賞它獨特的魅力和韻味。年味兒到底是什麼?作家馮驥才概括:年味並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
  • 南京總統府眾多遺址被商家侵佔 變旅遊商品商店
    南京總統府,作為一個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見證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眾多重大事件,是外地遊客到南京必去的地方之一。然而,近兩年來,來這裡參觀的遊客發現,他們可看的東西越來越少,許多遺址變成了旅遊商品商店。
  • 品讀南京 | 《青春》創刊40年:文壇父子檔的「青春」佳話
    丁中冶在南京外國語學校上學時就開始給《青春》投稿,今年,他與這本伴隨他成長的文學雜誌結下了更深厚的緣分——成為南京市第二期「青春文學人才計劃」籤約作家。在南京市委宣傳部的牽頭下,由南京市文聯、南京出版傳媒集團聯合實施,《青春》雜誌社和南京市作協具體執行,面向海內外推出「青春文學人才計劃」。21歲的丁中冶是兩屆「青春文學人才計劃」21位籤約作家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 臺灣女孩選擇到南京讀大學,她說——愛南京的梧桐,愛南京那特殊的...
    愛上一座城,可能因為一個人、一個故事,而她,因為一股特殊的人文氣息愛上南京。戴安來自臺灣宜蘭,高中之前的她一直在臺灣生活。因為特別喜歡看大陸電視劇,她來到大陸上學。2020年9月,戴安正式加入南京師範大學這個大家庭,雖然來南京還不到一學期時間,但她和南京已經處出了感情。
  • 南京金茂匯發布「2021南京新世代指南」 打造多元立體的藝術文化空間
    2020年12月19日,南京金茂匯以「文化無界,從此開始「為口號,發布多元立體的藝術文化活動「2021南京新世代指南」。該「指南」涵蓋了藝術、潮流、娛樂、社群四個方面,以沉浸式藝術展、明星籤售、潮流快閃、限量發售、脫口秀、樂隊演繹等多種體驗模式吸引眾多客群,為南京帶去新一代的年輕文化趨勢。
  • 讀城記 | 南京——一通來自古董鋪子的電話
    南京越來越冷了,我的衣裳也在漸漸加厚,你也要注意保暖呀。記得我上次寄給你的照片了嗎?啊,那是兩個星期以前。你回信說,它們都極美,古色古香。是的呢,古色古香,多麼貼切的形容。南京不就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麼。
  • 南京金茂匯發布「2021南京新世代指南」 重磅陣容縱覽年輕文化趨勢
    2020年12月19日,南京金茂匯以「文化無界,從此開始「為口號,發布多元立體的藝術文化活動「2021南京新世代指南」。該「指南」涵蓋了藝術、潮流、娛樂、社群四個方面,以沉浸式藝術展、明星籤售、潮流快閃、限量發售、脫口秀、樂隊演繹等多種體驗模式吸引眾多客群,為南京帶去新一代的年輕文化趨勢。
  • 品讀|從余光中到菲利普·羅帕特——「南京評論」叢書的前世今生
    江蘇人民出版社這套「南京評論」叢書的前身,是文藝社的「海象叢書」,這兩套書實際是一套書,都是基於這個理念。我認為國內文化界、文學界,太涇渭分明了,太恪守體裁、門類的界限。你參加文學或文化活動,會發現你遇到的都是專家:只寫小說的小說家,只寫詩的詩人,只寫散文的散文家,只寫評論的評論家,只畫油畫的油畫家,只畫國畫的國畫家,只刻篆刻的篆刻家等等。
  • 【享讀】你喜歡南京東路or南京西路?(附滬語音頻)
    不僅因為其在市中心,購物方便,更因為這條路充滿著歷史沉澱。老上海的南京路指的是現在的南京東路,東起外灘(今外灘中山東一路)、西至今天的西藏中路,其中河南中路以西部分為步行街;而從西藏路到靜安寺這段路過去叫湧泉路(又名靜安寺路),現在叫南京西路。
  • 南京老門東—在古香古色的深巷中,品一品舌尖上老南京味兒
    南京老門東—在古香古色的深巷中,品一品舌尖上老南京味兒有一個地方承載了南京城的古老記憶刻畫出整個城市的歷史符號品一品舌尖上老南京味兒看一看原汁原味的老城生活粉牆黛瓦、馬頭牆輕輕勾勒著天際傳統中式木質建築散發著年歲感陽光下閃耀著金色的糖人兒五彩斑斕的面人
  • 主會場南京文化饕餮盛宴,等你來約
    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在5月18日前後南京全市博物館將圍繞這一主題舉辦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南京系列活動「看南京」「頌英烈」「讀歷史」「品非遺」「賞藝術」「雲展覽」六大主題共計74項展覽和活動
  • 提到南京,不得不提這幾個地方;去南京旅遊,不能不去這幾個地方
    你好,我是旅行芝士,很高興你願意點開這篇文章,很幸運在這裡與你相遇。旅途中看過許多人,聽過許多故事,見過許多風景,就這樣,一邊行走,一邊長大。我專注於旅行創作,為你推送旅遊信息,推薦旅遊景點,制定旅遊攻略。總之,旅遊這塊兒,關注我就對了!好了,廢話不多說,快來查看本期的精彩內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