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飲茶中的美食——茶點與茶食

2020-12-17 鬱岫閣茶談

喜歡的喝茶的朋友尤其是年輕的朋友總是喜歡在喝茶的時候也享受一下美食,其實並不是只有下午茶的桌子上有美食,我國茶席很早就有茶點茶食的記載:茶食一詞最早見於宋代宗文懋的《天金國志·婚姻》,金國舊志」婿納市,皆先期拜門,戚屬皆行,以酒饌往,……次進蜜糕,人各一盤,曰茶食。」隨著時代的變遷,因各地區風俗喜好不同,茶食也各不相同。喝茶的時候一般把用來衝飢的、形狀較大的小食品稱為茶食;把形狀較小、多用來帶來味覺享受的小食品稱為茶點。茶食、茶點就統一稱呼為茶點的主要作用在於飲茶時食用以免腹空心慌,又能在飲各地名茶的同時品嘗各地小食風味,時令鮮果,以延長飲茶聊天時間,增加品茶人的感情交流。

茶點一般有:果脯、瓜子、泡菜、肉乾、魚片、甜點、開心果、花生、薯幹、青豆、櫻桃、西瓜、香蕉、藕片等南北乾貨水果及特色點心。

茶點的選配要根據品茶人的喜好及當地風俗進行搭配,一般有幹(果)有鮮(果),有葷(肉乾、魚片),有素(甜點)。有的茶點還需造型,以增強吸引力。說到喝茶時吃茶點,很多人表示不贊同,認為茶點會影響茶湯滋味,降低了品茶的價值。

這個茶點可不是邊喝茶邊吃,而是要茶後用點心。它也不是指中場休息離開茶席才吃,而是歸納入茶會其中一道程序,時間段、口感、分量都是在整個品茶過程中需要考慮的。

為什麼我們會有「吃茶點不好」這樣的誤解,其實是沒有選好茶點的種類、吃的時間、吃的方式等,才會讓我們覺得茶點除了消除飢餓,再沒無其它用處。

吃什麼茶點?

很多時候泡茶師會自己親身學習做茶點,因為街上買的現成糕點不是為了茶而存在的,不易搭味,製作茶點需配合茶的特性與性味的不同。

茶的苦、澀、甜、酸、鮮、老味如何呈現,與其他食品如何結合才不會搶味呢?有兩條基礎原則:

一、須堅持只用原材料的原汁原味來調味,新鮮烹製(這個不強求);

二、茶點的味道須是甜的,特別不要有酸辣味道。這樣會影響後面喝茶的口感,掩蓋茶的香味和甘甜,放大苦澀。

茶點的花色與分量於茶前、茶中、茶後各有不同,不可一視同仁:茶前點心最小最簡單,茶中次之,茶後可以稍微豐富。

茶前的茶食準備,要根據接下來所泡茶搭配,其食物結構要酥軟,不要浪費很多口水去融化,比如一片蒸紅豆糕,一口地瓜泥,最好入口即化。

茶間點心雖說可給多些,結構可以結實些,比如純巧克力片、燉蓮子,要隨意簡單,可不能讓品茗者散了心以為茶會結束了。

茶會結束後可用些較固體的茶食,比如蘿ト糕、柿子餅慢咬細嚼,滿口腔的香味與最後一道茶的韻味結合成一段美妙的回味。

相關焦點

  • 飲茶時搭配的茶食,你選對了嗎?
    今天是-茶知識日報-第三十一期什麼是茶食?茶食①茶食,是指茶人在喝茶後,搭配著吃的小零食。在明清時期,茹敦如《越言釋》中便有記載:「種種糕餈餅餌,皆名之為茶食。」飲茶後所吃的茶食,可以進一步與茶湯的韻味結合,形成獨特的回味。②現代茶食精細美觀,口味多樣,品種豐富,既能果腹,又能承載地方風俗風味,讓飲茶更富人文藝術氣息。③根據不同類型茶的茶性,選擇適合的茶食。
  • 茶食茶點,恰到好處,相得益彰
    中國茶食類別茶食往往是一個泛指的名稱,既可以指用茶本身做成的食品,又可以指品茶時專門佐茶的食物。以茶為原料做成的茶食分為茶菜和茶主食。佐茶的食品可以分成佐茶用的瓜果和點心。龍井蝦仁選用活河蝦,配以清明節前後的龍井新茶烹製,蝦仁肉白、鮮嫩;茶葉碧綠、清香,色澤雅麗,滋味獨特,是一道杭州傳統風味名菜。茶主食茶主食是指以茶為原料製作而成的主食食物。今天的茶粥、茶飯,在亞洲國家,都是常見食物。
  • 茶與茶食的搭配:富有童趣,可看,可賞,可吃
    由於飲茶會造成腹中的飢餓感,而且空腹飲茶還會給健康帶來損害,所以茶點就成為很多飲茶場合必不可少的內容。在早期的茶文化中,茶是飲、食合一的。在唐以前,人們稱茶為茗粥,還常在酒宴上飲茶。唐宋以後,茶食迅速發展。
  • 潮汕地區傳統茶點,哪一種最好味?
    ▲ 宋人洪皓《松漠紀聞》曾有關於茶食的記從生煮羹飲到茶宴,茶食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茶果、茶膳、茶點等多個稱謂。早先,人們「煮茶為食」。宋時期還出現了點心與茶食的區分概念,「點心」本指點茶時杯中放置的食品,後來才逐漸混同。這一點周作人在《南北的點心》中也有討論——「 茶食是喝茶時所吃的,與小食不同,大軟脂,大抵有如蜜麻花,蜜糕則明系蜜餞之類了。從文獻上看來,點心與茶食兩者原有區別,性質也就不同,但是後來早已混同了。
  • 餘杭塘栖鎮:非遺項目「傳統茶食製作技藝」獲「薪傳獎」 為美麗...
    日前,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正式公布「非遺薪傳」浙江傳統美食展評活動獲獎名單,共有30個傳統美食類非遺項目、10家保護機構獲得相關獎項。  其中,塘栖鎮市級非遺項目「傳統茶食製作技藝」從118個非遺美食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薪傳獎」!
  • 關於茶食,茶界有這兩種聲音,你贊同哪一個?
    快過年啦,年味中離不開美食點心。走親訪友,拜年送福,沏茶相待。主人熱情好客,自然還會端上佐茶開胃的食品,「熱點」熱香四溢,「幹點」酸甜入口,各種茶食與不同名茶的適配,各美其美。你是否吃過不一般的「咬春」「嬌耳湯」?乍然一咬, 驚知是葛根、土豆、薯粉等食材製作而成的;是否吃過不一般的 「浮元子」?
  • 「茶點文化」你了解多少?
    我們在喝茶的過程中,有些深發酵的茶,味道濃鬱,有超強的消滯消脂功能,為了防止品茶過後容易產生的「暈茶」「醉茶」現象,可以搭配一些甜香的點心,這些佐茶的點心、小吃,包括用茶做成和不加茶製作的點心,被稱為「茶點」。
  • 茶食,一口嘗盡江南好風光
    【照本堂×半壁江山】茶食,中國人飲茶品茗時佐食之物。茶食文化由來已久,晉代《世說新語》記載:「晉褚太傅初渡江,雖素有重名於時,造次不相識。別敕左右多與茗汁,少箸粽「,喝茶時吃粽,可見當時已有以食佐茶的習慣。如果單從「食」字看,以為茶食只是為填飽肚子,那就有點錯會它的意思了。
  • 茶食有哪些好吃的還很有特點?
    茶食這個名字大家聽的比較少,這是一種從很久以前就存在著的美食,平時都是與茶一起出現的,它在中國也是非常的受人歡迎,不少人也很好奇茶食有哪些好吃還很有特點。
  • 寸棗+茶食仔,帶來地道的平潭年味!
    寸棗與茶食仔煎炸中的誘人香味 (在平潭還有個別名叫「可可酥」) 近日 記者前往官井村 了解傳統美食的製作過程 感受平潭地道的過年習俗
  • 有了好茶點 ,茶的味道也亮了
    茶點是用於茶道過程中份量較小的精雅的食物。不是只有英式下午茶才有精緻華麗的茶點哦,中式的茶點也是相當精彩。茶點既為果腹,更為突出茶的清香或醇厚,曲折間更見其幽然之心。飲茶佐以點心,在唐代就有記載。唐代,社會上出現了以茶點招待親朋好友的社會性聚會,當時稱作茶宴。有史料記載,唐代茶宴中的茶點較為豐富。粽子:作法與今相似,玄宗詩云: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 在釜山海邊飲傳統茶吃茶點,是怎樣別致的風情?
    若是不喜咖啡,飲茶也是極好的選擇。韓國人吃茶,喜歡搭配五顏六色的茶點,一邊飲茶,一邊品嘗茶點,悠然自得,最是愜意。韓國茶的確能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加上釜山的海洋之風,意蘊的確就別致了起來。走在海雲臺,來到一間名為「非非非堂」的茶館,瞬間感到整個人都清涼了下來。這間傳統格調的茶館有著極為寬敞的空間,人們或圍著茶桌席地而坐,或在古樸的桌椅處交談甚歡。
  •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系列——韓國鬆餅和茶食
    9月10日,在位於韓國首爾的韓國傳統飲食研究所,所長尹淑子(右)和徒弟展示做好的鬆餅。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韓國,中秋節被稱為「秋夕」,是韓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從前在秋夕節的清晨,韓國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祭祀活動。家庭成員在家中長子的帶領下,身著傳統服飾,進行獻酒、按順序行叩禮等一系列祭祀活動,並擺放新米、鬆餅以及各類水果和魚肉等。祭祀結束後,全家會一起分享祭祀的美食。其中,必不可少的傳統點心是鬆餅。
  • 壽陽韓愈茶食即將亮相第四屆山西省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初冬時節,也到了「茶食」的消費高峰期,走進壽陽縣韓愈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現代化的生產設備,高效率的流線作業,一枚枚帶著壽陽鮮活文化熱度的「茶食」,一顆顆熱騰騰的茶食,從這裡出發,去往全國各地。「茶食」得名於長慶年間(公元822年),刑部侍郎韓愈途徑壽陽驛站時正值深夜,廚師手忙腳亂,急中生智,送上小吃,韓愈邊飲茶邊食用,脫口而出,「茶食,上品也」。
  • 當年,鎮江出了名的甘露寺「茶食」
    鎮江茶食眾多,其中千古名剎甘露寺舊時的茶食最為有名。
  • 我和我的家鄉|情誼全在美食中 得閒來廣州飲茶
    ■廣府點心是 " 飲茶文化 " 的靈魂。 作者供圖■親朋好友聚一聚 , 得閒來飲茶 !其實 , 廣式茶點是我最熟悉不過的食物。在我的家鄉廣州 ," 飲茶文化 " 已經深入人心 , 對於廣州妹李斯璐來說 , 生活與 " 飲茶 " 密不可分。是兒時味道更是歷史味道說是 " 飲茶 ", 其實茶是配角 , 主角是各式精美的廣式點心 , 比點心更重要的是飲茶的人。
  • 傳承發展北魏茶食的文化品牌 - 山西日報數字報
    「北魏文化」「平城歷史」「雲岡遺存」「美食文化」一系列知識和各種文化的碰撞,讓她有了一個念頭:探尋北魏茶食文化。  2015年,南霽玲遠赴日本,師從日本著名百年和菓子老店師父學習源於唐朝的唐菓子製作古法。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祖母曾做的「羊羹」,最著名的緣起實際發生在北魏平城時代的平城(今大同)。一種自豪和執著,讓她有了傳承古法技藝、恢復挖掘北魏古法點心的想法。這一想法,得到家人大力支持。
  • 三亞:臺灣茶食文化節正式開幕 為期30天[圖]
    演員孫興禁不住美食誘惑,吃得不亦樂乎(南海網見習記者馬琴攝)  南海網三亞9月13日消息(南海網見習記者馬琴) 9月13日下午,為期30天的「2011三亞大東海臺灣茶食文化節」在三亞甲森扎啤美食廣場(夏日百貨美食廣場)隆重開幕。
  • 茶點,愛不只一點
    3、茶粉製作茶點 用製作茶點是現代面點的潮流。 二、起源與發展 唐 唐代飲茶之風盛行
  • 古早味茶點,溫暖的甜蜜
    所以,泉州人的生活總離不開飲茶。品茶之餘,免不了要搭配些許茶點。冰涼甜糯的麻餈、麻香四溢的麻餈……這些帶著歷史記憶的茶點,在那化工食品產業不發達的日子裡傳承下來的味道,是老泉州最悠久的一封「味覺情書」。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老街老巷,一起回味那些有著泉州風味的特色茶點,去品嘗每一種茶點所散發出來的歷史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