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喝茶的過程中,有些深發酵的茶,味道濃鬱,有超強的消滯消脂功能,為了防止品茶過後容易產生的「暈茶」「醉茶」現象,可以搭配一些甜香的點心,這些佐茶的點心、小吃,包括用茶做成和不加茶製作的點心,被稱為「茶點」。
茶點的種類非常多,按照不同國家飲茶習俗的不同,可以分為中式茶點、日式茶點、西式茶點等;而中式茶點,又可以按不同的地域分為京式茶點、江南茶點、廣式茶點等等。
01茶點文化
茶點是佐茶的點心、小吃,包括用茶做成和不加茶製作的點心。「點心」一詞,語出唐代。古人飲茶已有「茶食」、「茶果」之說,「食」和「果」就是指點心。
有史料記載,唐代茶宴中的茶點較為豐富。如:
粽子:做法與今相似,玄宗詩云:「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餛飩:古時的餛飩即現在的餃子,或蒸或煮,味道極美;
餅類:皮薄,內有肉餡,煎制而成,外酥內;
元代至清代期間各種茶點層出不窮。很顯然古代茶點主要為麵食類、如餛鈍、粽子之類。
02茶點的種類
1.中式茶點
中國的傳統點心一般最常見的是「八大件」和「八小件」,也稱北式糕點,以北京地區為代表,歷史悠久。
現在中式茶點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通常是和當地的特色小吃相結合,比較著名的有京味茶點、江南茶點、廣式茶點。
京味茶點:有驢打滾、艾窩窩、豌豆黃、蜂糕、排叉、糖葫蘆等等,顧客可邊品茶,邊品嘗茶點;
江南茶點:相對來說比較精緻,以杭州為代表的江南茶點有枇杷梗、蔥包燴、貓耳朵、定勝糕、桂花藕粉、綠豆糕、桂花糕;
廣式茶點:起源於廣東早茶文化,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點為主、茶為輔『,分量少、口味多樣,品種大概有上千種之多。
總體來說,廣式點心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其做法多為蒸、煎、炸三種。
2. 日式茶點
和果子是最為傳統的日式茶點,在唐代的時候連同茶道文化從中國一道傳入日本,並發展至今,雖然做起來複雜費時,但是顏值極高,可以分為生果子和乾果子兩大主題。
生果子:水分含量在20%以上,保存期限短,一般只能放兩天左右,要趁鮮食用。
乾果子:格外重視造型變化,因此成為日人送禮用的主角。比較耐放,為了長久保存,甜度很高,主要以糖和豆粉壓製成各種造型。
茶會用的和果子:濃茶通常配置生果子,薄茶通常配置乾果子。
3. 西式茶點:
英式下午茶起源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由英國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發起,下午茶分三步曲,對茶點也尤為講究。
正統的英式下午茶的點心是用三層點心瓷盤裝盛,第一層放三明治(如火腿、芝士等口味的鹹味三明治)、第二層放傳統英式點心Scone(司康餅)和其它甜點(如泡芙、餅乾或巧克力)、第三層則放蛋糕及水果塔;由下往上開回吃(由鹹而甜的法則)。
03茶點搭配原則
茶點,在與茶的搭配上,講究茶性的和諧搭配,不僅注重茶點的風味效果,還要重視茶點的不同地區的地域習慣,體現茶點的文化內涵等因素。總體來說,茶點搭配需要滿足5個基本原則:欣賞性、品嘗性、地域性、多樣性以及時代性。
休閒時候喝茶,搭配茶食的原則可概括成一個小口訣,「甜配綠、酸配紅、瓜子配烏龍」。
香甜茶點襯綠茶綠茶淡雅輕靈,與口味香甜的茶點搭配飲用,香氣此消彼長,相互補充,帶來美妙的味覺享受。此外,清淡的綠茶能生津止渴,有效促進葡萄糖的代謝,防止過多的糖分留在體內,享用甜美如飴的茶點,如羊羹、糖果、月餅、菠蘿酥等,不必擔心口感生膩和增加體內的脂肪。精緻西點伴紅茶由於紅茶進入西方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飲用紅茶搭配什麼樣的茶點經過漫長的摸索和實踐已經逐步成熟、完善和固定下來。從味道上說,甜酸口味的茶點可以抵消紅茶略帶苦澀的口感,此類茶點有各種甜酸口味的水果、檸檬片、蜜餞等。淡鹹茶點與烏龍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兼有綠茶的清香氣味和紅茶的甘甜口感,並迴避了綠茶之苦與紅茶之澀,口感溫潤濃鬱,茶湯過喉徐徐生津。用淡鹹口味或甜鹹口味的茶點搭配烏龍茶,對於保留茶的香氣,不破壞茶湯的原滋味最為適宜。如堅果類的瓜子、花生、開心果、杏仁、腰果,以及鹹橄欖等。葷油茶點配普洱普洱茶性屬甘冷,具有良好的消脂效果。陳化得宜的普洱不苦不澀,獨特的陳香醇厚平和,口感爽滑。食用味重、油膩的茶點後,飲用普洱可以減輕口感上的油膩,此類茶點如蛋黃酥、月餅、醬肉、肉脯以及各種炒制的堅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