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傳統茶點,哪一種最好味?

2021-02-16 瑞品茶業

有句偈語:「吃茶去。」

江南人把喝茶說成吃茶,因為除了茶,還有茶食相配。

想像這樣一個場景,茶過三泡,機敏的店主適時閃現,精緻的茶食裝在四隻粉彩高腳碗裡,被大明宣德年間的剔紅大盤襯著登場。有些躁動的腸胃,被這份可口的茶食,安撫得服服帖帖的。

合適的茶食,是既不喧賓奪主,又能錦上添花的。它不以吃飽為目的,味道上,過於甜膩酸辣,鹹口濃重都是不行。另外,那些吃起來大張旗鼓、動作過大,弄一地瓜皮果殼什麼的也不合適。




中國人愛喝茶,更講究喝茶:茶几鋪上織錦桌旗,漸次擺開茶具,一桌子琳琅滿目,挑選茶葉、水源,才得了一壺好茶來品。

但光喝茶實在是有些單調,自然也就得有些小食來佐。好比喝可樂得配薯片,喝茶也要配茶食。


▲ 宋人洪皓《松漠紀聞》曾有關於茶食的記

從生煮羹飲到茶宴,茶食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茶果、茶膳、茶點等多個稱謂


早先,人們「煮茶為食」。到了魏晉南北朝,喝茶和吃飯才分化開來。晉代的茶宴則開始有了佐茶食物。


▲ 南唐「夜宴茶」

唐宋時期,茶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飲料,佐茶的食物也逐漸有了自己的風格,「點心」一詞就出自唐代,茶食就此成型

唐代有茶果,白居易《謝恩賜茶果等狀》中記載:「今日高品杜文清奉宣進旨,以臣等在院進撰制問,賜茶果梨脯等」。佐茶點心則可以從日本飲食文化中去追溯,有「環餅」「油餅」「八種唐果子」等。


▲ 清明上河圖中的茶肆

宋代茶肆眾多,供應的佐茶點心也非常豐富,面點食品也開始成為了茶食的主要組成部分。宋時期還出現了點心與茶食的區分概念,「點心」本指點茶時杯中放置的食品,後來才逐漸混同

這一點周作人在《南北的點心》中也有討論——

「 茶食是喝茶時所吃的,與小食不同,大軟脂,大抵有如蜜麻花,蜜糕則明系蜜餞之類了。從文獻上看來,點心與茶食兩者原有區別,性質也就不同,但是後來早已混同了。

▲ 《甄嬛傳》裡最貪嘴的就屬淳兒,每次甄嬛都備著不少茶食給她。圖/截取自電視劇《甄嬛傳》


元明清是茶食發展的成熟階段。


明代茶館供應各種茶點、茶果,且其茶點因季因時不同,品種繁多。《竹嶼山房雜部》中提到麵食制、粉食制、蓼花制、白糖制、糖纏制等茶點,也以佐茶食品為主。

▲ 寶玉、黛玉等人聯詩片段,桌上放著各式茶食。圖/《紅樓夢》影視劇照

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則收錄了更多精美的點心,如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煮之。尖小,如初生菱角」。蕭美人點心:「儀真南門外,蕭美人善制點心,凡饅頭、糕、餃之類,小巧可愛,潔白如雪」

《紅樓夢》中更是記載了不少茶食,第三十七回裡,襲人端來的桂花糖蒸新慄粉糕,光聽名字就讓人心癢。

潮汕人愛喝鳳凰單叢,人們更多地把「飲茶」叫成「食茶」,「喝」這個詞,在潮汕更多地被「食」給替代。或許是因為在方言中「食」這個詞已涵蓋了「飲」「吸」等意思,「食」這動作終究是比「喝」要更花工夫,「食」才能吃出更多味道,更符合潮汕工夫茶的特點。

在潮汕,潮式朥餅、綠豆餅、腐乳餅被稱為傳統的茶食「三餅」,加上龍湖酥糖、雞蛋酥、隆都米錢,這就是現在著名的「茶食六珍」了。

▲ 潮式朥餅

潮式餅以其香甜、脆軟、肥而不膩而馳名海內外。潮式餅數百年來講究遵古法制,採用手    工製作,特點是皮酥薄脆,製造中的「起酥」工藝,將百般翻轉、千番壓疊的外皮入溫油    一炸,層次分明的外觀如牡丹展姿層層綻放,酥皮一碰即落,入口即化,酥脆嬌嫩。

   潮式餅以其餡料不同,分為綠豆沙餅、烏豆沙餅、雙烹餅和水晶餅等。老字號的潮汕餅有    意溪大餅、貴嶼餅和蘇南餅等品種。

▲ 綠豆餅

潮汕綠豆餅以其香濃酥軟、餡心冰甜、入口即溶、甜而不膩的特點而聞名遐邇。酥脆的皮    透著誘人的香氣,咬上一口,細滑的口感絲絲入味,綠豆沙餡甜而不膩,那份清香,那份    細滑,百嘗不厭。綠豆又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潤膚的功效,如今,綠豆餅已成    為廣受潮汕人民喜愛的特色傳統糕點小吃。

▲ 腐乳餅

腐乳餅是廣東省潮州地區著名的傳統餅食小吃之一。它柔潤清香,甜裡帶著特殊的香味。

▲ 龍湖酥糖

龍湖酥糖是廣東省潮州市龍湖的地方傳統名點之一,歷來以其酥脆香甜無粕而聞名,成為居家食用及送禮佳品

▲ 雞蛋酥

雞蛋酥是一道以麵粉、雞蛋、飴糖、白砂糖等為主要食材製作的點心。

▲ 隆都米錢

隆都米錢聞名遐邇。不論是回鄉探親的僑胞,或是到隆都來的外地人,幾乎無不來嘗一嘗這裡的特色風味小食——米錢。米錢是一種民俗小食。流行于澄海市隆都及蓮陽等地。以糯米磨粉,加水攪拌成軟塊狀,煮熟後再反覆揉拌,作為皮,以加油的甜豆沙作餡,再用扁圓體木模印製而成。

茶食,早已成為中國人飲食文化裡絕繞不開的記憶。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早已將茶食的精髓道出:

 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

過去喝茶,喝的就是個煙火氣,與如今許多人追求的「禪意」正好相反。茶食,也並非如正餐般精緻,是生活中的「無用之筆」恰是無用才有趣

相關焦點

  • 「食在廣東,味在潮汕」潮汕地區的年節傳統食品都有哪一些
    「食在廣東,味在潮汕」潮汕地區的年節傳統食品都有哪一些都說廣東人最會吃,而潮汕地區的人們更是把對食物的喜愛和研究貫徹得很徹底,並且有了「食在廣東,味在潮汕」的說法。潮汕人歷來有尊神、祭拜的風俗,潮汕地區各類祭拜的節日頗多,像汕頭地區每逢初一十五就要祭拜,除此之外,也有各種要拜的節日。各類祭拜的節日前後,最開心的小孩子們,因為祭拜的節日裡,那幾天可以吃到很多節日裡才能吃到的美食。那麼,在潮汕的各類需要祭拜的傳統節日裡,有什麼食物是必須要有的呢?
  • 廣東省潮汕地區大眾化的傳統民間小食,越吃越有味
    廣東省潮汕地區大眾化的傳統民間小食,越吃越有味牛肉粿條牛肉粿條是廣東潮汕地區著名的小吃,炒牛肉粿條對於潮汕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食物了。而牛肉粿又以汕頭牛肉粿和揭陽牛肉粿聞名。潮汕人簡稱牛肉粿,在潮汕地區和珠三角的潮汕牛肉店都可吃到,鮮綠的芥藍,加入嫩嫩的牛肉片,還有那入口滾燙的粿條,絕妙的搭配,營造出讓人念念不忘的口味,真是美味可口。
  • 你沒有嘗過的潮汕火鍋,本味極致,獨特的地方風味顛覆了傳統火鍋
    不一樣的地方其實有著不一樣的味道習慣,就連火鍋也一樣,四川的牛油火鍋,老北京的涮羊肉,除了各種蘸料的不一樣,還有著不一樣的鍋底習慣,但是無論是哪一種火鍋都是為了展現食材的本味,這樣的潮汕火鍋,不再潮汕的你,一定沒有嘗過。
  • 潮式茶點 這也許是一個潮汕吃貨對過年僅存的一點期盼了
    朥餅  綠豆餅  米方、豆仁方、酥糖  蓮子糖、蓮藕糖、馬蹄糖、束砂等在潮汕地區,春節期間人們素有訪親問友的習俗。在悠悠茶香裡互賀新春,閒話家常,是佳節中最暖心的享受。而伴茶的潮式茶點則色香味俱全,更為古色古香的茶添上一抹典雅,一份悠然。  潮汕著名美食家張新民在《潮汕茶配》一文中介紹到,潮汕的茶點大概可分為糖餅和蜜餞兩大類,馳名的糖餅品種有:老婆餅、   餅、腐乳餅、糖蔥薄餅、鳥餅、桃餅、束砂、酥糖、淋糖(南糖)、豆仁方、芝麻條、明糖、薑糖、糖獅(注模糖)、米糕、豆沙糕、老媽糕、芋泥月糕、米潤、蘭花根、蔞花、齋五牲、蛋黃酥等。
  • 潮汕澄海美食盧家峰味牛肉菜頭粿
    潮汕澄海,綠色菜頭粿在農曆十月十五, 家家戶戶都會做菜頭粿慶豐收,慶祝百業興旺俗話說好彩頭, 吃菜頭; 潮汕特色美食牛肉菜頭粿,來源於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冠山鄉盧家峰味店。一盤牛肉菜頭粿,他堅持了10年,從剛開始冠山鄉小學旁擺地攤。
  • 有一種潮汕傳統,叫「拜老爺」
    潮汕的拜老爺文化,既是一種古風遺留,也與生活息息相關。據記載,潮汕地區自楚以來,有「信鬼而好祠」傳統,也就決定了潮汕人的信仰,尋求內心精神的寄託——「拜老爺」。祠堂、神廟作為「報本返始」孝思的吉祥之地,潮汕「拜老爺」傳統直接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血緣倫理、宗族觀念、祖先崇拜、倫理道德等,是重要的民間傳統文化體現。
  • 潮汕的傳統文化——功夫茶
    飲茶是我國的傳統習俗,茶是一種文化,每個地方的茶風和文風是相同的,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潮汕功夫茶的傳統文化吧。潮汕功夫茶文化潮汕功夫茶也稱為潮州工夫茶,起源於明代,不僅是廣東潮汕地區特有的漢族飲茶習俗,也是潮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臨近過年,潮汕地區家家戶戶跟其他地區一樣,也在辦各種各樣的年貨,但是潮汕的年貨最少不了的,就是各種粿。潮汕鄉村老屋子的廚房,仍保留著燒柴火的的大灶。在過節時,這種大灶大鼎就真正的派上了用場,不停歇的燃著,灶火旺旺熱汽騰騰蒸煮著,雞鴨魚肉等,也有用於炊、炸各種各樣的粿的,年的味兒就這樣「炊」濃了。這個時刻,人間的煙火味濃濃的瀰漫著潮汕大地,到處飄著氤氳的香氣粿味,那是童年熟悉的味道。
  • 茶與茶點的搭配有哪些門道?喝茶這樣搭配茶點才夠味|吾雨茶課堂
    ▲古人以茶待客佐以茶點2、茶點能襯茶味茶與茶點的選擇搭配,也不是隨意為之,而是建立在對茶性和食性了解的基礎上,要做到食性適應茶性,食味與茶味相合。而我國茶飲文化博大精深,單以製作工藝特點就可以分為以綠茶、白茶、青茶、紅茶、黃茶、黑茶為主的六大茶類,它們的內在茶性、茶味各有特色,所以不同的茶類,搭配不同茶點的味感也各有不同
  • 去潮汕旅遊別只顧著美景,錯過美食你絕對會後悔潮汕地區打卡攻略
    去潮汕旅遊別只顧著美景,錯過了美食你絕對會後悔潮汕地區打卡攻略。很多人都聽過潮汕這個地區,但是潮汕究竟在哪卻有著很多人不知道。潮汕並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地區的合成,主要是由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城市組成。
  • 傳統飲茶中的美食——茶點與茶食
    喝茶的時候一般把用來衝飢的、形狀較大的小食品稱為茶食;把形狀較小、多用來帶來味覺享受的小食品稱為茶點。茶食、茶點就統一稱呼為茶點的主要作用在於飲茶時食用以免腹空心慌,又能在飲各地名茶的同時品嘗各地小食風味,時令鮮果,以延長飲茶聊天時間,增加品茶人的感情交流。
  • 「識廚解味」登陸汕頭 在海濱鄒魯品味精緻潮汕菜的傳世之味
    傳承 有一種情感,經歷時光洗禮,依舊保持著最初的樣貌;有一種文化,歷經時空變幻,依舊散發著恆久的魅力,那就是傳承帶給我們的震撼與感動。 在潮汕地區,滷味是潮菜中最具代表性的風味之一,更是潮汕美食的一道「頭盤菜」。作為大廚拿手菜之一的滷獅頭鵝肝,既繼承了潮汕滷味的傳統風味特點,又博採眾長,融會貫通。
  • 【流口水】那些傳統特色的糕點,江門人你吃過哪幾種?
    今天,小編搜羅了廣東的特色傳統糕點,蘿蔔糕、芋頭糕、黃金糕、馬拉糕,薄撐、叉燒酥、粉果、蛋散、簸箕炊,.吃貨們,飲茶時你吃過哪幾種呢?芋頭糕是廣東潮汕地區、廣州、陽江、佛山等地的特色糕點,香港和澳門地區的茶樓也會有賣,材料有粘米粉,芋頭,蝦米,冬菇,臘腸和臘肉。
  • 潮汕地區的「營老爺」,地方習俗的傳統信仰
    在汕頭農村地區,在每年的固定一天,都會舉辦大型的祭祀活動,稱之為「撈熱」。這一天,是當地居民狂歡的日子。潮汕地區的祭祀活動類似于于北方的廟會,潮汕人稱神仙為老爺,各村都有自己的神。將神像從廟裡請出來,到村子裡遊行,在一個地方舉行拜祭儀式,然後再送回神廟安放。
  • 芋頭和白砂糖的碰撞,潮汕特有的傳統小吃,傳承多年的美味
    今天要說的是廣東省的潮汕地區的一道傳統小吃,潮汕地區臨海,四面環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獨特的地區文化,這其中飲食文化就已經很是富有內涵。每天,都有不少的旅遊團打卡潮汕的傳統美食,千裡迢迢不為別的,只為嘗試這個地區的美食。
  • 哪種食物最能代表潮汕?來到潮汕地區最應該吃啥,看完就知道!
    哪種食物最能代表潮汕?來到潮汕地區最應該吃啥,看完就知道!潮汕在小妖的認知中那就是美食界的孤島,在以前這潮汕美食可是很少人知道的,可隨著人們的大力推廣下,潮汕的美食也逐漸浮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根據蔡瀾先生所說「食在廣東、味在潮汕」,從中就能看到蔡瀾先生對於潮汕美食是有多追捧了,不過大家覺得哪一種食物最能代表美食呢?還有來到潮汕地區最應該吃啥!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在小妖的認知中,覺得潮汕最為經典的美食恐怕就是白粥了,每個潮汕人都是愛吃粥的,沒有一個不愛吃。
  • 品味醇香的擂茶,感受潮汕客家文化,你難道沒有心動嗎?
    說到潮汕什麼最出名,可能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牛肉丸,這個美食的確是比較有名氣。但要說什麼茶最出名,那絕對不能錯過的就是擂茶。一道客家茶飲歷經千年落地潮汕,成為當地人鍾愛的美食,一片普通茶葉化身為截然不同的形態,演繹出獨具特色的潮汕風味,地處粵東區的揭西河婆鎮,是潮汕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這裡的人們有著與潮汕其他地區,不同的飲食習俗。一道傳統的客家美食就會在冬至這個時間出現,用此來招待親友。
  • 味在潮汕:史上最全潮菜詳解
    而現在的潮汕人,已經是經歷了很多代人交融雜居後而形成的族群了,人群如此,美食亦是如此,如鱟粿,既然是粿,自然與稻文化脫不開關係,但傳統製作方法裡又加入了鱟卵,鱟是一種潮汕及閩南地區才有的海洋古生物,被稱為活化石,這又與海洋文化脫不開關係,不同種族的交融帶來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也帶來了美食的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今天潮菜看似矛盾又統一的形態。
  • 有好茶喝是一種幸福,搭配一些合適的茶點就是錦上添花了
    歡聚暢談……此等良辰美景,茶點又怎能缺席呢?有人會問喝茶配茶點,會不會影響喝茶的滋味?其實精緻味美的茶點已經讓眾多「愛茶之士」情有獨鍾,百吃不厭。茶點味美,又富含營養。在品茶談笑中也能收穫一份健康。而對於喝茶搭配茶點的問題,茶人們也是各有觀點。多數人喝茶是被茶香引來,品嘗之中聊些這樣或那樣的事情交流一下感情,這是愛茶之人很樂意做的一件事情。
  • 潮汕地區除了牛肉丸,還有這幾種非常受歡迎的丸子
    說起潮汕地區的肉丸子,大家肯定第一想到的就是牛肉丸了。確實沒錯!國內外,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對潮汕牛肉丸就是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其實在潮汕地區,除了牛肉丸,還有好幾種丸子也是非常美味,也非常受當地人喜愛的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