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肖君秀 深圳報導
幾個監管文件,將銀行理財產品原來的玩法顛覆了。
未來要買銀行理財再也不能「閉著眼睛」買買買了,因為規則變了,如果不搞明白,不僅有可能失去理財賺錢的機會,也可能不小心「賠了」。
日前,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門認為,在投資股票、銷售門檻和私募合作方面監管進一步放鬆得以確認,在非標投資比例、分級產品發行等方面也有所放鬆。
對於投資者來說,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更方便,銀行不再自設門檻;同時打破剛兌勢在必行,未來都是「非保本」產品,銀行理財還可以投股票、投非標,收益與風險掛鈎,銀行不再隱形兜底了。投資者因此必須學會研究產品,選擇產品。
拆除門檻
近年「寶寶類」產品風光無限,市場上貨幣基金總規模逼近9萬億大關。寶寶類產品投資贖回十分方便,還沒門檻,多少都可以投。而銀行理財產品5萬起投,將很多投資者拒之門外。但是現在銀行理財也放下「身段」,要與「寶寶們」同臺競爭了。
先了解下大背景,2018年4月27日,資管新規即《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發布,這是所有金融機構資管的大綱性文件; 9月28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理財新規」),這是配合大綱的銀行理財的規定;10月19日銀保監會又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這是為配合上面兩個文件發布的細則,銀行理財從大綱到細則齊全了。
此次理財子公司的「徵求意見稿」又有所放鬆。比如前期銀行理財新規中已將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降低至1萬,此次理財起點銷售金額取消,並且不再強制要求個人投資者首次購買理財進行面籤。
文件中的具體文字表述為「明確不適用理財新規第三十條第二款」,那麼就是不適用「商業銀行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的,單一投資者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於1萬元人民幣」。
「這樣面對的客戶更廣,投資者把閒散資金放進去,隨時買賣,銀行可以有類似『寶寶類』產品。面籤其實挺麻煩的,這樣也會將很多投資者擋在門外,網際網路時代實際上不需要面對面籤,這對銀行獲客有幫助。」某上市股份制銀行深圳分行的理財經理認為,這將使銀行理財與其他基金處於同一競爭線。
今年以來,寶寶類產品收益率一直下行,規模也跟著下行。餘額寶的基金規模從今年一季度末的1.69萬億元下滑至二季度末的1.45萬億元,下滑幅度為14.2%。公募基金總體規模十多萬億,其中貨幣基金就超過8萬億,佔比超過六成。
銀行理財產品沒有強調最低「門檻」,具體如何操作呢?銀保監會針對此次理財子公司的「徵求意見稿」答記者問時回應:「參照其他資管產品的監管規定,不在《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中設置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也就是說,將來投資者在銀行旗下的理財子公司買理財產品,門檻與基金等其他資管機構一樣。
平安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劉志平認為,一是表現在子公司的理財銷售不設起點金額, 產品受眾進一步擴容; 二是銷售渠道除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外,還可通過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機構代銷,有利於提升銀行理財規模;三是投資者適當性方面,強調了要遵循風險匹配,但不強制個人首次購買理財進行面籤,有利於網絡銷售渠道的打通。
不保本風險自擔
作為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更要了解清楚的是,銀行理財產品未來投資範圍更加寬泛,可能得到更高收益,也可能承受更大風險。
打破剛兌,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拓寬。上述「徵求意見稿」第三十條規定,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部開放式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一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為此銀保監會答記者問時也進一步解釋:在前期已允許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和公募理財產品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股票的基礎上,進一步允許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
劉志平認為,前期理財新規已允許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直投股票和公募理財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股票的基礎上,進一步允許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直投股票,但全部開放式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一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股票資產直投的打通一方面豐富了銀行理財的資產類別,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大資管業務統一監管的方向。
在上述「徵求意見稿」中,非標投資比例限制進一步放鬆,長遠來看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同等條件下有所回升。此前理財新規中對於公募產品投資非標的兩條限制為,一是商業銀行全部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二是不得超過本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此次理財子公司新規中第三十九條僅規定,理財子公司全部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本行總資產4%」的限制取消了,可見理財子公司獨立經營,以獨立完善的風控為主。
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馬鯤鵬認為, 股票方面長期來看高收益的權益類資產配置需求必將逐步提升,但短期內不太可能洶湧而入,考慮到理財投資者風險偏好,具有高股息+低波動的大盤藍籌股或將收到理財資金青睞。 非標方面,資管新規中不得期限錯配的要求依然是限制非標投資的核心,與母行風險隔離後,僅以理財產品淨資產 35%限制非標投資合情合理,但並不意味著理財非標投資的明顯放鬆。
此次「徵求意見稿」還有一個大的突破,第三十一條規定「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發行分級理財產品」,此前理財新規要求「商業銀行不得發行分級理財產品」。不過,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分級產品僅限於封閉式私募產品,還有種種限制。
截至目前,已經有12家上市銀行公告設立資管子公司,包括交行、光大、招行、平安、華夏、北京、寧波、南京、民生、興業、浦發、杭州銀行,擬出資規模從10億—100億不等。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