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泰特現代美術館,與聖保羅大教堂隔岸相望,並由千禧大橋連接起來,從2000年開放以來,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現當代藝術博物館。
在2017年9月泰特現代美術館發布的年度報告中顯示,得益於2016年6月布拉瓦尼克大樓(Blavatnik Building)新空間的開幕,泰特現代美術館在2016年到2017年中接待了640萬遊客。同時,泰特美術館群(泰特不列顛美術館、泰特現代美術館、泰特利物浦和泰特聖艾夫斯)旗下的四個網站總共擁有840萬名遊客的訪問記錄,達到歷史最高。
該博物館的建築物前身是一座發電站,1981年發電站停止運作,後來由瑞士建築師雅克赫爾佐格(Jacques Herzog)和皮埃爾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改建成一座博物館並與2000年正式開放。
泰特現代美術館是英國國家國際現代藝術博物館,也是由泰特不列顛(Tate Britain)、泰特利物浦(Tate Liverpool)、泰特聖艾伍茲(Tate St Ives)及泰特在線(Tate Online)組成的「泰特集團」的重要一部分。
與傳統的美術館不同,泰特現代藝術館並未按年代編排方式陳列藝術品,而是把藝術品分成「歷史-記憶-社會(History/Memory/Society)、裸體人像-行動-身體(Nude/Action/Body)、風景-材料-環境(Landscape/Matter/Environment)、靜物-實物-真實的生活(Still Life/Object/Real Life)四大類,分別擺放在3樓和5樓的展廳內。這種陳列展品的方式可以使觀眾圍繞一個主題在同一個空間穿越時光隧道欣賞到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
泰特現代美術館專門收藏20世紀以來的現當代藝術作品,其中畢卡索、馬蒂斯、安迪瓦豪、蒙德裡安、達利等的作品最為有名。它是世界最著名的當代美術館之一,每年有超過500萬名遊客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