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欣賞:泰特現代美術館如此雄偉壯觀!看完後震撼了!

2020-12-15 蒙面小生

泰特現代美術館

  這是我的倫敦遊記的第二篇,第一篇是泰特美術館中的泰特英國館(Tate British),而這次是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泰特現代美術館是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建設,2000年對外開放的,它原來是一座氣勢宏大的發電廠,由瑞士建築家Jacq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改建而成為現在的展館,它那高聳入雲的大煙囪就是電廠遺留下來的。

  雖然它與泰特英國館同屬泰特美術館,卻風格迥然。顧名思義,泰特現代美使館在各個方面都體現了它的獨特性和現代感。其一,它那充滿現代感的建築結構和與之相呼應的千禧大橋;其二,它專門收藏20世紀現代藝術品;其三,它內部的服務設施與互動活動。在我看來,如果說泰特英國館是一本編年體史書,有著清晰的英國藝術發展歷程;那麼,泰特現代美術館就像內容豐富的活動的課堂。

  千禧大橋與風格獨特的建築  順著泰晤士河沿岸走去泰特現代美術館的路上,遠遠便看到了一座結構奇特輕巧的大橋,走得越近越感嘆於它的魅力,我隱約感到這一定與泰特現代美術館有著某種關係,暗暗興奮。果不其然,當我走到大橋的起始處的的時候就看到泰特現代美術館了,它就像參觀人群的引導者,把人們引入現代藝術的殿堂,使人們還沒走入就被它的魅力所折服。這就是千禧橋(Millennium Bridge),建成於2000年,橫跨泰晤士河連接了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與泰特現代美術館。就這樣,帶著崇敬又興奮地心情,我走進了泰特現代美術館。

  見到美術館之前,我的腦海裡一直想像它的樣子,我曾猜想它的建築應該是怎樣的現代,怎樣的時尚,但當我真正見到它時,我頓時感到豁然開朗與驚喜。不是因為它建築本身是多麼的驚奇,而是它是由舊的發電廠改造而成的。  外表看上去簡簡單單,由褐色磚牆覆蓋的方方正正的建築,它最突出的特點就屬那高大聳立的煙囪,設計師Jacq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並沒有完全改造這個舊發電廠,而是選擇保留了其原來的特色,細細品味可以感覺到這些與「現代」這個詞的含義的巧妙呼應。對於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代藝術的開端)的人們來說,發電廠作為高新科技的產物當然是「現代」的;而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它記錄了這一段的歷史,讓人們去回憶或想像。這種改建也讓我想起了北京的798裡的廠房,那些充滿紅色印記的建築構成了集畫廊、工作室、商鋪為一體的藝術區,巧的是,它們作為中西方兩個不同國度、擁有不同文化的藝術機構,都成為了現當代藝術的聚集地。在保留原樣的基礎上增加了現代感的建築形式。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巨大煙囪的頂部加蓋了一個由半透明的薄板製成的頂,因為由瑞士政府出資,所以命名為「瑞士之光」。如今,它已成為倫敦夜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樓頂部加蓋兩層高的玻璃盒子,不僅為美術館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線,還為觀眾提供咖啡座,人們在這裡邊喝咖啡邊俯瞰倫敦城,欣賞泰晤士美景。總的來說,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外表是新與舊,厚重與輕盈的撞擊。

  相應地,建築內部結構的改造也在原有結構的基礎上依據展覽的需要進行的。當我走進館內,映入眼前的是一片廣闊的充滿陽光的區域,有一位老師正在給一群高中學生授課,學生們非常認真的記著筆記。附近還有為人們提供的食物的店鋪。這個大廳便是著名的渦旋廳(Turbine Hall),它是由原先巨大的渦輪車間改造而成的,既可舉行小型聚會、擺放藝術品,又具有主要通道和集散地的功能。我順著渦旋廳的自動扶梯而上,開始了我的參觀。

  現代藝術藏品  泰特現代美術館總共分為7層(0-6層),藝術收藏品及展覽集中在2,3,4層,它們揭示了國際性現代藝術的多樣性,聚焦在這個主要的藝術運動並探索現代藝術的起源和當代的藝術家們對此的回應。  第2,3層,既有免費入內參觀的收藏永久性藏品的展廳,也有付費的階段性的展覽,這些展覽基本上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當代藝術家的個展,例如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的攝影展和傑克·哈贊(Jack Hazan)的影像展,票價為10-15磅不等。而收藏品依據內容與流派的不同,分為不同的主題廳來展覽。第2層的主題是詩和夢(Poetry and Dream)。它包括了超過70件被認為是最具有價值的無意識和夢境力量的超現實主義者的繪畫與雕塑作品,例如喬治·德·基裡科(Giorgio de Chirico)的《詩人的不確定性》(The Uncertainty of the Poet)和雅尼斯·庫奈裡斯(Jannis Kounellis)的《無題》(Untitled)。第3層的主題是改變了的視野(Transformed Visions)。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藝術家們創造了一種新的抽象表現。這一層中主要展現的是在這些作品中持續存在的人類形象,對暴力和戰爭的廣泛回應和陷入沉思的傾向。其中包括潔曼尼·裡西埃(Germaine Richier)的雕塑《蘭德斯的牧羊人》(Shepherd of the Landes)和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的。

  藏品最豐富最多樣的是第4層,它又細分為結構與清晰(Structure and Clarity),弗雷茲藝術博覽會基金2003-2012十年收藏品,能量與過程(Energy and Process)和設置場景(Setting the Scene)這四個主題的展覽。這一層的展覽也是我最感興趣的,讓我在不同時空,不同風格和不同的藝術理念中不停轉換,使我目不暇接。結構與清晰是探索20世紀初以來的抽象藝術的發展,包括立體主義,幾何抽象和極簡派藝術。除了繪畫和雕塑,還包括攝影、電影、數碼科技抽象主義的作品。在這裡,我看到了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和畢卡索(Palo Picasso)的立體主義作品。他們的那些帶點神秘氣質又耐人尋味的作品吸引了許多人停住腳步細細觀賞。弗雷茲藝術博覽會是包括了10年間來自56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的86個作品。能量與過程聚焦於貧窮藝術。這個激進的義大利藝術運動在國際背景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這些藝術家們運用簡單的,未經加工的材料去創作,在完全新的方法中撲捉自然的能量。相對於抽象主義、立體主義等成熟流派,這個藝術運動顯得更加理念性也更充滿隨意性,很多作品用未加工的材料和隨意或偶然的方式給人以正在進行時未完成感,因此他們給人們廣闊的空間去想像。設置場景是展示一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這些作品以戲劇性的,虛幻性的或者是「上演的」形式呈現在美術館裡,他們也用自身獨特的語言與參觀者溝通著。

  有趣的互動設計  泰特現代美術館有一個互動區,它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兒童區,一是成人區。兒童區中有一個大的觸屏臺面,孩子們在那兒玩的不亦樂乎,旁邊還設了個滑梯。看到成人區還有位子,我也坐上去體驗了一下。這遊戲是根據館中的展品所提出的問題,例如給出畫中的一個細節讓你選出它是什麼,或是給出一個作品讓你選擇作者。一共十道題,最後我答對了6題,它給的評語是「不壞,你是明顯的藝術愛好者!」剛開始玩這個遊戲感到很有趣,後來我才發現通過玩遊戲加深了我對作品的印象並激勵著我繼續了解更多的藝術知識。  因此我想,也許中國與國外的博物館和藝術館最大的區別是中國的缺少互動環節。中國展館中只是把展品簡單的展示給人們看,沒有考慮到經過長時間的觀看,人們會產生視覺疲勞,隨之感到疲憊無聊。然而,在國外美術館和博物館裡是一種享受,因為你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在互動中主動去探索。你不僅能看到認真的學者拿著筆記本邊看邊寫,你還可以看到許多小朋友在跑來跑去,他們有時對著展品畫畫,有時去玩那些有趣的互動設計裝置。這讓我想到了中國的教育,中國一直是填鴨式教育,一味的灌輸,長此以往便使孩子失去了原始的興趣,而國外是把知識融入到遊戲中,在玩中學,潛移默化中得到了藝術的薰陶。何時中國藝術館和博物館也可以從人們的需求和感受出發,設計出真正能發揮最大美育與教育作用的藝術殿堂,而不僅僅是擺設與炫耀呢?

相關焦點

  • 泰特現代美術館——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現當代藝術博物館
    坐落於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泰特現代美術館,與聖保羅大教堂隔岸相望,並由千禧大橋連接起來,從2000年開放以來,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現當代藝術博物館。在2017年9月泰特現代美術館發布的年度報告中顯示,得益於2016年6月布拉瓦尼克大樓(Blavatnik Building)新空間的開幕,泰特現代美術館在2016年到2017年中接待了640萬遊客。同時,泰特美術館群(泰特不列顛美術館、泰特現代美術館、泰特利物浦和泰特聖艾夫斯)旗下的四個網站總共擁有840萬名遊客的訪問記錄,達到歷史最高。
  • 泰特現代美術館建築師_2020年泰特現代美術館建築師資料下載_築龍...
    12月6日報導,[BAIKE]泰特現代美術館可謂是倫敦最成功的現代美術館,其擴建工程獲得了政府5000萬英鎊的資助。泰特現代美術館是在2000年由HerzogDeMueron在一座廢棄的電力站基礎上建成的,每年吸引400萬遊客,是倫敦參觀率最高的地點之一。受到爭議的「泰特現代美術館2」也是由[BAIKE]HerzogDeMueron設計的,將環繞電力站巨大的油罐建成,使美術館的空間增加60%。 政府修建博物館和美術館的預算中,泰特現代美術館的這筆資金就佔到了四分之一。
  • 泰特現代美術館20年:藝不驚人死不休
    展覽「亨利·馬蒂斯:剪紙藝術」總共迎來了56萬多名觀眾;在泰特美術館為羅伯特·勞森伯格舉辦他去世後的首個回顧展兩年後,也就是2019年,勞森伯格的作品成為拍賣市場上當之無愧的寵兒;裡希特回顧展同樣引發了藝術市場的「泰特效應」,裡希特的個人成交紀錄被不斷刷新,他甚至為此懊惱不已;
  • 泰特現代美術館,展出20世紀以來世界級的現代藝術品
    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是英國最大最著名的現代藝術品殿堂,主要展出20世紀以來世界級的現代藝術品,坐落在泰晤士河南岸,與聖保羅大教堂隔河相望,連接它們的是橫跨泰晤士河的千禧大橋。它還有個姐妹館——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展出的是古典藝術典藏。外表由褐色磚牆覆蓋、內部是鋼筋結構的美術館原本是一座氣勢宏大的發電廠,高聳入雲的大煙囪是它的標誌。今天的泰特現代美術館由瑞士兩名年輕的建築家Jacq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改建而成。
  • 泰特現代美術館一年收入十個億!
    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建築前身,是泰晤士河的發電站,它於1981年停止運轉。1992年,為了讓日益擴充的藝術藏品有更好的展覽場所,泰特決定讓瑞士建築師雅克·赫爾佐格 (Jacques Herzog)和皮埃爾·德·梅隆 (Pierre de Meuron) 重新改造閒置的發電站,將其轉變成美術館,並同時保留原發電站的特色。
  • 走進英國最著名的現代藝術殿堂-泰特現代美術館
    一、 一、泰特印象 倫敦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國際大都市了,他古老而時髦,低調卻又繁華。在這裡,既有著維多利亞時期的古老建築,又有著現代時髦的藝術殿堂。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被譽為藝術史的分水嶺,集建築、藝術和設計於一體,可以說是倫敦現代藝術界的翹楚了。
  • 「錄像藝術之父」白南準大型回顧展亮相泰特現代美術館
    20世紀60年代的藝術世界瞬息萬變,新媒體的出現與最新的技術進步是分不開的。1965年,基於設備產生反饋和回放的即時性的錄像藝術(video art)作為一種新媒介,誕生了。這一年,一位韓國出生的藝術家用他新買的索尼Portapak(第一個移動錄像設備)將教皇保羅五世遊歷到紐約而造成的交通堵塞記錄了下來,並且在幾小時後,跑到格林威治村的Café a Go-Go裡面將錄像放映出來。此事件被認為是推動了錄像藝術誕生的關鍵點。這位藝術家,也被後世稱為「錄像藝術之父」。
  • 從「凹陷」到「興起」: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再生歷程!
    本文通過對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再生演進過程進行分析和解讀,總結、歸納其在改造方面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點,從而對國內類似地區的遺產再生與城市更新提供參考。年4月,泰特集團宣布河畔電站將變身為新的泰特現代美術館,並於同年7月啟動了國際方案徵集。
  • 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重新開放
    8月1日,觀眾在英國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觀看安迪·沃霍爾的作品。受疫情影響關閉數月的泰特現代美術館於7月27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其中,安迪·沃霍爾作品展將延長展出時間至11月15日。參觀者需提前網上預約參觀時段,並全程佩戴口罩且保持安全距離。
  • 泰特現代美術館畢卡索名畫遭毀!
    一幅價值£2,000萬(RMB 1.8億)的畢卡索畫作,在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展出期間遭人破壞。20歲疑犯當場落網,動機未明,現被控刑事毀壞。泰特現代美術館涉事油畫名為《Bust of a Woman》(女人的半身像),尺幅為81 x 65cm,畫中人是畢卡索的戀人兼靈感女神朵拉‧瑪爾(Dora Maar)。
  • 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即將恢復開放
    受疫情影響關閉數月的泰特現代美術館將於7月27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參觀者需提前網上預約參觀時段,美術館建議參觀者全程佩戴口罩且保持安全距離等。新華社發(雷伊·唐攝)↑7月24日,工作人員參加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行的媒體開放日活動。↑這是7月24日在英國倫敦拍攝的泰特現代美術館外景。
  • 館長對話|泰特現代美術館長:助力浦東,不是成為另一個泰特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在論壇期間專訪了弗朗西絲·莫裡斯,她講述了近年來泰特現代的發展和所承擔的多樣的社會角色。對於泰特與籌建中的浦東美術館的合作,她對澎湃新聞說,我們更多地是給浦東美術館助力,讓浦東美術館成為浦東的美術館,而不是成為另一個泰特。
  • 2018年五月英倫自由行之28-泰特現代美術館
           1897年,泰特美術館(The Tate Gallery)首次對外開放,當時只有一個收藏了極少部分的英國作品的展館,而現如今已發展成為四個美術館的總和——位於倫敦的泰特不列顛美術館、泰特現代美術館、泰特利物浦美術館,以及泰特聖艾伍茲美術館。
  • 研究|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藏品的保存與修復
    泰特美術館共有四個美術館「家族」:第一個位於原始的倫敦米爾班克地區(泰特美術館原址),現在稱為泰特英國美術館;第二個是位於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第三個位於利物浦,稱為泰特利物浦美術館;第四個位於康沃爾郡的小鎮聖艾維斯,稱為泰特聖艾維斯美術館。後兩家美術館屬於收藏現當代藝術品的分館。泰特美術館的保存部門僱用了60多個專家,包括精通畫框保護、電子媒介、現當代繪畫以及保存科學的專業人士、技術人員。
  • 用牛仔替大象保護髮聲——梁明玉裝置藝術作品亮相倫敦泰特現代...
    梁明玉裝置藝術作品亮相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 這組與真實非洲大象尺寸相當的手工藝術品於上周末在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交互空間」展出,參與了由中國西南大學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溫徹斯特藝術學院聯合舉辦的服飾文化主題展示活動——「巡迴物品」。 在梁明玉的心目中,《馬賽馬拉》打破了藝術的邊界,集繪畫、雕塑、服裝、裝置藝術於一體。 「這才是我心目中追求的藝術,單純二維的繪畫和三維的服裝都做不到。
  • 假期來倫敦 去泰特現代藝術館瞧一瞧 感受異國文化
    看攻略!應有盡有!倫敦(London),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和香港並稱為「紐倫港。倫敦作為一個熱門的旅遊城市,霍加斯故居、海沃德美術館、杜爾維治美術館、泰特英國美術館、泰特現代藝術館都是遊客們十分追崇的去處,下面小編將為你一一呈現。
  • 裡奇騰斯坦唯一影像作品將亮相泰特現代美術館
    裡奇騰斯坦唯一影像作品《三種風景》片段2月21日至3月27日,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將舉行裡奇騰斯坦回顧展。2月1日,泰特美術館宣布,裡奇騰斯坦在洛杉磯製作的他唯一一部電影《三種風景(Three Landscapes)》將於三月出現在美術館的回顧展中,這是這部作品首次在歐洲展覽。 泰特現代美術館影像策展人Stuart Comer告訴記者:「很少有人知道這部作品,我想大多數人聽說裡奇騰斯坦曾製作電影,都會覺得驚訝。大家都知道,他的作品中有許多影視作品元素,不過不知道他本人還親自製作電影。」
  • 泰特美術館裁減三百餘企業員工,英美博物館進入裁員潮
    上周,《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報導了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第二次裁員,導致該館員工規模縮至疫情前的20%。本周,英國泰特美術館館長瑪利亞·巴爾肖正式確定裁減商業部門泰特企業的300多名員工。而英國國家美術館預計也將面臨裁員。目前,英國泰特美術館恢復開館,官網上打出了「我們重新開放了」的字樣。
  • 2020年去英國的泰特美術館,能看到哪些好展覽?
    泰特美術館2020年重點展覽計劃已經公布——旗下四大美術館將覆蓋橫跨300年時間長河的各門類藝術,帶領觀眾從17世紀60年代的斯圖亞特王朝(Stuart court)去往20世紀60年代沃霍爾的工廠。
  • 倫敦泰特美術館 logo變成了一堆圓點,怎麼會這樣?
    在 2016 年一眾新開張、擴建及翻新的博物館中,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新館留給人們的期待值當屬最高。我們此前已介紹過瑞士 Herzog & de Meuron 建築事務所設計的新館方案,以及阿姆斯特丹工作室 Uxus 為新館設計的禮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