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對話|泰特現代美術館長:助力浦東,不是成為另一個泰特

2020-12-24 澎湃新聞
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可以稱是上是工業遺產轉化美術館的典範,其館長弗朗西絲·莫裡斯(Frances Morris)近日在「第二屆上海吳淞國際藝術城論壇」上以倫敦和泰特的發展為經驗,提示工業遺產轉化,以及機構如何與社群互動的一種方式。「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在論壇期間專訪了弗朗西絲·莫裡斯,她講述了近年來泰特現代的發展和所承擔的多樣的社會角色。

對於泰特與籌建中的浦東美術館的合作,她對澎湃新聞說,我們更多地是給浦東美術館助力,讓浦東美術館成為浦東的美術館,而不是成為另一個泰特。
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弗朗西絲·莫裡斯

弗朗西絲·莫裡斯在泰特現代美術館的發展中擔當了重要的角色。也是2000年對外開放的泰特現代的第四任館長,也是首位女館長。

1987年,她作為策展人加入泰特。2000-2006年負責泰特現代展覽部,之後掌管美術館的國際藝術收藏。2016年出任泰特現代館長。她長期致力於對泰特藏品的重新構想,並通過各種方式拓展泰特現代的國際影響力,也是泰現代在女性藝術家中的代表性也有所增強。她也曾策劃了多場裡程碑式的展覽, 2007年的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展、2012年的草間彌生展,2015年的艾尼格·馬丁(Agnes Martin)展,以及2017年的賈科梅蒂展。

2015年,泰特現代「艾尼格·馬丁回顧展」展覽現場

在莫裡斯看來,美術館應該是一個藝術與社會對話的空間,並在美術館所處的社群(社區)中發揮作用,「藝術家可以是社群變革的催化劑,最好的藝術項目更多是關注於過程而非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不可見的社會文化機構,如同『城市針灸』。」而目前泰特現代也在嘗試改革,並在一些非正式的自主空間中推進。

位於倫敦泰晤士河畔的泰特現代美術館

澎湃新聞:近年來,泰特現代為多位被忽視的女性藝術家做了回顧展,是不是泰特現代有「去中心化」、重新梳理美術史的意圖?

弗朗西絲·莫裡斯:

兩方面的意圖都有。泰特現代繼承了20世紀以來的很多現當代收藏,這些收藏大部分是北美和歐洲的。我們在整理收藏的時候會發現在當代藝術當中很多很重要的女性藝術家被所忽視了。我給了自己一個任務或者說是使命,希望這些藝術家可以重新被看到。這個也是梳理歷史的一種方式,不是某一段歷史、而是不同的歷史,這取決於你站在哪個角度去看歷史。

最初我們展出這些藝術品會擔心觀眾會不會不多,因為當時我們的理解是觀眾願意看到熟悉的名字,一些大牌的藝術家。但做了幾次展覽以後,我們發現特別是介紹了幾個非常出色的女性藝術家以後,觀眾反響是非常好的,觀眾們也願意去發掘這些新他們視野外的藝術家們。在過去兩年中,我們做過納塔利婭·貢查羅娃(Natalia Goncharova,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698794)等俄國的女藝術家、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還有一位藝術家叫多拉·瑪爾(Dora Maar)她原來所被人熟知是因為畢卡索的作品,但是她其實自己也是一個攝影師,這個展覽在倫敦剛剛開,發現觀眾對於這些未知的領域其實還是有很大的興趣的,不僅僅是說想要知道歷史,更想要去遇見新的內容。那從我們自己角度來說,我們也會願意看到黑人藝術家、非洲或者是女性藝術家等,這完全取決於我們站在什麼立場去看或者去想。

「納塔利婭·貢查羅娃回顧展」展覽現場

澎湃新聞:泰特現代是工業遺產轉化為美術館的典範,上海、尤其是西岸也有很多工業遺產轉化為美術館的案例,您覺得有什麼經驗可以提示上海美術館行業的嗎?

弗朗西絲·莫裡斯:

對新的美術館來說總是遇到很多挑戰,就是剛剛起步的美術館像是孩子,還沒有完全成形。有一些可能展覽可能還不具有深度、寬度或者是豐富性。但是只要經營美術館的人,有想法,有遠見和眼光,並且願意去做一些新的嘗試,做對於他們美術館未來發展有益的實踐,那這個館肯定是會越來越好。我還發現現在美術館的一個特點,它們也許樓宇建築不同,但美術館本身是同類的或者是同質的,在我看來美術館並沒有必要是趨同的。它應該有自己的特徵和特性,這些特性反映在人身上,也反映在這個館所選擇展示的藝術家身上,反映在美術館的地理位置上,或者說可以不是一種物質性的存在,而是反映在美術館的遠景,他們未來所希望達到的一個目標上。總體來說,我覺得美術館們還是充滿潛力的。在上海,很多美術館也是剛剛起步,有些問題也許要五十年之後再來回答。

布爾喬亞,《母親》,1999年,鋼、大理石,倫敦泰特美術館收藏。龍美術館(西岸館),2018年

澎湃新聞:現在上海有很多浸入式的「網紅」展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也有很多專業人士提出了質疑,您對一些浸入式展覽的現象怎麼看?我們也發現你在2007年和2012年分別策划過路易斯·布爾喬亞和草間彌生的展,你是如何看待她們現在也成為「被打卡」藝術家這個現象的?

弗朗西絲·莫裡斯:

其實藝術家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或者說有意要成為這些所謂的「網紅」或者是流行的藝術家,他們其實都是非常嚴肅嚴謹的,並且非常專注於自己的創作,甚至他們的生活或者說生命有一些都是非常艱難的。像布爾喬亞,她是80歲左右才逐漸建立了她的名聲,草間彌生也是一樣,她的生活歷程也非常艱辛,這可以說是現當代藝術中的一種現象,其中的原因我覺得是「建立信任者」(trust builder)——她們的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那些代表性的作品又會吸引觀眾去拍照。由這些代表性的作品,通過這幾個藝術家建立了觀眾和藝術史之間的關係,給觀眾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新的窗口。有些可能很難進入藝術的語境,但是通過這些藝術家,他們能夠慢慢了解他們背後的藝術史的故事。所以對我來說,我會覺得說這不是壞事情。

teamLab他們是比較單一性或者說是但維度的,不像比如說藝術家這麼具有複雜性、交融性。像草間彌生,她的創作其實有很多的層次,也有大型的繪畫、裝置,也有小件的作品。而且在她領域裡面,她其實說是第一個這麼做的人。而teamLab的作品很多比較具有娛樂性和互動性。他們其實就是選擇了像草間彌生等藝術家作品當中的一個元素或者一個維度,把它放大或者說誇大來展示,觀眾能在類似像teamLab這類的作品中獲得的感受或者內容是比較單一的。

上海復星藝術中心展覽現場,草間彌生作品《無限鏡屋(2019)》

澎湃新聞:泰特也加入了「零碳城市」計劃,美術館和環境、和城市的關係又應該是怎麼樣的?除了普及藝術之外,美術館還能做什麼?

弗朗西絲·莫裡斯:

美術館應該是一個令人信任的地方,觀眾之所以願意來美術館,也是基於對美術館的信任。所以從這一點意義上來說,美術館本身很具有領導力,那他的領導力可以體現在藝術上、教育上,也可以體現在行為準則上。我們也願意去做一些事情能夠來對應,或者回應氣候變化的緊急問題,我們也為自己設定了目標。從節約能源上方面,就泰特現代來說,我們用雨水來衝刷洗手間,也在停止使用塑料,還有在我們所有的策劃、展覽製作也都遵照相應的環保綠色的協定,甚至是我們的策展人減少出行,乘坐公共運輸等。

2018年12月12日,泰特現代外展出的「Ice Watch 倫敦」作品。

在與周邊社群的關係上,我們也希望美術館所在的社群地區的人能夠很大程度上參與到美術館的活動,分享我們的資源。我們也會傾聽市民的聲音,他們會建議美術館可以怎麼樣幫更好地改善他們的生活。我們也邀請市民們晚上來參觀我們美術館,就總體來說我們盡我們所能開放我們的大門,形成一個有效的好的交流機制。所以這個美術館並不全都是藝術,它也很大程度上是在積極的支持市民的訴求。就比如說我們代他們向議會提出要求某些區域增設警力或者說建造一個新的學校等等。正因為美術館有這樣的領導力,所以我們能夠跟這些決策者來對話。

泰特現代與社區關係的漫畫

澎湃新聞:英國脫歐公投後,美術館行業是否有影響?

弗朗西絲·莫裡斯:

脫歐暫時還沒做實,我們其實還在等結果。對於我們來說,美術館不是那麼大程度上依賴於政治,也不那麼大程度依賴於歐洲的情況。而且機構之間本來都有自己的互動交流關係,但有一點的確是挺令人傷心的是我們已經能夠發現來自歐洲的觀眾數量在減少。對我們來說其實做文化就是要跟人交流,所以對於觀眾的影響來說,我們覺得還是挺遺憾的。

「Late at Tate Modern」活動現場

澎湃新聞:泰特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泰特現代也已經開館20年,這20年世界和藝術都發生了很多變化,你們對未來的規劃是怎樣的?

弗朗西絲·莫裡斯:

泰特現代可能還比較年輕,還是孩子。如果要說過去20年藝術發展的話,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有了更多的擴展並且更具兼容性、包容性,我們能夠很容易地接觸到亞洲、非洲的藝術或者北美的,不再是歐洲藝術佔主導的地位。

藝術家們也開始非常多的進行跨媒體的創作,不再是純粹的油畫,純粹的某一個藝術媒介。而是把很多所有的視覺藝術語言結合在一起,還有一個是藝術家們的創作也兼顧了商業性和工作室創作的特性。整個來說,藝術的特性變得非常的交融和複雜。

美術館的使命是回應現在的藝術狀況以及藝術家的興趣或訴求。比如說我們一直在社群當中和社群之間建立聯繫,並不是因為社群重要,當然社群的確是重要的。我們這麼做是因為藝術家們,他們在社群裡面,在社群裡面做了很多的實踐和創作,而我們是為了表現和反映他們這些事情。所以其實我們未來的發展就取決於藝術的發展,或者在這個藝術環境下藝術家他們的發展情況。

位於倫敦城市空間中的泰特現代

澎湃新聞:今年6月份,泰特和浦東美術館有籤約合作協議,計劃中兩家美術館的合作是怎樣的?據此前的消息,泰特美術館將為上海陸家嘴集團建設浦東美術館提供為期3年的培訓和諮詢服務,並於2021年合作舉辦浦東美術館開館大展。

弗朗西絲·莫裡斯:

首先我們對合作很興奮,浦東美術館的團隊也是非常有經驗的,我們更多地是給他們助力,讓浦東美術館成為浦東的美術館,而不是成為另一個泰特。

面向浦江的主立面將設有兩片「大玻璃」 (圖片來源:讓· 努維爾事務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泰特現代美術館一年收入十個億!
    泰特美術館收藏著英國與國際上自1900年以來的現當代藝術品,是全世界最大的現當代美術館之一。它在英國有4個據點,分別是泰特英國美術館 (Tate Britian,1897年 )、泰特利物浦美術館 (Tate Liverpool, 1988年 )、泰特聖艾弗斯美術館 (Tate StIves) 與泰特現代美術館 (Tate Modern, 2000年 )。
  • 泰特現代美術館建築師_2020年泰特現代美術館建築師資料下載_築龍...
    ,2000 對他們來說現存建築改造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因為現狀的拘束要求發揮完全不同的創造精神。將來這種項目將成為歐洲城市中不斷增加的重要項目種類。要知道,現在的建築不能總是從草稿做起的。 由赫爾佐格&德默龍設計的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Modern)擴建工程能夠在倫敦奧運會來臨之際建成
  • 泰特現代美術館20年:藝不驚人死不休
    2002 年,渦輪大廳,阿尼什·卡普爾的作品《馬西亞斯》 龐大到無以復加,以至於從任何一個位置都無法一窺它的全貌。作為一個反叛者,泰特現代美術館一舉改變了美術館傳統的策展方式,並將「驚豔文化」引入其中——這讓它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美術館。但值得警惕的是,這一切是否過於喧囂了?
  • 泰特美術館裁減三百餘企業員工,英美博物館進入裁員潮
    本周,英國泰特美術館館長瑪利亞·巴爾肖正式確定裁減商業部門泰特企業的300多名員工。而英國國家美術館預計也將面臨裁員。目前,英國泰特美術館恢復開館,官網上打出了「我們重新開放了」的字樣。當地時間8月11日下午,泰特美術館館長瑪利亞·巴爾肖(Maria Balshaw)向全體員工發送了電郵,稱由於美術館面臨參觀者和收入「銳減」,泰特美術館正式確定裁減商業部門泰特企業的300多名員工。
  • 研究|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藏品的保存與修復
    1991年,泰特美術館的保存部門與國家藝術美術館(華盛頓特區)、加拿大保存研究所以及史密斯協會研究機構組織了一次名為「運輸中的藝術」國際會議。泰特美術館闡述了處於「全球」交流時期的博物館在提高和推進藝術品的安全運輸方面的政策和研究成果。會議內容的出版現在已成為與這個關鍵博物館行動相關的各方面的參考標準,推進了所有登記員、館長和保護者的工作。
  • 泰特名譽館長:很多私人博物館不過是在購物
    英國脫歐,泰特現代美術館擴建項目完成,泰特館長離職。這三件同時發生的事情並無必然聯繫。即將離任的館長克裡斯·德爾康在上海的一場講座上,以這些事件為背景,談起了他眼中的博物館的未來。他表示:雖然我們國家已經離開歐盟,但泰特現代美術館代表了真正的國際主義文化。
  • 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即將恢復開放
    受疫情影響關閉數月的泰特現代美術館將於7月27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參觀者需提前網上預約參觀時段,美術館建議參觀者全程佩戴口罩且保持安全距離等。新華社發(雷伊·唐攝)↑7月24日,工作人員參加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行的媒體開放日活動。↑這是7月24日在英國倫敦拍攝的泰特現代美術館外景。
  • 4位頂級美術館館長告訴你:這個位置不好坐
    他組建了一個更為強大的現當代藝術策展部,並從泰特美術館挖來了資深策展人,重新為大都會的策劃出能夠發揮獨一無二館藏優勢的展覽。每天8點就準時坐在辦公桌上的坎貝爾,至今仍然無法回答「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館長」。「這個問題你不應該問我,或許應該問問其他人。」
  • 心靈的風景:泰特美術館珍藏追溯英國風景畫三百年
    作為國際最具影響力的美術館之一,泰特擁有豐富的英國藝術收藏。展覽將精選泰特不列顛美術館一批極富美學價值和獨創性的英國風景畫館藏作品,對風景藝術為何成為「英國視覺想像的核心」作出詮釋。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介紹,泰特不列顛美術館是英國泰特四座美術館中建館最早的展館,以收藏和展示15世紀以來的英國繪畫和各國現代藝術著稱。作為中國級別最高的美術殿堂和國家對外藝術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國美術館與泰特美術館的友好交流關係由來已久。2009年,「泰特美術館藏透納繪畫珍品展」於中國美術館展出,引起巨大反響,深受中國觀眾喜愛。
  • 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重新開放
    8月1日,觀眾在英國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觀看安迪·沃霍爾的作品。受疫情影響關閉數月的泰特現代美術館於7月27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其中,安迪·沃霍爾作品展將延長展出時間至11月15日。參觀者需提前網上預約參觀時段,並全程佩戴口罩且保持安全距離。
  • 假期來倫敦 去泰特現代藝術館瞧一瞧 感受異國文化
    倫敦作為一個熱門的旅遊城市,霍加斯故居、海沃德美術館、杜爾維治美術館、泰特英國美術館、泰特現代藝術館都是遊客們十分追崇的去處,下面小編將為你一一呈現。泰特美術館主要用來收藏亨利·泰特爵士贈送給國家的19世紀英國繪畫和雕塑,以及一些從英國國家美術館轉移而來的英國繪畫,目前還包括國際現代和當代藝術收藏品。 1955年,泰特美術館從國家美術館完全獨立出來,現在已成為由英國政府通過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事務部資助的19大國家博物館之一。如今,泰特美術館已發展成為4個美術館:位於倫敦的不列顛泰特美術館和泰特現代美術館,泰特利物浦美術館和泰特聖艾弗斯美術館。
  • 從「凹陷」到「興起」: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再生歷程!
    K&G導讀:泰特現代美術館由上世紀五十年代建造的「河畔電站」改造而來,現已逐漸成為倫敦南岸乃至整個歐洲城市工業遺產再生的絕佳案例。1992年12月,泰特集團正在籌劃建設一個新畫廊,用以拆分展出英國本土和國外現代展品,並開始考慮為國外現代藝術品設立一個永久性的展覽空間。最終,河畔電站憑藉自身獨特的城市區位、較為完整的外觀和內部結構、相對低廉的收購成本,和當時有關法案對於改造建築較為寬鬆的限制條款,穩穩地接到了這一從天而降的橄欖枝。
  • 藝術欣賞:泰特現代美術館如此雄偉壯觀!看完後震撼了!
    泰特現代美術館  這是我的倫敦遊記的第二篇,第一篇是泰特美術館中的泰特英國館(Tate British),而這次是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泰特現代美術館是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建設,2000年對外開放的,它原來是一座氣勢宏大的發電廠,由瑞士建築家Jacq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改建而成為現在的展館,它那高聳入雲的大煙囪就是電廠遺留下來的。  雖然它與泰特英國館同屬泰特美術館,卻風格迥然。
  • 泰特現代美術館,展出20世紀以來世界級的現代藝術品
    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是英國最大最著名的現代藝術品殿堂,主要展出20世紀以來世界級的現代藝術品,坐落在泰晤士河南岸,與聖保羅大教堂隔河相望,連接它們的是橫跨泰晤士河的千禧大橋。今天的泰特現代美術館由瑞士兩名年輕的建築家Jacq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改建而成。泰特現代美術館就不用說別了吧,一切都是那麼美妙,那麼充滿活力,充滿真正的藝術氣息。到訪倫敦不去泰特真的是終生的遺憾。大家去的時候剛好有畢卡索的展,看到了最經典的畢卡索作品。沉迷於這個西班牙人的「愛」。還有更多的美妙作品等待這人們去發覺。
  • 2020年去英國的泰特美術館,能看到哪些好展覽?
    泰特美術館館長瑪利亞·巴爾肖(Maria Balshaw)表示:「泰特2020年的展覽計劃展現了我們最擅長的:新的方式呈現你從未見過的藝術史上的偉大人物的一面,而幾個重點的當代藝術展覽則為今天遍布在世界各地、積極創作創新的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個平臺。」 2017年6月才剛剛上任的瑪利亞是泰特有史以來首位女性掌舵人。
  • 「開創亞洲美術的新紀元——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即將舉行
    在今天下午於我館舉行的「第八屆亞洲藝術節新聞吹風會、亞洲藝術節會歌發布會」上,參會記者同時收到了「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東協中日韓主題會議」的介紹資料。據悉,「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東協中日韓主題會議」將另擇時間舉行新聞發布會。    2006年是中國與東協建立對話關係15周年暨中國東協友好合作年,根據國務院溫家寶總理的倡議,於8月31日在北京舉辦第八屆亞洲藝術節。
  • 泰特現代美術館——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現當代藝術博物館
    坐落於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泰特現代美術館,與聖保羅大教堂隔岸相望,並由千禧大橋連接起來,從2000年開放以來,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現當代藝術博物館。在2017年9月泰特現代美術館發布的年度報告中顯示,得益於2016年6月布拉瓦尼克大樓(Blavatnik Building)新空間的開幕,泰特現代美術館在2016年到2017年中接待了640萬遊客。同時,泰特美術館群(泰特不列顛美術館、泰特現代美術館、泰特利物浦和泰特聖艾夫斯)旗下的四個網站總共擁有840萬名遊客的訪問記錄,達到歷史最高。
  • 泰特現代美術館畢卡索名畫遭毀!
    一幅價值£2,000萬(RMB 1.8億)的畢卡索畫作,在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展出期間遭人破壞。20歲疑犯當場落網,動機未明,現被控刑事毀壞。泰特現代美術館涉事油畫名為《Bust of a Woman》(女人的半身像),尺幅為81 x 65cm,畫中人是畢卡索的戀人兼靈感女神朵拉‧瑪爾(Dora Maar)。
  • 倫敦泰特美術館20周年系列大展!
    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滿20歲了!開館至今已吸引了將近一億人次參觀,是觀眾人次最多的當代、現代藝術館,其他排名在前的博物館包括法國的羅浮宮和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等綜合型博物館。
  • 英國泰特四大館7月27日重開,沃霍爾大展重新亮相
    澎湃新聞獲悉,泰特美術館宣布其四大展館將於7月27日起開館。在泰特現代美術館,開幕後不久便因為疫情而關閉的沃霍爾大型回顧展將重新與觀眾見面,從沃霍爾的早期經歷與罕見手繪到其波普藝術代表作,還原這位先鋒藝術家的創作生涯。此外,泰特諸館還公布了今年秋季到明年的一系列展覽計劃,其中,包括草間彌生在內的幾大女性藝術家個展將成為明年泰特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