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參觀有害垃圾處理設施。
編者按:作為全國垃圾分類示範城市,深圳市城管局積極探索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的「深圳模式」,通過建立垃圾前端分流處理體系、設立「資源回收日」和運用「網際網路+」等諸多措施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從源頭上控制垃圾量的過快增長。即日起,推出《市城管局積極探索垃圾分類「深圳模式」》系列專題,一探七大資源類垃圾如何分流分類處理,告訴你垃圾去哪兒了。
17100噸,這是今年上半年全市生活垃圾一天的平均清運量。深圳也開始面臨「垃圾圍城」的危機。怎麼辦?
2015年8月,深圳市政府出臺《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管理辦法》,全市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市城管局積極探索垃圾分類和減量的「深圳模式」,通過設立「資源回收日」、建立前端分流處理體系、推進全市中小學生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教育實踐活動等諸多措施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培育市民文明習慣。如今,七大資源類生活垃圾前端分流分類處理體系已初步形成並正在逐步完善,我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七大資源類垃圾分流分類回收處理預計3年內可達到3000噸/日
在每天產生量巨大的生活垃圾中,有這樣七大類垃圾卻屬於「被放錯位置的寶貝」,那就是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園林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廢棄織物和年花年桔、餐廚垃圾。這七大類垃圾均具有資源利用屬性,如果僅僅作為其他垃圾焚燒或填埋,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會對深圳原本就很緊張的垃圾末端處理設施帶來更大壓力。
去年,深圳市城管局陸續推動布局和完善七大資源類垃圾的分流分類回收處理體系。短短一年時間,深圳市七大資源類垃圾回收處理體系已具雛形。據統計,目前這七大資源類垃圾的分流分類回收處理總量已達到800噸/日,預計3年內達到3000噸/日。這些分流分類回收處理的垃圾,一方面緩解了末端垃圾處理設施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得到了資源化程度更高的利用、或更高環保標準的無害化處理。
創新探索「網際網路+分類回收」生活垃圾也有「回收哥」來搶單
在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前端分流分類處理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市城管局還創新建立「資源回收日」、「網際網路+分類回收」、「精細分類」等工作模式,促進資源類垃圾進一步分類回收利用。其中「網際網路+分類回收」應用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了涵蓋環保運營企業、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處和非政府公益組織團體、學校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全社會力量,打造了一個全社會參與的垃圾回收共享開放平臺。
去年10月,市城管局、經貿信息委、人居委和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了「網際網路+分類回收」深圳總動員啟動儀式,標誌著回收哥項目正式上線。「回收哥」利用手機A PP、微信和網站,打造資源聚集、資源交易、資源收益的O 2O電子商務模式,主要回收廢紙、廢塑料、廢電池、大家電、小電器、廢燈管、破銅爛鐵等7大類電子廢棄物。類似「滴滴打車」,居民在「回收哥」線上平臺下單、預約廢品回收,在「回收哥」A PP註冊的廢品回收人員就可以進行「搶單」,上門回收垃圾。至今年7月,「回收哥」已註冊用戶達8萬多個,回收各類廢品2700多噸。
有害垃圾專用回收箱基本已覆蓋全市各住宅小區和各類公共場所
在七大資源類垃圾當中,針對廢電池、廢螢光燈管等有害垃圾,市城管局已率先建立了完善的分類、收集、暫存、運輸和處理的常態機制。
截至目前,深圳已在全市範圍內的3100個單位和小區中設置了共11800個廢電池專用回收箱;1800個單位和小區中設置了共2500個廢燈管專用回收箱。今年共回收處理電池15.9噸,廢螢光燈管27.2噸。市民反應非常好,下一步,市城管局計劃加大回收覆蓋面。
在福田區彩田村,居民住宅樓的大堂內全都設置了電池和廢棄燈管回收箱,並標明了諮詢電話和有害垃圾的危害提示。居民將廢電池、燈管投放即可。集中收集起來後,便有專門的公司——— 深圳市通城寶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將其運走,交運給具有相關資質的處理企業。市城管局委託廢電池由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處理,經過處理後可提取出稀缺金屬,廢渣則可做成環保磚;廣東龍善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則負責處理廢螢光燈管,將回收的燈管進行粉碎分選和汞蒸餾後可分離出螢光粉、玻璃、導絲和燈座等材料,進一步資源化利用。經過無縫銜接,有害垃圾都有了妥善的去處。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有害垃圾由各區負責收集容器配置和收集暫存,已初步形成分類、收集、暫存、運輸、處理的常態機制。
統籌:晏嬋嬋
文:晏嬋嬋 張豔麗 劉庚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