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殷墟中發現鯨魚骨,沒想到3000年前的古人,已觸碰到海洋生物

2020-12-12 i聊科技

殷墟坐落於我國河南安陽,最著名的就是殷墟遺址,它是我國商朝時期的都城遺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首次挖掘就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

從1928年開始,考古專家開始了對殷墟的挖掘工作,期間總共進行了15次挖掘,發現了許多古代遺蹟。

新中國成立後,殷墟的挖掘工作仍然沒有停止,遺址中出土的文物大都是我國珍貴的文物,其中要屬陶器數量最多,還有一些稀有的玉器、銅器等,這些主要作為裝飾品、藝術品等,出土的文物顯示出了商朝高超的工藝水平。

在遺址中除了陶器以及青銅器之外,專家還發現了一些骨頭,除了人骨頭,就是動物骨頭,最令人驚訝的就是鯨魚骨頭,鯨魚只生活在遼闊的海洋中,可見古人的生活觸角已經觸碰到了海洋。

這些鯨魚骨被專家帶到了博物館進行研究,這些鯨魚骨的尺寸相當大,可以想像是一條成年鯨魚。專家還在鯨魚骨的不遠處發現了一些貝殼還有海螺,這反應出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是很高的。

從商朝的疆域來看,商朝已經控制了東海一帶,因此這些鯨魚骨可能是沿海人民將它們當作貢品送給朝廷的。從現代來看,鯨魚擱淺是很正常的事,因此獲得鯨魚骨也不是很難的事,因此經常會有人從海邊撿到鯨魚骨。

從古人的典籍來看,早就在先秦時期,人們就已經知道了有鯨魚這個生物,在秦漢時期,民間還經常流傳著關於鯨魚的小故事。從殷墟中出土的鯨魚骨來看,可以推測商朝時期就已經對鯨魚有所研究。

在殷墟的婦好墓,出土了七千多枚海貝,這些海貝都是從遙遠的海邊拿過來,這在當時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海貝被人們當作裝飾品,而鯨魚骨較為稀奇,因此多被人拿去上貢,充當觀賞之物。

相關焦點

  • 殷墟曾發現鯨魚骨,專家經過研究,認為它有三個神秘來歷
    考古學家,重視殷墟,絕對是有道理的,因為這裡出土的每一件文物,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今天小編就給您說其中的一件籠罩著強大「神秘」光環的文物——鯨魚骨。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也許讀者們看到這裡,心裡就充滿疑惑,河南安陽位於中原腹地,怎麼會有鯨魚骨呢?要說這座遺址,出土一些豬牛馬羊的骨頭倒還正常,如此「神秘」的鯨魚骨是怎麼來的呢?又有什麼作用呢?
  • 走進世界文化遺產殷墟 面對3000多年前的古人遺骸我在想什麼
    這塊寫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殷墟的石碑,位於路邊一個很小的健身廣場,稍不注意很容易錯過。在有關殷墟的介紹中,很少有關於這塊石碑的說明。也許是它的身影太小,藏在綠化帶後面很難被人發現,更或者它離殷墟的核心景區還有很遠的距離,遊人幾乎不會來到這裡。相比藉助交通工具直接到達景區大門,我更喜歡從這裡一步步走進殷墟的感覺。
  • 科學家發現3000萬年前布滿蠕蟲洞的鯨魚骨骼化石
    這些3000萬歲的鯨魚肋骨碎片上有很多被Osedax骨蟲鑿出的小孔。北京時間4月23日消息,據福克斯新聞網報導,大約3000萬年前,一種相貌奇特的蠕蟲鑽進死亡鯨魚的骨頭裡。現在科學家首次發現這批上面布滿蟲洞的鯨魚化石。 6年前,有人根據在加利福尼亞州近海大約9485英尺(2891米)深的海面下發現的生活在鯨屍上的樣本,第一次描述了這些所謂的「骨蟲」,這種蠕蟲屬於Osedax屬。
  •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的發現,對於我國商代歷史研究有著怎樣的意義?
    而文物作為歷史遺留給我們的饋贈,是考古工作中最受重視的一個環節。而在中國近現代的考古工作中,發掘規模最大,影響意義最為深遠的考古遺址莫過於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在這個過程中文物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安陽遺址的發掘起因是無意間被發現的甲骨,而之後大量青銅器等文物的出土則讓商王朝,這個距離我們三千餘年的王朝得以被世界所承認。
  • 沙漠中的鯨魚骨骸被發現,有的還有「手腳」,這是怎麼回事?
    引言:鯨魚的龐大程度遠超你想像!身長30米,體重190噸!一次能吞下上萬噸海水,吃下上億噸食物。可身為海洋生物的它們,為何會在荒漠中出現?你認為最大的海洋生物是什麼?有人表示不知道,也有人認為是鯊魚。其實,海洋中體型最龐大的生物是鯨魚。
  • 原殷墟考古隊長唐際根教授揭開20年前殷墟古DNA測試公案始末
    結果,唐際根教授當天晚上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一篇長文截圖,標題是:「關於殷墟人骨DNA和殷墟人種問題我想說幾句」,把20年前的殷墟古DNA測試一樁舊案內幕公布於世!
  • 那個神秘海洋生物是鯨魚?
    日媒:日本高速渡輪疑似撞上鯨魚。據日本《朝日新聞》9日報導,在日本新潟縣佐渡市兩津港附近,一艘載有121名遊客的高速渡輪疑似與鯨魚相撞,造成87人受傷,其中13人重傷。日本《每日新聞》報導稱,日本曾發生過不少高速船與海洋生物衝撞的事故。2005年,行駛於日本福岡和韓國釜山之間的高速船在釜山灣與鯨魚相撞,20名日本人受傷。2007年,日本船隻又一次在釜山灣受到海洋生物撞擊,導致一名韓國乘客死亡,幾十人受傷。
  • 河南發現3000年前殷商古墓,墓主是一位女戰神,專家:中華拯救者
    我國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華夏民族的先祖伏羲,探索宇宙萬物的起源,由此衍生了我們華夏民族的文明。時代發展到夏商周時期,中華的文明有了很大的發展,也產生了我國最早的文字。殷商的遺址就是在河南安陽被發現的,同時還發現了很多的商朝古墓,這些發現都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同時也展現了中國商朝時期燦爛的文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國的考古學家在河南安陽進行考古勘測,發現了一座3000年前的殷商古墓,這座墓的規模小,墓中的陪葬品大多是兵器。
  • 朝歌不是商朝國都,殷墟才是!殷墟極其的繁榮,人口眾多且多元!
    導讀:現在大家一說到商朝,第一想到的是封神榜,然後是紂王,然後是美若天仙的狐狸精妲己,然後是紂王的罪惡之地「朝歌」。因為封神榜的影響,很多人都以為朝歌才是商朝的國都。其實不是,商朝中後期的國都一直是殷墟(今河南的安陽)。那麼殷墟作為國都它是怎麼樣的?下面作者就給大家整理一番。
  • 殷墟發掘八十年
    3000多年前,氣魄剛健的商人在洹水之畔縱橫捭闔、卓然稱雄。然而,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領導的那場引發朝代更迭的戰爭,讓這裡迅速淪為「麥黍漸漸,麥秀離離」的廢墟。星紀之運,無時而止。時光的偉力將這裡從亞熱帶氣候遷變為暖溫帶氣候,殷商文明也一同深埋地下,湮沒無聞。 當世人的目光再次聚集這裡的時候,已是3000年後。
  • 它是海洋生物的噩夢,鯨魚也無可奈何,卻成為人類的美味
    換句話來說,地球曾經孕育出3000萬種以上的生命,但99%以上的物種都因為各種因素滅絕了。俗話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活出自己才是人生最佳的選擇。一般來說,一旦藤壺認定了一個地方,就不會主動更換自己的生活區域,如果它看中的是某個海洋生物,那這個海洋生物一生大概率要和藤壺一起生活了。這樣的生存方式就顯得藤壺有些「流氓」,要是被寄生的海洋生物能夠開口說話的話,第一句很可能就是「在我身上的兄臺,你也忒流氓了點吧。」
  •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古遺址
    商朝中期以來經歷九世之亂,盤庚繼位以後決定把都城從奄(今山東曲阜)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市小屯村),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如今的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曾是殷商王朝中心區域。隨著商王朝的滅亡,這片土地逐漸荒蕪,變成了一片廢墟,因此史稱殷墟。這裡是中國連續發掘時間最長、清理遺蹟最多、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古遺址。
  • 殷墟在中國考古學中的地位
    客觀地說,殷墟70年間的考古工作在中國考古學從初創到發展進程中,起到了其它任何遺址都不能比擬的重要作用,因而確立了它在中國考古學中不可替代的位置。殷墟考古之所以能起到這種作用,首先是由遺址的性質決定的。殷墟作為商代晚期的都城,是商王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遺址中包含的豐富內容,無不與這個王都的性質與地位相適應。
  • 帶你一起參觀河南安陽殷墟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殷墟,古稱「北蒙」,是中國商朝晚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甲骨卜辭中又稱為「商邑」、「大邑商」。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在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1928年正式開始考古發掘以來,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 舟山海域發現巨型鯨魚骨化石?大吃一「鯨」!
    視頻中正在「解說」的這位姓徐。徐先生稱,這是剛捕上來的鯨魚「龍骨」,長3米多,重200多斤,看顏色,像是千年魚骨「化石」。 小編請教了浙江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博物館工作人員陳健,他判斷,這是鬚鯨的下頜骨。 是頜骨 不是龍骨
  • 埃及一個沙漠發現鯨魚,經過專家研究,卻印證了生命起源於海洋!
    沙漠,鯨魚?在人們的心目中,這兩個詞是無法聯繫在一起的,但是在埃及的一個沙漠裡,出現了不該出現在這裡的鯨魚。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因為某個土豪無事可做,從遠處把一頭鯨魚送到了沙漠?真相併不是所有人都猜到的。
  • 安陽人話殷墟
    4、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方鼎5、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一片甲骨驚天下據說第一個將甲骨文作為藥材賣到中藥鋪的人是一個叫李成的人,有一次他全身長滿了膿瘡,由於沒錢看病買藥,他就把自己挖出來的甲骨壓成碎末後敷到身上,讓他沒想到的是
  • 河南有多古老?河南為什麼簡稱「豫」
    現在的河南是沒有大象(除了動物園),但遠古時期,位於黃河中下遊的河南地區水流縱橫、森林茂密,是很多野象的家園,河南因此被古人稱為「人牽象之地」。「人牽象」——象形字「豫」的來源,這就是為什麼河南簡稱「豫」。
  • 海洋探索團隊直播鯨魚骨架被食骨蠕蟲等生物啃噬的過程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一個海洋探索團隊剛剛在海底發現了鯨魚骨架,並且直播了蠕蟲和其他生物啃噬骨架及鯨魚屍體其餘部分的過程。「這是為萬聖節做準備的驚人發現,」「鸚鵡螺號」海洋探測船上的一位科學家說道。
  • 殷墟出土「神秘」甲骨文,揭示古人眼中的彩虹竟是雙頭「怪」物
    在河南殷墟,曾經出土一塊甲骨。這塊甲骨上,記錄了一次「出虹」的事件。今天,我們都知道出現彩虹是很正常的事,可在這塊甲骨上,卻明確地記載,出虹是件很不吉利的事情。在古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是由於太陽光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到雨後空氣中的小水滴,通過折射、分光、內反射、再折射等方式,造成的一種大氣光象。可是,在古代,人們科學技術十分匱乏的年代,對虹的認識卻沒這麼簡單。那古人怎麼認識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