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1:23 |永康日報 |記者 胡錦 通訊員 李曉霞 編輯 應桃蕊
2020年,是砥礪前行的一年,更是收穫滿滿的一年。回顧這一年,「城市管家」走過了一段不尋常的路——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面對疫情,「城市管家」全員迅速進入戰時狀態,組建抗疫應急先鋒隊,嚴防死守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5月,永康市迎來國家衛生城市覆審,「城市管家」迅速集結,開展「十亂專項整治」「國衛覆審迎檢攻堅衝刺大會戰」等,壓實責任擔當,狠抓創建工作。
9月,永康市迎來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城市管家」全面排查環保職能事項,堅持嚴格執法和從重處罰,有效形成了威懾效應。
11月,永康市迎來省示範文明城市創建「大考」。「城市管家」堅持做好創建排頭兵,打響「逢九大整治」「1510」創文攻堅體系等,「創文」工作收穫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
歲末臨近,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城市管家」今年究竟做了些啥?我們的城市又發生了哪些改變呢?
更精
聚焦民生需求,城市管理漸精進
「開展交通治堵專項行動,新增城市主城區停車泊位 2000個,推行智慧停車。」
年初,市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2020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項目經人大代表們票決而出。作為民生實事第一條內容,「新增城市主城區停車泊位2000個」赫然在目。
事實上,對於永康市民而言,「停車難」早已是個「老大難」問題。作為全省汽車保有量第二的縣級市,永康市「停車難」問題的形成既非一日之功,解決也非一蹴而就,而2000個城區新增車位的量對於永康而言,看似並不是一個容易達成的任務。
今年以來,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堅持「應劃盡劃,能劃盡劃」,大力開展主次幹道、社區等停車泊位施劃,因地制宜,設置「潮汐」停車位,加快推進智慧停車項目建設,著力緩解停車壓力;堅持「權屬不變、擱置爭議、盤活利用、多方共贏」,實施「打破假圍牆」行動,大力推進閒置地塊臨時停車場修建、街角小品打造等綜合改造利用項目。
據統計,今年累計施劃機動車停車泊位34026個,「潮汐」停車泊位329個,非機動車停車泊位41538.3米;完成16塊閒置地塊建設,新增停車泊位610餘個;發放違法停車告知單94221張,溫馨提示單29550餘張,拖移違停車輛、殭屍車893輛,暫扣非機動車756輛。 同時,該局開展全域化、全天候最嚴停車秩序整治,堅決進行機動車「拖車+曝光」,非機動車「貼單+鎖車」處置,一系列嚴管重罰行動下,永康市停車秩序得到有效提升。
除此之外,城市管理的逐漸精進還體現在垃圾分類、餐飲油煙整治和文明養犬等方面上。
以文明養犬為例,今年以來,永康市依託「網際網路+」養犬管理登記系統,不斷優化養犬登記和管理、創新設立寵物拾便箱,文明養犬工作再上新臺階。據統計,2020年永康市線下發放文明養犬宣傳手冊、宣傳折頁4萬餘份,製作宣傳專版4期,線上則以朋友圈和手機簡訊形式,定向投放養犬宣傳信息30萬餘條;實現重點管理區養犬登記辦證5465塊,申領養犬碼6123隻;新增宣傳牌(欄)456塊,寵物拾便箱22處;收捕流浪犬、無證犬、放養犬1760隻,依託養犬管理系統,查處違規養犬案件1280餘起,處罰金額8.46萬元。
聚焦民生需求,著眼群眾期盼,2020年,「城市管家」的管理提升不斷提升、愈加精進。
更細
著力管理升級,城市執法更細緻
今年6月,一輛名為「康康一號」的可移動智能垃圾分類車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裡。
遠看像餐車,還屢次被認作冰淇淋小鋪的「康康一號」,實際上是個科技感滿滿的垃圾投放點。由於設有自動稱重、實時傳輸數據、實時監控、分類宣傳等功能,居民還通過掃碼就可以實現智能化投遞以及可回收物積分查詢,這樣的「移動智能垃圾投放」新模式引起了各級媒體的關注。
垃圾分類工作原本是各級政府都在做的常規工作,「城市管家」們卻用巧思和巧手,通過創新搭建物聯網監管平臺,把這項工作真正做細做實。移動智能垃圾分類車不僅實現了投放點的「有點無桶」和「動靜結合」目標,還做到了垃圾分類精準溯源,有效破解開放式老舊小區投放點選址難題,完成了垃圾分類工作的管理升級。
管理升級體現在垃圾分類的細微之處,更體現在專項行動的宏觀體系上。
2020年,是創建工作貫穿全年的一年。無論是「國衛」覆審,還是「創文」,都是全民參與、合力攻堅的行動。如何聯合多方力量,將創建工作落實落細?「城市管家」們首先將腦力放在了管理升級行動上。
奮力實現「一個目標」,聚力實施「五大機制」,強力開展「十大行動」,代號「1510」;集中火力、兵團作戰,聯合團市委、公安、市場監管、街道等部門單位,開展道路清障、餐飲規範、垃圾分類等整治,由於定在每月9日、19日和29日開展,遂稱「逢九大會戰」……
據統計,截至目前,永康市共開展「逢九大會戰」」7次,共出動執法隊員、相關部門人員、志願者等1.2萬人次,清理佔道物品1210餘車,拆除違法廣告2800餘處,規範出店經營6000餘次,發放文明倡導資料4.2萬餘份。
如今,「1510」攻堅體系和「逢九大會戰」已經成為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整治品牌。
明確目標,細化分工,壓實責任……一個個整治品牌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城市管家」在管理上的不斷升級,在執法上的不斷細緻,是真正意義的高效推進,不蠻幹。
更美
著眼優雅城市, 城市面貌再升級
讓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緻,從來就不是口頭說說。
今年以來,通過完善環境衛生保潔網格化管理制度,優化機械作業面和人工作業面,永康市環衛保潔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目前,永康市根據城區衛生的具體情況,詳細制定了28條灑水路線,每條路線每天灑水不少於4次,主要街道保潔時間不低於16小時,一般街道保潔時間不低於12小時,城區主要道路基本實現機械化掃洗。同時,市環衛處還嚴格抓好城區87座公廁、1700餘只果殼箱、3000餘只垃圾桶、城鄉36座中轉站、2座填埋場、2座垃圾滲濾液處理廠、1座車輛修理廠、175輛環衛車輛的維護和管理工作,讓衛生保潔品質不斷提檔升級。
除此之外,永康市市政設施巡查監管逐漸強化,園林綠化管護更加個性化、精品化。
據了解,今年以來,永康市建立和完善了日常巡查、周檢查、月維修等工作機制,以「精細化」管護為要求,強化隊伍補給、網格排雷,進行地毯式、拉網式排查,即查即改排除安全隱患;以「群眾安全」為優先理念,組織專業養護隊伍開展道路、橋梁、排水等市政設施的整治維修,並有序開展橋梁結構檢測、人行道板維修、隱患標牌拆除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一年,永康市還開展了全面的補植改造行動。通過改造升級低端綠化,建設綠化美化小精品,綠化空間藝術性得到不斷提高;強化園林基礎設施修繕,及時對損壞的護欄、樹池樹穴等設施進行修補、替換,全年建設街角精品6處。除此之外,通過「拆圍覆綠」行動,完成16塊閒置地塊建設,在新增停車泊位610餘個的基礎上,還新增公園4個,新增綠化面積5000平方米。
精雕細琢品質城。今年以來,整個永康變得更潔淨了,道路更通暢了,生態更文明了。隨著城市面貌不斷升級,優雅永康的形象正變得越來越飽滿。
更暖
踐行人文執法,城市溫度互傳遞
「現在我們不僅可以免費擺攤,不用東躲西藏,還有這麼好的遮陽棚,真的非常感謝執法部門。」今年8月,記者在華豐菜場附近的「果農自產自銷點」購買水果時,聽到一位果農如是說。
談話間記者了解到,這位果農來自唐先鎮,受今年「黑格比」颱風的影響,唐先葡萄不同程度受災。原本很多果農的信心丟了一大半。
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機動中隊得知後,主動對接唐先鎮農辦,召集果農進行現場交流,在城區設立了農產品自產自銷攤點。由於自銷點由執法人員統一在攤點搭建了藍色遮陽棚,所以也被市民們親切地稱為「藍帳篷」。
一頂頂「藍帳篷」整齊地落在永康街頭,統一拉上橫幅海報,也能很好地吸引市民前來選購。而果農們在颱風災害中丟失的信心,也在」藍帳篷」裡撿了回來。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維護自產自銷點的經營秩序,也為了讓市民買到放心的葡萄,該局在給予果農便利的同時,也採取了柔性執法,即專門為果農辦理專門的「銷售證」,方便執法人員對照攤位登記表進行核對和管理。
嚴格執法的同時不忘溫情。幫助多位「西瓜男孩」建立愛心西瓜攤等新聞事件也證明了這一點。「柔性執法既是轉變執法理念、完善執法方式,也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創新實踐。」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項宗玖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關注市民需求,踐行人文執法,在向違法行為亮劍的同時,也讓執法管理更具有人情味。」
城市管理不是一刀切。事實上,適應城市發展需要的同時,提升老百姓的認同感和幸福感,讓法治執法、人文執法、智慧執法深入人心才是最考驗執法人的地方。
時間回到2020年年初,在戰「疫」一線上,市民們放在執法人員所在卡口的一袋袋麵包、一箱箱方便麵、一盒盒口罩……正在讓我們看到,真正的城市溫度是如何互相傳遞的。
數說
執法人這一年
拆除戶外廣告設施27523處
清理牛皮癬19977處,處罰牛皮癬案件200餘起,停機號碼400餘個
施劃停車泊位34026個,非機動車停車泊位38975米
拖移違停車、殭屍車893輛
養犬免疫、登記5863隻
查處違規養犬案件1283起
安裝餐飲油煙淨化裝置2450個,安裝率100%
……
160869378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