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永遠炸不斷的橋,一位軍迷眼中的《金剛川》

2020-12-18 騰訊網

來源: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李帥 編輯:劉曈曈

10月23日,耗資4億元人民幣製作的戰爭題材影片《金剛川》一上映就迅速登上熱搜,成為軍事愛好者們討論的熱點話題。

同上甘嶺、長津湖相比,金剛川這個名字鮮為人知。出品方選擇這場戰鬥,是因為《金剛川》的故事背景是著名的金城戰役。與上甘嶺戰役這樣的防禦作戰不同,金城戰役是一場志願軍主動發起、取得輝煌勝利的進攻戰役,而且是一場「以戰逼和」的政治仗。

1953年1月20日,主導介入韓戰的美國總統杜魯門下臺,艾森豪上臺。面對這場損失數百億美元和10餘萬美國青壯年的戰爭,艾森豪想儘快「體面地結束戰爭」,並在停戰談判中做出一定讓步。不過,李承晚當局並不想停戰,一旦停戰,其所謂以武力「統一」朝鮮的計劃將化為泡影。因此,李承晚當局在戰俘問題上不停製造麻煩,妄圖破壞停戰談判。

為給李承晚當局施加更大壓力,早日促成朝鮮停戰,經彭德懷建議,毛澤東6月21日晚決定在停戰前再對南朝鮮進行一次軍事打擊,即金城戰役。7月13日,志願軍集中5個軍兵力和1483門火炮,在金城以南上所裡至北漢江之間的地區,向南朝鮮軍陣地發起進攻,不到一小時就突破南朝鮮軍4個師的前沿防禦陣地,並迅速向縱深進攻。14日18時,南朝鮮軍全線崩潰,志願軍向南擴展180餘平方公裡,並先後擊退「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約8個師兵力的大小反擊1000餘次。至7月27日,戰役勝利結束。此役共殲敵5萬餘人,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可以說,金城戰役是「停戰協議」籤訂前的最後一戰,也是鎖定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決勝局」!

影片《金剛川》的故事就是在金城戰役的大背景下展開:為保證人員和作戰物資通過金剛川上的一座木橋到達前線,志願軍工兵和高炮部隊與美軍戰機展開炸橋和修橋的激烈鬥爭。

《金剛川》分別以步兵、美軍飛行員、高射炮兵3個不同視角聚焦「金剛川橋」這一戰鬥,最後以工兵搭起人橋進行情感升華。與諾蘭的《敦刻爾克》式「一月一天一小時、三線交叉剪輯時空」不同,《金剛川》遵循古典戲劇理論的「三一律」:地點(金剛川上的金剛橋)、時間(「此刻」到次日6點前)、情節(架橋渡橋的主要矛盾線索)均保持一致。

《金剛川》中,沒有超級英雄,但人人都是超級英雄。從某種意義上說,《金剛川》就是一個英雄群像電影。在無數無畏個體成就的英雄群像中:步兵帶著戰友遺願衝過金剛川,殲滅5萬敵軍;前出保障通信而犧牲的女兵,明知橋旁有危險仍義無反顧;那些並未露面的「喀秋莎」火箭炮炮兵,火龍尖嘯、天降正義,以火箭炮端掉美軍炮兵陣地,奏響敵人的滅亡之曲!

最讓人感動的,無疑是那群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橋梁安全的高射炮兵。張譯飾演的張飛同吳京飾演的老關,一根玉米、一個煙盒、我來當靶子你隱蔽的互相保護,其袍澤之誼不亞於張翼德和關雲長。特別是老關在暴露炮位上打光炮彈後,為吸引敵機,毅然打出那顆致使自己犧牲的照明彈。張飛在最後關頭也做出同樣選擇,為掩護大部隊過河減少犧牲,點亮炮位邊的篝火吸引敵機。在他下令「點火」的那一刻,身邊的戰友們明知暴露意味著死亡,卻依然堅毅地灑下汽油、點燃火堆。

最後,美國轟炸機用燃燒彈將橋嚴重損毀,但硝煙散去,一列列志願軍仍然高喊殺聲衝向對岸。原來是工兵跳入水中,搭起一座人橋。在「一條大河波浪寬」的鋼琴背景樂中,在戰士們奮勇向前的慢鏡頭中,在炮火、堅韌、血海中,他們以身為樁、以肩為路,搭起一座「永遠炸不斷的橋」,塑造出一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雄群像。

(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相關焦點

  • 《金剛川》:永遠炸不斷的橋
    《金剛川》是繼《八佰》之後又一部同類題材的戰爭影片,由管虎(《八佰》)、郭帆(《流浪地球》)、路陽(《繡春刀》)三位優秀的導演聯合執導。是由一個知情人訴說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多個爆破場景讓影片整體水準飆升。
  • 《金剛川》——炸不斷的橋,打不跨的中華兒女
    在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新冠疫情之際,國內院線上映了一部非常好看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影片中的一幕幕場景衝擊著我的視覺,震撼著的我心房,令我難以忘懷。講的就是抗美援朝戰爭後期,中國志願軍為了促成停戰協議籤署發動夏季反擊戰役裡的一個故事。
  • 《金剛川》橋梁是哪一場戰役 為何美軍炸不掉金剛川的那座橋?
    然而次日下午4時左右,四架"黑寡婦"呼嘯而來,火力直指這座「生命之橋」。「黑寡婦」離去後,七孔橋被炸掉了五孔。同時,敵人開始正向我軍前沿883.7高地反撲。工程連戰士在張振智的指揮下,立即開始了第二次架橋。儘管周圍爆炸不斷,全連官兵們不計生死,拼命架橋,最終按時完成了任務。敵人當然不會放任我軍架橋。就這樣,修了炸,炸了修,張振智帶領的戰士們先後7次在金剛川上修復這座長37米長的橋。
  • 《金剛川》炸橋與修橋
    《金剛川》,指的是朝鮮境內的一條河,河上有一座橋,這座橋通往當時的作戰前線,是運送人力、物資的一條戰略大動脈,因此成為戰爭雙方爭奪非常激烈的一個地標。這部電影講的就是在美軍飛機一次次的轟炸下,我志願軍是如何一次次護橋、修橋,最終保障大部隊順利通過金剛川的故事。
  • 抗美援朝金城戰役,《金剛川》有座炸不毀的橋
    工程部隊為此次戰役做了大量的工作,加修道路452公裡、急造軍路61公裡、架橋72座(長1320餘米)。 而張振智就是工程部隊中的一員,他時任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 張振智部隊的任務是在金剛川巖裡渡口架一座中水位重橋,保障部隊運輸物資暢通無阻。
  • 《金剛川》特輯揭秘「人橋」幕後 血肉之軀搭建英雄之橋
    片中那座永遠炸不毀、衝不垮的人橋,更成為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精神的縮影,感動了每一位觀眾。影片日前曝光人橋特輯,從幕後製作的角度還原了人橋的拍攝故事。圍繞這座人橋,片中志願軍戰士們和幕後工作人員都以堅強的意志,詮釋了「血肉之軀築起中國長城」的精神內核,也使得人橋成為中國精神傳承與對話的橋梁。
  • 《金剛川》特輯揭秘幕後 演員水中搭建「人橋」
    片中那座永遠炸不毀、衝不垮的人橋,更成為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精神的縮影,感動了每一位觀眾。日前,正在熱映中的電影《金剛川》發布人橋特輯,直擊感人至深的人橋場面幕後艱辛。我也想說我們是來拍戲的,不是來修橋的。我們好像真的被附體了,我們要建成這座橋,通過這座橋,讓志願軍過去。最後集合了所有人的才華和努力,達到了今天的結果。」
  • 《金剛川》:美國牛仔不懂的又何止一座橋
    如果有人問,電影《金剛川》的主角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橋。有一天啊,俺還真遇到一個美國老兵,他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座人橋,他說: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你們,卻創造了神跡;那不是人類能夠完成的事,但你們,做到了。
  • 《金剛川》橋修了幾次 金剛川橋在現在的哪裡
    《金剛川》橋修了幾次《金剛川》故事的主角是志願軍工兵和防空部隊,時間是在1953年,它的背後就是志願軍的進化史。在抗美援朝初期,我軍的火炮等裝備甚至不如朝鮮人民軍,我軍是在戰鬥中越打越強,在戰爭中有了和聯合國軍打陣地戰的資本。
  • 《金剛川》的橋有多長 電影金剛川的橋的原型是什麼戰役
    《金剛川》的橋有多長金剛川是金剛山附近,也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最寬處可達60米,如果不藉助橋梁根本無法通過。為戰爭的勝利,必須要在金剛川上架設一座橋,且保護好它。就此,張振智帶領工兵三連奉命在巖裡渡口架一座載重橋,保證它暢通無阻。
  • 七炸七建,一座橋的鋼鐵意志,《金剛川》凝聚電影人的敬意
    近日,錢報記者採訪了《金剛川》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和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聽他們聊了聊電影艱辛的創作經歷。取材真實戰役7次修復炸毀的橋金城戰役,不如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等為人熟知,這是當時的最後一次戰役,也是達到停止協議的關鍵性戰役。
  • 1953年的金剛川,有一座炸不毀的橋
    在這之前兩天,也就是10月23日,抗美援朝題材戰爭片《金剛川》將與全國觀眾見面。 為了破壞橋梁,美軍飛機不僅晝夜轟炸金剛川上建設好和建設中的橋梁,甚至連金剛川沿岸的樹林,都遭到了大規模轟炸。 面對敵人日夜不停的炮火打擊,張振智等工程連官兵們將木排披上偽裝,通過水路運到橋點。 經過7天7夜的奮戰,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中水位重橋。
  • 電影《金剛川》中,為什麼敵人空軍總是炸不斷我們的橋梁?
    最近《金剛川》這部電影,重新引起了對抗美援朝這段史實的重視。不過看電影的小朋友們,對於美軍那麼強大的空中始終炸不斷我們的橋,有所疑惑,當年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真的有人力水中架橋嗎?人跳在水裡邊不冷嗎?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除了劇中表現的不停搶修以外,志願軍那永遠炸不斷橋梁的另外的一個秘密:水下橋。
  • 千枚炮彈炸不毀的橋——人民志願軍用血肉鑄成《金剛川》!
    為在指定時間到達金城,部隊必須渡過水流湍急、深度4米的金剛川。唯一的通道金剛橋,是志願軍與美方的必爭之地。於是展開了一場美軍炸、志願軍修,美軍再炸、志願軍再修這樣周而復始、人在橋在的慘烈戰役。《金剛川》表現得怎樣正如我們的國歌所唱的「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金剛川》就一條用血肉之軀前赴後繼的修橋之路,就像西西弗斯推石頭。
  • 炸不毀的橋——金剛川
    金剛川,看了很久,一直沒敢下筆,那些戰鬥場面在腦海裡揮之不去,太震撼,也太感人。正因為有前輩們前赴後繼開創新中國的局面,才有我們的今天。他們是偉大的,最可愛的人。
  • 《金剛川》志願軍用人搭起了橋,而七十年前的今天美軍卻空投了一座橋
    老周 摘要:影片《金剛川》的故事是圍繞橋梁展開的,美軍要炸橋,志願軍要保橋,影片最後志願軍用人搭起了橋。在軍事上橋梁歷來都是鎖鑰重地,圍繞橋梁的爭奪數不勝數,當年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曾經空投下了一座橋!
  • 《金剛川》幕後揭秘: 12天完成動態預覽,武行演員肉身築人橋
    而在影片近期發布的「人橋特輯」中,從幕後製作的角度還原了人橋的拍攝故事。聯合導演田羽生感慨良多:「《金剛川》這部影片激勵人心。大家團結在一起,為自己的民族做出貢獻,這種精神特別可貴。」導演郭帆解析「虛擬拍攝」電影《金剛川》由三位導演共同執導。導演郭帆在攝影棚裡完成了大部分的畫面拍攝,採用「虛擬拍攝」技術提高了製作效率和精準度。
  • 電影《金剛川》——以血肉之軀搭建「英雄之橋」
    電影《金剛川》——以血肉之軀搭建「英雄之橋」 2020-11-15 05:05:04 然而,此時敵機卻再一次來到了金剛川的上空,為了掩護大部隊過橋,高炮連將陣地完全暴露在敵人視野中。「點火!」 排長張飛一聲令下,幾名志願軍戰士毫不猶豫,他們就這樣與敵人展開了正面交鋒。  電影《金剛川》取材於1953年的金城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主力必須在7月13日早上6點到達金城前線支援,電影就講述了從7月12日下午到13日早晨,這十幾個小時之內發生的事情。
  • 《金剛川》十七八歲的你,能否肩負起志願軍戰士肩上的重擔
    《金剛川》這部電影整整兩個小時,講述的是一座」橋「的故事。這座」橋「對於中美雙方來說都極為重要,故事由此展開。某些對軍事比較了解的人,質疑片中志願軍白天行軍,有違歷史的真實性。但我們要知道,影視作品來源於生活,這些瑕疵只是一種表達的方式而已。
  • 《金剛川》
    第三,《金剛川》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和加工的,不是美國佬那些科幻和誇張的演繹,總有些槓精覺得外國片好看。第四,修橋是為了最後戰役,為了大部隊能在指定時間到達,為了最後的勝利才會有一直修橋的畫面。下面回顧下真實的歷史吧首先抗美援朝戰爭,是韓戰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志願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