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美國牛仔不懂的又何止一座橋

2020-12-15 巫月蝶影

如果有人問,電影《金剛川》的主角是誰?

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橋。

有一天啊,俺還真遇到一個美國老兵,他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座人橋,他說: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你們,卻創造了神跡;那不是人類能夠完成的事,但你們,做到了。

是的,就是一座橋,一座橫跨金剛川的橋,一座連接後方與前線的橋,一座美國大兵想盡辦法都要炸毀的橋。

轟炸機、榴彈炮、燃燒彈、延時炸彈……美國大兵幾乎用盡了所有能想到的武器,然而最終的結果永遠是:「這座橋怎麼就是炸不斷呢?」「什麼?!那座橋還在……」

美國大兵不懂,擁有先進武器的他們需要三天才能修好的橋,為什麼中國志願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它恢復如初?

01軍令如山

在金城戰役中倖存的老兵張振智口中,我們聽到了更加慘烈的戰況。在這場戰役中,美方出動了24架黑寡婦P-61戰鬥機。兩個小時內,向載重橋投下了700多枚炸彈。

此時,主戰場亟需支援,負責架橋的工兵連連長張振智接到的指示是:必須在一個半小時內修好橋梁。

「按時修好橋,讓大部隊順利通過」,這是張振智心裡唯一的聲音,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這座橋都必須按時修好。

於是,便有了炮彈擦身還在修橋的志願軍們;於是,便有了七次被炸又七次架起的橋;於是,便有了影片中高福來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不要管我,快修橋。

保家衛國,參加志願軍的每一個戰士都是想真刀真槍地殺敵,可是既然接到了命令,不管是不是工兵連的一員,軍人唯一要做的就只有「服從命令」。

對比美國大兵的行為,就更好理解了。儘管他血液裡流淌著不服輸的「牛仔精神」,但他們從來不曾跳出自己的「舒適圈」,更加無法體會「軍令如山」這四個字的含義。

張飛用火把吸引疣豬的轟炸機,在疣豬腦海裡,此舉是「牛仔」決鬥,為了戰友的復仇。而在張飛心裡,除了這一層含義外,更多的是為了引開敵人的火力,保護那座橋。

中國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軍令,在金剛川一役中如此,在他們經歷過的大大小小的戰役中更是始終如此。

42軍軍長吳瑞林接到抗美援朝任務時正在家中吃飯,突然跑進來一個通訊員告訴他有東北軍區的緊急電報,吳瑞林一句話也沒說,放下筷子立馬就出發了。

38軍114師從湖南桃源出發,經過洞庭湖轉坐輪船,到武漢坐上火車悶罐車直奔東北。已經退役的營長曹玉海正準備結婚,可他聽到了中國部隊馳援朝鮮的消息後,毅然找到了部隊,要求重新入伍,再赴戰場。

然而這一去,便是永別,28歲的曹玉海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那一年的朝鮮戰場上。在清理遺物的時候,戰友們才發現他珍藏在身邊的未婚妻的信,和一對繡著「永不變心」的枕套……

號令傳來,軍人們不知道目的地在哪裡,更不知道具體任務是什麼,可他們知道,軍令如山!

02「螻蟻」的意志

有一種傲慢,來自於美國大兵輕蔑的眼神。他們駕駛著被稱為「喪門神」的轟炸機,甚至還派來了更加巨大的武器裝備,空中是他們的地盤,沒有誰可以與之較量。他們帶著牛仔的榮耀,俯看地面上的「螻蟻」,根本不值一提。

不可否認,志願軍們除了手中的槍,只有兩架高架炮,需要多人操作,而且彈藥不足。一顆轟炸機放下來的炮彈,就足以毀滅這不起眼的高架炮和操作它的志願軍們。炮彈有限,武器有限,但志願軍的意志力是無窮的。

張飛一人一條腿一隻胳膊一個炮彈,擊穿了疣豬的「喪門神」,來自牛仔的驕傲伴隨著瞬間的恐懼,徹底消失在空中。而地面上,我們聽到了只屬於我們自己的勝利之音:老關,我們打中它了。

同樣的意志力,在志願軍們身上無限複製。

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這是抗美援朝戰士宋阿毛留下的絕筆詩。

由於馳援朝鮮的命令緊急,20軍59師177團6連的志願軍們只穿著單衣就奔赴戰場了,比起美軍的炮彈,冰天雪地對於志願軍們來說更加殘酷。

戰鬥打響後,為切斷美軍陸戰1師的退路,6連奉命在死鷹嶺阻擊敵軍。身穿單衣的戰士們為了不暴露目標,在零下40度的雪地裡堅守了一天一夜,最終被凍成了保持戰鬥姿勢的冰雕。

「雄鷹」從沒把「螻蟻」放在眼裡,也就註定了他們永遠無法了解「螻蟻」的意志:就算沒有武器,我們還有一副身軀;就算身軀殘破,我們還有最堅強的意志。

03「神跡」何止一座橋

影片的最後一幕,再次飛來的美國偵察機帶著不可思議的神情觀察著這座橋。

半個小時前才被炸毀的橋面上,志願軍們正在疾步通過。下降高度,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畫面進入腦海:支撐橋面的不是木樁,而是一個個血肉之軀江水絲毫沒有為他們褪去冰冷與洶湧,可志願軍們臉上的堅毅比江水要強大百倍。

這座橋,美國大兵不懂,他們只能稱之為「神跡」。

或許吧,或許這就是「神跡」,卻是中國志願軍們用血肉築起的「神跡」,他們向世界證明了: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然而,美國牛仔們更加想不到的是,這樣的「神跡」僅僅是一個開始:

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兩彈一星」到「北鬥、探月」,從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到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從京張鐵路到復興號,從大慶油田到「地殼一號」……今日之中國,1小時能創造超百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大約1.5億斤糧食,新建近500米高速鐵路,處理約600萬件快遞,往來貨物貿易額超過5億美元……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14億中國人更是在2020年的這場戰疫中再次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速度」。

這一切的成就與榮耀,都和金剛川上的那座橋脈脈相通。

美國牛仔不懂,金剛川上的那座橋為什麼炸不斷。所以他們永遠也不會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究竟從何而來。

相關焦點

  • 《金剛川》的橋有多長 電影金剛川的橋的原型是什麼戰役
    《金剛川》的橋有多長金剛川是金剛山附近,也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最寬處可達60米,如果不藉助橋梁根本無法通過。為戰爭的勝利,必須要在金剛川上架設一座橋,且保護好它。就此,張振智帶領工兵三連奉命在巖裡渡口架一座載重橋,保證它暢通無阻。
  • 1953年的金剛川,有一座炸不毀的橋
    張振智帶領三連奉命在巖裡渡口架一座載重橋,保證它暢通無阻。 據張振智回憶,當三連趕到金剛川時,距離上級要求通車的日子僅有8天。 5月20日下午,張振智帶著大家察看地形,金剛川上原先的大橋和一座人行便橋已經被炸得不見蹤影。
  • 《金剛川》橋修了幾次 金剛川橋在現在的哪裡
    《金剛川》橋修了幾次《金剛川》故事的主角是志願軍工兵和防空部隊,時間是在1953年,它的背後就是志願軍的進化史。在抗美援朝初期,我軍的火炮等裝備甚至不如朝鮮人民軍,我軍是在戰鬥中越打越強,在戰爭中有了和聯合國軍打陣地戰的資本。
  • 《金剛川》志願軍用人搭起了橋,而七十年前的今天美軍卻空投了一座橋
    老周 摘要:影片《金剛川》的故事是圍繞橋梁展開的,美軍要炸橋,志願軍要保橋,影片最後志願軍用人搭起了橋。在軍事上橋梁歷來都是鎖鑰重地,圍繞橋梁的爭奪數不勝數,當年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曾經空投下了一座橋!
  • 《金剛川》的橋的原型在哪裡 劇中的人橋是不是真的
    《金剛川》的橋的原型在哪裡金剛川是金剛山附近,也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最寬處可達60米,如果不藉助橋梁根本無法通過。為戰爭的勝利,必須要在金剛川上架設一座橋,且保護好它。就此,張振智帶領工兵三連奉命在巖裡渡口架一座載重橋,保證它暢通無阻。
  • 《金剛川》橋梁是哪一場戰役 為何美軍炸不掉金剛川的那座橋?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美國放棄了原本要幫助南韓攻佔北朝鮮的計劃,為了擺脫韓戰的泥淖,美國答應了中國早先提起的停戰要求。1953年夏季金城反擊戰打響後,敵人持續對這裡進行毀滅性轟炸。張振智帶領三連奉命在巖裡渡口架一座載重橋,保證它暢通無阻。為了破壞橋梁,美軍飛機不僅晝夜不停地轟炸金剛川上建設好和建設中的橋梁,甚至為了增加志願軍獲得建設材料的難度,連金剛川沿岸的樹林都遭到了大規模轟炸。
  • 那座永遠炸不斷的橋,一位軍迷眼中的《金剛川》
    出品方選擇這場戰鬥,是因為《金剛川》的故事背景是著名的金城戰役。與上甘嶺戰役這樣的防禦作戰不同,金城戰役是一場志願軍主動發起、取得輝煌勝利的進攻戰役,而且是一場「以戰逼和」的政治仗。 1953年1月20日,主導介入韓戰的美國總統杜魯門下臺,艾森豪上臺。
  • 《金剛川》炸橋與修橋
    《金剛川》,指的是朝鮮境內的一條河,河上有一座橋,這座橋通往當時的作戰前線,是運送人力、物資的一條戰略大動脈,因此成為戰爭雙方爭奪非常激烈的一個地標。這部電影講的就是在美軍飛機一次次的轟炸下,我志願軍是如何一次次護橋、修橋,最終保障大部隊順利通過金剛川的故事。
  • 《金剛川》
    彈幕問題2:為什麼不遊泳過去,不坐船過去彈幕問題3:電影不如美國大片,不好看彈幕問題4:一座橋總是修不好,這部電影乾脆叫修橋算了以上都是來自於網友們的奇葩彈幕,簡單來說就是槓精的傻瓜問題。只要認真看電影的,但凡學過近代史的也不會誇張的這麼問。
  • 通往七十年前的橋——電影《金剛川》影評
    為向金城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克服重重困難,齊心協力抵禦敵人的狂轟濫炸,反覆修橋,最終以血肉之軀將橋架起,使戰友們到達前線。故事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士兵》、《對手》、《高炮班》、《橋》。不同視角的敘事方式,是此電影情節安排方面的一大亮點。
  • 七炸七建,一座橋的鋼鐵意志,《金剛川》凝聚電影人的敬意
    近日,錢報記者採訪了《金剛川》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和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聽他們聊了聊電影艱辛的創作經歷。取材真實戰役7次修復炸毀的橋金城戰役,不如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等為人熟知,這是當時的最後一次戰役,也是達到停止協議的關鍵性戰役。
  • 為有犧牲多壯志——《金剛川》
    今天聊聊電影《金剛川》。片名Sacrifice / The Sacrifice (2020)。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1953年7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通過談判籤署《朝鮮停戰協定》。
  • 抗美援朝金城戰役,《金剛川》有座炸不毀的橋
    美國的讓步讓南朝鮮李承晚集團非常憤怒,6月18日,南朝鮮當局突然強行扣留四個戰俘營的朝鮮人民軍戰俘2.7萬餘人,編入南朝鮮軍隊,有意製造了破壞戰俘遣返協議的事件。 這一事件使得西方輿論大罵李承晚「暴君」「小人」「叛徒」。同時中朝也質問美方能否控制住南韓李承晚。
  • 《金剛川》特輯揭秘「人橋」幕後 血肉之軀搭建英雄之橋
    電影《金剛川》導演管虎電影《金剛川》正在全國熱映中,截至11月3日票房已突破7.5億,連續11天穩坐單日票房首位,吸引了近兩千萬觀眾走進影院感受歷史光影。《金剛川》發人橋特輯 戲裡戲外共克時艱合力搭橋日前,正在熱映中的電影《金剛川》發布人橋特輯,直擊感人至深的人橋場面幕後艱辛。片中金剛橋飽受摧殘但依舊堅挺,而幕後拍攝過程中,劇組對於橋的搭建和修補,同樣遭遇了極大挑戰。
  • 電影《金剛川》成敗得失談
    其實確實如此,《金剛川》電影的最後一幕,那個用人搭的橋,以造型的形式呈現出來,的確是電影裡的一個高潮,也是電影裡唯一震撼人心的地方。從主題思路上來看,《金剛川》回答了中國人為什麼能夠在這場不對等的戰爭中,取得了讓對手沒有得逞的終局,就是中國人有一種團結、犧牲、無我的精神。
  • 《金剛川》特輯揭秘幕後 演員水中搭建「人橋」
    《金剛川》特輯揭秘幕後 演員水中搭建「人橋」 日前,正在熱映中的電影《金剛川》發布人橋特輯,直擊感人至深的人橋場面幕後艱辛。
  • 《金剛川》:紀念抗美援朝英雄
    如在這部《金剛川》就是一個例子。首先,這部電影是分三部分的:一個士兵、敵軍和橋這三部分。一個士兵是路陽負責,敵軍是由郭帆負責,橋是由管虎負責。第二部分是講敵人,是從美國空軍的角度去講訴這金剛川修橋渡江的事件,也就更客觀說明這次戰役中,表現中國志願軍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但效果如何,也算完成任務吧,畢竟導演是擁有理科男嚴謹思維的郭帆,他的代表做就是《流浪地球》。於是在這部分,既可以看到空軍飛行線路內容上,以及高炮位置的數據的嚴密和精準。
  • 《金剛川》——炸不斷的橋,打不跨的中華兒女
    在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新冠疫情之際,國內院線上映了一部非常好看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影片中的一幕幕場景衝擊著我的視覺,震撼著的我心房,令我難以忘懷。講的就是抗美援朝戰爭後期,中國志願軍為了促成停戰協議籤署發動夏季反擊戰役裡的一個故事。
  • 《金剛川》故事地點是現在的哪裡 金剛川的故事背景與人物原型是什麼
    《金剛川》故事地點是現在的哪裡金剛川是金剛山附近,也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最寬處可達60米,如果不藉助橋梁根本無法通過。為戰爭的勝利,必須要在金剛川上架設一座橋,且保護好它。就此,張振智帶領工兵三連奉命在巖裡渡口架一座載重橋,保證它暢通無阻。
  • 《金剛川》背後的歷史:我軍的修橋藝術,讓美軍連橋都找不到
    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之際,《金剛川》上映,電影拍得非常好,以金剛川上的金剛橋為中心,從敵我兩軍多個視角展示了戰爭的慘烈。金剛橋七炸七修,終於讓大部隊和物資成功渡過金剛川,為大決戰的勝利,貢獻了極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