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江戶的魔性呼喚~ 歌舞伎座,淺草酉市與大浮世繪

2021-02-28 狸谷遊樂場

1.

東京之行,看歌舞伎是完全計劃外的行程。

酒店訂在銀座,大概是每天出門受到的呼喚,這天看完東京國立博物館回來,就說去逛下拐角街對面歌舞伎座的商店吧,結果一眼看到「一幕見席」還有票,雖然只餘站位,但作為一個好奇的瓜眾,在「來都來了」這一永恆魔咒的驅使之下,那就站一個小時唄(也不會瘦)。

所謂「一幕見席」,是一種可以以便宜票價輕鬆賞劇的方式。歌舞伎演出一般分三四幕,一幕見席顧名思義就是買其中一幕的票,都在四樓,自由坐,坐席約90名,之後還賣站位,約60名。

歌舞伎座每月上演不同的劇目,幕見席的銷售時間和價格也因戲而異。這場的幕見席票價是1200円,人民幣不到80元,相比之下,一樓票價最高20000円(當然如果真要買,3樓票也不算貴的樣子)。

歌舞伎幕間的休息時間常有二十到三十分鐘,期間甚至可以在裡面吃便當(可在網上預定)。幕間入場的時間也不匆忙,按照預定時間開演前20分鐘到達,從側門電梯上樓,按番號排隊進入,然後找好位置等待就好了。

11月正值「吉例顏見世大歌舞伎」,一看海報,不得了,夜間部第二幕《連獅子》,演員是松本幸四郎和市川染五郎。

名字是不是很熟悉?這不就是松隆子她爹和她哥?後來發現不對耶,只中了一個。

在2018年,日本傳統文化界經歷了一大盛事,即「高麗屋祖孫三代襲名」。看過日劇或動畫的人應該不會陌生,襲名就是襲用先人名諱,作為自己的新本名或對外使用的名號,在落語、狂言與歌舞伎等傳統藝術領域都有這類文化,不同的名字代表著不同的分量。

同時為了區別每一代,在敘述表現上會在襲用的名號前加上「某代目」這個前綴。

去年高麗屋三代襲名後的結果是:

(九代目)松本幸四郎 —(二代目)松本白鸚

(七代目)市川染五郎 —(十代目)松本幸四郎

(四代目)松本金太郎 —(八代目)市川染五郎

但是八代目市川染五郎也太小了吧,今年才14歲,儀表堂堂,身高矚目,步伐沉穩,不禁又要感嘆,不愧是世家的孩子啊。

後來翻了一篇去年市川染五郎襲名時的採訪,真是個可愛的小娃,最有趣的是他說自己喜歡收集佛像,收了三四十尊,「不過,現在因為迷上了櫸坂(46),暫時停止了佛像收集」。(哈哈哈哈哈)

話說歌舞伎世家的孩子很多都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登臺了。除了高麗屋三代,大家都聽過的市川海老藏也將於明年5月襲名,承襲第十三代市川團十郎稱號,其5歲長子堀越勸玄將以第八代市川新之助為名首次登上舞臺。

很快到了開演時間,站位就是在四樓山頂最後一排的位置,有扶手,不恐高。從上望下去,緞帳上繪著的富士山頂,在燈光照射下反射出有些耀眼的白光。大幕開啟,露出描繪著松樹圖案的舞臺布景,三味線奏響,旁邊阿姨很自然掏出了看戲神器望遠鏡。

如此前所言,完全是在毫不了解歌舞伎的情況下受到莫名的呼喚而買票的,進去之前才趕緊谷歌了一下《連獅子》的劇情。

劇本是江戶時代到明治時期活躍的歌舞伎狂言作者河竹黙阿彌所寫,講述的是獅子把自己的孩子推入山谷,只養育能從谷底爬上來的孩子的故事。

全劇分了三幕,第一幕兩位演員上臺,這時他們的身份並不是獅子,而是兩位狂言師,他們手持紅白獅子面具,模仿獅子父子,講述獅子試子的傳說。

發生地乃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清涼山(即五臺山),那麼獅子就也是菩薩腳下的靈獸了。

老獅子將孩子推下山谷,演員用舞步表現他的複雜情感,而幼獅則努力展現掙扎向上爬狀,就在幼獅差一步要爬上來的時候,又被老獅再次推了下去,弱小可憐又無助的幼獅只好在一棵樹後尋找庇護。

別看老獅子對幼獅的養育方式很斯巴達,但當久久未看到孩子出現,他也不免擔心起來,還好小獅子沒有放棄,最後通過試煉,父子團聚,雙雙跟蝴蝶玩耍了起來,畫面一度有點呆萌。

第二幕就是完全懵逼,主演二人退出舞臺,接著開始了一幕狂言表演(也許是給演員換妝的時間)。講的是在清涼山山腳下,兩位修行僧相遇,一開始還能融洽相處,但當發現彼此的宗門是競爭對手法華宗和浄土宗時,雙方遂開啟了激烈的爭論。

唯一能秒懂的笑點就是,在最後,一方僧人念起「南無妙法蓮華經」,一方就念著「南無阿彌陀佛」,然而不知不覺間,就出現了串詞的滑稽場面。接著突然氣氛一變,狂風大作,僧人落荒而逃。

終於,獅子精從「花道」重返舞臺,華麗的「鬃毛舞」登場了。赤白兩隻獅子豪氣十足地甩動著長毛,一瞬間,一種狂放中帶著莊嚴與高貴的力量,從舞臺上迸發出來,在持續的迴旋與傾倒中,全場的氣氛也被帶入了狂熱。

據說,這種揮毛的訣竅不是在頭部,而是依靠腰部的扭動,表演出優美揮動的舞姿需要相當的技巧。

《連獅子》中的幼獅也是染五郎從小一直夢想的角色。據說他3歲開始,就不斷揮舞著圍巾練習甩毛了。

同時也要感嘆演員驚人的控制力,這已經是公演的第20天了,要一直保持狀態真的不容易。

其實《連獅子》作為第一部看過的歌舞伎還是很合適的,因為是舞蹈劇,劇情也比較易懂,最主要是最後的「鬃毛舞」真的能讓你全身心投入。

老獅子鍛鍊孩子的嚴厲和不經意流露的親情;小獅子即使被推落谷底,也懷著對父母的深厚感情,勇敢地爬上來的經歷,和世家父子之間的那種情感交織,也給人很多的想像。

《連獅子》裡老幼獅子是通過白色和紅色的鬃毛來區分的。因為突出的視覺形象,還被選做了2019年世界盃橄欖球賽吉祥物,見到歌舞伎座紀念品商店有售,當然是買了紅髮小獅子啦。

其實即便不看歌舞伎,歌舞伎座也是一個值得一逛的地方。地鐵出來負一樓的木挽町廣場,以雜貨、和果子為主,有不少限定特產和紀念品,另外松竹歌舞伎屋本鋪也在這層。

容易錯過的是5樓,要從一側乘電梯上去,除了有官方紀念品店,還有一個飲茶休息的好去處。

創建於1854年的老字號丸山海苔店,在此開設了日本茶專營店「壽月堂」。主打是自家產抹茶的甜點,以及海苔小吃等,櫃檯也有售賣以茶、海苔為主的經典商品。

歌舞伎座店由隈研吾設計,用3000根竹子打造出了一片竹林空間。店外面還有一塊空中庭院,雖然地方不大,但妙在純粹安靜。

體驗完歌舞伎後,這魔性的一晚居然還沒有結束,坐著地鐵去淺草趕「酉市」去了。

2.

這同樣是計劃外的安排,「酉市」指的是在11月的酉日,於各地鷲神社所舉行的祭典。鷲神社中供奉的是開運和保佑生意興隆的神明,深得人們的推崇。

據說在江戶時代,位於武蔵國南足立郡花又村的大鷲神社十分繁榮,被稱為「本酉」。以花又鷲大明神為本地神的附近居民的收穫祭,是酉市的發祥地。而從江戶時代後期開始,最著名的「酉市」則是在淺草的鷲神社和長國寺境內舉行,並一直延續至今。

歌川廣重《名勝江戶百景》中的「淺草圃酉町」,就描繪了從吉原妓院的一間房間裡,遠遠地望著前來參拜鷲神社的人群的熱鬧場面。

 

2019年酉市舉行日期是:

一之酉/11月8日 二之酉/11月20日

以凌晨十二點所敲響的一番太鼓為信號,長達二十四小時的集市與祭典將就此起跑。

集市最大的特色,就是售賣各種形態金銀交輝的「熊手」,即裝飾了面具、錢幣等吉祥物的竹耙,以求耙來財富和好運。

從地鐵出來,已經可以看到人群,去神社祈福過的人已經舉著「熊手」往回走,而去往神社的人流依舊源源不斷。

遠遠的還沒到神社門口,已經是大排長龍,還好可以先逛一邊長國寺的攤位,等到過了高峰期,再進鷲神社祈福。

實際上這邊的攤位也是擠得水洩不通,兩邊的熊手堆得滿滿當當,讓人看花了眼,熱鬧程度不由讓人想起廣州春節花市。

而要尋到自己中意的熊手,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一是選擇困難症,好幾百家滿目熊手各色款式,還有就是人真的太多了,有些店幾乎根本湊不進去看。

但有趣的是,大熊手成交時,還有拍手慶賀的習慣,店家召集眾人整齊劃一地以「3331」的節奏來拍掌,一邊念著祝賀語,祈求生意興隆。於是,川流的人潮中交織著充滿活力的吆喝聲和鼓掌聲,光是聽著也覺得很吉祥了。

熊手作為祈求開運招福和生意興隆的吉祥物,自然會有有不少公司來訂製的超華麗版巨大版,一看就價格不菲,一人都抬不動。

據說熊手每一年還得汰舊換新,有的人為了祈求生意穩定,每年會買相同尺寸的熊手,主流則是要越買越大,以求蒸蒸日上。(商家笑翻了吧哈哈哈哈)

按照傳統的幹支紀日,11月的「酉日」一般會有兩次,有時是3次,查了一下,明年11月就有2日、14日、26日三個酉日,如果到時在東京,不妨來體驗一下這魔性的江戶風情吧!

3.

最後,如果還想繼續把江戶風進行到底,還推薦前往墨田區的江戶東京博物館,正在進行的特展「大浮世繪展」,集結了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歌川國芳這五位浮世繪畫師中的人氣大家,展出五位畫師的代表作,內容非常之豐富。

這次展會的作品,收集自日本國內以及歐美的美術館、博物館(巴黎吉美、大都會、大英、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等等),還有部分個人收藏,展出的版本看得出有經過挑選,像最廣為人知的「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無論顏色和保存狀態都比附近墨田北齋美術館展出的版本更佳。

這個展覽也分前期後期,東洲齋寫樂的《三代目大谷鬼次の江戸兵衛》,歌川廣重《東海道五拾三次之內 蒲原 夜之雪》,歌川國芳《宮本武蔵の鯨退治》等都屬於前期展示,後期(12月中旬後)會更換一批新的名品,包括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 凱風快晴》,歌川國芳《相馬の古內裡》等

看完之後,坐電梯上六樓逛逛江戶東京博物館的常設,在復原的日本橋上走一遭,看一看町內生活、鬧市商店與歌舞伎座模型,一瞬間真會有種時光流轉三百年的錯覺了。


江戶東京博物館

大浮世繪展—

歌麿、寫樂、北齋、廣重、國芳 夢幻競演

期間:2019年11月19日(周二)~2020年1月19日(周日)

閉館日:周一(2020年1月13日照常開館)、2019年12月28日(周六)~2020年1月1日(周三※節日)

會場:東京都江戶東京博物館 1樓特別展覽廳


歌舞伎座 十二月大歌舞伎

2019年12月2日(月)~26日(木)

晝の部 午前11時~

夜の部 午後4時30分~

壽月堂 銀座 歌舞伎座店

歌舞伎座タワー5階

營業時間:10:00–18:00(周六日18:30)

相關焦點

  • 歌舞伎的由來,又如何與浮世繪結下不解之緣?!
    以元祿時代為中心的半個世紀歌舞伎突飛猛進發展,最先確立了近松門左衛門為代表的「義理和人情」的愛情悲劇。演技方面確立了上方(大阪、京都)以和事出名的坂田藤十郎,在江戶以和事出名的中村七三郎及荒事出名的初代市川團十郎、二代市川團十郎。「和事劇」運用寫實性的演劇藝術風格,大眾化的語言,普通的生活場景,男女的戀愛情節,再現江戶庶民階層的生活意境。
  • 東京|逛淺草酉市,提升財運金運
    酉之市起源於江戶時代,不止在淺草,各地的鷲神社、大鳥神社都會發起類似的市集,售賣象徵開運招福、商業繁榮的熊手。據說江戶酉市最早發源於足立區的大鷲神社,但當時最熱鬧的幾個酉市,大概只有鷲神社與鷲在山長國寺共同舉辦的淺草酉之市保留到今天;除了淺草,新宿的花園神社、府中的大國魂神社都會舉辦同樣的活動,此三者並稱為關東三大酉之市。
  • 從浮世繪「穿越」兩百年前的江戶:兩碗拉麵買一張葛飾北齋
    榮松齋長喜(活躍於1781-1813年),《(可能)屬於高島屋茶屋的遊船》,彩色木刻三聯畫之一,約1781–1813年淺草寺鳥居清永(1752-1815),《江戶八景之淺草晴空》,木刻版畫,約1781年從儒學團體到劇院、甚至到歌舞伎町的娛樂設置
  • 日本淺草
    江戶時代德川家康將這裡指定為幕府的祈願地,淺草因此也就成為了老街文化的中心。淺草寺是東京都內最古的寺廟,也是淺草這片區域的象徵。另外,在淺草寺正殿附近有一座據稱是建於平安時代後期至鎌倉時代的淺草神社。說到淺草就不能不提到起源於江戶時期的祭祀慶典。作為江戶三大祭典之一的三社祭,是於每年5月舉行的淺草神社的祭祀活動。慶典中登場的神轎威武壯觀,充分體現出江戶時代的人文風情,讓觀看的人不由得興致昂然隨之熱血沸騰起來。
  • 「夢回江戶」上海展出:看浮世繪的黎明、高峰與頹廢美
    然而發端於江戶時代(1603—1868)的民間木刻版畫浮世繪卻一枝獨秀,成為最具日本特色的美術樣式。浮世繪以流暢的線條和鮮豔的色彩描繪民俗風情、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宮魅惑,鮮活地表現了社會生活百態和流行時尚,包羅萬象,堪稱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17 世紀後半葉,急速發展的江戶地區逐漸形成消費中心,為了滿足廣大市民的需求,浮世繪在當時發行量巨大,幾乎遍布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 走馬聞識歌舞伎
    400多年前,這位被後人稱為「出雲阿國」的巫女為給出雲大社募捐,到京都作化緣表演,竟孕育出一項令後世日本人無比自豪的文化瑰寶——歌舞伎。 象徵城市繁榮的歌舞伎在京都發端,興盛於大坂(今大阪)和江戶(今東京)。通過這項看似曲高和寡、實則植根土地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或可觸摸到日本人的精神世界。
  • 浮世繪裡的江戶:穿越到200年前,打開「江戶遊覽攻略」
    鳥居清永(1752-1815),《江戶八景之淺草晴空》,木刻版畫,約1781年從儒學團體到劇院、甚至到歌舞伎町的娛樂設置,無論停留幾日還是幾周,江戶都可以滿足您各種興趣。,風景名勝、武士、歌舞伎演員、花魁等題材一應俱全,大約兩碗拉麵的價格,就可以購買一張精美的浮世繪。
  • 東京散步 | 充滿江戶風情的淺草指南
    想起我剛落地東京的時候,趁著開學的前幾天也像個遊客一般粗略的逛了一遍這座城市,第一站就是淺草。淺草,曾經是江戶時代的第一鬧市,被人們稱為歡樂之地。先後興建了多座劇院、戲院並擁有日本第一座遊樂園。直到昭和時期隨著戰火而逐漸蕭條,如今大多區域經過整修已重現當日江戶風情。川端康成在《淺草紅團》一書中說道,「淺草是東京的心臟。淺草是人間的市場」。
  • 半月談丨走馬聞識歌舞伎
    當時江戶實際權力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各地武士隨大名來到江戶,失去主家的浪人到處遊逛,使這個新興城市充滿尚武好鬥氛圍。在這種風尚中,由初代市川團十郎開創的歌舞伎江戶流派「荒事」應運而生。荒事是運用超現實主義手法演繹武士荒唐粗野和擁有超人力量的主人公強大豁達的故事。其表演誇張、類型化,動作發聲粗獷豪爽,假髮、服裝和小道具等皆有超現實特點。
  • 浮世繪裡的江戶「穿越」:兩碗拉麵買一張葛飾北齋……
    榮松齋長喜(活躍於1781-1813年),《(可能)屬於高島屋茶屋的遊船》,彩色木刻三聯畫之一,約1781–1813年淺草寺鳥居清永(1752-1815),《江戶八景之淺草晴空》,木刻版畫,約1781年從儒學團體到劇院、甚至到歌舞伎町的娛樂設置,
  • 日本文化|日本的美,藏在那歌舞伎之中
    歌舞伎歌舞伎,說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藝術也好,是老年人喜歡的過失傳統演藝也好,都十分的片面。歌舞伎的詞源來自於日語的「かぶく」,意味展示不同尋常的華麗裝束,做出不和常規的言行和舉動。一般認為起源於江戶時代初期,出雲的巫女阿國是歌舞伎的奠基始祖。最初是在能樂的舞臺上演出的念佛舞蹈。阿國的表演非常受歡迎,引起眾多賣藝女子爭相模仿,因而產成了女歌舞伎(おんなかぶき)(或作歌舞伎)。
  • 日本,一探從古至今江戶生活全貌,江戶東京博物館
    導語:日本,一探從古至今江戶生活全貌,江戶東京博物館!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所謂「江戶」就是「東京」的舊稱,從德川家康開啟幕府以來的400多年,以日本的政治中心地發展起來,是18世紀時期名副其實的天下首府。1868年明治維新時期,江戶城變成了東京城,江戶也被改稱為東京。在江戶東京博物館可一探江戶時代到現代為中心的歷史、生活及文化。
  • 日本池袋文化之旅:傳統與藝能的雙重結合,淺談歌舞伎的前世今生
    其實日本很多地方都有所謂的歌舞伎,但是東京歌舞伎座是一整年都有歌舞伎的表演,其中以年終及初春的表演最為盛大探尋日本傳統藝能之旅,不妨從雅俗共賞的歌舞伎開始,這次日本行,一同去觀賞熱鬧的歌舞伎吧!京都傳統的「南座」歌舞伎劇場年終有著「顏見世」的盛況(意指所有演員皆上場),而東京銀座的「歌舞伎座」則是幾乎每個月都有歌舞伎的表演。偌大的勘亭流字體(歌舞伎專用字體)及浮世繪節目圖,熱鬧裝束著東京歌舞伎座,經常吸引不少遊客駐足於前,很有一年之初濃厚的氛圍。
  • 歌舞伎巡演:世界文化遺產[紀錄片]
    【紀錄片.NHK.歌舞伎:歌舞伎巡演.Kabuki.Kool.2019.Before.a.Kabuki.Tour.Begins】歌舞伎是日本獨有的劇場藝術,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歌舞伎是日本獨有的劇場藝術,同時也是日本的傳統文化之一。它於1965年4月20日指定為日本的重要無形文化財(日語:重要無形文化財)。而由傳統風格表演的歌舞伎於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傑作」,2009年9月正式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目錄。
  • 歌舞伎為什麼能如此 胡作非為?
    因為歌舞伎在江戶時代改編街頭新聞上演活報劇的性格,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依然十分鮮明。倒幕派新官軍與佐幕派的戊辰戰爭、西鄉隆盛叛亂的西南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等時局片段很快成為戲目,歌舞伎舞臺演出實際承擔了媒體報導的功能,閃著活生生的當代戲劇之光。
  • 「浮世繪貓之世界」:大阪歷博演繹妖貓、睡貓、招財貓
    貓被人由大陸帶回日本列島,最初是出於除鼠的目的,到了江戶時代,很多人將貓當作寵物飼養,神態多樣、行動自由自在的貓深入日常生活,廣受庶民喜愛。江戶時期的貓常常被當作浮世繪的題材,最初是在美人畫的角落裡作為美人的可愛寵物而登場, 後來被畫家擬人化,成為役者畫(描繪歌舞伎演員的浮世繪,多以描繪面部神態為主)、玩具畫的創作對象,有時也以妖貓形象出現在畫中,令人毛骨悚然。
  • 140幅珍貴浮世繪來到魔都,國內規模最大,帶你穿越回江戶時代
    他畫日本最美的歌舞伎,卻將他們描繪得奇醜無比,連愛好浮世繪的魯迅也難以理解。 ,但關於歌舞伎的畫作仍在繼續。 喜多川歌麿《吹「噗乒」的少女》,選自《婦人相學十體》,1792-1793年,錦繪 因為她們的原型來自江戶有名的煙花柳巷——
  • 潛潛東京淺行:看看歌舞伎町
    是江戶幕府的所在地——江戶在慶應4年7月(1868年9月)改名為東京的一個地方。東京作為一個熱門的旅遊城市,淺草寺、探險樂園、歌舞伎町、大國魂神社、上野之森美術館都是遊客們十分追崇的去處,下面小編將為你一一呈現。
  • 快速了解日本——新宿歌舞伎町
    看過《銀魂》得朋友們一定對歌舞伎町不會感到陌生,那麼在新宿裡也有歌舞伎町大家知道麼?歌舞伎町是東京的娛樂中心之一。電影院、電玩舞廳、酒吧等等,從深夜到黎明,人群絡繹不絕,是個標準的不夜城。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藝術,它起源於17世紀江戶初期,其始祖是日本婦孺皆知的美女
  • 11月的「酉市」了解一下!
    東京現存有三大知名酉市,不論是規模、歷史,還是參與的商家都頗具規模,所以合稱為關東三大酉市,包括:東京臺東區的鷲神社和長國寺酉市、東京新宿區的花園神社酉市、東京府中市的大國魂神社酉市。一、淺草鷲神社大祭及長國寺大祭1、淺草鷲神社大祭淺草鷲神社,是為了祭祀天日鷲神和日本武尊建立的神社,也是東京都內最大的神社。自江戶時代起,這裡就開始舉辦酉市活動了。活動從深夜的零點開始,持續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