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的由來,又如何與浮世繪結下不解之緣?!

2020-12-13 任知

所謂「浮世繪」 可以追溯到安土桃山時代流行的風俗畫和美人畫,十七世紀後半期由起初的毛筆畫發展成為木版畫,明和二年(1765)年創始出彩色版畫(即錦繪),在江戶時代蓬勃發展直至明治初期。其主題主要表現花街柳巷及戲劇舞臺上的情景、演員、風土人情、遊樂活動、風景名勝、力士相撲、花鳥畫都納入其中。

「浮世」一詞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飄渺。所以版畫題材處處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意味。浮世繪的發展與藝伎和歌舞伎劇場密切相關,描繪藝伎和町家女性的「美人畫」與歌舞伎「役者繪」並稱為浮世繪的兩大主題。

篠崎三郎 「阿國歌舞伎」現代

歌舞伎是以巫女阿國的「念佛」歌舞為發端,繼之若眾(美少年)歌舞伎、由剃落前額梳月代頭的成年演出的野郎歌舞伎。以元祿時代為中心的半個世紀歌舞伎突飛猛進發展,最先確立了近松門左衛門為代表的「義理和人情」的愛情悲劇。演技方面確立了上方(大阪、京都)以和事出名的坂田藤十郎,在江戶以和事出名的中村七三郎及荒事出名的初代市川團十郎、二代市川團十郎。「和事劇」運用寫實性的演劇藝術風格,大眾化的語言,普通的生活場景,男女的戀愛情節,再現江戶庶民階層的生活意境。「荒事劇」 多體現英雄豪傑的威武雄壯和妖怪神靈的怪異特點,表演誇張,表現宮廷貴族武士家庭的生活情趣。

歌舞伎文化書

菱川師宣 歌舞伎圖屏風

菱川師宣 歌舞伎圖屏風

東都歌舞伎劇場 葛飾北齋

「浮世繪的創始人」菱川師宣(1618-1694)創造了版畫與繪畫相結合的技法,他後期以吉原為題材的《吉原風俗圖卷》、《吉原遊興圖屏風》等,及歌舞伎町為題材的《歌舞伎圖屏風》、《芝居茶屋遊樂圖卷》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手繪浮世繪,還有匯集了江戶這兩大惡所諸場景的《北樓及演劇圖卷》、可謂市民享樂生活的集大成。他所繪的圖卷和屏風人物眾多,姿態各異,男性在他筆下孔武有力,女性嫵媚嬌柔,均為反映當時社會風俗的傳神之作。他所繪的歌舞伎劇院屏風氣勢不凡,全景展現了演出前觀眾前往劇場,劇目即將上演的演員和觀眾的狀態。

鳥居清信作品

鳥居清満作品

鳥居清廣作品

1687年隨父親從大阪遷到江戶的鳥居清信(1664—1729),迅速成為菱川師宣之後的著名畫師,元祿十二年(1699)開始丹繪(在墨印的基礎上塗上以丹為主要顏色的單張版畫)樣式的「役者繪(演員畫)」創作,他和鳥居清倍開始了常見的畫中人物是以第一代市川團十郎為代表的,表演剛勁勇猛之男性角色的演員們。他根據歌舞伎演員全為男性的特點,獨創了「瓢簞足蚯蚓描」技法,強調運用粗細變化遊走不定的線條,將畫中人物的衣著下擺腿部描繪為飄逸寬散的圓弧形態,服裝紋樣是當時流行的圖案,筆法抑揚頓挫,粗簡被發揚到極致,形成豪放闊達的效果。

鳥居清倍作品

鳥居清倍作品

鳥居清倍(生卒年不詳)在繼承鳥居清信技法基礎上,線條越發生動,色彩鮮明富裝飾性,姿勢頗具力道,《市川團十郎之拔竹五郎》是其代表作,飛動的線條勾勒,丹紅色皮膚,肌肉張弛,傳達出武士逞威的氣勢。二代鳥居清倍放棄墨摺筆彩手法,轉而採用紅繪,天賦彩大膽,畫面人物漸趨精緻。二代鳥居清倍的次男鳥居清滿(1735—1785)少年異秉,從事小說插圖和家傳的歌舞伎演出招貼節目單製作,他敏感地追逐著市民多變的風尚潮流,男性在他筆下莊重大方,女性則是身姿窈窕,以細緻的服裝紋飾贏得高人氣。

出自《坐鋪八景》 鈴木春信

1760年代錦繪發明,大眾將目光轉向鈴木春信等畫師,美人畫席捲浮世繪領域,鳥居派役者繪繁盛了一個世紀後落入低谷,鳥居清滿注意培養後來者,擅長美人畫的鳥居清長和鳥居清廣都是他的弟子。鳥居派和劇場結聚著特殊關係的因緣,,這一門長期在歌舞伎畫界獨佔鰲頭,世襲著畫系和家系,一脈相承從事演員像和節目單製作,這一傳統延伸到現在,位於東京銀座的歌舞伎座,是當之無愧弘揚國粹文化的劇場,如今劇場的招貼畫依然由鳥居家族的第九代傳人鳥居青光負責製作,她還身兼舞臺美術既服裝道具的設計。

鳥居清忠畫的海報

鳥居派的役者繪成為範式,注重演員的服裝和形體的表達,但忽略了演員的具體樣貌和個性表現。一筆齋文調和勝川春章創作出寫實手法來描繪演員像,被稱為「役者似顏繪」的錦繪,二人的代表作為《繪本舞臺扇》。1770年後期勝川春章與弟子勝川春好將演員肖像改進為「大首繪」,更清晰地展現演員的表情和形象。

勝川春章 歌舞伎後臺 澤村宗十郎與山下萬菊

勝川春章不僅關注舞臺的演員形象,還注意臺前幕後,他在1780年刊行的《役者夏之富士》描繪的就是演員的卸妝畫,後來他還製作了演員臺下的日常生活的單幅畫像,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他的《五世市川團十郎之樂屋》細緻地描繪了人氣演員市川團十郎在後臺與人交談的情形,室內的布置和道具纖毫畢現,一覽無餘。

勝川春英作品

勝川春章有兩位得意弟子勝川春好和勝川春英也是役者繪的一代名師,勝川春好所繪的「大首繪」靈動抒情,墨色醇厚,人物形象突出而飽滿。勝川春英的役者繪線條明快,色彩靚麗,人物形象幽默風趣,造型優美灑脫,在大首繪的背景嘗試雲母摺技法,提升畫面效果。他還創作歌舞伎開場舞蹈系列,別具生面。

「大首繪」是喜多川歌麿浮世繪標誌性的技法,這種描繪方式近距離描繪半身像突出表情和手勢。

《青樓十二時·丑時宴罷歸房》,是喜多川歌麿在仔細觀察藝伎生活後,創作了系列作品。

青樓仁和嘉女之藝者之部 喜多川歌麿

1790年前後,喜多川歌麿磨創造了自己的美人畫風格——大首繪。學者中井宗太郎曾說喜多川歌麿的美人畫「並非單純表現形態的均衡與輪廓美,而是進一步追求人性真實和內在的心靈」。18世紀末葉,與喜多川歌麿同一時期出現的東洲齋寫樂,可以說是橫空出世的天才浮世繪畫師。如果說喜多川歌磨是美人畫的頂峰,那麼役者繪的巨摯則非東洲齋寫樂莫屬。

東洲齋寫樂 《三代目大谷鬼次の奴江戶兵衛》

東洲齋寫樂 三代目沢村宗十郎の大岸蔵人

東洲齋寫樂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傳奇人物,他的生平傳記無籍可考,只曉得他早年是效力於阿波藩的能劇演員,身為浮世繪畫家活躍於1794年5月到1795年2月這短短的十個月,其間創作了大約140幅作品,然後就銷聲匿跡。他最初由出版商蔦屋重三郎刊行的一組二十八幅的役者大首繪系列,描繪對象除了著名演員,還有許多新人。因手法奇特,造型新而一鳴驚人。

東洲齋寫樂 瀨川菊之丞 捷克國家美術館藏

東洲齋寫樂 五代目市川團十郎

其作品的最大特徵在於不僅以誇張的漫畫手法表現演員的形象與動態,更通過對個性的渲染表現角色的內在精神。他史無前例地在眼角和嘴角使用多套版印技法,筆下的人物常常被賦予驚愕、猶疑、淡漠的神情,經由有意的誇張處理,成為畫面中最妙趣橫生的構成元素,產生異常強烈的視覺效果。學者鈴木重三指出,東洲齋寫樂作品的最大魅力莫過於對人生本質上的寂寥與哀愁的表現,這也應對了江戶市民在浮華世風之下感嘆人生苦短的心理潛流。東洲齋寫樂的作品不僅在浮世繪歷史中顯示出鮮明的個性特徵,而且在日本美術史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歌川豐國描繪的歌舞伎演出

歌川豊國 坂東三津五郎

歌川派始祖歌川豐春(1735-1814)的創作時期正逢方繪畫開始逐漸進入日本,安永三年荷蘭的人體解剖圖書《解體新書》翻譯出版,受其影響他的製作趨向現實表現風格,並引進西方繪畫透視法進行多嘗試。他的弟子歌川豐國(1769-1825) 生於「人形」之家,通過接觸「人形淨瑠璃」的製作過程培養了對「役者」的認識,掌握了表現其特徵的寫實繪畫基礎,頗有「戲子(役者)之似顏人形製作之妙得」。進入1790年代中期(寬政年間)之後,歌川豐國的「大首繪」成為役者繪的主流。他吸收一筆齋文調和勝川春章的手法,他創作《役者舞臺之姿繪》系列錦繪作品,演員在其筆下異常生動極富個性,表情姿態充滿靈性,明快的色彩令人神清氣爽,逐漸形成了「豐國樣式」,寬政改革後武士階層和富裕市民為主導轉向大眾化,歌舞伎由晦澀難懂變得輕快簡單,浮世繪越發通俗易懂。

寬政末年歌川豐國著手整理出歌川派役者繪的樣式演變範本,1802年刊行的《繪本時世妝》和1817年的《役者似顏早稽古》講述了製作流程和技法,極大提高了歌川派役者繪的影響力。歌川豐國的得意門生歌川國貞(1786-1864),二十餘歲始發表美人畫、小說插圖及演員畫像等浮世繪版畫。他一生大約留下了逾萬幅作品,且多為單幅美人畫和歌舞伎演員像。他繪製的歌舞伎演員的休閒時間,色調清新妍麗,畫面中的藝人巖井紫若五郎是位著名的「女身」演員,他梳妝的姿勢優雅,周圍室內的布景格調不俗。在他之前的作品多是繼承中國傳來的平面構成觀,沒有光影明暗的表現,他不但嘗試了燈光的表現,還注意畫面的空間感和布局,將自己想像和思念的人繪製於其中,創造出畫中之畫、意中之意。富於創新的創作觀念與手法,繪畫展現夢幻人生的樂事,使得許多平民町人的奢望在作品裡得到充分實現。

歌舞伎劇場 歌川豐春

歌川芳豊 笹の権三郎

歌川豐國的另一位弟子歌川國政在役者繪也是盛極一時,他與老師風格不同,由於對戲劇的熱愛,對演員和劇情充分了解,他善於把握演員的精彩瞬間,作品《市川蝦藏之暫》飽滿的構圖,大膽的臉部刻畫,強烈的裝飾趣味,痛快淋漓地表現了江戶仔的豪情。他的大首繪生氣勃勃,他還製作了許多役者團扇繪。同出一門的歌川國芳,其役者繪的代表作為《三代目尾上菊五郎之玉屋新兵衛與二代目關三十郎之鵜飼九十郎》上面兩位歌舞伎演員都是名角,機警的表情和緊張的動態相呼應,人物服裝的色彩搭配頗具裝飾性。他還在美人畫和役者繪之外的的「武者繪」領域大展身手,1828年出版的錦繪《通俗水滸傳豪傑百八人》系列版畫堪稱傑作。他所創作的水滸人物豪邁威猛,很快成為了理想武士形象的化身。他還擅長學習西洋畫技法,解剖圖、透視法等都為他所用,後世名氣遠超師兄。

歌川國芳 大和屋の三五郎 坂東三津五郎

歌川國芳 武智 坂東三津五郎.

歌川國貞三代 明治廿年給金附 英雄水滸伝

歌舞伎のかわいい衣裳図鑑

從歌川派始祖歌川豐春及其弟子歌川豐國,繼國貞,國芳之後的歌川派畫師還有歌川國安、國丸、國直、國輝,以風景繪著稱從師於畫家歌川豐廣的歌川廣重、二代歌川國明、四代豐國等繪師均擅長役者繪,歌川派人才濟濟,其門下弟子眾多,作品類型涵蓋了浮世繪美人畫、相撲繪、花鳥畫、風景畫各個題材,在幕末江戶浮世繪界颳起陣陣旋風。歌舞伎浮世繪創作主要集中在江戶,京都、大坂地區。作品多以演員在舞臺上的扮相、姿態、表演、演員幕後的真實寫照為主,還有些是借用歌舞伎及歌舞伎演員創作的漫畫。這些浮世繪在年始年末、公演前後、名演員的誕辰、逝世日前後等均有發行,用於娛樂欣賞、公演宣傳、紀念追思等。

寬政年間時歌舞伎的重心逐漸由上方轉移到江戶,重要作家包括並木五瓶及櫻田治助。並木以石川五右衛門為藍本,創作了金門五山桐,櫻田則以源義經及弁慶為主角,創作了御攝勸進帳。到了文化、文政年間(1804-1830),更出現了四世鶴屋南北,善於以寫實的方式百姓的生活百態。著名作品有《東海道四谷怪談》,充滿了頹廢氣息。歌舞伎的主題通常和政治時局緊密聯繫。1830年代日本政治經濟開始混亂,1842年天保改革時期,大眾文化和消費市場受到控制,此後一段歌舞伎演出和木版畫的生產受到嚴重的衝擊。

豊原國周 不動明王 文覚上人 市川団十郎

豊原國周 鬼一法眼 市川団十郎

豊原國周 明治座新狂言 三春駒曳御贔屓

森英二朗「夜の歌舞伎座」現代

三代目長谷川貞信作品

歌舞伎劇與浮世繪在明治開化西風東漸的背景下逐漸凋零,浮世繪消失於畫壇歷史,歌舞伎綿延四百年,如今作為「重要國家財」依然存在,定期進行歌舞伎公演的常設劇場有東京的歌舞伎座、新橋演舞場、國立劇場,京都的南座和大阪的松竹座這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劇場。此外在東京的淺草公會堂、名古屋的御園座、博多的博多座等劇場每年也會進行幾次公演…

歌舞伎演出劇照

原創不易,轉發打賞,鼓勵支持。

相關焦點

  • 訪浮世繪博物館
    曹正文  在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與歌舞伎、相撲被稱謂「江戶三絕」。
  • 役者繪 帶你領略春畫之外的浮世繪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春宮圖也就是描寫色情場面的春畫還有以吉原遊女為對象的美人畫以及表現歌舞伎表演者的役者繪這些廣泛的題材具有濃厚的民俗生活氣息1美人畫美人畫是浮世繪中最為主要的題材之一多以江戶時代吉原遊女為原型畫師菱川師宣將這種題材加以深入
  • 浮世繪鬼才歌川國芳全集|浮世繪|歌舞伎|源氏物語|肖像畫|國芳...
    歌川國芳的浮世繪就有這樣的品質  有森森的鬼怪邪氣與媚氣  從而呈現出豐富的質感」    在花鳥繪題材上  歌川國芳以愛貓畫貓著稱  創作了大量的貓題材的浮世繪  歌川國芳常常"不經意"在畫面裡帶上貓  盤踞在角落裡,或者仿佛試圖穿過畫面的樣子
  • 為什麼浮世繪這麼火?
    展覽由140餘幅名家作品組成,內容涵蓋了美人畫、歌舞伎畫、風景花鳥畫和歷史神話故事等主要題材,構成浮世繪從草創到成熟期的發展史。 每一幅浮世繪都是一個小宇宙,承載著豐富的日本民俗密碼。通過解讀這些信息,不僅能增加觀賞的趣味,還能使我們對江戶民俗和日本文化有更形象的認知。浮世繪為什麼這麼火?與中國的繪畫藝術有著怎樣的淵源?
  • 浮世繪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近期,北京、上海與東京三地,都在舉辦浮世繪大展,它們分別是中國美術館「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上海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與東京的「日本三大浮世繪收藏展」。浮世繪在日本藝術史上跨越了260餘年,用今天的眼光看這顆東方的藝術明珠,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
  • 浮世繪如何以俗世美重新定義了日本藝術
    浮世繪、歌舞伎、人情本、黃表紙、任俠小說、好色物語……我們今日印象中的「日本藝術」,主要說的就是江戶藝術。 於是,吉原的遊女、歌舞伎演員、小鎮上的人氣美女、相撲大力士都成為畫作的對象;出現了美人畫、演員畫、名勝畫、風景畫、物語畫等多種類型。
  • 為什麼浮世繪備受世界矚目
    近日,「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Bund One Art Museum(上海外灘壹號美術館)展出,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觀看。展覽由140餘幅名家作品組成,內容涵蓋了美人畫、歌舞伎畫、風景花鳥畫和歷史神話故事等主要題材,構成浮世繪從草創到成熟期的發展史。每一幅浮世繪都是一個小宇宙,承載著豐富的日本民俗密碼。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浮世繪也稱「江戶繪」,堪稱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它與歌舞伎、相撲一起被稱為「江戶三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浮世繪——浮世中的繪畫。 「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
  • 全日空拍了一支宣傳片,讓歌舞伎陪你坐飛機
    不過也有一些航空公司開始跳脫千篇一律的說教態度,比如全日空最新的這支機上安全宣傳片:日本傳統歌舞伎人物出現在了飛機機艙內,用歌舞伎自帶的誇張的身體語言提醒人們行李妥善存放、遇到緊急情況冷靜地戴上氧氣面罩,甚至用浮世繪的樣子畫出了機上的逃生路線,非常有日本特色。
  • 長野縣松本的日本浮世繪博物館
    長野縣松本市的「日本浮世繪博物館」,匯集了各種浮世繪作品。浮世繪是一種江戶時代盛行於民間的木板刻畫。以明亮的色彩描繪歌舞伎演員、日本各地風景畫等種種人間生活百態。日本首屈一指的「日本浮世繪博物館」,是松本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
  • 日本浮世繪的「鬥雞眼」研究報告:役者美人有黛玉的病嬌之美
    浮世繪大師如何通過眼神的不同刻畫來表現不同的人物性格?浮世繪中有聞所未聞的日本風俗故事,也有風韻十足的江戶美人,更有千奇百怪腦洞大開的性愛「教學」。不過提起浮世繪中的人物,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東洲齋寫樂筆下讓人忍不住想問一句「你瞅啥?!」的歌舞伎演員。其實浮世繪中的人物眼神各有特色,不只有寫樂那一種,今天的小講堂就來研究一下浮世繪作品中的眼睛。
  • 高橋家族與浮世繪,六代人與一種藝術的新生
    彼時,隨著交通便利,人們對旅行的需求增加,出現浮世繪風景畫的鼎盛時期。《神奈川沖浪裏》 的作者葛飾北齋,便是在這一時期創作了以富士山為主題的《富嶽三十六景》。 在此之前,浮世繪則以美人畫、歌舞伎畫為主。美人畫大多取材於日本當時的花柳街吉原的花魁。花魁身價高昂,普羅大眾難以一睹芳容,為浮世繪畫師帶來商機。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它在日本不受藝術正史待見,卻如何能以「包裝紙」的身份深刻影響了印象派和後印象派?浮世繪和中國明代書籍版畫又有著怎樣的血脈淵源?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風靡全球的名作《神奈川衝·浪裡》何以成為日本精神的標誌性符號?究竟是怎樣的文化土壤孕育了日本浮世繪這朵豔麗之花?興起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藝術近年來在中國的熱度一直攀升,各種關於浮世繪的展覽和書籍層出不窮。
  • 《浮世繪》早期受明清版畫影響 後期卻激發了印象派畫家的創作靈感
    ,表現的多是歌舞使與茶社的生活場景,與出世超脫相對,處處流露出「人生苦短,需及時行樂」的思想,因此被總稱為「浮世繪」。《浮世繪》一書介紹,15世紀,「浮世」意指繁華放任卻又虛無短暫的塵世,泛指人間世相、社會百態;16世紀以後則意指妓院、歌舞伎等所有的享樂世界。在17世紀日本江戶時代,「浮世」這個詞十分時髦與流行,帶有現世炎涼、玩世不恭的嘲諷與享樂況味,出現了以「浮世」冠稱的小說和各種器物,如「浮世袋」「浮世帽」「浮世發警」等等。
  • 「現代浮世繪」尖沙咀藝術空間新展覽 融合潮流的藝術
    【現代浮世繪】尖沙咀藝術空間新展覽 融合潮流的藝術近日,筆者參觀了CHI K11 藝術空間正在展出的「浮世絵調原畫展 II」(或「浮世繪原畫展2.0」),以日本傳統的浮世繪藝術,加入潮流元素,描繪現今的時代面貌。
  • 梅蘭芳與日本歌舞伎
    此一演出,是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而進行的一場國際文化交流,也是日本歌舞伎十年後的再度來華。  歌舞伎藝術與京劇同屬於亞洲沃土上誕生出來的傳統藝術,它們各有自己的門派與大師傳承,也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有過互動與影響。此文所記錄的京劇大師梅蘭芳與日本歌舞伎的幾次相遇,從另一側面證明了,藝術是互通的,藝術後面的人的情感,也是互通的。
  • 日漫與浮世繪風格結合的插畫系列
    浮世繪是日本的風俗畫風,從字面來理解就是「虛浮世界的繪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藝術,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風格。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模板畫(日語中的錦繪),但實際上也有手繪作品。在亞洲和世界藝術中,呈現著起義的色調與丰姿。
  • 大藝術家 | 浮世繪其實是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喜多川歌麿,《江戶寬政年間三美人》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發問:浮世繪老畫女人,還有沒有男女平等了? 那必定是有男人畫的。我們在聽歌舞伎這個詞時,常常會認為是日本的女性藝伎。但實際上歌舞伎演員都是男的。描繪這些歌舞伎的浮世繪稱為役者畫。東洲齋寫樂就是役者畫大師。他和喜多川歌麿分別在役者畫和美人畫佔山為王。
  • 日本浮世繪如何攻佔時尚圈?
    作為日本的民族藝術,浮世繪如何影響了西方主流時裝設計?其蘊含的東方元素又如何引領時尚?浮世繪中的美人或來自吉原遊廊,或出身於歌舞伎町。她們妍媚多姿、體態輕盈。不僅面容姣好,為了贏得客人的青睞,還要在服飾裝扮上大下功夫,力求服飾濃密華麗、髮髻精緻。
  • 日本浮世繪著名大師喜多川歌麿80幅高清作品欣賞
    喜多川歌麿(1753年-1806年),是日本浮世繪最著名的大師之一。他是「大首繪」的創始人,也就是有臉部特寫的半身胸像。他對處於社會底層的歌舞伎、大坂貧妓充滿同情,並且以纖細高雅的筆觸繪製了許多以頭部為主的美人畫,竭力探究女性內心深處的特有之美。代表作品有「江戶寬政年間三美人」。喜多川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浮世繪美人畫。作品追求合乎理想和社會風尚的美,對社會底層的歌舞伎乃至妓女充滿同情,善於刻畫人物心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