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者繪 帶你領略春畫之外的浮世繪

2020-12-25 中華網文化頻道

提起日本江戶時代的繪畫

"浮世繪"幾乎是它的代名詞

多半描繪風景及百姓的日常生活

以寫實的手法反映了

燈紅酒綠的現實百態

被形象地比喻為

「江戶時代大百科全書」

作為一種最典型的

描寫民間日常生活的藝術形式

浮世繪成為當時日本藝術

發展的新方向

不僅受到中國木板年畫、古代仕女畫

插圖等的深刻影響

同時又融合了日本民間的藝術形式

既代表平民的審美情趣

又體現了日本民族雅致的特點

浮世繪被後人理解為

「虛浮世界的版畫」

其最為主要的題材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春宮圖

也就是描寫色情場面的春畫

還有以吉原遊女為對象的美人畫

以及表現歌舞伎表演者的役者繪

這些廣泛的題材

具有濃厚的民俗生活氣息1

美人畫

美人畫是浮世繪中

最為主要的題材之一

多以江戶時代吉原遊女為原型

畫師菱川師宣將這種題材加以深入

製作了許多獨幅的美人畫

他筆下的許多人物造型

已經演化成固定模式

出現於各類畫卷和屏風上

《回首美人圖》

是少有的手繪獨幅美人畫

畫中女性以側身形態出現

以表現女性的嫵媚

橘紅色的和服與櫻花刺繡圖案

展現了當時女性的流行著裝

樹立起表現女性的典型範例

開創了浮世繪美人畫的先河

鈴木春信的代表作《雪中相合傘》

人物造型古典優雅

人物服裝在偏金色調的背景上

有著強烈的色彩對比

同時面貌有意弱化了性別

看上去如同處在仙境之中

畫面中的雪地

服裝的肌理

效果也十分強烈

18世紀末期

迎來了浮世繪美人畫的頂峰

其中的集大成者喜多川歌麿

在表現手法上

將女性處理為半身像

以此具體描繪

不同女性的心理與性格

這就是當時美人畫的新樣式「大首繪」

喜多川歌麿筆下的美人

表情含蓄中帶有妖嬈

袒露肌膚甚至胸脯

人物整體頗具肉感

色彩典雅而簡練

這種新的樣式擺脫了以往

浮世繪版畫中忽視人物細節的缺點

使浮世繪美人畫達到了

「既表形又現心」的巔峰

女性形象具有了鮮活的生命2

春畫春畫作為浮世繪的一個主要環節

被認為最能體現江戶文化

在春畫方面

浮世繪畫師們個個都是行家裡手

其中美人畫始祖菱川師宣

就是一位春畫大師

他的早期代表作《衝立之縵》

常被作為春畫繪本的封面

廣為流傳

菱川師宣不僅將傳統的手繪春畫

以版畫的形式再現出來

而且在畫面題材上充滿情趣

具有很好的觀賞性

喜多川歌麿的春畫《歌枕》系列

同時具有優雅的裝飾性

和直白的性描寫

構圖飽滿大氣

和服紋樣與裸露的雪白肌膚

形成強烈對比

最為生動的當屬《歌枕》第十圖

對人物內心的刻畫細緻入微

浮世繪春畫在描寫現實的同時

又有許多想像的成分

葛飾北齋在這方面當屬代表

他的《海女與蛸》

描繪了巨型章魚與裸女的場面

海女的陶醉銷魂狀態

被刻畫得極其生動

整幅畫面將他的想像力發揮到了極致

通過細膩的線條

展現在我們面前3

役者繪役者繪又被稱為「歌舞伎繪」

表現的場景以江戶的

歌舞伎劇場、茶館等為主

以鳥居清信為始祖的「鳥居」派

是擅長役者繪的表現

鳥居清信的作品具有很強的個性

人物線條呈流暢弧形

造型十分動感有力

《坂東一壽曾我七草之段圖》

記載了演員在舞臺上表演時

瞬間的動作

幾位男性歌舞伎演員的打鬥瞬間

歷歷在目

動態強烈且構圖穩固

充滿了戲劇性味道

江戶時代末期

役者繪最為著名的畫師

東洲齋寫樂出現在畫壇中

他充分吸取了「大首繪」的精華

發展出有著強烈個人風格的

役者繪樣式

以誇張的表現手法

體現出漫畫風格的人物形象

東洲齋寫樂的代表作品

《三世大谷鬼次之奴江戶兵衛》

《初世市川蝦藏之竹村定之進》

人物的面部表情詼諧

手法簡練

給予觀賞者強烈的視覺感染力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以描寫市民生活為主的風俗畫,它是順應市民經濟文化高漲的時代背景而產生的,常被人們稱為「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對當時的日本社會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是一種獨具民族特色的藝術奇葩,也是日本美術史上最為絢麗的一段樂章。

在鳥居派美人浮世繪大行其道之時,一種不同風格的浮世繪也已逐漸形成,這些作品大多是描繪著名歌舞伎演員的肖像畫,人們稱之為「役者繪」。

所謂「役者繪」即歌舞伎演員肖像畫,是浮世繪的重要畫種之一。它以歌舞伎演員、表演舞臺,大小道具和沉浸在歌舞伎欣賞中的觀眾為主。其存世作品數量可與美人圖的數量相匹敵。「役者繪」通畫一人或兩三人,有舞臺形象和生活形象兩種表現,初期代表畫家是菱川師宣,其後由鳥居清元,勝川春章發揚光大,而以東洲齋寫樂的「大首繪」作品風格最為突出。

明和末年,一筆齋文調與勝川春章就已開始創作歌舞伎演員的肖像畫這類題材的作品,他們可謂是最早關注「役者繪」並賦予其獨立的藝術風格的浮世繪畫家。其作品著重表現名伶勾畫臉譜等演員們的生活情景,向觀者展示舞臺下演員生活的另一個側面,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受到當時追星族的熱烈歡迎。由於他們最初創作的多是以當時的某個歌舞伎演員為表現對象的肖像畫,所以這類作品又被冠以「役者似顏繪」的名稱。在之後的寬政(1789-1800)年間,東洲齋寫樂(約1762-1835)繼承了此類創作題材,成為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的浮世繪大師。

本次《日本名家浮世繪專場》都是役者繪題材的浮世繪,作者是浮世繪大師歌川國貞、歌川國芳、豐原國周。

相關焦點

  • 日本浮世繪的「鬥雞眼」研究報告:役者美人有黛玉的病嬌之美
    浮世繪大師如何通過眼神的不同刻畫來表現不同的人物性格?浮世繪中有聞所未聞的日本風俗故事,也有風韻十足的江戶美人,更有千奇百怪腦洞大開的性愛「教學」。不過提起浮世繪中的人物,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東洲齋寫樂筆下讓人忍不住想問一句「你瞅啥?!」的歌舞伎演員。其實浮世繪中的人物眼神各有特色,不只有寫樂那一種,今天的小講堂就來研究一下浮世繪作品中的眼睛。
  • 訪浮世繪博物館
    由於這個畫派開始以裝飾性的壁畫出現在屏風上,因此最早流行於京都與大阪,一類是各地名勝風景畫,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另一類是表現女性美,女子的服飾錦繡豔麗之極,其題材種類分為美人畫;役者繪,以名歌舞伎演員為主;戲畫,以滑稽有趣的人物為主;鳥羽畫,畫中人物手足很長,類似現代漫畫;花鳥繪,以花、鳥、蟲、野獸為題材;武者繪,以歷史傳奇中的武士為題材;還有相撲繪、歷史繪等。
  • 歌舞伎的由來,又如何與浮世繪結下不解之緣?!
    出自《坐鋪八景》 鈴木春信1760年代錦繪發明,大眾將目光轉向鈴木春信等畫師,美人畫席捲浮世繪領域,鳥居派役者繪繁盛了一個世紀後落入低谷,鳥居清滿注意培養後來者,擅長美人畫的鳥居清長和鳥居清廣都是他的弟子。
  • 淺議解讀日本浮世繪藝術
    浮世繪無論是在題材上還是藝術上兼具大和繪與風俗畫的優點。即在風格和情調上繼承了大和繪的特點,又在題材上繼承了風俗畫的多樣性。浮世繪的創作題材多樣,除了最常見的美人繪和役者繪,還有風景繪、戲畫,鳥羽畫,春宮圖等。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兩個小時的導覽活動中,劉德江老師娓娓道來,分享了鈴木春信的漢風古典美人繪、喜多川歌麿風靡日本的唐韻大首繪、鳥居清長的九頭身「清長風」美人繪、東洲齋寫樂傳神寫意的役者繪、葛飾北齋徵服世界的《神奈川衝·浪裡》、歌川廣重傳遞詩意鄉愁的名所繪以及這些浮世繪大師的藝術人生。
  • 浮世繪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不可忽視的是,唯美的浮世繪與中國明清版畫有著不解之緣。 來自姑蘇版的視覺訓練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流行於民間的繪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日本文化的象徵。江戶時代正值我國明清時期。浮世繪的發展與演變,深受中國明清版畫的影響。清朝中期,姑蘇城中有50餘家畫鋪,年產版畫百萬幅以上,遠銷中國各地以及日本和東南亞各國。
  • 浮世繪與年畫:東方版畫花開兩朵
    其後流行「懷月堂派」所繪豐腴華麗的女子。直到鈴木春信,美人圖的形象才為之一變。春信筆下的美人身材纖細,表情楚楚可憐,呈現出一種詩意美。    比鈴木春信稍晚的歌川豐春創立了「歌川派」,其譜系下的繪師多達310名。由豐春親傳的弟子中,有兩人最為出眾,一為歌川豐國,一為歌川國廣。
  • 日本浮世繪版畫藝術對著名畫家梵谷的影響
    浮世繪畫師以狩野派、土佐派出身者居多,因這兩個畫派非常顯赫。浮世繪的題材有:美人畫:以年輕美麗的女子為題材。美人繪役者絵:以著名的歌舞伎演員為題材。肖像畫與廣告傳單的形式都有。春畫繪名所絵:除了滿足當時無遷徙和旅行自由的民眾對名山秀水的憧憬之外,也有作為旅行手冊的應用。花鳥絵:以花、鳥、蟲、魚、獸為題材。
  • 為什麼浮世繪這麼火?
    展覽由140餘幅名家作品組成,內容涵蓋了美人畫、歌舞伎畫、風景花鳥畫和歷史神話故事等主要題材,構成浮世繪從草創到成熟期的發展史。 每一幅浮世繪都是一個小宇宙,承載著豐富的日本民俗密碼。通過解讀這些信息,不僅能增加觀賞的趣味,還能使我們對江戶民俗和日本文化有更形象的認知。浮世繪為什麼這麼火?與中國的繪畫藝術有著怎樣的淵源?
  • 淺介紹日本浮世繪
    神奈川沖浪裏浮世繪與國畫比起來,少了一分凝重感和意境,它們看起來更像現代人畫的畫,又或者說看起來有點看漫畫的感覺,這是兩種不同的畫風,卻一樣帶給我們的美的感覺。剛開始時,浮世繪是畫在紙上或者錦帛上,和我們中國是一樣的,日本人稱「肉筆畫」(怪怪的)。但是日本當時造紙技術不發達,農民全靠金坷垃,呸,劃掉……錦這東西更貴了,一般人一輩子都沒見過錦,因此這些畫只有貴族才能觀賞了。
  • 真實描繪生活情趣——日本浮世繪的大師們
    讓小篇來為您一一道來~浮世繪藝術的奠基人物被公認為菱川師宣出生於刺繡工匠家庭,也是一個畫坊的師傅,他的大量作品主要是文學書籍的插圖,即是浮世繪的初級階段。為了滿足讀者的需要,師宣繪製了一些單頁的版畫作品,進而將多張單頁版畫裝訂在一起,如同連環畫一樣,這是浮世繪的初級階段這種嘗試不僅豐富了浮世繪的表現形式,而且為浮世繪發展成為獨立的藝術類型鋪平了道路。菱川師宣作品1765年,鈴木春信開創了多色版畫,從此「錦繪」誕生了。
  • 從浮世繪看日本美術史|浮世繪|日本美術史|藝伎|鈴木春信|日本|版畫
    浮世繪最早產生於江戶時代,是一種彩色印刷的木版畫,畫面多描繪自然風光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等世間風情。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是藝術史學家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對於「浮世繪」的見解,節選自她的新書《日本美術史》。
  • 為什麼浮世繪備受世界矚目
    近日,「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Bund One Art Museum(上海外灘壹號美術館)展出,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觀看。展覽由140餘幅名家作品組成,內容涵蓋了美人畫、歌舞伎畫、風景花鳥畫和歷史神話故事等主要題材,構成浮世繪從草創到成熟期的發展史。每一幅浮世繪都是一個小宇宙,承載著豐富的日本民俗密碼。
  • 淺談日本浮世繪,曾影響梵谷莫奈,附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賞析
    一、春畫 春畫作為浮世繪的一個主要環節,受到中國明代春宮畫的影響。浮世繪裡的春畫在描寫現實的同時,又有許多想像的成分。據說浮世繪畫師幾乎人人都是春畫高手。 鈴木春信的代表作《雪中相合傘》 鳥居清長,日本六大浮世繪師之一,作為役者繪和美人絵雙方面領先的浮世繪匠師。筆下的美人有著文雅、健康、開朗、華美的風採,符合這一時期的江戶審美需求。
  • 暮春的大阪,屬於浮世繪:從葛飾北齋看到鈴木春信、歌川國芳
    4月17日,「江戶的戲畫——從鳥羽繪到北齋、國芳、曉齋」在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開展。4月24日,「鈴木春信——波士頓美術館浮世繪名品展」在大阪阿倍野HARUKAS美術館開展。兩個展覽讓觀眾可以通過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及其作品,直觀地了解17世紀至19世紀日本浮世繪的風格門類與發展歷史,進而領略浮世繪風靡一時的魅力。毫不誇張地說,四五月暮春的大阪藝術,應該屬於浮世繪。
  • 西方藝術史:日本浮世繪早期代表畫家 鈴木春信
    這些畫除單幅原作而外,還大量雕板印刷。因為它的內容反映市井社會生活,所以被稱為浮世繪和浮世繪版畫。這一畫種以江戶(現在的東京)為中心,持續了約200年左右。出現了鳥居清長、鈴木春信、懷月堂安度、喜多川歌磨、葛飾北齋、歌川豐國、安藤廣重(歌川廣重)等許多重要畫家和流派。
  • 《浮世繪》早期受明清版畫影響 後期卻激發了印象派畫家的創作靈感
    但菱川師宣的春畫由於大多不具有露骨誇張的性描繪,因此也被視為獨立的風俗畫或美人畫。世人移用「浮世繪」這個名詞來稱呼這種畫,這就是日本浮世繪版畫的來源。 儘管菱川師宣的作品在當時已被稱為浮世繪,但他卻從來不以「浮世繪師」自居,總是意味深長地在製售的版畫上署名「大和繪師」,以此標榜自己延續大和繪的傳統精神。
  • 遇上「浮世繪」的復聯,更浪了
    前不久,隨《復仇者聯盟》終映,一組浮世繪版復仇者聯盟在推特上熱轉。日本插畫師TAKUMI是Marvel電影迷,使用浮世繪風格繪畫復仇者聯盟的角色。人們為表達對浮世繪的喜愛,甚至將其融入到遊戲設計裡,一個叫「UkiyoWave」的app就把浮世繪和技術結合在一起,玩起來也十分有趣。
  • 日漫與浮世繪風格結合的插畫系列
    浮世繪是日本的風俗畫風,從字面來理解就是「虛浮世界的繪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藝術,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風格。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模板畫(日語中的錦繪),但實際上也有手繪作品。在亞洲和世界藝術中,呈現著起義的色調與丰姿。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浮世繪便可理解為勸人及時行樂的風俗畫,紙上呈現的畫面自然離不開江戶時代町人喜聞樂見的世俗之事。 概括起來說,浮世繪的主要題材有美人畫、歌舞伎畫(佔70%)和風景花鳥畫,也有大量表現神話鬼怪故事和武士打鬥傳奇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