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家族與浮世繪,六代人與一種藝術的新生

2020-12-24 騰訊網

《神奈川沖浪裏》

繪/葛飾北齋(1760~1849)

該畫作是浮世繪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畫作之一,描繪的是神奈川附近的海域洶湧澎湃的海浪,浪裡有三條奮進的船隻,英勇的船工們正為了生存而與大自然進行著驚險而激烈的搏鬥。

本刊記者/隗延章

發於2019.9.9總第915期《中國新聞周刊》

三條細長的船隻、一群船工正與大自然進行著驚險、激烈的搏鬥,驚濤駭浪激起飛沫,即將吞噬小舟。遠處的富士山與巨浪相比,顯得有些矮小。

這是全球最知名的浮世繪作品《神奈川沖浪裏》呈現的畫面。這幅作品出現在798藝術工廠的展覽《生生·浮世之光》之中。本次展出作品100餘件,既包括葛飾北齋、歌川國芳、喜多川歌麿、東州齋寫樂等大師名作,也包含導演北野武等當代跨界浮世繪創作者的作品。

這些作品來自於日本高橋家族的收藏。高橋由貴子是高橋家族第六代,現任高橋工坊董事、東京傳統木版畫協會會長。高橋家族從高橋一代起,便是浮世繪工匠,這個家族與浮世繪的淵源,幾乎貫穿了浮世繪在日本的歷史。

《王子裝束榎木除夕的狐火》

繪/歌川廣重(1797~1858)

畫家結合傳說,幻想出每年除夕之夜狐群聚集點燃狐火佔卜豐收的場面。畫中森林雖然被黑暗包圍,但依然露出簇簇新綠,讓人感到即將到來的春天的氣息。

江戶時代

高橋一代生於江戶末期,大致相當於中國清代。彼時,隨著交通便利,人們對旅行的需求增加,出現浮世繪風景畫的鼎盛時期。《神奈川沖浪裏》 的作者葛飾北齋,便是在這一時期創作了以富士山為主題的《富嶽三十六景》。

在此之前,浮世繪則以美人畫、歌舞伎畫為主。美人畫大多取材於日本當時的花柳街吉原的花魁。花魁身價高昂,普羅大眾難以一睹芳容,為浮世繪畫師帶來商機。一些畫師長期駐紮在吉原,方便隨時創作美人畫。有時,花魁會在畫上籤上自己的姓名,有點類似如今的「明星寫真」。

而歌舞伎畫,則與江戶時期經濟繁榮,歌舞伎場所大量湧現有關。起初,浮世繪畫師更關注於舞臺表演的畫面,後隨著演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畫師的繪製主題,便從場景描述,轉移到著名演員的個人肖像。

風景畫、美人畫、歌舞伎畫流行的原因,折射出浮世繪與西方油畫的不同之處:相比西方油畫,浮世繪的商品屬性更濃,藝術家個人表達的色彩較弱。「它不是作為藝術來存在的,而是類似於當時流行的雜誌、報紙,是作為消費品存在的。」高橋由貴子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高橋一代出生於武士家庭。高橋由貴子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她聽母親說,在日本,武士職業只能傳給長子,作為次子的高橋一代需要自謀生路。恰好,高橋一代喜歡繪畫,於是,自謀生路去做了給浮世繪上色的「摺師」。

那時,與浮世繪有關的職業,除了「摺師」,還有「繪師」「雕師」和「版元」。具體來說,「繪師」負責繪畫,「雕師」負責雕刻模板。而「版元」則相當於浮世繪的製作人,負責確定作品方向、把控木板和紙張的材料,以及把握市場動向。

從高橋一代後連續五代,高橋家族都在從事浮世繪的上色和收藏工作,逐漸成為日本浮世繪領域舉足輕重的家族。其中,二代高橋倉之助,在參加內國勸業博覽會時,曾受到內務卿大久保利通的接見。四代高橋春正,則曾為昭和天皇、皇后展示木版印刷技術。

《龜戸梅屋鋪》

繪/ 歌川廣重(1797~1858)

選自歌川廣重作品集《名所江戶百景》 ,因被梵谷仿製而聞名的作品。採用了將近景做成特寫的構圖方式,並通過顏色表現出古木的質感。

跨界與傳統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浮世繪作為向歐洲出口的陶瓷、茶葉的包裝紙,漂過海洋去了西方,影響了正探索變革傳統油畫技法的歐洲畫家,比如梵谷《星夜》中的漩渦圖案,便被認為參考自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但在日本國內,浮世繪作為一種文化商品,卻隨著機械化技術發達,迅速式微。手工製作的浮世繪版畫需求驟減,高橋家族一度幾乎失業。

如今,浮世繪則從一種過去的文化商品,變為藝術品,被世界各地博物館、美術館收藏。但是,沿襲自江戶時代的浮世繪技藝面臨失傳,目前東京的摺師僅25人,全日本的雕師不足60人。

高橋由貴子有兄弟姐妹九人,她年紀最小。她小的時候,家裡到處是北齋、廣重等浮世繪大師的畫,但她對於童年,印象更深刻的記憶是和母親去看歌舞伎表演時演員身上的服裝,「那個年代大家都是穿著和服去表演,我對看到、聽到的都非常有興趣」。高橋由貴子說。

她上大學之後,父親漸漸交給她一些浮世繪的工作。本來,繼承家業的應該是長兄。但她的父親覺得她對浮世繪很有興趣,希望她能繼承家業。不過,他父親不希望她成為「褶師」,而是想讓她做類似於浮世繪製作人的「版元」。

為了勝任這份重託,高橋由貴子一度離開東京,去學習與雕版、上色、選材等製作浮世繪的傳統技藝。

她用習得的傳統技藝,復刻古代作品: 2013年,高橋工房的摺師們一起協作,復原了日本昭和時代畫家速水御舟未曾發表的五件素描作品。2017年,高橋工房又用「150度摺」的傳統印刷技術,復原葛飾北齋原筆的《鳳凰圖》,復刻畫家鳥居清長《袖之卷》系列作品12張。

此外,高橋由貴子做了很多與跨界有關的嘗試。起初,她找一些雕刻家、建築師,將他們的草稿製作成版畫。如今,她會與日本導演北野武等知名人士合作。比如本次展覽,便展出了一幅北野武的作品,作品中,北野武解構了浮世繪大師東洲齋寫樂的名作《三世大谷鬼次之奴江戶兵衛》。

《三世大谷鬼次的奴江戶兵衛》

繪/東洲齋寫樂(活躍於1794年4月~1795年1月)

選自東洲齋寫樂第一套出版作品。這套版畫共28幅,以大首繪的方式描繪了1794年5月在江戶三個劇院演出的名演員。這幅畫描繪了在河原崎座上演的戲目《戀妻染分手綱》中飾演奴江戶兵衛的演員三世大谷鬼次。

有時,這些跨界浮世繪創作者的作品,銷量甚至大於一些經典浮世繪作品。「短時間看,一些跨界作品會更有人氣,但長期看,古代的浮世繪作品才是我們的根本。」高橋由貴子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無盡的裡面》 局部

繪/歌川國芳(1798~1861)

畫家一邊描摹貓真實的動作,一邊用充滿親切的筆觸將貓的身姿擬人化,能感到作為貓迷而被熟知的國芳對貓深深的愛。

《凱風快晴》

繪/葛飾北齋(1760~1849)

《富嶽三十六景》中的《凱風快晴》與《神奈川沖浪裏》和《山下白雨》 並稱為三大傳世名作。據說在暮夏初秋,當南風吹拂,天空晴朗時,富士山在陽光下會呈現赤紅色。這是北齋作品中最抽象的一幅。

《木曾路的奧阿彌陀瀑布》

繪/ 葛飾北齋(1760-1849)

選自葛飾北齋作品集 《諸國滝廻り》,畫中瀑布位於現在岐阜縣郡上市白鳥町。這幅作品中,北齋以天生的想像力抽象地描繪了水流的走向,通過色彩變化、曲直線條的運用,創造出瀑布的氣勢。

《市川團十郎畫像》

繪/歌川國政(1773~1810)

這是描繪歌舞伎十八番中最有名的市川團十郎的畫。由三角形、直線、曲線等圖形要素組合而成的人的側臉,從正側面切入的構圖方式新穎且具有很強的力量感,線條與顏色清晰,呈現有趣的設計感。

《裡見八犬傳》 之一

繪/豐原國周(1835~1900)

《裡見八犬傳》 的主角是八個由念珠轉生的武士,他們在出生時隨身攜帶著裡面會浮現文字的念珠,分別代表仁、義、禮、智、忠、信、孝、悌八種美德。

《相馬舊王城》

繪/歌川國芳(1798~1861)

歌川國芳經典作品,由三張錦繪拼接而成。描繪的是瀧夜叉姬操縱巨大骸骨與大宅太郎光圀對戰的故事。畫中白骨以非常寫實的方式繪製,不僅產生震撼效果,也展示了國芳對西方解剖學的研究成果。

《傍晚的驟雨》

繪/鈴木春信(1725~1770)

浮世繪歷史中非常重要的作品之一,鈴木春信利用多版套色技術完成的這幅作品,開啟了浮世繪「錦繪」形式。畫面通過細膩的表達呈現出人物內心動態,唯美浪漫。

《坂東善次的鷲塚官太夫妻小笹與巖井喜代太郎的鷺坂左內妻藤波》

繪/東洲齋寫樂(活躍於1794年4月~1795年1月)

這幅畫描繪了在河原崎座上演的戲目《戀妻染分手綱》中飾演鷲塚官太夫妻小笹的演員坂東善次,飾演鷺坂左內妻藤波的演員巖井喜代太郎。

相關焦點

  • 大藝術家 | 浮世繪其實是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別看「浮世繪」又是浮又是繪的,好像是懸在半空中無法觸及的某種殿堂級藝術。但實際上浮世繪是庶民的藝術,它是17世紀起源、描繪日本風土人情的繪畫。大多數是彩印的版畫,日本人將之稱為錦繪,也有少數手繪作品。 歌川廣重,《大橋安宅之傍晚驟雨》 受德川幕府統治,日本強起來,民眾富起來。
  • 訪浮世繪博物館
    日本人為何如此看重「浮世繪」?我一直心生疑惑。今年五月在長野縣旅行時找到了浮世繪博物館,讓我有點興奮;更讓我意外的是,這裡收藏的浮世繪畫作竟多達10萬件。  在館內見到各式各樣的人物與風景的浮世繪畫作,看介紹知道浮世繪是在德川幕府時期興起的一種民間藝術,主要描繪日本百姓的日常生活場面、山水風景和精彩演劇。從某種意義上說,它與中國的《清明上河圖》表現的題材有點相似。
  • 歐美新藝術運動中的東方神秘力量-浮世繪
    19世紀末20世紀初,聲勢浩大的新藝術運動席捲歐洲,並蔓延到美洲大陸。這場新藝術運動對建築、陶瓷、繪畫、服裝等幾乎所有設計領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當時的設計師主張放棄傳統的裝飾風格,擁抱自然風格、有機主義,同時也積極包容東方風格影響,尤其是日本浮世繪就是其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 今天也是被浮世繪擊中靈魂的一天
    漫威蜘蛛俠浮世繪札系列 相反,浮世繪中,版畫的大色塊平塗特徵、日式特有的色彩風格、造型特異的人物形象,成為了後世諸多藝術家與設計師的養料,亞文化愛好者的旗幟,熱潮湧動至今。 浮世繪作為一門入世的藝術,與設計師總能擦出火花。
  • 日本浮世繪版畫藝術對著名畫家梵谷的影響
    VincentChris Snelling,Paula iete浮世繪是日本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浮世繪《櫻花樹》浮世是指現代、當代、塵世之類的意思。因此浮世繪的是世間風情的畫作。玩具絵:因為應用在玩具製作上,所以種類很多,有雙六、人氣浮世繪的小型版、變裝遊戲的紙娃娃等。見立絵:取材自既有的歷史故事,但以當時的人、地、事物仿套。
  • 淺議解讀日本浮世繪藝術
    浮世繪從字面的理解是「虛浮世界的繪畫」的意思,直指所繪內容是過眼煙雲的瞬間歡樂。這種繪畫形式產生於17世紀的,由日本風俗畫發展而來,由於浮世繪的題材接近百姓生活且畫面豔麗優美,它展現出了日本繪畫的新形勢和新風貌,以旺盛的生命力繁榮了300多年的時間。
  • 藝術|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包括浮世繪、和服、漆器、瓷器等在內的1356箱展品銷售一空。1867年世博會 日本館日本人呢,也完全不把浮世繪當寶貝。無論是過往的歷史,還是正在發生的明治維新,都讓全盤學習西方的日本人,忽視了隨處可見的浮世繪。
  • 影響百年日本文化的浮世繪,舶來藝術源遠流長
    導語:日本浮世繪文化與我國蘇州桃花塢木板年畫都已具有了百年的歷史,而浮世繪文化已浸入到日本社會方方面面。"浮世"表現現實,"繪"則表明它鮮明的色彩。對於浮世繪藝術,日本表現出包容萬象的態度,無論歐洲的油畫,還是中國唐朝時期美人圖,浮世繪都將它們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化中,並且堅持自己的特色,發展了百年之久。
  •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最罕見的墨線版半成品浮世繪
    7月3日,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和上海天協文化共同主辦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Bund One Art Museum展出。這是國內第一次從歷史視覺策劃浮世繪展覽,以日本浮世繪各階段主要大師們的最具代表性作品,梳理了浮世繪草創到成熟期的發展脈絡。其中包括從菱川師宣受明清版畫影響首創浮世繪;早期浮世繪大師鈴木春信;美人畫的演變;「全能」葛飾北齋的人物花鳥,以及歌川國貞的歷史神話、最罕見的墨線版半成品浮世繪...
  • 浮世繪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近期,北京、上海與東京三地,都在舉辦浮世繪大展,它們分別是中國美術館「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上海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與東京的「日本三大浮世繪收藏展」。浮世繪在日本藝術史上跨越了260餘年,用今天的眼光看這顆東方的藝術明珠,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
  • 花街柳巷裡誕生的藝術 日本浮世繪
    由於經濟的增長,城市裡首先產生一種「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 圖片來源:Fine Art/Corbis via Getty Images/視覺中國公元1643年至公元1765年前後出現,浮世繪的印刷技術,達到一個高潮,如錦繡萬花,絢爛多彩,代表了日本民族在藝術上的高度成就。
  • 浮世繪如何以俗世美重新定義了日本藝術
    彼時它是亞細亞火油公司,今天,它成為Bund One Art Museum,正在上演《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畫展匯集了江戶至明治初年浮世繪各個流派與代表畫師的140餘幅名作,展示了版畫、肉筆畫;墨摺繪、紅摺繪、錦繪;浮世繪版畫製作程序、套印工藝;細緻解讀了浮世繪從草創期到成熟期、衰落的歷程。
  • 看邪與媚的浮世繪:從花街柳巷走向世界的藝術
    美 國畫家惠斯勒將日本浮世繪藝術擺在與古希臘藝術同等的高度。作為誕生於日本花街柳巷的典型藝術,浮世繪不僅給人「邪與媚」的感官刺激,更以其獨特的魅力影響了西方乃至世界的現代藝術。[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民間生活的百科全書]「浮 世」一詞來自佛教,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即憂世或塵世,在日語中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
  • 眾籌| 繁世浮雲錦繪成!21個浮世繪流派藝術精選,限量圖書及周邊
    ▲梵谷《唐吉老爹》,人物背後就是浮世繪作品梵谷從浮世繪中吸收東方藝術技法,融會貫通,最終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事實上,以葛飾北齋為代表的日本浮世繪,對歐洲印象主義和後印象派畫家產生了極大影響。浮世繪將色彩、空間、造型等因素抽象化、符號化的繪畫方式,馬奈、莫奈、德加、梵谷、高更都深受其啟發。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它在日本不受藝術正史待見,卻如何能以「包裝紙」的身份深刻影響了印象派和後印象派?浮世繪和中國明代書籍版畫又有著怎樣的血脈淵源?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風靡全球的名作《神奈川衝·浪裡》何以成為日本精神的標誌性符號?究竟是怎樣的文化土壤孕育了日本浮世繪這朵豔麗之花?興起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藝術近年來在中國的熱度一直攀升,各種關於浮世繪的展覽和書籍層出不窮。
  •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等浮世繪亮相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對於許多西方人而言,東方藝術是超凡出世的,是平靜祥和的。但是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東方藝術描繪的則是喧囂浮華的入世之景——浮世繪 (Ukiyo-e)。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浮世繪珍品展展出了150餘件浮世繪作品,其中包括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和大部分喜多川歌麿「美人繪」作品,並推出了350頁的浮世繪畫冊。
  • 「美人畫」的潮流從未止息,浮世繪藝術在日本畫師手裡代代傳承
    日本的代表藝術浮世繪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是日本傳統文化貨真價實的瑰寶。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引發了「浮世繪潮流」「浮世」這個詞在古代日本實際是「憂世」的意思,它代表著一種「厭世情結」。由於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傳入,「浮世」一詞也有了一種及時行樂的意思。
  • 專訪日本浮世繪博物館館長酒井信夫(組圖)
    開展前兩天,我們在中華世紀壇藝術博物館見到了展品提供人——日本浮世繪博物館館長、現年61歲的酒井信夫,一位高瘦的老先生。有點子承父業的意思,這位以造紙業聞名的酒井家族的第十一代傳人,比起同樣研究浮世繪的父親來,他顯然不會那麼寂寥了,「我父親就是研究浮世繪的,當時研究浮世繪的人很少,人們會覺得研究這個東西很奇怪。現在浮世繪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研究的人越來越多了。」
  • 浮世繪來襲,一場教科書級別的日本藝術大展
    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和上海天協文化共同主辦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2020年7月3日至11月8日在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Bund One Art Museum舉辦。這是國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內容最全面、展品最豐富、展陳最新穎的浮世繪展覽。可以說,看完展覽,便能全方位了解浮世繪所表現的絢麗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了解浮世繪的發展脈絡和名家名作,了解浮世繪版畫的製作方法和變化過程。
  • 日本浮世繪中的水滸人物,一種乖戾之氣
    浮世繪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特色的藝術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所以,反映」無常的世道「的繪畫——浮世繪,其內容題材涉及自然十分廣泛,有關現實生活的、有關歷史故事的、有關宗教傳說的,應有盡有;而這其中佔有極其重要位置的則是,在愛情故事中出現的俊男靚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