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智慧社區」打通社區治理「最後一公裡」

2020-12-12 公益時報網
「有線智慧社區」打通社區治理「最後一公裡」

2015-12-17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12月7日,全國利用有線電視開展社區治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化工作會議在蘇州市相城區召開。會議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與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共同舉辦。「這次會議由兩個部委的兩個聯合會共同召開,本身就是一個創新。創新的目的是想通過兩個行業協會的合作共同努力把社區治理和服務信息化工作做實做好。」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王國英強調。

目前,我國的社區建設事業已經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初步形成了「屬地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主要特徵的社區治理體制」。此前,民政部聯合發改委等有關部門,下發了《關於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將社區建設的目標與國家信息化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幾年來,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與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圍繞著利用有線電視開展社區治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化,做了許多有益工作。實驗區的試點工作也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是我們太平街道自己的頻道,今天哪個社區有熱鬧看,這裡面都會有提醒。」家住蘇州市相城區金澄花園一區36幢101室的俞根興今年已經76歲,他打開有線電視,熟練地按動遙控器,直接點進了「盛世太平」頻道。

蘇州市相城區太平街道文體中心副主任吳金生介紹,早在2013年,相城就在太平街道開展「有線智慧社區」試點工作。「『盛世太平』頻道只針對太平街道的觀眾,從招聘啟事、活動信息,到村務公告、社區新鮮事兒都有。」吳金生說,除了提供各類民生服務,「有線智慧社區」還組織團隊用鏡頭記錄下百姓身邊的點點滴滴。

「居民在家裡用電視機的遙控器就可以對村裡的公共事務提出個人意見,還可以查詢財務帳目等。這不光是解決了一個服務問題,還涉及基層組織的民主制度建設。由於有線電視實行的是實名制、實居制,這方面服務的可信度就更高、更實。有了建立在有線電視網上的綜合信息平臺,可以使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常態化。」王國英強調。

另外,我國已經開始進入老年社會,如何解決養老問題,將是全社會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王國英表示:「我國未來肯定不能單純依靠專業的養老機構承擔全國的服務,所以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就擺在了我們的面前。通過有線電視的試點,我們已經看到了若干成功的經驗。比如,蘇州和天津開發了許多為居家養老服務的業務,同時也連帶派生了社區醫療服務,這方面應該是大有可為的。」

「我們還要重視為城鄉社區居民提供生活服務,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指數。比如,家裡有孤寡老人,子女們在外工作期間如何及時了解老人的生活狀況,就是一種社會安全服務。有線電視網絡就是一個重要的信息平臺,能不能提供這方面服務呢?我看可以考慮。「王國英表示。

此外,王國英還強調:「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臺應該為社區工作者們開發服務空間,這也是為居民搞好服務所必需的一項工作。」 (益文)

相關焦點

  • 江蘇崑山提升社區治理水平——「黨建 網格」打通「最後一公裡」
    為此,社區與居民之前召開8次協調會、32小時面對面溝通協調以及完成了數十份調查問卷。近年來,崑山通過「黨建 網格」建設,不斷完善黨群服務體系。推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亭林城市管理辦事處「331」專班組建7支隊伍,與居民溝通。賓唏苑8號樓2單元僅用57天實現加裝電梯升級。
  • 打通社區服務「最後一公裡」
    子長市袁家溝社區黨支部成立以來,堅持以「黨建引領、品牌先行、聯盟支撐」的思路,以服務社區、方便居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打造「五心」家園,打通社區服務居民「最後一公裡」,架起黨和群眾連心橋。
  • 社區打通民生服務 「最後一公裡」
    (記者蔣曉攝)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宋建華 蓋煜)疫情防控工作中,烏魯木齊市各區縣通過打通蔬菜銷售渠道、在小區設置臨時蔬果銷售點等舉措,打通疫情防控社區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 廣報老年大學開課啦,打通社區服務最後一公裡
    為進一步發揮黨建+健康優勢,將黨建深化覆蓋到基層治理,通過生動、活潑、有趣的健康美食課程,讓社區居民對健康美食產生興趣,願意持續來學習麵點、煲湯、中餐及其他健康烹飪方法,從而推動「健康社區」創建。12月9日,廣報老年大學健康學院首課——「健康小屋系列活動之健康點心課堂」在白雲區京溪街啟動。
  • 西城區構建「西城家園」治理模式 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裡」
    近日,西城區召開街道工作和「吹哨報到」改革工作聯席會,部署《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社區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首都社區治理20條」),以落實《北京市街道辦事處條例》為抓手,紮實推進街道工作和「吹哨報到」改革工作重點任務。
  • 石獅打造社區「15分鐘生活圈」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10月14日上午,來自江西省的小吳到金曾社區公共服務站辦完相關登記工作後,想就近找個超市購置生活用品。經工作人員示意,小吳用手機掃了掃牆上《金曾社區「十五分鐘生活圈」示意圖》對應的二維碼,立馬獲取最近的德輝超市位置及導航路線。事實上,除了金曾社區,石獅市其他26個社區也都構建起便民、惠民、利民的社區「15分鐘生活圈」,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 社區服務到家 打通健康碼全民覆蓋「最後一公裡」
    社區服務到家 打通健康碼全民覆蓋「最後一公裡」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04-08 16:35:10杭州網訊 「張大媽你聽我解釋啊,現在沒手機也沒關係,刷市民卡就能跳出健康碼了。」自杭州市推出代辦申領健康碼這一舉措以來,錢江苑社區第一時間通過群發簡訊告知居民,並將具體操作方法發布在社區微信公眾號上。
  • 「黨領民治」打通城市基層治理最後一公裡!遼寧日報點讚丹東
    今天出版的《遼寧日報》,大篇幅報導了丹東市堅持「黨領民治」,積極探索開展小區黨支部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由街道社區向小區樓棟延伸,打通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實現了小區治理水平和群眾滿意度的雙提升。
  • 蘇州建設"智慧社區" 按動遙控器即可繳水電費
    「這是我們太平街道自己的頻道,今天哪個社區有熱鬧看,這裡面都有提醒。」7日,在蘇州市相城區金澄花園一區36幢101室,76歲的俞根興打開有線電視,什麼節目也不看,直接點進了「盛世太平」頻道。他熟練地按動遙控器,如數家珍地介紹:「有招聘啟事、村務公告、社區新鮮事兒,還可以繳水電費。」
  • 對接基層社區治理 建強社區民防陣地 ——市民防辦專題調研社區...
    在全市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背景下,在社區這一基礎平臺上建強民防工作陣地,強化全民國防教育,提升民防組織和動員能力,打通社區民防建設「最後一公裡」,是一項重要而現實的課題。11月下旬,市民防辦黨組書記、主任鍾傑率隊分別赴黃浦、楊浦、寶山區開展專題調研。楊浦區副區長徐建華、寶山區副區長王益群參加調研。
  • 打通社區超市服務「最後一公裡」,引領居民生活新方式株百5881...
    打通社區超市服務「最後一公裡」,引領居民生活新方式株百5881,便利超市黃河北路店 6月22日揚帆啟航 來源:株洲晚報  發布時間:2020-06-19 10:00:25  作者:劉春華   隨著新零售的提出,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逐漸走向一體化,新的零售業態逐漸成型,場景的價值重新回到大眾視野,社區新零售成為部分開拓者的練兵場
  • 社區24小時政務自助服務廳投用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12月22日,北碚區蔡家崗街道雲臺社區24小時政務自助服務廳,一位居民正在查看自助系統列印的婚育證明。近年來,北碚區大力推行「三級四務」黨群連心集成服務體系建設,將政務服務網絡延伸到了村(社區)。下一步,該區還將建設更多24小時政務自助服務廳,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 四川達州: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本報訊(記者 黎志飛□何文平 李剛)近日,記者從四川省達州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該市各部門按照達州市市域社會治理「385」模式部署要求,積極探索具有達州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得到群眾點讚。
  • 上流家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診 打通醫患「最後一公裡」
      半島網11月27日消息 今天上午,李滄區上流家園社區衛生服務正式中心開業。畢家上流村、楊家上流村、南王家上流村、北王家上流村、李家上流村、萬科生態城等社區總計2萬餘人今後將可以享受家門口看病的便民醫療服務。
  • 寧波: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央廣網寧波8月2日消息(記者曹美麗)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浙江寧波以「問題」為導向,倒逼基層加快社會治理創新,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15-8-2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7月11日,超強颱風「燦鴻」帶來強降雨,寧波市洪塘街道鞍山村一片汪洋,村民劉國生家被泡,村支書鄔明忠帶人來幫忙排水,正在發愁的他喜出望外:  劉國生:「來來回回,跟過去確實不一樣,反正一有事就打電話找他們
  •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青島大港街道青海路社區開展「一崗通」服務
    ,對社區其它崗位社工的基本工作內容也要加以掌握,一人一崗實現對社區工作全流程的通曉,實現人人獨當一面的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目標,工作中有缺漏、人人能遞補,黨員服務群眾決不「掉鏈子」。  「一崗通」旨在進一步提升社區工作者服務居民群眾的能力和水平,有效發揮社區工作者在社區治理體系中的作用和作為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居民來辦事,不會因為特定崗位人員外出工作或忙於手頭工作等情況而花費過多時間等待,加快接待辦事群眾的工作循環,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居民群眾滿意度。
  • 龍崗: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民生大盆菜」從全國90項創新經驗中脫穎而出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作出推進社區治理的重大部署以來,各地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實驗試點為載體,推動社區治理創新取得了初步成果。從2014年開始,民政部每年舉辦一次全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評選,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三屆。
  • 靜安區寶山路街道:美麗「三寶」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形成「1+1+19+X」多級工作陣地體系,有效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打通服務黨員群眾「最後一公裡」。三寶居民區黨總支按照「一格多員、一人多職、一崗多責」的原則,不斷建強微網格工作隊伍,明確站點負責人、各微網格負責人。通過有效公示工作人員姓名、照片、聯繫方式等信息,方便社區黨員群眾及時溝通聯繫、反映訴求、尋求幫助。
  • 打通「最後一公裡」 濟南社區居委會將設立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
    記者今天從市住建部門獲悉,我市將在各街道(鄉鎮)建立物業管理辦公室、各社區居(村)委會設立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打通物業管理「最後一公裡」。社區居(村)委會下設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主任由社區(村)「兩委」有關人員擔任,成員由社區(村)「兩委」有關人員、樓長、業主代表中的中共黨員、網格員等組成。
  • 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街道柳蔭街社區:社區治理解民憂
    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街道柳蔭街社區黨委以「紅牆意識」為抓手,引導黨員在基層社區治理工作中發揮「群雁」作用。以群眾需求為核心,社區黨委完善「進千門走萬戶」機制,著力解決群眾關心關切的操心事、煩心事,打通服務居民「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