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詩翻譯成白話文之後,李白成了務工子弟,柳宗元像迷路的孩子

2020-12-20 老陶說

中國的古詩詞傳承已有千年,而且其獨特的韻味,使得我們至今都回味無窮。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些古詩詞在古代的時候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其用詞精準以及詩句押韻。可是如果我們把過去的詩句換成現代文的翻譯的話,會成為什麼樣子呢?小編在此準備了幾首古詩,而將其翻譯成白話文以後,實在是忍俊不禁。原來把古詩詞翻譯成白話的話,會這麼的好玩。

柳宗元

就比如說,第一首是鼎鼎有名的《江雪》,出自於古代詩人柳宗元。而這一首詩的佳句,至今都令人互相傳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更是把這種孤寂精闢的場景描繪的淋漓盡致。可是當我們翻譯成現代文的時候,就會發現突然變了味。我們嘗試著來看看現代文吧,山裡沒有鳥,路上沒有人,船上只有個帶鬥笠的老頭,一個人在釣魚。是不是突然畫面感和意境直接就拉回了現實呢?仿佛看不到任何的詩意,有的只是一個非常孤單的老人。

陳子昂

第二首古詩更是精闢,出自於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其中的前兩句赫赫有名,哪怕是小孩都能夠隨口吟誦幾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這本來是表達著一個人對於自身與世界關聯的感嘆,可是翻譯成白話文以後,畫風突然陡變,甚至於說有了一些搞笑的感覺。前面沒有人,後面也沒有人,這世界好大呀,於是我就哭了。這一下不僅僅是沒有了個人的渺小感,反而像是一個迷路的小孩找不到家的感覺。

李白

第三首則是我們從小就要背誦的《靜夜思》,而這更是出自唐朝的大詩人李白之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兩句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這首詩本身是表達李白身在外地而思念故鄉的情感,但是經過白話文的翻譯以後反而活脫脫像一個在外務工的子弟一般。晚上睡不著,爬了起來;看到窗戶的月光照了進來白的就像是雪一樣,我抬頭看著月亮,突然就想要回家了。大家看到這裡大家不禁會想,假如說古代真的有網絡的話,可能這些詩句都會變成朋友圈裡的狀態吧。

古代詩人

那麼大家還知道什麼樣的經典詩句呢?不妨說出來一起翻譯成白話文。其實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盡的,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卻能夠發現新的樂趣。

相關焦點

  • 當白話文「翻譯」成古詩文,原來這麼美!
    當白話文或流行語「翻譯」成古詩文時,原來這麼美。好吧,不說了,我去背古詩了。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7、 【原文】 越長大,越孤單 【古詩文】 等閒老去年華促,只有江梅伴幽獨。
  • 當白話文「翻譯」成古詩文,原來這麼美!不說了,我去背詩了
    當白話文或流行語「翻譯」成古詩文時,原來這麼美。好吧,不說了,我去背古詩了。(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7、【原文】越長大,越孤單【古詩文】等閒老去年華促,只有江梅伴幽獨。【古詩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長大後又不需要古詩,那從小讓孩子背古詩還有啥意義?
    在某問答平臺上看到一個問題:讓孩子背誦古詩詞、古文有什麼意義?這確實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我們現在的文明社會,既不用文言文,也不需要古詩,懂不懂文言文古詩,對人的生活影響根本不大,甚至幾乎可以說忽略不計。
  • 從《池上》看白居易的「白話文」古詩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的國度,湧現出了無數的很著名的大詩人,最負盛名的當屬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三位大神了。而在這三大詩人中,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白居易了。白居易的這首《池上》,描寫的是一個小娃娃,撐著小艇去偷採白蓮,但還不知道把蹤跡藏起來,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小船划過的痕跡。
  • 耳熟能詳的中國古詩翻譯成西語什麼樣?
    中國古詩因其優美的意境、工整對仗的句式、朗朗上口的韻律而聞名於世。 中國古詩深深根植於中華文化、語言的土壤,並不斷接受二者的滋養。因此,由於蘊含著太多典故、歷史文化知識,中國古詩也極難用其他語言去翻譯。
  • 二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古詩文注釋、譯文、賞析,值得收藏!
    二年級上冊語文要學習的古詩共有7首,它們分別是王安石的《梅花》、胡令能的《小兒垂釣》、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柳宗元的《江雪》、李白的《夜宿山寺》和北朝民歌《敕勒歌》。學習古詩要求學生掌握古詩注釋和譯文,還要多了解古詩賞析,詩人作詩的背景等。
  • 關於送別的詩句帶白話文翻譯
    ——岑參《逢入京使》 白話文意思: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鄉之淚沾溼雙袖難擦乾。 9、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渡桑乾》 白話文意思:當初為了博取功名圖謀出路,千裡迢迢渡過桑乾河,現在并州已經成了我的第二家鄉。
  • 寫雪的詩句古詩詞,句句優美帶白話文翻譯
    ——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白話文翻譯:夜來北風卷過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間大雪更厚。二、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元稹《南秦雪》白話文翻譯:剛看見峻岭上雲似華蓋,就發現巖石下白雪如塵。三、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王令《暑旱苦熱》白話文翻譯:高高的崑崙山有常年不化的積雪,遙遠的蓬萊島有永不消失的清涼。
  • 關於讀書的詩句古詩大全,帶白話文意思翻譯
    ——朱熹白話文意思:讀書之樂何處找尋?唯有那點點梅花能代表我一顆赤熱的讀書心!2、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移居二首》白話文意思:見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賞,遇到疑難處大家一同鑽研。3、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白話文意思:才不久還在田間耕作,轉眼間就轉身一變成為朝廷大臣。
  • 李白《獨坐敬亭山》與柳宗元《江雪》,您喜歡哪一種孤獨?
    二、二人際遇不同,心情不同1、少年得志中年坎坷的柳宗元柳宗元少年得志,793年,僅僅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俗話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但是柳宗元之後捲入了永貞革新,以至於他一生仕途不順。805年,永貞革新失敗後,他被貶謫到了永州,在永州,柳宗元一待就是十年。815年(元和十年)2月, 柳宗元回京。 3月,柳宗元被改貶為柳州刺史。從長安到永州,柳宗元從意氣風發的改革派成了一個貶謫他方、十年無人問津的小小司馬。可以想像柳宗元當時的苦悶。
  • 網絡流行語,「翻譯」成古詩文後,美了不止一個層次
    今天,總結了一些網絡流行語,當我們熟悉的流行語「翻譯」成古詩文的時候,美了不止一個層次。1.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古文翻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其五》2.天啦嚕!【古文翻譯】上邪!——《上邪》3.
  • 李白很肉麻的一首情詩,被美國「精神病患者」翻譯,入選美國教材
    李白的這首情詩,不僅在中國備受推崇,在美國也極具影響力,被美國「精神病患者」翻譯,入選美國教材!在研究中國古典文化的時候,埃茲拉·龐德讀到了李白的這首《長幹行》很喜歡,於是決定將其翻譯成英文。翻譯一個國家的文字,而且是千百年前的文字,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要知道,古代很多字詞與現代的意思並不一樣。所以,這項工程對埃茲拉·龐德來說還是很艱巨的。
  • ...大地之歌|登鸛雀樓|王之渙|黃河|古詩|翻譯|李白|琥珀|創作|漢語
    第二、外國人翻譯古詩,對古詩用詞的理解和我們理解的思維方式,不一樣。第三、《大地之歌》中六個樂的六首唐詩,起先由法國女作家戈謝譯成法文,編入《玉書》,後又經由德國作家哈依曼由法文轉譯成文,最後再經由馬勒譜成樂曲。
  • ...翻譯|黃河|創作|古詩|琥珀|漢語|大地之歌|李白|登鸛雀樓|王之渙
    第二、外國人翻譯古詩,對古詩用詞的理解和我們理解的思維方式,不一樣。第三、《大地之歌》中六個樂的六首唐詩,起先由法國女作家戈謝譯成法文,編入《玉書》,後又經由德國作家哈依曼由法文轉譯成文,最後再經由馬勒譜成樂曲。
  • 日本留學文化課堂|這些中國古詩翻譯成了日語,你還能認出來嗎?
    中國古詩博大精深,人人都會背那麼一兩首。(別說你連「鵝鵝鵝」都不會!)即便你get不到,這些「俳句」的中文翻譯也足以讓我們體會到作者想表達的內容以及裡面包含的複雜情感。許多對中國古詩詞有興趣的日本學者也會進行這樣的操作:將中國古詩翻譯成同樣美的「俳句」,供日本人「食用」。
  • 當古詩文翻譯成流行語句,哪個最讓你心動?
    詩句出自卓文君的《白頭吟》,翻譯:希望真正得到一個人的心,從此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用流行語來說就是: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二、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出自李商隱的《錦瑟》,翻譯:這些感情至今還可追憶,在當時卻是使人感到惆悵、迷惘。
  • 當詩詞翻譯成英文,依然絕美無雙
    別說話,先考考你,能不能猜到下面這首英文詩翻譯自哪首中文古詩?說到翻譯詩詞,就不得不提翻譯界泰鬥許淵衝先生。許老從事文學翻譯長達60餘年,2014年8月2日許老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系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 小學教材古詩文猛增87%:讓孩子死記硬背古詩,到底是對是錯?
    孩子的爺爺奶奶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讓這麼小的孩子背古詩,孩子理解不了,過段時間就忘了。但我認為,4-7歲是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這時不讓孩子背,難不成等長大了、記憶力衰退了再背嗎?畢竟,「背過忘了」和「從未背過」,是完全不一樣的。
  • 孩子應該學會的10首古詩,不僅助力娃早開口,還能促進大腦發育
    孩子不識字、不懂古詩,也能通過背古詩來促進大腦發育?是否讓孩子學習古詩詞,是很多家長非常困惑的問題。孩子年紀這麼小,大字不識一個,根本不能理解古詩的意思,讓孩子背古詩真的有用嗎?其實古詩就像音樂一樣,家長多給孩子讀古詩,韻律同樣能促進大腦的發育。
  • 西遊記中的緊箍咒,翻譯成白話文是什麼意思
    孫悟空的本題是女媧補天時,留下的五彩神石,後吸收日月精華,成了一隻猴子,出訪海外仙山,跟隨菩提老祖學的筋鬥雲,七十二變,入東海,奪走定海神針,下地獄,撕毀生死簿,上天宮,攪得玉帝雞犬不寧,後來下凡自稱齊天大神,跟天庭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