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晉江磁灶鎮大埔村:閩南大地上的...

2020-12-18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趙春曉):彎曲的街道整潔平整,屹立的樓房窗明几淨,粗壯的榕樹鬱鬱蔥蔥……這是記者進入大埔村的第一印象。6月13日由中宣部組織的「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採訪活動走進了晉江市磁灶鎮大埔村。

這個面積只有2.5平方公裡、戶籍人口5200人的磁灶鎮大埔村,卻有一半的年輕人選擇在外面的世界闖蕩,富裕之後的村民也選擇做公益、反哺生於斯長於斯的這片土地。從老年人免費住養老院到農村拆遷改造,這座村子先後獲得「福建省文明村」、「福建省美麗鄉村」、「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鄉村」等稱號。

新農村建設:啟動舊村改造,增加農民收入

大埔村以改善生活環境和增加村民收入為「兩大輪子」全力驅動新農村建設。1999年,大埔村被泉州市列為100個「舊村改造、新村建設」示範村之一,在改造規劃中嚴格執行「一戶一宅」政策,並且十分重視對古民居、古建築的文化遺蹟保護工作,在保留古民居的基礎上,新房建設也充分體現閩南特色。

大埔村舊村改造的躍層別墅 趙春曉攝

2000年,大埔村正式啟動舊村改造,目前已經完成一、二、五期改造,三、四期也已經全面啟動。在完成的改造工程中,一、二、五期共佔地200畝,建成了安置房13幢、店面100間、別墅及躍層住宅151幢。啟動舊村改造的同時,村子同時深入開展「家園清潔行動」,大力實施美化、綠化工程,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

舊村改造中保護良好的特色閩南民居 趙春曉攝

為了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級經濟水平,大埔村從1997年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組織集體清查資產、收回集體土地,並採取建設標準化廠房和發展土地租賃的方式,發展集體經濟,壯大村裡財政收入。2017年,村財政收入500萬元,相比二十年前增長了160倍。

敬老院建設:老年人的「吉祥三寶」

大埔村敬老院的住宿樓房 趙春曉攝

「老窩天天住,老友常相伴,老底不愁花」這是晉江大埔村敬老院裡老年人生活的寫照,也被當地人稱為「吉祥三寶」。這座建於2009年的敬老院可以讓村裡70歲以上的男性、65歲以上的女性免費入住。

在敬老院,老人可以自由選擇室友,三兩個人合住一間整潔有序的房間。敬老院每周均有家庭醫生為老人坐診,還提供「小病免費拿藥」的服務。此外,在精神生活方面,老人們還享有心理輔導室和圖書閱覽室。

醫生正在為兩位老年人坐診 趙春曉攝

大埔村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理念,實現了敬老院與居家養老的有機結合。據記者了解,目前居住在敬老院的老人有200餘人,日常運營資金主要來源為本村企業家捐贈和村集體經濟收入。

據工作人員介紹,該敬老院的食堂還會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定製食材,讓他們吃得健康、營養。今天的食堂熱鬧非凡,一場包粽子比賽正在進行中。

敬老院老人正在接受安全知識的培訓 趙春曉攝

辦好民生事:依靠「三張網絡」

為提高村民的安全、幸福、滿意指數,大埔村努力拓展「平安、民生、文明」三張網絡。

大埔村警務視頻防控中心 趙春曉攝

首先是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一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村裡組建了治安巡邏隊、建立警務室,同時還在在村裡安裝了192個高清攝像頭,實行24小時巡邏。同時實行社區四級「網格化管理」,完善防控體系,五年來,全村實現零越級上訪、零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其次,打造民生網絡、強化民生保障。全村深入落實最低生活保障、新農合醫療,以及農村養老保險等制度,關注弱勢群體,定期慰問五保戶、低保戶等。另外還高質量的建設中心小學、幼兒園,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免費入學。

最後,拓展文明網絡。堅決實行村規民約、規範村民簡辦紅白喜事,遏制鋪張浪費、相互攀比等陋習,倡導村民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形成尊老愛幼、與鄰為善的文明風尚。

相關焦點

  • 晉江磁灶鎮大埔村:閩南大地上的「華西村」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趙春曉):彎曲的街道整潔平整,屹立的樓房窗明几淨,粗壯的榕樹鬱鬱蔥蔥……這是記者進入大埔村的第一印象。6月13日由中宣部組織的「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採訪活動走進了晉江市磁灶鎮大埔村。
  • 晉江磁灶大埔村便民服務中心下月投用
    ­  昨日,晉江磁灶大埔村組織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邀請晉江市委黨校吳蓮妹作專題授課,並推選晉江市、磁灶鎮兩級黨代表。­  「『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要把『學』與『做』有機統一起來,學做兼顧、學做融合。」
  • 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
    進入新時代,站上新起點,浦東將繼續勇擔改革開放的開拓者和實幹家,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書寫改革發展新篇章。[詳細]奮進新時代,上海以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對標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只爭朝夕,打造全國新一輪全面開放的新高地,致力於成為配置全球資源的亞太門戶、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戰略支撐。
  •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粵劇、廣東音樂、「三雕一彩一繡...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粵劇、廣東音樂、「三雕一彩一繡」、嶺南畫派…… 傳統文化 護傳承 千年文脈留住記憶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吳大海  2018-12-14
  •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廣深鐵路:承載高鐵夢的試驗田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廣深鐵路:承載高鐵夢的試驗田金羊網  作者:馬燦、李梓敏、李忠明  2018-09-20 金羊網記者 馬燦實習生 李梓敏 通訊員 李忠明
  • 福建石獅官方回應網傳「晉江大埔村道路強毀事件」
    石獅官方的通報稱, 網文中反映被「強毀」的「晉江大埔村道」,其實是在石獅湖濱街道曾坑村內的一條村道,因為離石獅較近的緣故,一直以來,晉江龍湖鎮衙口及大埔村等幾個自然村的村民,都從該村道通行前往石獅。為出入方便,1998年,晉江大埔村在石獅境內對這條200米長的村道進行拓寬,並鋪上水泥路面,路面寬7米,因為多為大埔村民出入,這條實際上在石獅轄區的村道一直被稱為「晉江大埔村道」。
  • 藏在晉江「美麗鄉村」裡的烤魚,20年搬了5次,熟客才知道的秘密基地…
    雖然我這個假閩南人沒聽明白之前都在哪,但命運兜轉,不管搬去了哪,烤魚的手藝始終沒有丟掉。 看來是「吃辣等級為負の晉江人」沒錯了…… 建議能吃辣的小夥伴,放心的給我點個變態辣!
  • 晉江人又有新福利!這8個村社區率先「嘗鮮」!
    為更好推動晉江縣域集成 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我市將試點探索建立 晉江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打造「醫養康融合」 長期護理險晉江模式
  • 晉江吃魚指南,9種花式,『魚控』們收好!
    在晉江,雖然沒有一道魚是出名的特產 但是晉江人對於魚也是十分喜愛的~ 而魚的做法更是花樣百出 煮炸烤煎樣樣齊 今天的《吃魚地圖》送給吃愛魚的你們!
  •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百年唐車向世界遞上「高鐵名片」
    劫後餘生的職工們在一片廢墟上搭建起臨時廠房,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搶修出一臺東風5型內燃機車,取名「抗震號」。同年8月1日,CRH3動車組在京津城際鐵路正式運營,開啟了中國的高鐵時代。2011年1月9日,唐車自主創新研製的新一代CRH380BL型高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創造了每小時487.3公裡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
  • 【舌尖上的晉江】薑母鴨
    姜 母 鴨主產地及流傳區域:磁灶特色店:1.磁灶鎮張林五龍脊遠華飯店(高速出口) 電話:0595-85885506 13905985577 2.磁灶鎮張林口頤飯店(高速出口) 電話:0595-85856682製作原料和製作工藝:主要原料有小番鴨母、老薑、高麗菜、冰糖、
  • 晉江磁灶鎮裡來了個臺灣陶瓷老藝人(圖)
    ­  泉州梅溪匯於晉江後入泉州灣,自南北朝時期便因交通與取水之便成為當地陶瓷燒造首選之地。磁灶便是位於晉江市的一個鎮子。古時用以燒制陶瓷之灶,亦稱瓷灶。因瓷與磁閩南語諧音,故稱磁灶。­  (吳正宏來晉江時間不長,卻對這裡深情款款)­  在磁灶鎮,沿梅溪而行,山間小路兩側草木蓊鬱,往日陶瓷燒造繁忙景象早已煙消雲散,只留下一出出殘破的古窯依稀可辨,那是往日的輝煌,也是當下的滄桑。
  • 晉江經驗:世紀之初的探索和總結
    從今天開始,「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系列報導,將和您一起來解讀晉江縣域經濟發展的成功「密碼」。200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就總結了「晉江經驗」,引領福建加快改革、全面發展。這兩天,晉江市國土資源局的工作人員正在圍頭村著手一項改革試點工作,準備將村裡閒置了20多年的三塊宅基地,變更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引進個星級酒店。
  • 福建晉江:閩南古厝的煙火「夜生活」
    視頻|探訪晚間的晉江五店市 新華社 福州8月11日電(記者鄧倩倩 趙雪彤 褚萌萌)夜幕降臨,南方大地逐漸散去暑氣。位於福建晉江的閩南歷史建築群五店市傳統街區中,喧鬧聲漸起,初上的華燈將紅磚古厝點亮。
  • 觸摸閩南韻味,對話「非遺」藝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座城市的文脈是一座城市獨有的符號它們穿越時空記錄著時代的變遷當閩南文化走進校園讓我們一起觸摸「非遺」的無窮魅力與閩南藝術來一場獨家對話為弘揚閩南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泉州師範學院校團委、校社科聯和圖書館聯合舉辦閩南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以
  • ...時代·紀念改革開放40年:南方航空紮根海南 不斷開拓國際航線...
    [海南新聞聯播]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紀念改革開放40年:南方航空紮根海南 不斷開拓國際航線 吸引更多遊客進島 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紀念改革開放40年:南方航空紮根海南,
  • 【津門裡巷】壯闊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
    【津門裡巷】壯闊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 2019-09-29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