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專用路月底具備試運營條件;北郊農場橋改建同月實現通車;人大附中、清華附小等優質學校進駐將於9月招生;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今年擴建……「回天三年行動計劃」今年將繼續加快推進。5月9日,北京青年報記者由北京市發改委獲悉,在2018年完成28個項目的基礎上,2019年計劃實施74個項目,覆蓋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交通等各個民生領域。
「回天」自行車專用路
月底具備試運營條件
「回天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時,確定了97個項目。為進一步加快補足民生短板,2019年決定再增加11個項目,這也意味著回天地區的項目總數將達108個。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已完成28個項目,2019年計劃實施74個項目,新開工的項目將高達51個。所有項目中,涉及交通和教育的數量最多,交通基礎設施項目21個,教育項目19個。
回天地區的交通推進情況一直備受市民關注。5月9日,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公交集團等相關負責人也做了詳細的解讀。據北京市交通委總工程師侯曉明介紹,2019年5月底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將具備試運營條件,這也將是北京建成的第一條自行車專用路。「這是第一次試水建自行車專用路,下了很大的決心,根本的出發點還是為了解決回天地區的交通問題,尤其是年輕一族上班問題。這條路將堅持低碳、綠色、健康和快樂的原則。」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王強表示,自行車專用路試運營後將向社會發布這條專用路的使用規則。
除了自行車專用路之外,5月底北郊農場橋改建工程也將實現通車。「改建後,通行能力將提升一倍。」北京市路政局昌平公路分局工程科科長袁海俊介紹說。據悉,除了這幾個重點項目之外,還將加快完善回天地區「一縱一橫、五通五暢」主幹路網架構,2020年底前將完成15條道路慢行系統整治,提升地鐵站口綜合服務水平;在回龍觀地區自行車專用路同步規劃建自行車庫和停車架,兩站計劃新增停車位3000多個,同時還將建立機動車停車資源登記制度和信息更新制度,以提升停車位的使用效率等。
人大附中、清華附小進駐
9月實現招生
除了交通之外,回天地區的教育、醫療、養老、文體等項目今年也將有不少新動作。教育方面,據悉目前天通苑地區已新增9所普惠民辦幼兒園和1所公立幼兒園,一共提供了2990個學位。「過去這一地區是沒有普惠園的,因此對於家長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利好消息。」據昌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普惠幼兒園的收費從每月的2200-6000元降至每月600-750元,切實改善了區域「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除了普惠幼兒園之外,兩所優質教育項目9月份也將實現招生,分別是:紫金新幹線住宅小區配套學校項目將引入人大附中(27班中小學),天通中苑西區小學將引入清華附小(24班小學),兩所學校將累計增加2040個學位。
醫療養老方面,目前已取得的進展包括新增瑞旗家園社區衛生服務分中心和天通苑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所配套養老院或託老所和1所殘疾人託養所提供了1.4萬平方米福利設施。除此之外,2019年還將開工的項目包括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擴建、清華長庚婦兒中心,這些項目將為回天地區新增1000張床位,並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文體服務設施方面,據悉,目前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北部的露天體育設施已建設完成,待2019年8月份景觀整體完成後也將正式對外開放。天通中苑體育館、天通苑地區綜合文化中心、天南街道文化體育活動中心3個體育文化設施項目,2019年也將陸續完成裝修改造並投用。
33家市直單位
回天「報到」服務
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的一份數據顯示,2019年1-4月,城管熱線共受理「回天地區」群眾舉報1248件。其中,已辦結1163件,85件正在辦理中,辦結率達93.2%……「這一數據,也可以看出『回天有我』共建共治機製取得的深化進展。用一句形象的話講,叫做『小微』群眾問題,我們收集方方面面的問題,包括12345熱線、網絡平臺群眾推送的問題、昌平區回天地區各街鎮日常工作中的問題,這些都有動態進行收集和甄別,再給全市各部門派發任務清單,對應的部門帶著相應的職能處室沉到回天地區解決具體問題。」對於「回天有我」的共建共治,市發改委副主任王強做了個生動的比喻,「用大數據動態管理,就像我們請了一個郎中一樣,隨時動態地進行城市體檢、把脈,點位更加精準。」
北京市教委組織21所學校與市區優質學校「手拉手」,提升地區教育水平;市文化和旅遊局為5個鎮街支持配送圖書2.5萬冊,並為回天地區安排了20餘場次公益惠民演出;市體育局為回天地區多個社區配建全民健身路徑器材;市國資委協調市屬國企解決1885戶居民燃氣入戶……2019年3月,北京市發改委會同市直機關工委制定並印發《市直單位到回天地區報到服務總體工作方案(試行)》。從2018年截至目前,先後5輪累計33家市直單位到回天地區報到服務。
據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近3個月12345熱線舉報情況,以及梳理出的回天地區居民反映的7類突出問題,市級層面研究提出了《解決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城市管理類及執法訴求類突出問題的工作方案》,目前正在抓緊推進落實,未來將對回天地區停車管理、物業管理、違法建設、市容環境秩序、群租房、施工工地管理、生活垃圾分類等七類主要問題開展集中整治。
現場
自行車專用路進入路面施工階段
昌平回龍觀至海澱上地自行車專用路為北京市第一條自行車專用路,目前已進入路面工程實施階段,開始瀝青路面攤鋪施工,一個月內一條橙色和綠色相間的自行車道將呈現,自行車道的綠化、照明等工程都在施工中,5月底具備主體試運營條件,試運營期間將24小時開通,與坐地鐵相比,會為騎行者節約十幾分鐘時間。
據介紹,該項目起於同成街與文華路相交路口,沿城鐵13號線北側向西經回龍觀、龍澤地鐵站,跨越京藏高速及龍域東一路,下穿京包鐵路,沿龍域環路至西二旗北路,止於後廠村路與上地西路交叉口,全長約6.5公裡。道路淨寬6米,全線共設有出入口8處。現場施工方負責人介紹,專用道目前已開始瀝青路面攤鋪施工,下一步將進行防水材料、瀝青混合料鋪裝,然後是彩色塗料鋪裝。攤鋪後路面將呈現橙色和綠色,路中間設置了潮汐車道,供上班族使用,為橙色,比較醒目,兩側其他部分車道為綠色,給人一種輕快的感覺,一個月內將鋪裝完成。道路兩側欄杆上正在安裝LED軟燈帶,為夜間騎行的人提供便利,道路試運營期間將24小時開通。
該負責人介紹,他們預測每天會有上萬人在這條路上騎行。按照時速20公裡測算,半小時可騎完這條路,相比坐地鐵因為限流排隊等因素,會為騎行者節省十幾分鐘時間。
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劃片方案6月出臺
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天通苑校區位於昌平區天通中苑76號,目前施工已經接近完工,2019年將招收4個班共160名一年級學生,劃片方案在6月全市統一招生前出臺,2019年9月1日開學。
學校用地面積為52761.7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4073.25平方米。學校於2007年12月開始建設,2010年完工,因未進行規劃及竣工驗收一直未辦理移交。無償移交至昌平區教委後,交由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昌平學校承辦。施工方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底這裡還長滿雜草,建築只有大框架和外牆,地面都沒有鋪磚,房間格局也不適合學校使用,他們用一個月時間除草,之後對建築進行補充和改造,改造內部的布局,包括36間教室,整體外牆為灰色,和清華附小其他校區風格色調相統一。6月30日施工完成,之後兩個月進行校園文化建設,9月1日開學。教學樓旁邊的空地為二期,將建設一座體育場。
昌平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劃片方案正在研究中,家長關注度高,教委也會慎重考慮,根據周邊小區分布情況、學位供給情況,以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相結合的方式制定一個合理的入學規則,根據戶籍、房產、交通狀況、房屋年限,合理制定招生方案,充分考慮家長需求。學校2019年計劃招收4個班160人。隨著清華附小等學校建成,將有效緩解地區入學壓力,提高區域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