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戰爭更可怕,俄羅斯帝國的四年瘟疫史

2020-12-25 上遊新聞

著名的大北方戰爭給北方歐陸點燃了長達近二十年的戰火,這場戰爭不僅見證了俄羅斯帝國作為歐洲強國的崛起,同時還散播了一場極為嚴重的大瘟疫。

1708年—1712年,環波羅的海和中東歐的瘟疫爆發達到了歷史峰值,根據後來的調查,這一病源極有可能從中亞開始,途徑伊斯坦堡,隨後轉道來到了歐洲。在波蘭南部,疫情最先開始蔓延,對此瑞典的軍事醫院最早在1702年便有相關的文書記載。

因為戰爭時期劇烈的物資消耗,瑞典和俄羅斯各自的貿易線路也更加繁忙,瘟疫也藉此迅速來到了波羅的海地區。

1709年,普魯士沿海地區發生了瘟疫,僅僅兩年後近乎所有環波羅的海地帶都被疾病的陰雲籠罩,1712年瘟疫再一次滲透到了漢堡市。

這場大瘟疫實際上恰好爆發在大北方戰爭期間,也給交戰雙方的部隊與經濟帶來過影響。1702年,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與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交戰,在當年七月查理十二世將對手擊潰,可是不幸的是瑞典軍隊也正是在波蘭染上了瘟疫。

實際上,直至1714年,波蘭各地依然反覆爆發著瘟疫病潮。在1707年,克拉科夫也爆發了瘟疫,隨後整個波蘭-立陶宛聯邦近乎都未能倖免,光華沙在1707-1710年就病死了三萬人。1708年,病情來到了北方的普魯士的託侖鎮,當地本身就是久戰之地,因為瘟疫又有四千人死去。

當時的普魯士仍然是大北方戰爭中的中立國,得知波蘭瘟疫的傳入後,普魯士迅速展開了防疫工作。首先他們基本關閉了和波蘭之間的通道,還對所有波蘭人都進行健康檢查,確保感染源的排除。

不過普魯士漫長的邊界道路灌木叢生、橋梁眾多,相關的阻塞與毀路工作並不能完全到位,對此普魯士採取了強硬手段,甚至不惜將阻礙此類舉措的人全部吊死示眾。但最終,受制於那個時代的條件,還是有很多感染者混跡在進入普魯士的人流中,引發了瘟疫的擴張。

1708年,邊境的普魯士官員和軍官相繼報告疫情有越過普波國界的趨勢,1709年普魯士東部的村莊發生了瘟疫感染病例,隨後但澤地區也被疾病攻陷。

當時的但澤是波蘭和瑞典貿易線路的重要中繼站,瘟疫爆發後當地迅速攀升的死亡人數使得掘墓人在當地十分猖獗,而棺材都沒辦法供應齊的官方也無暇管理當地的喪葬問題,他們組建了一個「健康委員會」來全新治理災情。

健康委員會主要由當地徵集的醫生、護理人員組成,他們定時上報所有收治病人的情況,在治療方面,健康委員會的成果十分可喜有效,每日死亡人數不斷減少,可實際上在鄉下與貧民窟,疾病已經飛速蔓延,但澤官方也忽視了對人流進行隔離,最終還是功虧一簣,共計有二十萬人最後葬身瘟疫之中。

但澤東部的柯尼斯堡也被瘟疫傳染,據悉是一名但澤水手所致。柯尼斯堡市長為此被當局貶謫,而包括柯尼斯堡大學的教授在內,眾多市民參與到抗擊瘟疫的工作中,除了治療病患外,市民們被徵召去輪番看守城市的出入口。

感染人數達到峰值後,當地也對包括農村的各區域進行了強力封鎖,因為這些舉措相對及時,最終有9500人死於病情。

1709年11月,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回到柏林會面沙皇彼得大帝,在此期間,他那精神錯亂的妻子索菲亞做出了一件驚人之舉。她穿著白裙,用血淋淋的雙手指著腓特烈一世說,「瘟疫將殺死巴比倫之王」。

鑑於這位瘋妻子多次成功預言了霍亨索倫家族成員的死亡,腓特烈一世不得不把妻子的瘋話當真。他下令加強對市民衛生的保護工作,還加修城牆保護自己,免受瘟疫侵害。

柏林其實還是逃過了這波瘟疫,不過布蘭登堡東北部卻是病患不斷,在普魯士軍隊的強制介入下,患者都被隔離,被感染者的房屋甚至都被釘上釘子封死。1711年1月,病情控制之下只有665人病死,但建立起的隔離區卻有十個之多。

1709年8月,瘟疫來到了瑞典奧德河東岸的小鎮,而瑞典人早就為預防瘟疫做好準備,凡是從波蘭前線回來的士兵和物資都被慎重對待。

1909年11月,波羅的海重要城市裡加被俄羅斯帝國圍困,次年五月,城內也爆發了瘟疫,並且傳染給了城外的俄軍。

最後,城內守軍因為瘟疫死去了20000人,守軍更只剩下了2000人。不過俄軍的情況更加糟糕,一則記錄中提到,一名俄方將領投降時,全軍只剩下了64名健康的軍官與500名症狀較輕的士兵。

俄軍最後解除了對裡加的包圍,但也助長了裡加瘟疫的蔓延,很多瑞典官員都逃到斯德哥爾摩避難,當然,疾病也很快來到了斯德哥爾摩。

1711年斯德哥爾摩瘟疫也開始瘋狂肆虐,當局一度極力否認,但從死者狀態上來看,很明顯是瘟疫的症狀。斯德哥爾摩的瘟疫主要出現在老城區,當地5.5萬人口很快被減去了2.2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

以斯德哥爾摩為中心,疾病很快也來到了芬蘭赫爾辛基,同時也朝丹麥飛速侵染。丹麥國王為此設立檢查站,將波羅的海商船挨個進行檢測確認,但還是沒有擋住病魔。

1711年6月至11月,哥本哈根一帶死了1.1萬人至2.3萬人。再次以哥本哈根為中心,疾病向南發展,從赫爾斯泰因到漢堡市也無不飽受病害。在東部的西裡西亞,因為飽受戰火,瘟疫也曾在那停留腳步。

在大北方戰爭二十年的風起雲湧中,瘟疫實際只瀰漫了四年,但卻造就了比戰爭更可怕的損傷,梳理其發展特點,人流傳播無疑是其主要的擴張途徑。

當時的各國政府也都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但是因為缺少醫療技術,而且隔離措施防疫措施不到位,最終讓病菌通過人流穿梭了幾個國家,相信今天重新回顧的我們能得到不錯的經驗與教訓。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比戰爭更可怕的瘟疫——黑死病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場瘟疫的一種症狀就是在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很多黑斑,所以當時人們稱其為黑死病。患了黑死病的人會出現寒顫、高熱、劇烈頭痛、呼吸急促、心動過速、血壓下降等症狀。患者多於發病後2至3天死亡。1347年, 這種鼠疫首先在地中海沿岸的西西里出現。
  • 波羅的海史:第六節,俄羅斯帝國的崛起
    儘管波蘭是大北方戰爭早期階段的重要參與者,他們卻並未從《尼斯塔德和平條約》中得到任何好處。因為在1715年11月,什拉赫塔( szlachta,波蘭語,專指15世紀以後波蘭社會的上層人士,包括大權貴和小貴族一一譯者注)(波蘭貴族)延遲了免除大小財產所有者的經濟負擔一一支付給國王奧古斯都二世的駐紮在他們莊園中的薩克森軍隊。一場威脅性的叛亂帶來了俄羅斯的回應。
  • 戛然而止的復興霸業:拜佔庭帝國的「查士丁尼大瘟疫」
    在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的大瘟疫,每一次瘟疫的發生都造成了沉重的災難,有的大瘟疫甚至可以改變了人類歷史的走向,其影響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發生在公元6世紀拜佔庭帝國的「查士丁尼大瘟疫」。
  • 開課啦 一起讀讀希臘史:《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人文課
    希波戰爭後希臘人擊退波斯入侵,位於地中海沿岸各希臘城邦迎來「黃金時代」,在哲學、藝術、建築、戲劇等各方面都生長出璀璨的文明之花,但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開始爆發於雅典帝國和伯羅奔尼撒同盟的戰爭卻意外又深刻地改變了古典世界,短短幾十年內有上百個城邦先後參與戰爭,頻繁的地震、可怕的瘟疫也接踵而至,大量的公民或因戰或因病陣亡,很多城邦也爆發了內戰,政體發生了更迭,德性遭受質疑
  • 永恆的瘢痕——人類歷史上的致命瘟疫
    文.修昔底德《歷史》 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一場大瘟疫在非洲大陸的埃塞阿比亞悄然降臨,並通過商旅船隊依次流傳到埃及、利比亞以及波斯帝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公元前430年在希臘世界的重鎮雅典驟然爆發,而當時正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的第二年。突然爆發的瘟疫沉重地打擊了雅典,並成為了導致雅典敗於斯巴達之手的重要原因。
  • 書單| 中外瘟疫疾病史必讀經典
    譯者: 楊岐鳴 / 楊寧 出版年: 2017-1頁數: 509定價: 49.00在這本如驚悚小說一般讓人緊張不已的紀實作品中,作者以令人信服的口吻告訴大家:人類在與瘟疫的戰爭中打了敗仗。6、醫療與帝國作者: [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品方: 啟微副標題: 從全球史看現代醫學的誕生原作名: Medicine and Empire: 1600-1960
  • 日不落帝國進化史:為何三場戰爭就奠定一個世界性帝國的版圖?
    第一場戰爭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年),事件起因是因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絕嗣,而法國波旁王朝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為了爭奪西班牙王位而爆發的戰爭,除了覬覦西班牙的領土,更重要的是兩個王朝都希望把西班牙的殖民地納為己有。
  • 被瘟疫改變的戰爭: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敗仗,原是瘟疫在「幫忙」
    一場瘟疫改變日軍,讓他們打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敗仗。這就是1944年,牟田口廉也指揮的「烏」號作戰。一、最猛時的日本有多猛?1942年,日軍三下五除二拿下南亞諸小國後,太平洋上勢稱霸一時。三、日軍中要命的瘟疫痢疾、瘧疾和腳氣病,都是當時無藥可治的烈性傳染病,短時間內就可索人性命。我們來簡單說說這3種可怕的瘟疫,在當時有多厲害。
  • 俄羅斯300年擴張史(3):錯過關鍵革命,俄羅斯帝國走向滅亡
    由於國內矛盾太過於嚴重,還拖累了俄羅斯帝國的對外戰爭,這導致俄羅斯帝國在「克裡米亞戰爭」中大敗收場,被迫籤署《巴黎條約》。尼古拉一世時期(1825年—1855年),俄羅斯帝國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鎮壓起義和改革農奴制的事情上,他們對侵略擴張的興趣並不大,因為此次的俄羅斯帝國,剛剛打贏了「拿破崙戰爭」,獲得了歐洲霸主地位。
  • 疫情籠罩下的歐洲——查士丁尼瘟疫與拜佔庭帝國的衰落
    公元541-542年的「查士丁尼瘟疫」是歷史上第一次有記錄的大型腺鼠疫大流行。查士丁尼大帝,公元527年登基為西羅馬帝國(即拜佔庭帝國)皇帝,以古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的他一生可謂是光輝燦爛。「查士丁尼瘟疫」的直接影響就是導致了拜佔庭帝國和地中海沿岸的人口銳減,不僅改變了中世紀的歐洲人口結構也改變了人口分布,僅在君士坦丁堡就有四十五萬人死亡。在帝國領土內的部分城市甚至無一倖免全部罹難。瘟疫對經濟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嚴重的通貨膨脹和農業荒廢引起的饑荒遍布整個帝國。
  • 古代爆發瘟疫到底有多可怕,曾經強大的東漢和明朝直接被瘟疫摧垮
    建寧四年(171年)二月,地震,海水溢,河水清。五月,河東地裂,雨雹,山水暴出。熹平二年(173年)正月,大疫。熹平三年(174年)秋,洛水泛濫。熹平四年(175年)六月,三輔之地橫遭蟲災。光和四年(181年)六月,炎炎夏日,冰雹下的「大如雞子」。光和六年(183年),夏,大旱。秋,金城河水溢。五原山岸崩。冬,東海、東萊、琅琊井中冰厚尺餘。常言道「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東漢這連續不斷的災難之後,同樣爆發了嚴重的瘟疫。
  • 金·麥誇裡:「美洲羅馬」印加帝國消亡史
    信差上氣不接下氣地匯報說當地出現了一種疾病,一種可怕的、擊垮了很多居民的疾病,受感染的人先是會全身長滿可怕的疹子,然後就越來越虛弱直至死亡。更糟糕的是,這種疾病現在正向著基多(Quito)蔓延,也就是瓦伊納·卡帕克和他的皇室隨從此時居住的地方。這樣的描述令君主感到毛骨悚然,他立刻決定把自己隔離保護起來並開始進行齋戒,希望能夠以此避免接觸這種神秘的瘟疫。然而,一切都已經晚了。
  • 外刊閱讀-醜惡的瘟疫史:瘟疫大爆發,民族來背鍋
    The ugly history of blaming ethnic groups fo routbreaks醜惡的瘟疫史:瘟疫大暴發,民族來背鍋As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grows in scale and scope, a nasty side effect
  • 瘟疫與國運
    在1232年圍攻金朝首都汴京(開封)的過程中,蒙古人又繼續沿用生物戰的套路,致使汴京城中在短短50天內「諸門出死者九十餘萬人,貧不能葬者不在是數」(《金史·哀宗紀》)。到了東漢後期,由於東漢帝國長期進行與西北羌族的戰爭,長期戰爭帶來的的死亡、逃難和饑荒,導致當時漢帝國內部的瘟疫開始大規模流行,到了漢靈帝時期的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東漢帝國連續發生了五次大瘟疫。
  • 人類歷史上十大瘟疫有哪些?哪種瘟疫殺死的人最多?
    作者 | 丁超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對待疫情的態度。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或聽過)一部電影——《世界之戰》,講的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雖然結局是人類打敗了外星生物,取得了勝利,但是取勝的原因卻讓人啼笑皆非,最終打敗外星生物的不是人類,而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微生物,簡稱病菌。
  • 以史為鑑:東羅馬爆發的查士丁尼大瘟疫,是如何影響了全世界的?
    同時他還擊敗了薩珊波斯帝國的侵略,在其治下東羅馬帝國的版圖幾乎達到了全盛,收復羅馬,重現帝國的榮光似乎是指日可待了。二、「查士丁尼大瘟疫」的突然襲來及其影響公元541年10月,查士丁尼大瘟疫在地中海突然爆發,此時正值查士丁尼繼位的第十七個年頭,他剛剛收復了北非地區,正準備對義大利半島北部動兵。
  • 《白鹿原》刻畫人性,比瘟疫更可怕的是人心叵測、愚昧無知
    作為族長他是夠格的,他反對賭博、吸毒,帶頭為村民求雨,全家動員趕走瘟疫。因為正派所以腰杆子硬,族人也信任和服從他。尤其從白鹿原上鬧瘟疫,村民們(包括鄰村的一些人)要求為田小娥修廟,還集體下跪。這時候白嘉軒沒有糊塗,相信了女兒的藥方,沒有被鬼嚇倒,村民們也在他的開導和威逼下,放棄了修廟。
  • 500年前的那場「瘟疫戰爭」,美洲原住民為啥被歐洲殖民者打敗
    最近,各種陰謀論伴隨著疫情在朋友圈裡傳播,這種猜測當然捕風捉影,但在人類歷史上,有一場「瘟疫戰爭」卻是真實而影響巨大的。 與西方曾經盛行一時的「拓荒文學」描述不同,當第一批歐洲人來到美洲時,迎接他們的遠不是傳說中的空曠的荒野。
  • 古羅馬帝國已被降三次大瘟疫覆滅,給我們的啟示?
    西元164年瘟疫就開始在帝國東部邊境的軍隊中流行。兩年後,瘟疫傳到羅馬城,隨後又波及到其他許多地區。這次大瘟疫期間,死亡的人數多至不可計數,義大利和外省的城市和鄉村因此荒無人煙。僅西元166—167年,死於瘟疫的人就比戰爭中傷亡的還要多:羅馬城每天死亡2000人,包括很多的貴族。此次瘟疫還波及到小亞細亞、埃及、希臘等地,導致大批人口死亡。最後皇帝奧裡略本人也死在瘟疫裡。
  • 七年戰爭:大英帝國如何成為日不落帝國?
    七年戰爭是指從1754~1763年英國的一系列對外戰爭,英國先後在北美和印度打敗了法國,在古巴和菲律賓打敗了西班牙。從此,英國獲得了一大片新殖民地,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的殖民帝國。同時也贏得了「日不落帝國」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