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文化旅遊開發新探 劉 芳

2021-02-07 民族文化研究
京族文化旅遊開發新探

劉 芳

(廣西民族大學 傳媒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摘 要:京族具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如獨具特色的海洋文化、純樸自然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藝術文化以及神秘奇特的喃字文化等.近年來京族文化旅遊的開發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京族文化旅遊的開發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腥味兒」大於「京味兒」,老人多於年輕人,規模小、檔次低、質量差.要搞好京族文化旅遊,首先要樹立民族自豪感,強化民族意識;其次要從衣、食、住、行、玩等多方面綜合考慮,突顯民族特色;第三要利用名人效應、新平臺宣傳民族旅遊;第四可以借「一帶一路」之春風打造民族品牌;第五要發揮政府職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關鍵詞:京族;文化旅遊;開發現狀;存在問題;對策

京族,是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是中國和越南的跨國民族,主要分布在廣西防城港市東興市江平鎮的萬尾、巫頭、山心三島(也稱「京族三島」).在廣西12個世居民族中,京族雖只有兩萬多人口,是中國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但其豐富多彩的文化以及臨海的地理優勢,引來眾多遊客前去拜訪.

近些年來,防城港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京族文化產業的發展,並將多彩的京族文化資源轉化為旅遊資源,使京族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京族,了解京族.筆者曾於2017年4月、6月先後到東興市萬尾島的金灘、哈亭、博物館等調查參觀,並走入當地的賓館及餐館,通過實地調查、親身體驗,分析當地旅遊業面臨的問題,為發展京族文化旅遊奠定基礎.京族旅遊業的發展,使得京族人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加富裕,為防城港市經濟的增長貢獻了力量,有力地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1 京族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1.1 獨具特色的海洋文化

京族主要是一個從事沿海漁業作業,在海邊生長居住的民族,有「海洋民族」之稱.憑藉著漁業捕撈養殖加工為主的生產勞動和海島海港海灘海水海風的生存環境,京族文化的海洋韻味應運而生.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京族人民「靠海吃海,以海為生」,在信仰風俗上也就形成了「海神崇拜」.其中萬尾的哈亭就是專為祭拜「鎮海大王」而建,如今的哈亭是京族過哈節、祭祖先、祭神靈和民間娛樂、議事的公共場所,是京族三島的標誌性建築.除此之外,京族歷史上的神話和傳說也帶有海洋文化的印記,如《海龍王開大會》《白龍鎮海大王》《海白鱔和長頸鶴》《白牛魚的故事》等,都是以大海和人的活動為背景,反映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海人合一」的和諧景象.京族人民在漁業工作之外的娛樂活動,也離不開濱海文化生態環境,如「捉活鴨」「頂頭」「頂臂」「頂竿」等.海洋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在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出海捕撈需要大量的投資和勞作,京族人民幾戶或十幾戶合夥經營,一起拉網、塞網,共同使用捕撈工具,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為幸福生活奮鬥.因此,有學者提出京族三島可設立「海洋文化日」,塑造海洋文化品牌.[1]的確,大海、海魚、海風、海岸、海港、海景、 海神、漁民、漁船、漁業、大網等海洋文化元素,都滲透在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形成了京族獨具特色的海洋文化.

1.2 純樸自然的民俗文化

京族的祖先約在公元16世紀從越南等地遷居到東興市的萬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至今已有約500年的歷史,歷史的積澱和跨國文化的交融使得京族文化更加純樸自然.哈節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傳統節日,也是京族最為隆重的節慶,並於2006年7月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哈節以祭祀神靈、祈求平安、團聚鄉民、交際娛樂為主要內容,展示了京族海洋文化的面貌,是海洋文化的積澱.「哈」是京語譯音,即「歌」的意思,所以哈節也稱「歌節」,又稱「唱哈節」,主要過程是迎神、祭神、坐蒙(鄉飲)、送神4個儀式.在組織管理上,京族有一套「翁村制度」來管理本民族的內部事務並負責哈節活動的籌辦及祭祀儀式.京族在婚姻風俗上的特色表現在「送花屐」,即男女相愛後,男方託媒人將一隻彩色花屐送往女方,女方也從家中拿出一隻花屐,如果雙方花屐左右配對,這便是天作之合、郎才女貌.而京族女子在出嫁時還有「哭嫁」的習俗,且需哭上三天三夜,以此表達對父母的感激.除此之外,京族至今還保留著「寄賴」的風習,如果想吃海味,可到退潮後的魚箔邊或滿載而歸的漁船上,撿一些拿走,主人是不會怪罪的.[2]因為在京族的傳統習俗中,「寄賴」具有「豐收」和「幸福」之意.

1.3 多姿多彩的藝術文化

京族是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無論男女老少都熱愛唱歌,民間俗語說「京族人天天都在歌裡過」,每年的「唱哈節」就是京族人民通宵達旦載歌載舞祭祀神靈、祈求平安、互相交流的日子.哈節舞蹈主要是穿插在哈節祭祀禮儀活動中表演的一種民間祭祀舞蹈,《進酒舞》《進香舞》《天燈舞》《花棍舞》都是祭祀形式的舞蹈.「哈節、獨弦琴、竹竿舞」作為京族的「三顆明珠」帶有鮮明的藝術氣息.哈節是京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從產生之初到現在,經歷了數百年的時間,哈節中表演的京族歌舞、唱哈娛樂等各項內容,不僅展現了濃厚的藝術文化,還體現了人與大海的和諧.獨弦琴,是京族的傳統樂器,於2010年首次登上春晚舞臺,大放光彩,並於2011年6月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獨弦琴僅有一根弦,彈出無限好音樂,京族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華,筆者深感佩服.而後,獨弦琴經過改良及與其他樂器的完美搭配,其演奏效果更為世人所欣賞.此外,旅美華人周子娟在美國洛杉磯成立了獨弦琴傳播公司並擔任總裁,使獨弦琴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傳揚.竹竿舞又稱竹槓舞,是京族的一種具有民間體育遊戲色彩的舞蹈,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迅速地進退跳躍,還要做出優美的舞蹈動作.既不能踩著竹槓,也不能被不斷開合的竹槓夾到,既要注意腳下的竹槓,還要注意上身的優美舞姿.京族的藝術文化遠不止這些,京族戲劇「嘲戲」、京族民歌、京族的神話故事等,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等待著我們去挖掘.

1.4 神秘奇特的喃字文化

喃字也稱「字喃」,是京族的民族文字,是借鑑漢字的構字法,結合京語的語音以及漢字表音義的形式而創造出來的特種文字,看起來與漢字類似,但讀法和意義卻大相逕庭.哈節期間的祭文、祝文、經文,京族古老的歷史古籍文化,早期的村規民約、契約,京族的民間文學,京族人民的情歌、兒歌、謎語、諺語等都是用喃字書寫記錄下來的.然而,喃字的學習並不是在學校這樣一個系統的環境下傳承的,而是父傳子孫,外公傳外甥孫,或者是自學學習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各民族間的相互交融,京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用語也在逐漸改變,且喃字結構複雜,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情況十分普遍,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所以,懂得喃字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目前看得懂喃字,聽得懂喃語的也都是一些老人.喃字是了解京族文化的重要工具,神秘奇特的喃字文化是京族文化的標誌.

2 京族文化旅遊開發的現狀及問題2.1 京族文化旅遊開發的現狀

大海,是京族人民生活的土壤,京族文化旅遊業以海為生,有著極其豐富的海洋旅遊文化資源,其生態環境優美,氣候溫暖溼潤,是熱帶海濱旅遊的好去處.萬尾金灘的沙質柔軟細膩,金黃耀目,是優良的海濱浴場,也是京族最初開發旅遊的依託所在.金灘旅遊的開發比較早,已初具規模,在廣西乃至全國都聞名遐邇.近年來,「京族哈節」旅遊文化節的成功舉辦,「海岸衛士」紅樹林的生態旅遊,使每年慕名而來的遊客數以萬計.2017年4月,習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還專門考察了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強調要做好紅樹林的研究和保護工作.京族生態博物館包括了京族學校、京族重要的民俗標誌哈亭、京族民居等建築,並將京族的民族服飾、生產生活工具、獨弦琴、民間信仰、婚戀禮俗等特色民族文化項目進行了集中展示.來訪者不僅能在優良的海濱暢玩,還能欣賞體驗獨具特色的京族文化.豐富多彩的京族文化資源,加上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京族旅遊業發展迅速,規模也進一步擴大.旅遊餐飲、旅遊商品、「農家樂」、海濱服務和其他旅遊服務相繼推出,基礎設施完備,旅遊企業繁多,旅遊線路開放.由於臨近越南,許多遊客到此也實現了出國遊的夢想,促進了兩國經濟的發展,加強了兩國人民的友好溝通、交流.近些年,京族旅遊度假村的興起、海鮮批發市場的成立,進一步滿足了遊客需求,促進了旅遊消費,提升了旅遊品質.政府對京族文化旅遊的扶持更是有目共睹,為繁榮當地旅遊經濟和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政府對從事旅遊業的經營者給予一定的政策性優惠,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協助京族人民打造「哈節」品牌,並於2015年實施「還節於民」,由本族人民自己當家作主,慶祝「原汁原味」的哈節.自然、人文、社會旅遊資源的協調開發,政府的支持幫助,優美的自然風光,神奇的京族文化,樸素善良的京族人民等,共同吸引著中外旅遊者,促進了京族文化旅遊的開發.

2.2 京族文化旅遊存在的問題

2.2.1 「腥味兒」大於「京味兒」

雖說每年京島旅遊的人數都很多,但是大多數遊客都是慕名金灘而來,都是到此享受迷人的濱海風光,暢享饕餮的海鮮盛宴.北海的銀灘,防城港的金灘,大家只知道金灘在防城港,卻不知道金灘處在京族人民聚居區,大多數人並未感受到京族文化的氛圍[3].且金灘周圍的旅遊設施多是觀海臺、停車場、浴場、沙灘太陽傘、海鮮大排檔、燒烤店、超市、公共廁所等,超市商店裡賣的也是泳衣、泳褲、遊泳圈、皮划艇等水上遊玩物品,這些配套設施毫無京族特色,與其他濱海景點如出一轍、大同小異.遊客來到金灘並沒有看到「京人」,吃到「京味兒」,玩出「京色」.京族民俗文化在旅遊中並未突顯出來,這樣就導致金灘與普通的海灘沒什麼區別,金灘的「腥味兒」掩蓋了「京味兒」,京族的特色風情沒有在海灘中展現出來.京族本是海洋民族,如果景區有了「京味兒」,自然能夠帶動海產品、水產品的發展,但是目前,京族景區只利用靠海的優勢發展旅遊業,缺乏京族文化的精華,京島風景名勝區已不名副其實,而成了海島風景名勝區.

2.2.2 老人多於年輕人

京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哈節」,傳統民族樂器「獨弦琴」,民族文字「喃字」等,富有京族特色的傳統藝術,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這些傳統的「老東西」不感興趣,甚至覺得毫無意義.民俗文化的傳承出現了「後繼無人」現象,且懂得這些藝術的人們年紀也越來越大.哈節儀式上的「哈哥」「哈妹」在年紀上其實都可算是「哈公」「哈婆」,有時由於人手不夠,哈節的表演也會從越南「借」「哈哥」「哈妹」來助陣演出.京族人民地理位置優越,僅靠發展漁業和邊境貿易都可成為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少數民族之一,所以很多京族的年輕人並不從事京族旅遊產業的工作,而更傾向於利潤豐厚、輕鬆自由的漁業商貿工作.況且旅遊產業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旅遊季節反差大,閒忙分明,也挫傷了年輕人從事旅遊產業的積極性.京族文化資源開始流失,有形的、無形的民俗文化日漸淡化,許多青少年現已不在說「京語」,唱「哈歌」,識「喃字」,穿「京服」,住「京屋」……對本民族的習俗文化十分陌生、冷淡.

2.2.3 規模小、檔次低、質量差

儘管京島上旅遊企業眾多,但多以小型民營旅遊經濟為主,規模較小、檔次不高,如餐飲企業多是海邊大排檔或是岸邊臨時搭建的簡易房,飯店的衛生情況令人擔憂;住宿方面也多是自家賓館或旅館,亦或是普通的快捷酒店或「農家樂」.京族旅遊地區的硬體設施不夠「硬」,沒有形成規模效益,整體競爭力差,限制了旅遊業的發展.

3 京族文化旅遊開發的路徑選擇

京族文化旅遊的開發停滯不前,與其他景區相比缺乏競爭力,主要原因就是京族的特色旅遊不突出,京族的特色文化未被遊客發現.特色,是旅遊業的靈魂,京族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風情,其中「上山下海又出國」是京族地區旅遊的格局.[4]民族旅遊品牌的建立就是要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以奇致勝」的原則.京族地區的海灘與別的地方的海灘不一樣,不僅有優良的海濱浴場、新鮮的海鮮大餐、極具價值的紅樹林,更重要的是,只有這裡才可以體驗到絕無僅有的京族文化,才可以品嘗到正宗的京族美食.京族地區的民族旅遊品牌,有著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優勢,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四方面著手打造民族旅遊品牌.

3.1樹立民族自豪感,強化民族意識

京族具有豐厚的文化遺產資源、獨特的傳統民俗文化,遺產和傳統總是與現代文明顯得「格格不入」,看起來有些「另類」.一些滯後的思想觀念嚴重影響了京族地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比如許多人傾向於從事利潤高、收益快、文化水平不高的漁業和邊境貿易工作,而京族的舞蹈、獨弦琴、喃字等代表性文化,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跟隨前輩學習.京族青年對本民族的文化變得越來越淡漠,在家庭教育中也忽略了本民族文化教育,生產生活等習俗逐漸被「漢化」,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日漸缺失.因此,京族旅遊品牌的建立,首先是強化京族人民的民族意識,「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樹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只有在思想上、意識上得到重視,人們才會在行動上自覺傳承和保護京族文化.比如壯族地區每年「三月三」都會放假,以此宣傳節日特色、便於市民溝通交流、有利於青少年的學習教育.哈節是京族地區的特色,每年舉辦哈節時,京族地區也可採取節假日休息的方式,讓更多民眾、青年一起參與到哈節的慶祝中,使更多的青年認識哈節、了解哈節、激發對京族文化的興趣.

3.2 主從六大方面,突顯民族特色

旅遊業的發展要從衣、食、住、行、玩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將各個部分安排周全,才能吸引遊客來訪,而民族旅遊不僅要將這幾方面考慮周全,還要突出各個方面的京族特色.

飲食上,廣西是個「米多粉多」的地區,主食就是各種各樣的米粉,但不同的地區,又有不同的「粉味」.如柳州螺螄粉、桂林米粉、南寧老友粉、玉林捲筒粉等,雖說都是粉,但味道和形式都大不相同.京族地區的京族米粉,更是別有一番風味,此外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風吹餅(甭啦)、魚露、魚浸、糯米糖粥、白餈粑等,是廣大「吃貨」的必備佳品.且臨近越南,京族地區還有很多越南美食,海鮮大餐,將這些美食形成規模,建造「尋找京味兒,越南越美」美食街.

住所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京族人民蓋起了高樓,住起了洋房,到處都是鋼筋水泥大樓房,傳統的民居已不多見.民族旅遊在住所上也要突出民族性,京族人民的傳統民居「石條瓦屋」,是一種古老的、具有民族風格的幹欄式房屋.房屋周圍種有果樹、劍麻、仙人掌等,既可美化環境,又可避免風沙.比如,蒙古族的蒙古包,在經過改良後,從外表看還是蒙古包的樣子,但是裡面的裝飾及搭配已是現代化的設施.既滿足了遊客體驗蒙古包的好奇心,又安撫了遊客對居住環境、設施落後的擔憂.京族住所可借鑑蒙古包的建造,在外形上保留傳統的樣子,在內飾、設備上追隨現代化,使來訪的遊客真正感受到「漁村」的變化.

出行上,捕魚竹排是京族地區常見的交通工具,也是京島的收入之一.京族人發明的竹排輕便、實用,價格便宜,本族人民不僅喜愛,越南人民也十分歡迎.因此,專門加工竹排,也成了京族人收入的來源之一.創辦「竹排手工製作館」,遊客自己親自動手製作小竹排,並可帶走作掛鏈或其他使用,臨海還有竹排體驗遊玩區.遊客既可有滿滿的成就感,還可走進京族人的生活,了解京族.

遊玩上,京族地區依海而居,主要就是「玩海」「吃鮮」「賞民俗」.筆者認為京族人統一著京族服飾,戴京族飾品,使遊客一踏入京島,濃濃的「京味兒」便撲面而來.無論是在商店、餐館、住所,獨特鮮明的京族特色,讓人流連忘返、記憶猶新.

購物上,特產小吃定不可少,海鮮工藝也很常見,筆者與相思豆的初識就是在京島上.「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京島盛產紅豆和相思豆,何不利用這天然的資源,將紅豆與貝類有機結合,製作出優美的工藝品,不僅富有創意,還帶有民族特色和豐富的情感.

娛樂上,除了在海邊遊泳、玩沙,可將京族的拉大網、高蹺捕魚、摸鴨蛋、挖沙蟲等傳統活動搬到海灘上來,遊客可先觀賞京族人的表演,而後選擇參與各項活動.此外,還可舉辦或租售沙灘排球、沙灘自行車等競技性娛樂活動.

3.3 利用名人效應、新平臺宣傳民族旅遊

京族旅遊品牌的推廣,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扶持,另一方面,可藉助名人效應擴大影響力、知名度.無論是藉助京族名人還是外族名人,都有利於京族文化的傳播.

近代,抗法民族英雄杜光輝,曾組織民眾參加「黑旗軍」,共同抵抗外敵,保衛邊疆.現哈亭中還有他的神位,萬尾也有他的墳墓和「功名第一杜光輝」的石碑[5].通過杜光輝的事跡,對到訪的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宣傳認識民族英雄.

現代,「京族之花」唐曉媛、京族作家蘇維光、獨弦琴琴師蘇春發等文化名人,在京族文化對外交流中,也吸引了許多學者到此遊覽.由於文化名人帶來的影響力有一定的區別,只有對某方面文化感興趣或熟知時,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力.筆者認為可借鑑「烏鎮」的發展,利用現代藝人,擴大知名度.2007年歌手、演員劉若英擔任烏鎮形象代言人,將江南水鄉古鎮帶上了熒幕,越來越多的人也追捧而去.當下,真人秀綜藝節目引領潮流,借節目組的錄製宣傳當地文化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爸爸去哪兒》的「雪村」,《奔跑吧兄弟》的河南洛陽之旅,《極限挑戰》演繹「徽商文化」等.通過綜藝節目的平臺,宣傳錄製地的景點、美食、文化等,京族地區也可與綜藝節目合作,宣傳本族的民族旅遊品牌.

3.4 借「一帶一路」之春風打造民族品牌

防城港市作為中國唯一與東協海陸相連的門戶城市,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6]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為防城港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防城港市東興市借「一帶一路」的影響力,打造京族民族文化旅遊,將京族旅遊做的更有特色,更具民族性.「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一方面加強了經濟貿易的往來,另一方面加強了沿線各國文化的交流碰撞,為進一步推動與東協國家文化旅遊的交流,尤其是鄰國越南文化的交流提供契機.不同國家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即使是同樣的民族在不同的國家地區,也會出現文化上的差異,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與中國的少數民族京族,在文化上就出現了些許不同.通過「一帶一路」的發展,京族文化旅遊的開發,兩國京族人民的溝通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借鑑,使京族的文化被世界所知,被世界所重視,使京族的文化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3.5 發揮政府職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習總書記曾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京族文化旅遊的發展要以史為誡,不能走「先汙染後治理的道路」.目前,金灘的海水已有所汙染,岸邊垃圾雜物隨意堆放,若長此以往,美麗的金灘必會成為歷史.在京族文化旅遊的開發過程中,政府應充分發揮作用,引導民眾合理利用本民族的自然資源,充分挖掘本民族的文化潛力,不斷擴大民族旅遊的宣傳力度.政府既要扶持京族人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又要帶領大家保護好京族的自然風光,傳承好本族的優秀文化.開發文化旅遊既要突出文化,注重文化資源的發展,又要注重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效益的提高.京族文化旅遊的實現,既能提高本族人民的收益,又能利用旅遊收益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建設,實現少數民族地區文化旅遊的可持續發展.[7]

參考文獻:

[1]藍武芳.京族海洋文化遺產保護[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07(4):9-14.

[2]李建平,覃振鋒,過竹,等.廣西北部灣地區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及開發研究[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0(12):92-105.

[3]謝萬忠,陸丹丹,利運晶.基於遊客認知的京族文化旅遊吸引力構建研究[J].現代交際,2017(4):45-46

[4]黃炅.京族文化與特色旅遊經濟融合發展[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0):15-17.

[5]吳曉明,吳濱.京族文化名人與京族文化傳承發展的探究[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9):31-35.

[6]謝萬忠,陸丹丹,利運晶.京族文化旅遊開發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3):42-43.

[7]胡綠俊,胡希軍.京族文化生態旅遊開發可持續發展研究[J].特區經濟,2011(6):151-152.

中圖分類號:F59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600(2019)03-0068-04

收稿日期:2018-04-18

作者簡介:劉 芳(1991—),女,河南鄭州市人,廣西民族大學傳媒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文化傳播與語言應用的研究.

相關焦點

  • 京族_中國網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京族的母語京語通常被認為屬於南亞語系,故京族一般被視為南亞語系民族。另有一種說法認為,京族是百越後裔的壯侗語系民族之雒越為主體,加入南島語系民族之佔人、南亞語系民族之高棉人及漢藏語系民族之漢人而重新融合而成的民族。而由於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京族文化更接近於東亞而非東南亞。
  • 2003年系列報導之十:「京族三島」訪京族
    四 搶救「字喃」,為京族留住民族文化  老族長蘇維坤念的這段祭文,在京族文化中稱為「儒字」,與漢字意義相近,發音迥異。舊時比「儒字」更普遍使用的一種京族文字,京族人稱之為「字喃」。而現在,全島上能略通「字喃」的老人不超過十位,而能讀能寫能解其意的,只有區區二三人。
  • 中國京族翻譯官: 見證中越友誼的使者
    近年來,中國的京族文化研究者劉小明等人通過尋訪80多位當年的京族翻譯官老兵,拍攝大量珍貴的照片和影像,集結出版了《援越抗美京族翻譯官紀事》一書,將一段鐫刻著中越深厚友誼的紅色歷史還原公開。緣起於此書,2017 年 12 月,一場主題為「援越京族翻譯與對越民間外交」的學術研討會在中國廣西民族大學召開。
  • 【京族風情】帶你了解我國唯一一個海洋民族——京族
    萬畝海水養殖場(攝影:符燕)「靠邊吃邊」——大力發展邊境貿易並依託濱海風光與民族風情搞旅遊京族人家的生活水平也一步步提高京族學校京族喃字文化傳承研究中心京族文化保護和傳承中心京族獨弦琴文化培訓基地等機構京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傳承和弘揚東興市利用這些京族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民族風情旅遊使得村民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是名副其實「最富有的海洋少數民族」
  • 【京族風情】帶你了解我國唯一一個海洋民族——京族
    △萬畝海水養殖場(攝影:符燕)「靠邊吃邊」——大力發展邊境貿易並依託濱海風光與民族風情搞旅遊京族人家的生活水平也一步步提高京族喃字文化傳承研究中心京族文化保護和傳承中心京族獨弦琴文化培訓基地等機構京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傳承和弘揚東興市利用這些京族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民族風情旅遊使得村民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是名副其實
  • 巫頭村 一個京族村落的前世今生
    巫頭村村支書、京族人阮愛興說,大約16世紀初(據《京族史歌》裡「年號洪順三年間,先祖漂流到福慶」的記載,即公元1511年),京族的祖先遷居京族三島(即巫頭、山心、氵萬尾),從此以耕海為生,從而成為我國唯一以海洋為生的少數民族。同時,東興的「京族三島」也是我國少數民族——京族唯一的聚居地。
  • 京族:我國唯一的海洋少數民族 - 經濟參考網
    據考證,大約500多年前,京族的祖先在越南塗山(今越南海防)一帶的海面捕魚為生。一天,他們追蹤魚群來到「京族三島」,發現這裡水深魚多且溫暖如春,便定居下來繁衍生息,成為到東興較早的拓荒者。他們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仍稱越族,1958年東興各族自治區成立的時候,根據這個民族的歷史、語言、文化,以及風俗習慣和本民族的意願,經國務院批准改稱京族。
  • 京族群眾:甩掉貧困帽 快步邁向全面小康
    邊城東興的京族三島是京族唯一的聚居地,2019年,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國平均水平4000多元,樓房普及率近100%,家庭車輛平均擁有率80%以上,全民醫保,義務教育有保障,為數不多的貧困戶在2019年全部摘帽,京族群眾的生活越過越紅火,向著全面小康大步邁進。
  • 「京族三島」見聞
    京族博物館,其實是包含了京族生態博物館與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三館合一」,3000多平方米的場地,展示了京族的發展歷史和文化傳承。從住宅看,京族經歷了早期的「棚簝屋」「高腳棚屋」,到後來的「欄棚屋」「石條瓦房」,再到如今的現代化樓房。滄海桑田,換了人間。資料表明,京族人口為2萬多,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以漁業為生,長年飄蕩在海洋風浪中,「大海是故鄉」,京族人性情奔放、愛好歌唱。於是,京族就有了傳統節日「哈節」。
  • 崇信縣公劉文化旅遊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經營性攤位招商公告
    >6.龍湖水域經營7.快艇(龍澤湖)8.搖搖橋9.龍泉寺停車場及限行系統10.新遊客中心停車場崇信縣公劉文化旅遊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2020年11月25日
  • 京族人民簡介
    京族與鵝羅斯族、朝鮮族一樣,世代居住著周邊鄰國的主體民族。京族居民主要集中在澫尾、山心、巫頭這三個海島上。人口約兩萬八千多,是中國唯一一個海洋民族。在15、6世紀左右,京族的祖先從越南塗山等地移民到今天的廣西地區。
  • 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
    上世紀60年代,京族人民通過圍海造田,將三島建設連成一片,並修建防浪堤與陸地相連,增加了數千畝土地。京族群眾從此告別了不能大量生產糧食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京族三島加快對外開放。憑藉毗鄰越南和語言相通的優勢,京族群眾建起現代海洋牧場,發展邊境貿易和特色濱海旅遊業,生活越來越富足。「生活日漸殷實後,京族人想得最多的是,如何保護傳承好京族獨特的傳統文化。」
  • 悅讀 | 「京族三島」見聞
    京族博物館,其實是包含了京族生態博物館與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三館合一」,3000多平方米的場地,展示了京族的發展歷史和文化傳承。京族的歷史源遠流長,一直生活在海邊,以漁業為生,被稱作「海洋民族」。一般認為,京族的主體源於古代百越的一支駱越,隋唐時稱為「僚」,約在明代正德年間開始,「因追逐魚群」,一部分人自原居地來到廣西東興。
  • 京族三島海闊魚歡
    公式尾村副支書蘇海兵說,這道海灘,成了村民們的「金飯碗」,旅遊業已經成為公式尾村第一大支柱產業,全村2000多戶村民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致富路。「村民們在金灘邊做生意,只要將太陽傘、桌子等物品在岸邊固定好,就有錢收了。」公式尾村原來是個孤島,與相鄰的巫頭島、山心島合稱「京族三島」,是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的主要聚居地。走進這個濱海風情濃鬱的村子,一棟棟氣派的小樓房隨處可見。
  • 京族貧困戶盼來「幸福水」
    近日,看著清澈的自來水流出,東興市江平鎮公式尾村京族貧困戶杜玉忠握著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幹部的手激動地說道。杜玉忠家由於遠離自來水管道,自己安裝費用又高,因此遲遲沒有裝上自來水,主要是使用井水,但水質得不到保障。
  • 我國唯一一個生活在海洋上的民族——京族
    在祖國大陸的最西南端,在風景如畫的北部灣畔居住著我國唯一一個既沿邊又沿海的,整體以海為生的,海洋民族——京族。京族(中國標準羅馬字母:Gin,越南語:ngi Kinh/京,或稱京人),也稱為越族(越南語:ngi Vit/越),是越南的主體民族,佔越南總人口的86%,是狹義上的越南人。在中國境內,京族被視為少數民族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58年將中國境內的這個民族定名為京族,在越南官方也使用"京族"這一名稱來區別於越南境內其它民族。
  • 防城港的小「斯裡蘭卡」:京族三島
    京族三島是中國大陸與越南交界處的巫頭、萬尾、山心三個小島。現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下轄的東興市江平鎮。因三島是我國56個民族之一的京族唯一聚居地,故習慣稱「京族三島「。這裡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濃厚的「斯裡蘭卡」漁家風味,還有著中國唯一一個海洋上的民族——京族。萬尾金灘是京族三島中較為有名的景點。是很多遊客來三島必去的地方。
  • 劉斌:京族群眾的「京族三島電力掌燈人」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廖獻球 攝劉斌(左)陪當地京族孤寡老人拉家常。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駱世龍 攝廣西新聞網防城港5月30日訊(通訊員 駱世龍 廖獻球 熊秋月)在東興市江平鎮,有一位中年男子有事沒事老往鄉親們家裡跑。鄉親們對他的到來不但不反感,反而見他了心裡就更踏實。
  • 東興京族三島-芒街-下龍灣
    東興京族三島是指萬尾、巫頭、山心三島,是我國京族唯一的聚居地。這裡南臨北部灣,東面是白龍半島,西南面與越南廣寧縣隔海相望,「海上桂林」下龍灣和海防塗區風景區就在附近,西北有越南最大的邊貿市場芒街,相距不過3公裡,所以這裡可能是中國陸路前往越南最佳的出口。
  • 「探索55個少數民族新未知」中國唯一的海上民族——京族:我是大海...
    作為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樊老師,一直奮鬥在京族服飾文化傳播的第一線。從小,樊老師跟隨著京族外祖母長大,從小耳濡目染,對於京族服飾文化,她有非常深厚的情感。少女時代的樊文英就開始嘗試自己製作京族服裝,成年後,樊文英開始不斷尋找名師討教,跟隨大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