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昔日海南樓市明星項目,被稱作「東方杜拜」的三亞鳳凰島項目傳出股權將打包出售的消息。
作為房地產火熱時期海南樓市的象徵,鳳凰島項目被賣標誌著海南樓市已經從狂熱狀態漸趨冷靜下來。
同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海南省省長沈曉明稱,要著力減少海南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並表示2019年1-8月份,海南房地產銷售面積降低52%、房地產銷售額降低50%,但沒有出現因為房地產調控而引起的經濟大起大落情況。
隨著舊動能壓力的釋放和新動能紅利的積累,在逐步擺脫對房地產依賴後,會展、健康醫療、金融、航運等新興產業,在推動海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東方杜拜」被賣 海南樓市冷靜
2019年9月16日,北京產權交易中心發布的一條股權轉讓公示引起了關注。這條名為三亞鳳凰島股權轉讓項目顯示,三亞鳳凰島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將以40.37億元的底價轉讓100%股權。
項目基本信息顯示,三亞鳳凰島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港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郵輪港公司)45%股權,而郵輪港公司核心資產為三亞鳳凰島項目。
說起三亞鳳凰島,可以說是火熱時期海南樓市的象徵。鳳凰島當初的綜合發展目標是,成為三亞市、海南省乃至全中國首屈一指的豪華度假勝地。被寄予厚望的三亞鳳凰島對標的是美國邁阿密的郵輪之都、海港之城,其也被稱作是東方杜拜、夢幻之島。
三亞鳳凰島項目圖片 圖據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
項目信息還顯示,三亞鈺晟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將和鳳凰島郵輪港同時捆綁轉讓,轉讓底價為7.64億元,而鈺晟投資則持有鳳凰島郵輪港10%的股權。也就是說,三亞鳳凰島項目的55%股權將以合計48.01億元的價格被打包出售。可以說,昔日的明星項目如今被賣得有些黯然。
樓市象徵項目失色背後,是如今整個海南樓市在火爆一時之後漸歸「冷靜」。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海南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432.2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7.5%,連續11個月下降,且降幅基本保持在30%左右;全省商品房銷售金額為2083.29億元,同比下降23.2%。今年上半年,全省房屋銷售面積為394.4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7.1%;房屋銷售額為620.39億元,同比下降54.9%。
銷售數據大幅回落之外,海南房地產投資也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2017年,海南房地產投資額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是46.01%,2018年則降低到了35.49%。而從投資結構來看,海南省非房地產投資佔比則在持續增加。從今年1月至6月投資結構來看,全省非房地產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56.03%,較去年同期提升5.35個百分點。分市縣來看,全省有16個市縣(開發區)非房地產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在50%以上,其中,有5個市縣(開發區)佔比超過了80%。
對於海南樓市發生的上述變化,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分析認為,整個數據來看,海南樓市出現了降溫,市場效應比較不錯。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當前整個市場較好的導向。看來海南的全域限購,包括去房地產泡沫以及自由港建設對房地產提出的一些新要求,使得房地產市場交易量下降了,而泡沫的減少則有助於市場的穩定。
諸葛找房市場研究員姜國君則對紅星新聞表示,海南樓市今年以來的表現,充分體現了實施全域限購等調控政策取得的良好效果。「全域限購前的海南是全國樓市比較熱門的省份,外省購房者較多。受區域經濟發展預期的帶動,購房者對房價增值同樣有著較高的預期,這實際上已經存在一定程度的炒作。2018年4月份出臺的全域限購政策及時、有效地遏制了炒房行為,其政策結構和調控效果已成為比較優秀的範本。」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1-8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0.6%、銷售金額增長6.7%。「而從今年1-8月份海南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52%、銷售金額下降50%的市場數據來看,兩項指數接近趨同,二者之間的反差較小,說明房價雖有上漲但幅度較小,屬於比較良性的增長。對比全國房價明顯上漲的勢頭,海南在抑制房價上漲方面是值得稱道的。」
不讓地產「一業獨大」 海南新產業集群正形成
據海南日報報導,在海南省經濟發展歷程中,有兩次因房地產炒作引發問題,使得海南的發展走了彎路。
第一次是建省初期的「房地產泡沫」。當時全省人口不足700萬人,卻有兩萬多家房地產商。國家調控後,佔全國人口0.6%的海南,留下佔全國10%的空置商品房,「爛尾樓」多達600多棟、1600多萬平方米,閒置土地約1.88萬公頃,積壓資金800億元,導致海南成為金融高風險區。
第二次是國際旅遊島建設初期房價大漲。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作為國家戰略公布僅5天,全省商品房交易金額就達171億元,超過2008年全年總額,房價漲幅是全國平均漲幅的5倍。
房地產泡沫和房價瘋漲都給海南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據了解,海南50%甚至多一點的稅收靠房地產,有的市縣則高達70%。海南省省長沈曉明在發布會上就說,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海南的房地產佔到投資和稅收各50%左右,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很大。
海南房地產「一業獨大」的局面,已經成為海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大障礙。「一業獨大」、產業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偏弱,一直是海南經濟發展中的「老大難」問題,也是海南發展的痛點。
對於經濟發展過於依賴房地產的不良狀況,海南省毅然決然地對房地產進行了嚴格的調控。
2015年6月,海南在全國率先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按照全省整體「一盤棋」思路,為海南整體發展繪製了一張藍圖。
2016年,海南根據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斷然實行房地產「兩個暫停」調控政策,對商品住宅庫存消化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縣,暫停辦理新增商品住宅及產權式酒店用地審批,暫停新建商品住宅項目規劃報建審批。
2017年,海南取消中部12個市縣的地方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考核,規定五指山市等4個市縣的普通商品住宅不得向本市縣以外居民銷售。
而到了2018年,海南更是對商品住宅實施全域限購,同時著力推動保障性住房、人才房、改善性住房等建設。
今年1-4月份,海南房地產業稅收收入148.4億元,同比下降23.2%,減收44.9億元,稅收下降明顯。但是海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速依舊達到5.4%,並沒有因為房地產調控而出現經濟大起大落的情況。
連續的調控措施取得的效果明顯,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海南房地產投資額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是46.01%,2018年這個數字降到了35.49%。
擺脫了對房地產業的依賴,海南的其他產業開始有了發展的機遇和空間,而事實上也取得了比較亮眼的成績。
據統計,2018年海南省網際網路業、醫藥產業、醫療健康產業等重點產業增加值佔全省GDP的比重超過6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近70%;納稅總額是2015年的1.5倍,佔全省稅收的7成以上,成為海南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
房地產業下滑的背景下,海南正在形成新興產業集群。
旅遊業、網際網路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海洋等產業的目標是千億產值,會展、健康醫療、金融、航運、教育、文化、體育等作為重點產業,在推動海南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上發揮的效用越來越明顯。
當然,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也存在融合轉換不暢的問題。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李有豐就對媒體表示:「房地產業引領和帶動高新技術、金融、會展等其他十一個產業融合發展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造成房地產業缺乏長期的穩定支撐。」
對上述新情況,嚴躍進認為,網際網路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從整體上來講,使得海南的產業更加匹配,產業之間相對來說更加獨立,並沒有過於依賴房地產,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後續網際網路、醫藥、大健康等產業的發展,實際上需要配套人才、住房等需求。「但是,土地上的管控還是必須要做的,尤其是濱海一些地方的一些土地。」
雖然房地產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依然面臨挑戰,但海南省省長沈曉明表示,預計到明年一季度末,舊動能下調所導致的經濟下行壓力基本釋放完畢的同時,新動能所產生的紅利逐步積累,海南的經濟將進入良性快速的發展軌道。
海南發展的新舊動能轉換勢在必行,姜國君就認為,海南新興產業的較快增長和房地產的平穩運行,說明海南經濟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也是切實可行的。
「房地產的定位本身就是『房住不炒』以及『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其使命是解決住的問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必將被弱化和削減,至於對海南房地產因此失去穩定支撐的擔憂則是多餘的。」
此外,對於從房地產到諸多新產業應該如何更好地銜接和轉換的問題?姜國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將經濟驅動從房地產轉移到新興產業,相關銜接需要注重兩個方面:一是繼續保持區域魅力及增長態勢,這是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的基礎;二是涉及人口就業及收入方面不能形成落差,以確保社會消費能力、市場活力等方面的穩定。」
紅星新聞記者 白兆鵬 李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