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注意到,在神湯溝村海邊碼頭,停靠著幾十條養殖漁船。許多漁民穿著厚厚的水衣,冒著嚴寒,在漁船上裝卸新鮮的海蠣子。「整個春節都沒出海了,比往年推遲了至少半個月,今天捕撈上岸了2000多斤,如果有人要就趕緊來拉吧!」神湯溝村漁民馮丙雪介紹,這疫情來的很不是個時候,往年一過大年初二,他們都會第一時間出海,一條漁船一天就能捕撈回來數千斤海蠣子。今年發生了疫情,捕撈海蠣子也受到了影響,一直等到元宵節後,才有漁民陸續開始出海。當天大約有30多條漁船出海,拉回來10萬斤海蠣子,目前銷路遇到了不小問題。記者注意到,為了多賣海蠣子,漁民們都忙著把剛上岸的蠣子,清洗的乾淨後,分裝到一個個小袋子裡,等待商販去往城區。
●講述:
「俺村是海蠣子養殖專業村,全村大約有80多戶漁民有養殖場,總體產量在2000萬斤左右。原本節後就能銷售一半,但受疫情影響現在基本沒有銷售。」神湯溝村黨支部書記於國清介紹,海蠣子是青島冬季主要的海鮮產品,每年元旦、春節前後,正是鮮肥的季節,但今年遇到的情況有些特殊,如果再不抓緊銷售,怕是過了季節就會面臨減產。
「現在正是海蠣子鮮肥的時候,大家都急著利用微信朋友圈和自己的人脈,想各種方法銷售。」 於國清說,為了幫助漁民多銷一些海蠣子,春節過後,他們一方面抓住疫情防控不放鬆,另一方面想辦法幫助漁民銷售蠣子。目前看,前來聯繫購買海蠣子的,都是本地一些海鮮商販,數量比較少,還不能滿足漁民已經上岸的海蠣子產量。
記者了解到,神湯溝村所在的鰲山衛街道辦,春節一過也在積極幫助漁民想辦法,政府相關部門通過即墨宣傳部,在網上發了一條海蠣子滯銷的消息後,即墨本地許多社區市民紛紛打電話給於國清書記訂購,街道也為神湯溝村開了一條「綠色通道」。本地車輛按照疫情防控的相關規定,可以進村運輸海蠣子。雖然這是好事,但對於神湯溝村2000萬斤的海蠣子總產量來說,還遠遠不夠。
●呼籲:
「我是專門回到村裡,通過網絡直播幫老人銷售海蠣子。剛開始第一天,銷量還是有些少了,不過已經有許多粉絲關注。」2月18日下午,記者在神湯溝村碼頭上看到,漁民馮丙雪的兒子和兒媳婦,正在忙著為剛剛上岸的海蠣子做直播宣傳。馮丙雪說,春節過後,他當天就拉回來2000多斤,孩子們把整個海蠣子上岸清洗的過程,通過網絡直播了出去,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購買。
「今年的海蠣子個大,價格還不貴,現在正在嘗鮮的好時候。」於國清介紹,春節前帶殼的海蠣子每斤兩元左右,節後稍有下降,每斤在1.5元左右。而淨蠣子肉節後的價格在13元左右。往年,他們村的海蠣子除了在青島本地銷售外,多數都通過物流,運往外地銷售。受疫情影響,春節前只向外地運送了4趟約十幾萬斤蠣子,本想節後外地的交通運輸線能打通,但目前看暫時還不行,只能靠在本地銷售了。目前針對海蠣子的銷售問題,許多漁民心裡比較著急。
「往年正月一過,7成海蠣就已經銷售完了,今年受疫情影響,交通阻斷,市場停業,目前只銷售了不到三成,尚有至少1500萬斤海蠣子壓在海裡。」於國清介紹,以往都是以當地小商販零售和南方客戶批發採購為主要銷售方式,如果短時間內銷售不掉,進入5月以後,牡蠣就到了排卵期,口感不再受消費者歡迎,留給養殖戶的銷售時間只有短短二個多月,所以大家都非常焦急。
記者採訪了解到,位於鰲山灣的神湯溝村,從2000年開始養殖牡蠣,經過近20年發展,現已發展成青島最大的牡蠣養殖專業村之一。目前共有牡蠣養殖戶80餘戶,300多名漁民從事養殖業,年產牡蠣2000餘萬斤,年產值達兩千多萬元。於國清說,由於牡蠣養殖區分布在水質純淨的鰲山灣海域,漁民採用浮筏養殖而非地播養殖,所以其殼體內不含泥沙,不硌牙,生產的牡蠣素有「海底牛奶」之稱,平時,青島許多市場都有神湯溝的海蠣子。
當前,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牡蠣市場銷售受到巨大影響,雖然村「兩委」幹部千方百計出計策,力推牡蠣對外銷售,但對於全村龐大的養殖量來說,還是進展緩慢。目前,神湯溝村大量質優價廉的牡蠣急待出售,希望社會各界在這一特殊時期,伸出援助之手,幫助漁民們。
如有商超或社區統一訂購需求,可以撥打電話13361211876,直接與神湯溝村黨支部書記於國清聯繫。
如有電商平臺相助,也可撥打早報記者電話18661788506,記者將繼續對神湯溝海蠣子銷售情況進行跟蹤報導。
愛吃海蠣子的有口福啦!
你喜歡吃海蠣子嗎?
在評論區留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