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用了僅僅七個字,成就了多少人心中的江南夢

2020-12-13 騰訊網

聽過「最美是江南」的感慨,期待一場如約而至的重逢,就在一場江南煙雨中。

如杜牧所言——多少樓臺煙雨中!

每每讀到此句,恍若置身於江南的雨中,伸手去觸碰,一張一弛間便是一種詩意繾綣指尖,暈染以青花淡墨,任唐朝古都的畫卷在文字裡緩緩鋪展開來,擬一個如入仙境的夢,給自己一份唯美的懷想。

真想不出,杜牧是如何寫出此等佳作的: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詩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濛濛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經過杜牧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

詩一開頭,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裡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搖蕩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於這種繁麗,不同於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於一個角落,而是由於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

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於迷濛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句子把我們東方人的審美意趣,寫得如同夢境。

這樣的句子,或許也只有杜牧這樣的人才能寫得出來!

相關焦點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僅僅二十八個字,卻美得讓人心醉!
    杜牧,唐代著名詩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杜牧的詩以七言絕句著稱,並在晚唐時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又以杜牧的寫景抒情詩為一絕,其語言含蓄精煉,情景交融,意境幽美,宛如一幅雋永的畫卷。如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江南春》。
  • 江南是什麼樣的?杜牧這七個字很好地詮釋了她的樣子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其詩多為切世之作的詩人,在偶遇江南水鄉之後,深深地被她骨子裡的柔情所吸引,終究未能擺脫情寄山水,獨鍾江南的定律。在《江南春》一詩中,杜牧用短短七個字「多少樓臺煙雨中」道出了江南不盡的迷濛與那朦朧繾綣的南方絕美。《江南春》一詩的原文如下:「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 喬吉與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
    這座城承載了江南太多的風韻,二十四橋邊的紅藥年年如舊,讓兩個時代的文人,穿越空間的桎梏,因一場揚州夢而相逢。喬吉作為同張可久齊名的散曲家,書就了亂世之中獨特的愛恨離合。而正是由於他對杜牧的敬仰,讓他在筆下,為偶像構造出一幅緩緩開合的《揚州夢》。詩文裡的花前月下從不停歇,只是少有天長地久。喬吉不忍悲愁,所以一改前人的軌跡,為自己的偶像,寫下一幅圓滿的結局。
  • 杜牧的經典詩篇,僅28個字,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江南春景
    杜牧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詩人,他的名句膾炙人口「一騎紅塵妃子笑」「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善於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絕句體小詩加以描寫,含蓄精煉,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寫出一個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圖畫,下面這首詩就是其中的代表。江南春絕句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只是開頭的七字,便美得讓人心馳神往
    江南的山水美景給了世人太多的詩意,一提到江南總是讓人有說不玩的話語。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杜牧寫的《江南春》,寫出了婉約唯美的春天。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千裡鶯啼綠映紅」,遼闊的江南到處是鶯啼燕舞,綠樹紅花掩映。開頭的短短七字便寫出了江南美豔的春天。「千裡」說江南的幅員遼闊,偌大的江南。春天裡鳥兒啼叫,春草春花盛開,綠樹紅花,鳥語花香,這麼美的江南,多麼動人。
  • 杜牧《江南春》鑑賞,訴說一個不一樣的江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的這首七言絕句命題廣大,寫春著眼於整個江南。我們知道在沒有空中視角的情況下,描繪江南風光必然要加以想像,可知杜牧寫這首詩時採用的是虛實相生之法。首先來看首句,我想杜牧當時所處的位置應該是在山丘之上,周圍草木蔥蘢,繁花似錦。黃鶯啼叫悅耳動聽,時而飛起,時而枝頭跳躍。此句明豔流動,直切主題。用「綠」指代「草木之葉」,用「紅」指代「草木之華」。用「鶯啼」賦予動態生機。最讓人叫好的是「千裡」二字。正常情況下,眼前之景,杜牧那怕視力再好,看不過十裡之遙。
  • 杜牧這首《江南春》,只有28個字,意境深邃,絢麗動人
    春雨貴如油,特別是江南的春雨更是淡然悠閒。唐詩宋詞裡的江南的春雨,讓人覺得妙不可言。雨水在江南山水中如煙如縷,如同一層霧氣蒙蒙籠罩在江南水鄉中,對於這場春雨描寫最好的當屬杜牧的這首《江南春》,短短二十八個字,描繪一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
  • 杜牧的一首五言絕句,20個字,說盡了杜牧心中的委屈與不服
    今天接著讀杜牧的詩。還會順帶著說說杜牧的生平事跡。升調池州杜牧在黃州待得不開心,因為他想家,更確切地說,他想念長安,想念朝堂,一心一念地想以自己的有用之身(剛過四十歲的他竟然發自己已經滿頭白髮)替國家做點事,所以他更加著急。
  • 十年一覺揚州夢,十首杜牧古詩詞!
    前言靜品杜牧之詩,清麗俊逸又有卓越含蓄之姿,是以,最愛他筆下的江南煙雨,青山隱隱水迢迢,帶來片刻的美好安寧。江南之外,有哲理,有情深,無論哪一種都別有一番韻味,也永遠不忘,揚州三生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迷人的江南,依山傍水的村莊山郭,迎風招展的旗幟,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佛寺、樓臺,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且掩映於迷濛的煙雨之中,增添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
  •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詩,僅僅二十個字,卻是寫得氣勢恢宏!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今天陝西西安人,晚唐時期非常重要的一位詩人,他與當時的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他一生寫過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而且在他的詩作中,總是給人透露出一種非常憂傷,也非常落魄的感覺,也正是他的這一風格,使得他和詩作,讀起來也就更加的感人。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賞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注釋:啼:叫。  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酒帘,高懸在酒店外的標幟。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的總稱。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 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外,更有一首28字絕句寫盡江南春景之美
    比如在杜牧的精彩唐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當中,不過就是描寫的清明節來臨之時,春雨濛濛、路人行色匆匆這樣簡單的場景嗎?但是,這首古詩之所以流傳甚廣,就在於詩人把季節的變化、把思鄉的心情、把行人的神態,甚至結合詩人自己的人生經歷,都融入了這28個字當中,才寫出了如此深刻雋永的詩作。
  • 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遣懷》)「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寄揚州韓綽判官》)杜枚(803-約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西安)人,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被稱為「杜十三」。因晚年居長安南郊樊川別墅,又稱為「杜樊川」。
  • 中華經典資源庫34 | 古詩詞賞析:杜牧《江南春》
    杜牧:樊川居士他的七絕中寫得最棒的是詠懷詩  杜牧在中國詩歌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氣的詩人,他是晚唐的著名作家,他的字叫牧之,號叫樊川居士。杜牧在晚唐,之所以名氣很大,就是因為他的七絕寫得非常好。他的七絕中寫得最棒的是他的詠懷詩,比如他的《題烏江亭》就寫得非常漂亮,跟王安石的《烏江亭》幾乎可以經常聯袂被人提舉出來。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這句詩,到底諷刺了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的江南和白居易的江南,是不一樣的。你看白居易,他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一句重點在「憶」,是他舊曾諳的江南美景,而杜牧的江南更具體,有鶯啼、有山水、有寺廟、有樓臺。
  • 杜牧《遣懷》:一個滄桑綽約的煙雨揚州夢,卻被誤解為豔情詩
    《遣懷》詩歷來被人誤解為豔情詩,以為觀涉杜牧在揚州時的放浪生活。詩說: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所以,我們很難從杜牧的池州背景上尋覓到寫詩的緣由,也許存在一個我們無從知曉的偶然契機吧。再者,在闡釋詩歌時所用的「回憶」一詞時,通常意味著它是對自己處境的一種反應,具有當下的意義。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鑑賞
    搖蕩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於這種繁麗,不同於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於一個角落,而是由於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裡」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裡鶯啼,誰人聽得?千裡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裡,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 杜牧回憶江南的一首唐詩,其中寫到了一個著名景點
    當我們在題目當中把杜牧和江南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想到揚州。對於晚唐的杜牧來說。揚州代表了太多的內容。那裡有他生命當中最美好的時光,也有他生命當中最落魄的時光。因為得不到重用一身落魄,他才會到揚州城。但是在這裡,他過著沒心沒肺、倚紅偎翠的生活,人生倒也瀟灑了幾年。
  • 晚唐杜牧一首送別唐詩鮮有人知,但是最後14個字卻讓人印象深刻
    一提到晚唐詩人杜牧,我們就會想起他的「霜葉紅於二月花」、「春風十裡揚州路」、「豆蔻梢頭二月初」、「玉人何處教吹簫」。上述的這些古詩是杜牧最為出彩的七絕。作為晚唐和李商隱相提並論的重要詩人,杜牧的詩詞成就是很突出的。尤其是他的那些膾炙人口的七絕唐詩,不精雕琢卻散發著獨特的意境之美。
  • 杜牧這一首詩寫盡江南美景,蒙蒙煙雨籠罩萬裡江山,當真美不勝收
    大唐才子杜牧,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在如詩如畫的江南。因此他對於那裡的一切,都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一份美好的眷戀。江南,儼然已經成為了他心中最美的風景,是他一生都難以忘卻的地方。那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都如同種子一樣,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