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壓日:專家提醒中老年人養成監測血壓的好習慣

2020-12-18 荊楚網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記者黃濤 通訊員譙玲玲、童天玄) 疫情期間,52歲的段女士備受頭痛困擾,就醫才知禍首竟是隱匿的高血壓,5月17日「世界高血壓日」,武漢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李佐民提醒,中老年人應養成監測血壓的好習慣

52歲的段女士,家住江漢區,疫情宅家期間,出現間斷頭痛,偶爾還伴有頭昏、噁心,因為身體一向較好,就沒有去管它,只以為是自己心情太過緊張。一個星期前,段女士自覺頭痛加重,痛起來呈拉扯樣,偶然的機會到樓下鄰居家測量血壓,發現血壓特別高,隨後到武漢市第一醫院看門診,檢查發現高低壓(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為220/120mmHg。

入住武漢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病區後,段女士接受相關檢查,排除了繼發性高血壓及其他潛在的併發症及合併症可能後,被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三級極高危。入院後經及時接受藥物降壓及對症治療,血壓降至安全範圍,頭痛症狀消失。

武漢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李佐民介紹,高血壓不僅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病等主要併發症不僅致殘、致死率高,而且嚴重消耗醫療和社會資源,帶來沉重負擔。近年來,我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仍呈增長態勢,雖然近年部分地區的高血壓檢出率與控制率有所提升,但人群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仍較低,監測及控制血壓是減少心腦血管事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像段女士這種未經注意和及時醫療幹預的血壓升高,在精神緊張,勞累等誘因下會導致血壓水平在一段時間內升高甚至達到很危險的水平,最終有部分病人可能會發展為高血壓腦病、腦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主動脈夾層等危及生命安全,及時發現血壓異常和控制血壓很有必要。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李佐民特別提醒中老年群體,在疫情期間除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一下自身的身體基礎狀況,比如說血壓、心率等。如果發現有血壓的波動以及新發的血壓升高,應該就是儘早就醫、早診斷、早治療。血壓增高可以出現頭痛、頭暈等不適症狀,也可以毫無感覺,因此單憑感覺是不能判斷血壓高低的,一定要養成監測血壓的好習慣。另外,測量血壓之前應避免劇烈活動,休息5分鐘後測量。

相關焦點

  • 世界高血壓日 專家提醒中老年人養成監測血壓的好習慣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武漢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李佐民提醒,中老年人應養成監測血壓的好習慣。52歲的段女士,家住江漢區。疫情宅家期間,出現間斷頭痛,偶爾還伴有頭昏,噁心。因為身體一向較好,就沒有去管它,只以為是自己心情太過緊張。
  • 世界高血壓日:心內科醫生教你製作「血壓晴雨表」
    今天是世界高血壓日,教您製作自己的「血壓晴雨表」。工具很簡單,可以選用沒用完的病曆本,小朋友沒用完的練習本,大朋友用了一半丟了又可惜的筆記本,或者家裡大張的白紙,表頭註明「日期、時間、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備註」,縱坐標是「日期、時間」,這樣,一張簡單的血壓晴雨表就做好啦。
  • 定期自我監測 年輕人也需提防高血壓
    定期自我監測 年輕人也需提防高血壓 2020-10-12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測量血壓150/100,動態監測135/85,算不算高血壓?
    有人問華子,他每次到醫院測量單次血壓,總是在150/100mmHg以上,但他做了動態監測,血壓是135/85mmHg,他的血壓算不算高血壓,為什麼相差這麼多呢?華子告訴他,不論從醫院測量的結果來看,還是從動態監測的結果來看,他都已經是高血壓了。看他還有些疑惑,華子就逐項給他詳解了一下。
  • 24小時監測血壓準確嗎?內分泌高血壓怎麼查?高血壓患者速看
    血壓是衡量患者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的指標。生活中,很多上了年紀的人群,會通過自行購買血壓監測儀器,每天定時測量自己血壓的方式來監測血壓是否處於正常水平。有的高血壓人群,則會被醫生要求進行24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血壓監測。不同血壓監測的方式,以及準確程度,就備受血壓異常患者的關注。
  • 血壓高等於高血壓?闢謠:不能輕易根據一次血壓高就診斷高血壓!
    1周過後,趙大姐來住院找我,我看趙大姐每天監測的血壓結果,大部分血壓都在130左右,偶爾會出現160,但只有一次。最後我決定,暫時沒有必要吃降壓藥,還是觀察。現在看來趙大姐血壓升高的原因,就是和最近孩子出車禍,晚上又睡不好等等有直接關係,隨著孩子病情穩定,自己睡好了,血壓自然就恢復了。
  • 監測血壓該什麼時間測,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你不一定做對了
    醫生:我國發布的家庭血壓監測指南給出的方法是在早晨測一次,晚上測一次。張先生:具體到早晨和晚上是幾點?醫生:上面已經說到了,血壓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熬夜的人第二天早晨的血壓可能就會偏高,前一晚早早入睡可能就正相反,對於服用降壓藥的人來說,監測血壓也是對服藥方案是否合適的一種評價,如果不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就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
  • 24歲小夥被診斷為重度高血壓 專家提醒:高血壓逐漸「年輕化」
    23個「全國高血壓日」,今年宣傳主題是「18歲以上知曉血壓」,倡導18歲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監測血壓。為更好地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增強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識,浙大四院心血管內科舉辦「全國高血壓日義診公益活動」 ,向社會大眾贈送60個專家號以及200個普通門診號。
  • 高血壓一天量幾次血壓合適?什麼時間測血壓最好?答案或令你意外
    除此之外,高血壓患者還需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血壓水平,由於高血壓在併發症出現之前人們通常不會有任何不適,它就像潛伏在身體裡的慢性殺手,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身體的損害才會逐漸顯現,因此血壓監測也是高血壓綜合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高血壓一天量多少次血壓合適?
  • 血壓160/100要不要吃降壓藥?醫生說出實情,45-59歲的朋友看好了
    高血壓是一種在中老年人身上很高發的慢性病,有數據統計,我國45-59歲患有高血壓的人大約有1億。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疾病太常見了,無法引起每個人的重視,有的人在患上高血壓以後就會持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最終導致各種併發症纏身。
  • 高血壓趨於「年輕化」?若想控制好血壓,4個習慣能忍則忍
    高血壓患者之所以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一方面與遺傳因素有密切的聯繫,比如高血壓具有家族聚集性,如果長輩患有高血壓,那麼孩子患上高血壓的機率也會更大;另一方面與不良的習慣有聯繫,比如長期吸菸,熬夜壓力過大,飲食不當等等都可能會導致血壓逐漸上升,此時更容易加大,患上高血壓等血管疾病。
  • 高血壓患病率激增 衛生部提出每年至少測1次血壓
    10月8日,齊齊哈爾一家醫院的醫生在為高血壓患者測量血壓。10月8日是第8個全國高血壓日。天氣逐步變冷極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專家建議,人們應養成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和態度,避免高血壓的發作或病情加重。
  • 世界高血壓日|關注你的血壓和飲食
    在中國,大約有2.7億人患有高血壓。請謹記:沒有症狀並不一定代表血壓正常。因此,定期測量血壓非常必要,既是確保你的血壓在正常範圍內,也是為了在有血壓升高情況時能儘早採取行動。今天是「2020年世界高血壓日」,主題為:準確測量,有效控制,健康長壽。(滑動查看圖片)該如何控制患高血壓的風險呢?知曉自己的血壓水平很重要,同時關注那些可以改變的行為,幫你在日常生活中預防和控制高血壓也同樣重要。
  • 血壓140/90,算是高血壓嗎?跑步降血壓,到底靠不靠譜?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的疾病,而且在生活中也很常見。一些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壓的疾病,是一種陰影。有些人必須每天都服用藥物,才能夠保證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一些年輕人,年齡不大,都會出現血壓升高的情況。高血壓的出現一定要採用適當的方法來調節,才能夠保證身體的健康。
  • 祁東打造「基層高血壓監測點標杆單位」
    本報訊(通訊員 何曉曉 李萍)7月25日,衡陽市衛健委組織各縣(市)區衛健系統相關領導和專家等,參觀了祁東縣風石堰鎮杉鋪村衛生室高血壓監測點。今年初,杉鋪村衛生室被縣衛健局評定為該縣第一批「基層高血壓監測點標杆單位」。
  • 今天是「世界高血壓日」,您知道嗎?
    今天,2020/5/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可能有些朋友知道?也有朋友可能不知道?那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世界高血壓日的來歷…||世界高血壓日的來歷高血壓病是一種世界性的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為此,1978年4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心臟病學會聯合會決定將每年的5月17日定為「世界高血壓日」,旨在引起人們對防治高血壓的重視。
  • 血壓高的人,做到晨起「2堅持」,晚上「2不要」,或能穩定血壓
    高血壓是目前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患上該病後,患者需要一直服用降壓藥。若血壓穩定控制,對患者的個人生活不會造成太大負面影響。但如果血壓發展至不可控的地步,可能就會誘發腦梗、中風等嚴重突發疾病,危害生命。 高血壓的出現,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更多的與自身後天的不良習慣有關,比如以下這4種。
  • 世界高血壓日:血壓控制住也不能隨意停藥,得做好這4個血壓管理
    2020年5月17日是第16個世界高血壓日。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幾乎每5個成年人當中就有一個患有高血壓。也有一些患者見到自己服藥後血壓平穩就自行停藥,或者血壓高了才吃一次藥物,這樣做真的沒問題嗎?如果血壓控制下來還要再服藥嗎?一些高血壓患者在藥物治療過程中,發現血壓已經達到正常,就以為高枕無憂了,可以先把降壓藥停一停,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
  • 世界高血壓日 |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018 年修訂版
    每年的 5 月 17 日是世界高血壓日。據中國高血壓調查最新數據顯示,2012~2015 年我國 18 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粗率已達到 27.9%(標化率 23.2%),這就意味著,平均每 4 個成年人裡,可能就會有一個高血壓患者。並且此次調查與過去的 5 次全國範圍內的高血壓抽樣相比,患病率總體呈增高的趨勢。
  • 高血壓患者,除了鹽,3種美食也要管住嘴,如何降低血壓呢?
    近年來,在我們身邊患上高血壓的人越來越多,我們都知道,如果吃鹽過多的話,就會導致身體中的鈉鉀失衡,會對血管造成很大的刺激,容易誘發血壓升高。如果你經常吃的話,就會導致攝入身體中的鹽分含量超標,容易誘發血壓突然升高,尤其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像一些加工的肉製品,還希望你趕緊管住嘴,再喜歡也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