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津:特色種植做引領,拓寬增收致富路

2020-12-17 布爾津縣廣播電視臺

布爾津縣統籌推進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抓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開新空間,為鄉村振興開拓新路徑。

5月26日,記者在窩依莫克鎮託庫木特村農戶的採摘園裡看到,鮮紅欲滴的草莓,吸引著過往遊客及當地居民前來採摘品嘗。

有著多年草莓種植經驗的村民李世萍利用家門口的一畝多地種植草莓已有四年了,如今正值草莓成熟期,果大肉厚、甘甜適口的草莓讓前來體驗採摘樂趣的遊客絡繹不絕。等到大批量成熟時,李世萍還計劃將草莓做成果醬銷往內地,同時,今年李世萍又種植了20多畝的喀蜜瓜。

走進草莓採摘園,淡淡的草莓香味撲鼻而來,白花黃蕊吸引著小蜜蜂在地裡忙碌著,當地居民和遊客們正提著小籃穿梭在田間享受採摘的樂趣。「採摘園的草莓口感很好,摘了許多,聽說七八月份採摘園裡香甜的喀密瓜也成熟了,到時候有機會的話還會帶朋友一起過來玩,一同體驗田園採摘的樂趣。」伊犁遊客提列克·達吾列提汗說。

窩依莫克鎮託庫木特村距離布爾津縣城十公裡處,地處旅遊沿線,為了促進農民增收,該村依託地域優勢,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引導群眾調整產業結構,向農業觀光旅遊休閒度假轉變,逐步實現農工一體、農文旅結合,形成「三個產業」相互支撐、互動融合的產業發展格局,打通了一條種植基地、鮮果供應、產品加工於一體的生態產業鏈。同時,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依託庭院經濟,鼓勵農戶種植喀蜜瓜、草莓、果樹、沙棘等,促進農戶增收。待到7、8月份喀密瓜成熟季時,繼續引導瓜農打造自己的品牌,利用電商平臺,將喀密瓜銷往內地。

小茴香是一種天然草本植物,耐乾旱、抗病蟲,生長期無需灌溉,也基本不需要什麼管護。其莖葉、果實均是絕佳香料,可用作烹飪調味品;同時它還是一味中藥材,具有較高藥用價值,具有安神、止痛等功效。去年種植戶王在軍無意間聽說有老闆在北屯成功種植了1000畝小茴香,了解了小茴香的優點後,開始對小茴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說幹就幹,王在軍嘗試種植了600畝小茴香,當年便成功獲益,這讓他更加堅定了今年想要擴大種植規模的決心。這兩天,在喀克片區王在軍抓住當下有利時機,開始點播小茴香。

「種子現在已經種下去了,目前正在拱棚,後期我也會加大管理,提高產量,等到小茴香產生經濟效益,我會帶著有意願的農牧民一起種植,共同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種植戶王在軍說。

今年,布爾津縣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穩定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這一主體方向的同時,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特色種植產業,使特色種植成為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下一步,布爾津縣將按照「穩、調、優、強、擴、興」的發展思路,積極優化產業生產力的布局, 積極推動農牧業綠色、有機、特色、品牌化發展,圍繞農區畜牧業、旅遊業,擴大飼草料和特色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打造萬畝中草藥基地,帶領群眾走上特色增收路。(文圖/加爾恆 米麗)

第2081期

編輯:辛 華 阿爾生

初審:凌夏亭

終審:王 芹

相關焦點

  • 布爾津:村民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
    布爾津縣深挖旅遊富民潛力,圍繞布喀旅遊沿線地緣優勢,帶動周邊農牧民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旅遊經營促增收。也格孜託別鄉克孜勒託蓋村加拉恩阿什牧民定居點位於五彩灘景區旅遊沿線,該村依託旅遊業,鼓勵村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和農牧家樂,走上致富路。
  • 布爾津:特色產業引領迸發生機,築牢脫貧支撐
    布爾津縣緊緊抓住產業發展這個脫貧攻堅的「牛鼻子」,在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中,積極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通過政策扶持、創建品牌、開拓市場等措施,積極引導牧民轉變思想,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刺繡產業等,有效拓寬了多渠道增收致富的途徑,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致富路,跑出了「加速度」。
  • 岷縣草畜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
    原標題:岷縣草畜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 岷縣以特色優質牧草推廣種植和示範點建設為突破口,以做大做強特色草產業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精準發力,拓寬精準扶貧新途徑,助推精準扶貧向縱深發展。
  • 安徽池州:特色種植拓寬致富路 家門口就業樂鄉親
    中新網合肥12月4日電 題:安徽池州:特色種植拓寬致富路家門口就業樂鄉親  中新網記者 趙強  初冬時節,風寒雨冷,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裡山街道適四時黃精生產車間(就業扶貧車間)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村民們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食品包裝作業。
  • 高石村:特色產業拓寬增收路
    近年來,高石村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為抓手,探索出了一條促農增收致富路,讓這個貧困村蝶變成為美麗鄉村,實現了「綠富美」的逆襲。目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
  • 熱水鎮中藥材種植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今年來,該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發展南板藍根等中藥材種植,為種植戶開闢增收途徑。2020年和興村引導群眾種植南板藍根100餘畝,每年可收兩季,每畝投入0.5萬元,產值達2萬元。據悉,該基地種植的藥材大部分採用「訂單農業」模式,每畝淨利潤達5000元以上。和興村計劃繼續擴大規模種植藥材200畝以上。
  • 馬龍區竹園村:大莢豆拓寬群眾增收路
    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特約記者 尹路倉)馬龍區納章鎮竹園村以助農增收為主線,在發展好烤菸、玉米等傳統產業的同時,結合土地、水利、氣候等資源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探索致富新路子,積極發展甜脆大莢豆等為主的蔬菜產業,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路。
  • 布爾津:特色產業讓脫貧攻堅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布爾津縣農牧民在調整扶貧產業結構工作中通過特色種植、養殖和刺繡產業等,有效拓寬了多渠道增收致富的途徑,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致富路,跑出了「加速度」。  窩依莫克鎮闊普巴拉村駱駝養殖戶特列克•包爾汗一家10年來通過養殖銷售駱駝奶,讓他的錢袋子越來越鼓。3月10日,記者在養殖小區,見到了正在給駱駝餵飼料的特列克•包爾汗夫婦倆。
  • 上窩鋪村:小小紅樹莓,拓寬農民致富路
    上窩鋪村:小小紅樹莓,拓寬農民致富路 2020-09-15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特色民宿帶動連島漁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民宿作為一種新興產業,不僅助力旅遊發展,還可以有效拓寬漁民增收路徑,讓更多漁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 這就是山東|特色種植、休閒農場,農民增收致富確保小康成色
    山東作為農業大省,各地大力發展特色農作物種植,積極探索農業與採摘遊、休閒農場等旅遊模式結合,為農民增收致富拓寬渠道。 小甜瓜撬動15億大產業近日,章丘區高官寨街道甜瓜精品示範園內瓜果飄香、媒體助力,該區高官寨甜瓜季正式開幕。
  • 豐都黃嶺村:圍繞農業特色產業 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他告訴筆者,他們的具體做法就是,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以調整結構、轉變生產方式為主線,以發展標準化、規模化為抓手,突破性發展特色產業,深入推進生態農業發展,進一步助推脫貧農戶增收致富,讓大家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 新疆布爾津:「旅遊+」引導群眾搭上致富「直通車」
    童話邊城布爾津,人間淨土喀納斯。近期,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窩依莫克鎮託庫木特村的特色農家樂一條街,家家戶戶門口都停放著旅遊車輛,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品嘗著當地特色美食。
  • 奉節青蓮鎮:1500畝朝天椒拓寬群眾致富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31日6時訊(通訊員 何燕 沈一瓊)「今年沒能及時出門去掙錢,多虧了村裡發展的辣椒產業,讓我找到了新的增收門路。」近日,重慶市奉節縣青蓮鎮茂林村貧困戶王澤家笑著說到。筆者在茂林村朝天椒種植基地看到,王澤家正和工友們一起忙著給朝天椒苗床澆水、施肥,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 鄉村振興|種花椒養蘆花雞 特色產業拓寬致富路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汝濤 何慶哲)汶上縣楊店鎮立足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助推農民致富、集體增收。眼下,汶上楊店鎮彩山村二百多畝花椒迎來收穫季。「種的是大紅袍和獅子頭,今年才開始採摘,後年就進入盛果期了。」
  • 明山區特色種植引領村民走上產業致富新路
    明山區特色種植引領村民走上產業致富新路 2020-12-22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肥西縣官亭鎮:特色農業拓寬致富路
    解光勇家庭農場茭白地一景「我們目前種植的茭白有6、7個品種,都採用綠色無公害種植,茭白品質很高,可以說在市場上是數一數二的品相。現在新一季的茭白剛好成熟,正進入銷售黃金期,附近合肥、六安等地的商人紛紛來批發,銷路一點不發愁。」農場主人解光勇自豪地介紹道。
  • 額爾古納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李雪打包分割羊 近年來,額爾古納市大力發展鄉土特色產業,以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牧場作為載體,根據各鄉鎮的不同情況,推出不同的特色產品,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 黔西縣金碧鎮:黃精種植鋪就致富路
    楊姚 攝 12月17日,筆者走進黔西縣金碧鎮張家橋社區黃精種植基地裡,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當地務工群眾正在忙著種植黃精,企業贏利,農民增加經濟收入。 「雖然是冬天,但出著太陽也還是很暖和,在家裡也是閒著,來基地裡幹一天還是有幾十百把塊錢的收入。
  • 韶關乳源東坪:多方攜手共助農,黨建引領致富路
    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東坪鎮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形成村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走出一條村集體、村民多方受益的鄉村振興路子,帶動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穩定增收,攜手走上黨建引領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