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最新指南:運動多久才能抵消久坐風險?不同人群怎麼運動?

2020-12-25 上遊新聞

當地時間11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發布了有關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的最新指南。指南強調,通過增加活動量可以抵消久坐的健康危害;而且任何身體活動都很重要,而且有益長期健康。

截圖來源: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這份指南由來自六大洲的40多名科學家共同完成。指南指出,目前尚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設定久坐時間的上限,但每個人都應該儘量少坐多動。從爬樓梯、做家務和園藝到跑步、騎行、做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或團隊運動,只要動起來,所有的身體活動形式都能帶來好處。

指南強調了規律進行有氧活動和力量(肌肉強化)訓練的重要性,並且首次針對慢性病人群、殘疾人群、孕婦等重要的特殊人群提出了建議。核心推薦包括:

對於18-64歲成人,包括所有身體活動在內,建議每周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或至少75-100分鐘的高強度活動,或中等強度活動和高強度活動的相當量組合。暫時達不到目標的人群,建議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鍛鍊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不同於2010版指南建議有氧活動每次至少持續10分鐘,新指南強調任何時長的中等強度至高強度活動都「算數」。

每周至少2天進行中等或更高強度的肌肉強化訓練(包括負重訓練、核心鍛鍊)。

減少久坐,爭取每周活動時間超過上述建議值,以抵消久坐的健康危害。

對於兒童青少年(5-17歲),每天平均60分鐘的中等強度至高強度活動可以帶來諸多益處,活動量多多益善。

女性在整個孕期和分娩後應定期鍛鍊,包括各種有氧活動和肌肉強化運動,輕柔的拉伸也可能是有益的。

老年人(65歲以上)應該每周至少3天進行中等強度或更高強度的鍛鍊,重點關注功能平衡和力量訓練,以增強機體功能並防止跌倒。

對於癌症、高血壓、2型糖尿病和愛滋病等慢性病成人患者,如果沒有特定禁忌症,鍛鍊是安全的,益處通常大於風險。

對於多發性硬化、脊髓損傷、智力障礙、帕金森病、中風、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患者,鍛鍊同樣有益,在符合個人活動水平、健康狀況和身體機能水平時,沒有重大風險。

規律的鍛鍊是預防和幫助控制心臟病、2型糖尿病、癌症以及減輕抑鬱和焦慮症狀、改善認知能力、改善記憶力並促進大腦健康的關鍵。

不同強度的鍛鍊定義如下:

低強度活動:不會引起心率或呼吸頻率的大幅增加,如散步。

中等強度活動:會增加心率,仍然可以講話但會有些喘,比如快走、跳舞。

高強度活動:會大大增加心率和呼吸頻率。例如騎行、跑步、遊泳、搬運重物、上樓梯、打網球。

圖片來源:123RF

在同期特別專題發表的兩項大規模跨國研究還為WHO新指南提供了有力且廣泛的支持證據。

第一項研究強調了活動抵消久坐風險的作用。研究對來自四個國家共4.4萬多人通過可穿戴設備進行追蹤,數據表明:隨著活動時間減少、久坐時間增加,死亡風險也逐漸增加。每天長時間久坐(≥10小時)與死亡風險顯著增加有關,特別是在那些缺乏身體活動的人群中,而每天進行30-40分鐘的中等強度至高強度活動會大幅減弱這種風險。

另一項研究則表明,提高身體活動水平還能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因為通過改善健康,可以減少工作年齡段的疾病和死亡,促進出勤率、提高生產率。研究估算,達到WHO指南建議的活動量目標下限,從現在到2050年將能促進全球GDP每年增長0.15%-0.24%。

圖片來源:123RF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超過四分之一(27.5%)的成年人和四分之三(81%)的青少年的有氧活動量不達標。這相當於540億美元的直接醫療費用和140億美元的生產力損失。

「我們迫切需要優先考慮並投資促進身體活動的國家計劃和社區服務。」 作為這份指南撰寫負責人和特別專題的共同編輯,世衛組織Fiona Bull教授指出,「新指南強調了積極活動對我們的心靈、身體和大腦的重要性,所有人都能從中受益。」

來源:醫學新視點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指南指出,每天長時間久坐(≥10小時)與死亡風險顯著增加有關...
    【世衛組織建議成年人應限制久坐時間】11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布了有關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的最新指南。 指南指出,每天長時間久坐(≥10小時)與死亡風險顯著增加有關,特別是在那些缺乏身體活動的人群中,而每天進行30-40分鐘的中等強度至高強度活動會大幅減弱這種風險。
  • 金斯瑞科普|需要多少運動量,才能抵消掉10小時久坐的危害!
    此前一項分析表明,每天需要60到75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才能抵消掉久坐相關的死亡風險,但真的能夠有人堅持每天都去做足量運動嗎?應該不盡然。分析發現,與對照組相比(最高運動量/最少久坐時間),隨著中到高強度體育活動的時間減少,死亡風險也隨之上升。研究人員認為:「在每天達到30到40分鐘中等強度到劇烈運動的活躍個體中,久坐時間長與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與那些久坐時間較低的人沒有顯著差異。
  • 世衛組織發布《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動起來有益健康
    資料圖日前,世界衛生組織新發布的《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強調,「每個人,不論年齡和能力,都可以進行身體活動,而且每種活動方式都有用」,再次重申了包括運動鍛鍊在內的身體活動對於健康的促進和改善作用
  •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每天鍛鍊1小時就可以抵消長期久坐帶來的健康風險
    丁博士指出,如果再不採取措施來提高人群的體育鍛鍊水平,由於缺乏體育鍛鍊所帶來的經濟負擔預計還將在全球範圍內繼續增加,主要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18-64歲的成年人每個星期至少應該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在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對16項研究進行了分析,其中包括超過100萬人的數據。
  • 微信運動「步數排行榜」真的等於健康運動嗎?
    這股步行的風潮始於手機應用「微信運動」的悄然介入,這款兼顧社交和運動監控的應用程式,一時間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和追捧,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朋友圈裡有人在曬微信運動「步數排行榜」,但是運動步數越多就意味著更健康嗎?。我們應該明確,運動必然能夠起到增進和促進健康的目的。
  • 【愛衛運動】哪些場所和人群應戴口罩?怎麼戴?
    【愛衛運動】哪些場所和人群應戴口罩?怎麼戴?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哪些場所和人群應戴口罩
  • 世衛組織發起為期一年的戒菸運動 幫助1億人戒菸
    當地時間12月8日,世衛組織為2021年世界無菸日發起了為期一年的「承諾戒菸」運動,並發布了世衛組織指出,新冠肺炎大流行導致數以百萬計的吸菸者表示願意戒菸,「承諾戒菸」活動將通過採取以下行動幫助創造有利於戒菸的環境:倡導實行強有力的戒菸政策;增加戒菸服務;提高對菸草行業策略的認識,並增強吸菸者的戒菸能力,宣傳「戒菸就是勝利」的理念。
  • 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
    ●身體活動不足和久坐行為等不良生活方式會導致肥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及 2型糖尿病等)的發病風險增加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多種環境是指應該儘量為學齡前兒童提供豐富多樣的運動環境,讓其充分體驗室內、戶外活動環境的變化,以及地面、水中、冰雪等不同運動界面的差異 ,是在水中或冰雪環境中的運動能夠帶來額外的益處,可以讓兒童掌握更多樣的生存技能,發展身體控制能力以及適應不同環境的刺激等。
  • WHO全球活動指南,運動不止一面,教你怎麼動才健康
    但是這樣的運動對於健康來說夠了嗎?更重要的是,對於很多更需要體力鍛鍊的人群,比如老年人、有慢性疾病的人,現代社會的健身環境似乎並不那麼友好。運動有益於健康,這已經是公認的了,但是哪些人需要動起來,怎麼動,動多久,才能讓運動對健康的效果最大化?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WHO推出了最新全球活動指南,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教教大家怎麼」動「對健康最有好處。
  • 中華中醫藥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制定《不同人群居家鍛鍊專家建議》
    中華中醫藥學會運動醫學分會組織相關專家,針對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三類不同人群居家鍛鍊提出建議,指導居家人群安全有效科學鍛鍊。02居家活動不足對身體的危害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指出「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 世衛組織:日本人不運動,卻最健康長壽!原因都藏在了飲食上
    國際上是這樣劃分年齡段的(世衛組織):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至74歲為年輕老年人;75歲至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尤其是日本,世衛組織表明,不愛運動的日本人,截至2015年為止,已經連續22年蟬聯全球人均壽命榜首,其中男性平均80.5,女性平均86.8,而這麼高的數字背後是日本人一直不斷堅持的健康飲食習慣。
  • 2020年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世衛組織發布新的預防結核病指南
    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發布了預防結核病新指南,旨在幫助各國加速努力,通過提供預防治療來阻止結核菌感染者成為結核病患者。2020年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主題是「時不我待」。今天,該疾病仍然是世界上頭號傳染病殺手。2018年,全世界有1000萬人患上結核病,另有150萬人因這種疾病失去了生命。
  • 程式設計師運動指南
    程式設計師是久坐的職業,身體很容易產生一些問題,比如腰間盤突出,腰肌勞損,頸椎病等。所以保持運動很重要。我以我個人的運動經歷來說一下,我開始寫程序時也不注意身體,慢慢出現各種問題,最明顯的就是肚子增大。而且頭老是疼。這些剛開始都沒在意。
  • 運動能給孩子帶來的好處你意想不到,3~6歲兒童運動指南供你參考
    本圖片來自百家號圖庫隨著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帶孩子運動也逐漸成為爸爸媽媽們的必修課。但是應該怎麼科學地帶孩子運動?每天要運動多久?以及要不要給孩子進行專項的體育訓練?相信和這位媽媽一樣,這些問題大家心裡都還沒有底。面對大家的這些困惑,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何科學地安排學齡前(3~6 歲)孩子的日常體育活動。
  • 世衛組織:澳大利亞排名第一,中國……
    世衛組織公布了數據,超出意料之外很多人的思想還停留在幾十年前,認為癌症是一個不常見的絕症。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推移,癌症的罹患率在不斷升高,並且具有年輕化趨勢。世衛組織在2018年公布了一組「全球各國75歲前累計患癌風險」的數據。
  • 運動多久才能使體內脂肪燃燒?
    有許多人都覺得減肥真的是太難了,不僅要控制自己的飲食習慣,還要多加運動,這兩項對於一些女生來講簡直就是最糟糕的事情。她們不僅不能夠管住自己的嘴巴,而且還覺得運動很浪費時間。看到很多美食都不能吃,這對於一些吃貨來講簡直就是最大的懲罰。在很多人的意識當中,想要減肥就必須要運動,靠運動量來減掉身體內的脂肪。
  • 7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運動多久合適?如何才能健康長壽?
    對於70歲以後的人群來說,衰老的更加明顯,為了延緩衰老,很多這個年齡段的人開始選擇通過運動延緩衰老的進展。為了讓大家少走彎路,我來聊一聊如何才能做到延年益壽。 1.7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應該運動多久?如何運動?
  • 飯後多久可以運動 飯後要這樣運動才對
    運動的好處相信大家都知道,如今的人們有亞健康狀況等,基本上都是因為吃了太油膩,而不運動導致的。那麼,飯後多久可以運動?為什麼飯後不能立即運動?飯後怎麼運動?一起來看看吧。飯後多久可以運動吃完飯很多人為了減肥等都會選擇運動,那麼,你知道飯後多久可以運動嗎?
  • 妊娠期是特殊時期不需運動而需久坐?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高文楨 吳一波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於2002年針對孕期運動就曾發表過新的建議和指南,推薦每日中等運動量(不少於30分鐘)對孕婦有利。而國內孕期運動的現狀並不樂觀,多數孕婦對孕期運動的安全性存在顧慮,認為「妊娠期是特殊時期不需運動,而需久坐」,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 (附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運動指南)|兩會熱點
    一關於體育教育,姚明說過這5句話怎麼讓更多的孩子愛上體育,一直是姚明關心的重點。體育到最後是身體和頭腦的結合,只有好的身體,才會給頭腦等其他部位提供動力和支撐,才能最有效率地發揮出身體最大的潛能。所以,體育可以鍛鍊人的精神,不能人為地把體育和教育分割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