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人員正在精心製作「孬飯」、攪團等青海傳統臘八飯。 楊文靜 攝
美食出鍋後,老人們排隊等候打飯,品嘗後的人讚不絕口。 楊文靜 攝
中新網西寧1月15日電 題:西寧老人共品青海傳統臘八飯「孬飯」暖胃更暖心
作者佘麗莎
新鮮的精羊排用大火煮開撇去血沫,放些薑片、花椒粒、八角等調料,小火慢燉至湯清肉爛後,再放入白蘿蔔、涼粉、炸好的土豆塊等輔料,沒一會兒,肉嫩、湯鮮、菜軟糯的青海傳統臘八飯——「孬飯」就端上桌了,食用之前,放一小撮香菜和蒜苗沫,色香味俱全。
臘八節將至,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青海,人們更喜歡吃用羊肉製作的「孬飯」過「臘八」。不僅因其更符合當地人的飲食習慣,更因為高原的臘月裡氣溫很低,男女老少吃一碗溫補的「孬飯」,渾身立馬暖洋洋。
15日,西寧市南川西路街道辦福祿巷南社區聯合青海省海都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在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就為轄區內50餘名老人精心製作了「孬飯」、攪團等青海傳統臘八飯,希望老人們食用後驅散體內的風寒的同時,也提前感受新年的氣氛。
其實,「孬飯」名實則為熬飯(「熬」念:nāo),因青海方言中「熬」的發音為「孬」而來。青海地處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氣壓低,沸點只有八九十度,想要吃到一頓煮的軟爛的「孬飯」就得先把羊肉熬了又熬,故聰慧的青海人就形象地命名其為「孬飯」
74歲的老人張雙選品嘗社區工作人員製作的「孬飯」後讚不絕口,他除了向工作人員表達謝意外,還向眾人講解的「孬飯」的食補作用。
「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或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溫補、解膩、去火的作用。」張雙選說,「『孬飯』一般都搭配上蘿蔔、豆腐等涼性食品以平衡食物藥性,再配上青海人都愛吃的洋芋,不僅讓人食慾大增,還達到了養生的目的,所以臘月裡吃『孬飯』再好不過啦!」
此外,當天另一個青海傳統美食——攪團,也頗受歡迎。先在細膩的豆面種加入少量麵粉,鍋中水開後放少許鹽,邊攪動,邊加豆面,直到乾濕合適,主體就做好了。
在場的老人對記者說,攪團的吃法有很多種,可以趁熱用勺子挖一塊放在碗裡,調入事先備好的油潑辣子,蒜泥、韭菜沫等,再配以青海酸菜、土豆絲等配菜食用;也可以待攪團涼了之後,用刀切成小塊,再配以以上材料食用。
當日,在品嘗過青海傳統臘八飯後,社區的工作人員和老人們做趣味小遊戲、拉家常,現場氣氛輕鬆愉快,歡聲笑語不斷。
西寧市南川西路街道辦福祿巷南社區黨支部書記馮軍芳介紹,舉辦此活動,不僅為轄區老人們品嘗富有節日色彩的食品,更希望排解孤寡老人的孤獨感。
「快過年了,每逢此時也是孤寡老人感覺最孤單無助的時候,我希望一碗普通的『孬飯』不僅溫暖這些老人的身體,更溫暖他們的心。」馮軍芳說。(完)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