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網紅城市,重慶,一定是一座繞不開的魔幻之都。首先,在美食方面,重慶就已經徵服了大多數人的胃,大名鼎鼎的重慶火鍋幾乎成了人們前往重慶且排名以絕對優勢靠前的最簡單理由。而除了打卡重慶火鍋,更多的打卡地也是有逐一紅火!解放碑、洪崖洞、朝天門,磁器口、四川美院等。當穿樓而過的輕軌——李子壩這一網紅景點被發現後,更是成了人們吃完火鍋後,也要張大嘴「吃」的又一大特色之一!然而既是這樣,我依舊匆匆的四次短暫停留在市區,並沒有去哪裡打過卡。
就拿此次重慶之行來說,我落地重慶之後,直接奔向了位於重慶東北部地區的梁平。同樣,這次的行程,也毫無意外的給了我認識重慶另一面的機會。歷史上的梁平被稱作梁山,又稱都梁。是在1952年取「高梁山麓平疇遠」之意更名城為梁平的。梁平有著綿長的歷史以及厚重的人文,更有著山清水秀般的田園風光和以溼地潤城著稱的國家水生態文明示範區。而最吸引人的,則是被譽為「西南禪宗祖庭」和「天下第一禪堂」的雙桂堂。
雙桂堂始建之初距現在已有360多年的歷史,年份雖然不長。但論其「輩分」和在佛教界的地位,雙桂堂卻有著「宗門巨擘」的美譽和「西南叢林之首」、「第一禪林」以及更被尊為「西南佛教禪宗祖庭」的盛名!不僅在重慶乃至國內,更是在東南亞佛教界都極高的顯著地位!
而雙桂堂明明是一座寺廟,為什麼卻以「堂」來命名呢?這一點,幾乎在國內也是少有的,難不成這雙桂堂的前身是一所「學堂」?的確,在坊間傳說及後人的頗多附會中可以略知一二的是,雙桂堂堪稱西南禪宗之「大學堂」,這裡、曾「教」出一批又一批的方丈、住持和高僧。自然,這「西南禪宗祖庭」和「天下第一禪堂」的說法就坐實了。
而「雙桂」則是因寺內大殿前有兩株古老的桂花樹,一金、一銀兩株桂花樹左右對列,故更原名福國寺為雙桂堂。說到這兩株桂花樹,就不得不說說雙桂堂的創始人破山和尚。明末清初的時候,一位受法於浙江寧波府天童寺的川籍弟子就要歸去,指點他的密雲大師掘了兩棵桂樹苗交給弟子破山。而這桂樹正是由月宮中的嫦娥親手澆灌培養,在一個中秋之夜,嫦娥將這兩棵桂樹苗帶著滿枝的清香散落在寧波天童寺院內......
密雲大師囑託道,將桂樹帶回蜀中,桂樹在哪裡落根,哪裡便是你的安身地。於是、破山就這樣背著兩株桂樹來到了梁平縣金帶鎮的一處土地公廟前,由於日夜兼程,破山恍惚間便睡熟了。猛然間醒來時想起了桂樹,而此時,桂樹已經生出根須,緊緊抓著泥土。自此,破山便在此地開山建寺、傳播佛法,並將寺院取名為雙桂堂。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破山和尚憑藉自身的博學多才和不拘一格收納徒弟,加之寺規戒律也是張馳有度。一生中在此共培育弟子一百餘人,並達成了弘化一方並使之法緣興盛!後來,這些弟子又分赴四川、雲南、貴州等地,重建殘壁斷垣的佛寺,安僧辦道。破山也因此功彪佛史,也就有了後來的「雲貴川業林祖庭」之尊,乃至在東南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保存著破山廟一類的紀念建築群落。而在雙桂堂,也確實能找到類似學堂的建築或擺設......
而更加讓雙桂堂蜚聲海內外的,也遠遠不止於此。雙桂堂前後歷經二百餘年始終建成。這裡的殿、堂、樓、閣都一一各具特色,僧侶房舍三百二十八間,四十二個海壩天井。其間連廊密布、格局布置合理,院內綠意蔥蘢古樹參天,景觀玲瓏古雅又顯環境清幽。迴廊曲巷,長亭短榭,廊巷緊連;婉轉幽深,無不引人入勝......
而宏大的明清宮殿式建築群,佔地面積160餘畝,關聖殿、彌勒殿、大雄寶殿、文殊殿、破山塔、大悲殿、藏經樓,七重殿堂一一平行排列在中軸線上,均勻而對稱。有大量的彩繪、泥塑、磚雕、石刻、木刻。在雕梁畫棟的高雅秀麗之中,蘊藏著矯健;在飛簷翹角間透露出精緻細膩的民間藝術風格。 寺內石碑、木刻、書法、繪畫技藝精湛,雕花寶頂和無處不在的浮雕更體現了古代工匠較高的建築工藝和手法精進的水平。
而最讓人們驚嘆的是雙桂堂雖歷經滄桑,卻仍有館藏文物多達230多件。其中名人字畫61件、佛像100尊、其中非常著名的銅佛、竹禪畫、玉佛像均是國家二級保護文物。請雍正皇帝御賜《藏經》一部天聾、地啞、銅鑼、銅鼓四種,各類石刻碑記多塊。寺內另有僧舍利塔四座,金帶一領,舍利子一顆,系竹禪和尚從五臺山請得,更被視為鎮寺之寶。但令人遺憾的是,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貝葉經》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被盜,至今仍下落不明......
但既是這樣,雙桂堂仍是自明清交替之際,在中興佛教文化方面乃至今時今日都當之無愧的作為「學業禪堂」的十方叢林,並依舊起著深遠的影響與作用!而作為梁平知名的旅遊景點來說,雙桂堂還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尤其在每年的金秋時節,也就是八月底九月初開始,禪院桂花飄香、佛樂繞梁......若能在這樣的意境當中領略「西南佛教禪宗祖庭」的莊嚴肅穆與巍峨雄姿,想也算是一種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