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改名」不了了之,民進黨當局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2020-12-14 中國臺灣網

華航飛機。(圖片來源:臺媒)

香港大公網20日發表朱穗怡的評論文章說,「去中國化」的「正名潮」最近在臺灣死灰復燃。事件源於近月民進黨當局大搞「口罩外交」,負責運送口罩等醫療物資的中華航空的英文名稱是「China Airlines」而被一些人誤以為是中國大陸的航空公司,於是也以為口罩是中國大陸贈送的,讓臺當局「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島內「臺獨」分子紛紛叫囂「華航改名」,蔡英文也聲稱「要增加華航的識別性」,但始終不敢正面回應改名一事。因為民進黨當局心知肚明,如果華航可以改名,當年陳水扁當局早就做了,哪裡還會等到今天?華航改名的後果就是將會失去航權,即大部分的航線。試問,臺當局能承受這樣的後果嗎?所謂「華航改名」根本就是一個假議題。

華航改名絕非是臺當局可以單方面操作的事情,而是涉及航權問題。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就有180個。這些國家都遵循一個中國原則,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領土。這些國家會允許帶有「臺獨」意味的臺灣航空公司入境或過境嗎?

所以,當綠營政客再次炒作「華航改名」時,華航企業工會即表示反對。航空公司改名牽涉甚大,包含各國的航線證書、航空器註冊證書,還有相關登記執照,以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機場代碼的變更、訂位系統與相關的共掛航班整合。此外,據說China Airlines這塊招牌價值十億美元,如果改名,所涉及的商業合約恐怕也會受影響,損失難以估計。

除了華航,中華職棒及臺灣出入境證件也成了綠營政客的目標。這顯然也是「臺獨」分子「自娛自樂」的「口水仗」。

在體育領域,一個中國原則同樣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如果中華職棒改名為「臺灣職棒」,則很可能失去參賽資格。這也是中華臺北奧委會不敢改名為「臺灣奧委會」的原因。

至於證件改名,臺當局就要問一下臺灣民眾是否以後都不想去其他地方了?因為與中國大陸建交的180個國家都堅持「一中」原則,怎會承認「臺獨護照」?

15年前民進黨陳水扁當局第二任期內就曾大搞「去中國化」的「正名潮」,但只能對島內企業,如「中正機場」、「中國石油」、「中國造船」等開刀,改為「桃園國際機場」、「臺灣中油」、「臺灣國際造船」,而對於涉及國際合約的華航、中華電信等的改名只好作罷。由此可見,「臺獨」在國際社會毫無立足的空間。如今15年後,民進黨當局的「正名潮」也註定一敗塗地,其「以疫謀獨」的把戲終將「竹籃打水一場空」。(編輯:李傑)

相關焦點

  • 民進黨炒作華航「改名」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民進黨炒作華航「改名」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2020年07月23日 16:0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這兩天,民進黨當局重施故伎,再次上演「正名」把戲,「華航改名」又榮登島內輿論熱榜。
  • 蓬佩奧荒唐言論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蓬佩奧荒唐言論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020年11月16日 15:2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對於蓬佩奧的言論,如果民進黨誤判形勢,甘當美國「棋子」,最後只能是引火燒身必自焚。正如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所說,臺灣是中國一部分,這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民進黨當局頑固倚美抗陸、倚美謀「獨」,沒有出路。進行謀「獨」挑釁,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shoot yourself in the foot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He'd have a real shot
  • 一課譯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Photo by nicollazzi xiong from Pexels「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文俗語,字面意思是「lift a rock only to drop it on one's own feet」,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
  • 民進黨當局藉機炒作,操弄臺灣華航改名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民進黨當局不斷操弄「去中國化」,這一次,輪到在航空行業上動手腳。日前,臺灣地區民進黨當局宣布向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捐贈1000萬片口罩。臺灣地區外捐口罩運抵荷蘭 圖自社交媒體4月10日,民進黨「立委」林楚茵就在臉書發文稱,臺灣「口罩外交」,指派華航運送,華航機身上英文「China Airlines」容易讓當地人產生混淆,誤以為是大陸送的口罩,「應該改名,讓一切回歸正常化」。
  • 你知道"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用英語怎麼說嗎?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文俗語,字面意思是「lift a rock only to drop it on one's own feet」,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hurt oneself by one's own
  • 抗疫之際吵華航改名 民進黨鬧事為哪樁?
    「華航改名」其實是被政客玩到老掉牙的假議題。(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全民抗疫之際,「綠委」倡議華航改名,林佳龍、蘇貞昌先後「贊聲」。疫情當前,民進黨當局挑動華航改名的敏感神經,用粗暴的手法激化兩岸對立,坐實「以疫謀獨」,只會讓臺灣當前僅剩的些許國際空間更加陷入困境。    「華航改名」其實是被政客玩到老掉牙的假議題。2006年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陳水扁就曾主張華航改名「臺灣航空」或「福爾摩沙航空」,後因牽涉國際航權、商標等複雜問題,且華航工會估計光牽扯烤漆、人力、商標等成本,超過新臺幣10億元,最後不了了之。
  • 華航改名鬧劇一再上演
    2006年阿扁指示要中華航空改名「臺灣航空」或「福爾摩莎航空」。而華航工會表示改名牽扯烤漆、人力、商標等成本,超過新臺幣10億元,後來不了了之。2016年由於大陸要求各國航空公司標註「中國臺灣」,改名再被提起,蔡英文指示黨內研究,並無下文,悄無聲息。
  • 改不掉「China」,華航成了民進黨當局的出氣包!
    【來源:中國臺灣網】改不掉「China」,華航成了民進黨當局的出氣包!(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航一塊布惹出大麻煩!民進黨當局最近大打「口罩外交」,把口罩裝箱援外的過程敲鑼打鼓,沒想到因為華航在貨櫃前頭掛上「China Airline」公司旗幟,比一旁的「Taiwan can help」還醒目,讓島內有些網友跟綠營人士看得刺眼,改名話題於是再次被提起。臺灣《聯合報》指出,為民進黨當局做事的華航,有功無賞,打破要賠,也真是始料未及。
  • 臺灣網軍只是一群跳梁小丑,操弄「華航改名」是愚昧之舉
    (圖片來源:臺媒)  近日,臺灣網軍惡意攻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又在吵華航改名。臺灣資深媒體人清道夫16日在臺灣「大華網絡報」發表評論指出,臺灣網軍只是一群不會思考,被情緒與偏見牽著鼻子走的群眾而已,更可怕的是民進黨當局似乎又被這些網軍牽著鼻子走。
  • 德國欲哭無淚,千億訂單說沒就沒,國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德國欲哭無淚,千億訂單說沒就沒,國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們中國是很喜歡和別人合作,大家一起發展才是中國喜歡看到的局面,但是不免總有些國家喜歡搞些么蛾子,認為中國還是好欺負,居然在進行合作時原地起價,不顧全當前局面的。
  • 民進黨民代欲操弄中華航空改名 業界擔憂影響航權
    民進黨當局近期對外捐贈口罩等物資,臺灣中華航空公司多次執行運送任務,有民進黨民意代表聲稱華航英文名「China Airlines」容易讓外界誤以為是大陸的飛機,提議華航改名。臺灣航空界人士對此表示擔憂,認為改名不僅需付出巨大成本,還可能會影響航權。
  • "臺獨"貨機首航香港取消,航司緊急調換飛機,改名鬧劇不敢繼續
    按照民進黨當局的想法,這些做法可以有效地提升當前臺灣的所謂"國際地位",而且他們還發出叫囂要為中華航空改名,就在如今"臺獨"塗裝貨機首航香港被取消之後,當頭一棒再次打在了中華航空的身上,為了不影響後續航班的運營,
  • 民進黨炒作華航改名?國民黨譏諷「笑你不敢」
    原題 民進黨炒作華航改名?
  • 民進黨當局藉機炒作 操弄臺灣中華航空公司改名
    原標題:民進黨當局藉機炒作,操弄臺灣華航改名[文/觀察者網熊超然]民進黨當局不斷操弄「去中國化」,這一次,輪到在航空行業上動手腳。日前,臺灣地區民進黨當局宣布向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捐贈1000萬片口罩。
  • 「華航」改名成「中國臺灣航空」,是民進黨想要的嗎?
    近日民進黨當局積極展開「防疫外交」,口罩大放送。且先不論臺灣的口罩是不是已經到了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所說的「自己吃剩的才要給別人」的階段,單從送口罩時的政治動作看來,民進黨當局的所謂「防疫外交」就充滿了政治算計,令人嘆為觀止。
  • 蔡英文若是再被美國牽著鼻子走,恐怕會把石頭砸自己腳上
    事實上,在美國政府的眼中,民進黨當局只是他們謀求政治利益路上的一顆「棋子」,而民進黨當局還甘於當這顆「棋子」,這對於美國政府來說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可笑的是,民進黨當局作為美方的「棋子」卻還樂在其中,但是他又怎麼會知道,他這顆「棋子」只是美方在謀求政治利益時作為惡化中美關係的「一張牌」,但是真正涉及到美方自身實際利益的時候,美方還是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至於民進黨當局這顆棋子,那個時候可能就不在美方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 綠營操弄「華航」、「中華職棒」改名 鼓譟「去中國化」
    臺灣華航客機。(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4月15日訊在全民抗疫的關鍵時刻,島內一些「臺獨」分子又操弄起了「去中國化」的議題。起因是承擔民進黨當局對外運送口罩任務的臺灣中華航空公司,被一些綠營人士指稱,其英文名「China Airlines」容易被誤認為大陸籍,揚言要進行所謂的「正名」。此事這兩天在島內成了綠營人士持續炒作的焦點。綜合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蘇貞昌13日已下令要求華航機身彩繪不要把「China」弄得那麼大,並稱應多標臺灣標誌。
  • 風向變了 華航「更名案」民進黨態度軟化
    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提出將「正名」修正為「改名」等建議,還建議對提案先行擱置,被指態度有所放緩。  民進黨團在立法機構會議上提出,針對中華航空和旅行證件的「正名」案,建議分別修正為「華航改名」和「提高旅行證件辨識度」。兩項提案在二讀通過後將交付黨團協商,最終定調期限將再延後一個月。由於民進黨當局立法機構會期將在五月底結束,這兩項提案最有可能在5月29日處理。
  • 華航正名案過關?改名後只恐航權「飛了」
    資料圖片來源於網絡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版護照」和「華航正名案」,昨天在臺當局立法機構過關,有學者坦言,華航改名至少要花上新臺幣10億元成本,而且改名花錢事小,最難的還是航權問題,各種約定不只要重新談過,還有可能直接被收回拿不回來,民進黨只恐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