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典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推出「白話版」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四大古典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推出「白話版」

  本報訊 (記者 張建波 通訊員 徐興華)從江陰走出去的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遊記文學家徐霞客,給後人留下了一部60萬字的文言文版古典地理名著巨著——《徐霞客遊記》。如今,為了讓更多人讀懂這部巨著,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山水之美,無錫、江陰本土的歷史文化研究學者決定聯手出版一本「白話版」《徐霞客遊記》(以下簡稱《遊記》),近日由呂錫生教授主編、廣陵書社出版的《徐霞客遊記白話選讀》一書問世。

  徐霞客的老家,就在無錫北和江陰搭界的徐霞客鎮(原叫「馬鎮」),從無錫市區向北沿著惠山大道一直向前,就可以到達這個現今依然古色古香的村鎮。

  明末,徐霞客就誕生在這裡,當時叫無錫北門外馬鎮南暘岐村。徐霞客他一生從事旅行考察探險,用日記詳細記錄了實地考察的所見所聞所思,凝結成了一部60萬字的《徐霞客遊記》,也造就了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遊記文學家。因此明末清初徐霞客及其《遊記》,即被學界驚呼為「千古奇人」和「千古奇書」。

  徐霞客與中國的旅遊事業密不可分並影響重大。解放後《遊記》被定為四大古典地理名著之一,改革開放後則被公認為代表中華文化的20部經典著作之一,並列入中央提倡閱讀的百部傳統文化經典。

  然而,自《遊記》誕生300多年來,其名聲只是在學界傳播,始終未能普及到民間。在旅遊業勃興的今天,人們對徐霞客及其偉大精神,或多或少已有所知曉,但是至今真正讀過乃至能讀完《遊記》的人,則寥寥無幾。究其原因,60萬字的文言實錄足以令人望而生畏,無法卒讀。「作為這樣一位世界歷史文化名人的家鄉,宣傳宏揚徐霞客精神、普及推廣其《遊記》,我們這些人義不容辭,尤其對於近在咫尺的無錫徐霞客學術研究者而言,更應首當其任。」

  據悉,近年來,有關徐霞客研究的學界已形成了共識,要選編一本既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又能窺見《遊記》大致全貌的白話選讀本。但終究因為難度太大,一直未有人敢於著手啟動這項工程。

  幾年前,呂錫生教授等接受了這個挑戰,決定啃下這塊「硬骨頭」。據介紹,他們首先確定,按徐學界公認的徐霞客是「我國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遊記文學家」定位出發,選擇全書的精華文段譯成通俗易讀的白話,選文突出重點,面面俱到,能充分體現出這三個「家」的標準。

  其次確定翻譯標準,要把《遊記》選段的文言文翻譯成白話,符合現代漢語規範,必須達到「信、達、雅」的標準。既要忠實原著,又不能死譯、硬譯,力求做到通順而生動的直譯,也就是在忠實於原文、體現原文精彩意涵的前提下,「譯文儘可能生動優美,通俗易懂,有較強的可讀性,真正做到雅俗共賞。」

  與此同時,挑選、組織以無錫為主,包括江陰、上海、雲南、貴州等地在內的編譯人員。初稿完成後,對每一篇譯文進行「三堂會審」,歷時一年多,才最終定稿。

(來源:揚子晚報)

相關焦點

  • 《徐霞客遊記》糾正了過去地理書上的錯誤和沒人記載過的地理現象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明朝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明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的作者,被稱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 。"
  • 為什麼說《徐霞客遊記》不僅僅是一本遊記,更是一部地理科學巨著
    最後,他還將畢生所行、所見、所聞進行了記錄和整理,編製成為了曠古爍今的巨著《徐霞客遊記》。很多人對徐霞客遊記的認識僅僅只是停留在敘事的角度,類似於現在的遊玩攻略,但實際上這還是一部具有很高科學價值的著作。
  • 周末有閱總第294期丨《少年讀物徐霞客遊記》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少年讀物徐霞客遊記》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當代著名地質學家、科普作家劉興詩與古代偉大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穿越時空,神奇相遇,趣味解讀多姿多彩的中國地理!匯集地理常識、旅行知識、人文歷史、山川河流、草木時節,讓閱讀更豐富,讓旅行更精彩,讓夢想更美好!藏址:少兒借閱室 索書號:K928.9-49/1【內容簡介】這是一部成長勵志書。「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 徐霞客遊記第十五章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常州府江陰縣(今江蘇省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 歷史那些事,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學家,撰寫《徐霞客遊記》馳名中外
    徐霞客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散文家。他歷時30多年,遊歷各地名山大川,又因撰寫《徐霞客遊記而馳名中外。 徐霞客(1587年一1641年),原名弘祖,號霞客,字振之。江陰陰梧滕裡(今屬江蘇)人。他從小愛讀歷史、地理一類的書籍圖冊。
  • 他歷盡千辛萬苦,走遍大半個中國,最終寫成《徐霞客遊記》
    這位旅行家到處考察山川河流,溶洞地貌,風土人情,有幾百萬字的遊記留給後人。經後人將其存世部分整理成書,成為中國古典地貌學、也是世界溶洞學的名著。這位旅行家的名字就叫徐霞客,他的名著被稱為《徐霞客遊記》。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他以霞客自居。其故裡在江蘇省江陰縣城北四十裡的南暘岐。,在其故居建了紀念館,以此紀念他。
  • 旅遊達人—徐霞客
    《徐霞客遊記》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在去世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徐霞客以其《遊記》,生動傳神地描繪了涉及今天大半個中國的眾多山水名勝、奇觀異景乃至風俗民情、社會生活等,給後人留下了極為寶貴的文化財富,在旅遊學、地學、文學、文化、經濟乃至動植物、生態、政治、社會、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堪稱「明末社會的百科全書」。
  • 《徐霞客遊記》: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
    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漫評《徐霞客遊記》※北喬《徐霞客遊記》,無疑是一部偉大的著作。眾所周知,《徐霞客遊記》是一則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遊日記》、《江右遊日記》、《楚遊日記》、《粵西遊日記》、《黔遊日記》、《滇遊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
  • 著名「背包客」其實很反叛:徐霞客,一個對宏大敘事沒興趣的文藝青年
    提起《徐霞客遊記》,很多人將它視為古代地理類或文學裡的遊記題材的作品,這部日記體的名著的確書寫了國家的江河山川的壯美景色,也融入了徐霞客畢生的心血。它歷經三十四年寫就,徐霞客生前記錄下了六十餘萬字關於旅行考察的內容,包括《楚遊日記》《粵西遊日記》《黔遊日記》《浙遊日記》等,在他去世後,這些文字被他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地理和文化資料。作者:黃帥
  • 《徐霞客遊記》的由來
    徐霞客是我國明代晚期獻身於科學事業的人。他從小喜歡地理書籍,立志旅遊和考察。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妙,研究祖國的山川風貌。他從22歲開始,大約用了30年左右的時間,先後遊歷了我國16個省區。東到浙江普陀山,西至雲南騰衝,南臨廣西南寧一帶,北迄河北薊縣盤山。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
  • 《徐霞客遊記》的故事
    《徐霞客遊記》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夢良的整理之功,這也是《徐霞客遊記》的第一個抄本。   以上文字是我們現在能在網上查到的,其實,《徐霞客遊記》一書還有一個更離奇的故事,世人並不清楚。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二十七,遊聖徐霞客與世長辭。
  • 明史: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堪稱古今一大奇著作,意義非凡
    接著,徐霞客又去遊覽恆山;又去了九邊要塞之地。回來時,曾到江蘇常熟的拂水山莊去看望頗有文名的錢謙益。錢謙益後來寫文章回憶起來說:「徐霞客看起來沉默柔弱,但是一說起山川名勝,就興致勃勃。天下地理形勢,他熟悉得如同手掌中的東西一樣。旅途中所寫的遊記,文筆生動,形象鮮明,即使才華橫溢的文人也無法寫得比他更好。
  • 徐霞客遊記
    景物描寫《徐霞客遊記》中關於景物的描寫不僅貼近現實,而且十分準確。現代科技也印證了徐霞客對於地質地貌和巖石景觀記載的準確性,據對比,徐霞客對華東地區和桂林許多巖石、溶洞的描述與科學工具的實際測量驚人地吻合。例如在《遊桂林日記》中對伏波試劍石的描寫:"一石柱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如蓮萼倒掛,不屬於下者,僅寸有餘焉。是名伏波試劍石。"
  • 《徐霞客遊記》是怎樣寫成的?有什麼科學價值?
    徐霞客在旅途中,不管困難多麼大,條件如何惡劣,每天都堅持把旅遊的經歷和考察的情況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詳細地記錄下來。有時白天忙於趕路、考察,來不及撰寫日記,便利用晚上時間,在「破垣枯樹下,燃脂拾穗」進行寫作。終於以頑強的毅力寫成了巨著《徐霞客遊記》,可惜,現在留存下來的遊記已經殘缺不全,通行本只有四十萬字。
  • 中國旅遊日定為5月19日 為《徐霞客遊記》開篇日
    人民網4月12日電 今天上午,國家旅遊局召開「中國旅遊日」新聞發布會,國家旅遊局副局長祝善忠在會上表示,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中國旅遊日」的批覆》(國函[2011]42號),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徐霞客遊記》開篇日)為「中國旅遊日」。
  • 燦爛的中華文化,文化精華《徐霞客遊記》,有什麼重要價值?
    徐霞客徐霞客是明末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所作《徐霞客遊記》是我國最早詳細記錄所經地理環境的遊記。徐霞客出身官宦世家,雖然到他父親一代已經衰落,但從小受到家庭文化氛圍的感染。徐霞客幼年時期就聰穎過人,記憶力很強,而且有很強的求知慾,讀書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雖然他對四書五經沒有太大的興趣,但十分喜歡歷史、地理、自然方面的書籍,這些書在當時都被看作不正經的閒書。徐霞客讀書很廣泛,古今歷史、各國輿志、山海經無一不涉獵。他一有閒錢就拿去買書,如果沒錢了就變賣衣物買書,可見他對書的酷愛。
  • 中國旅遊日:看看徐霞客
    他,就是徐霞客,而那本書就是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說起徐霞客的遊歷史,那就不得不提曾轟動一時的唐伯虎、徐經「買題風波」了。1498年,富家子弟徐經,也就是徐霞客的高祖,懷抱著仕途夢想赴京趕考。他遇見了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兩人相見恨晚,一起在京城放浪形骸。正所謂年輕氣盛,兩人恃才傲物,又口無遮攔。
  • 《徐霞客遊記》裡,徐霞客推薦了哪些好玩又冷門的景點?
    今天,是第六個中國旅遊日,也是《徐霞客遊記》首篇《遊天台山日記》的開篇之日。翻閱典籍,會發現,除了黃山、恆山、嵩山、廬山等大熱景點,徐霞客還推薦了許多今日看來「冷門」的景點。隨著他的腳步,或許在下一個端午、中秋短假可以避開擁擠的人潮,欣賞秀麗的山河。
  • 探尋徐霞客的足跡:獨有千古繪山川
    「蓋以科學精神研治地理,一切皆以實測為基礎,如霞客者真獨有千古矣」,這是近代著名國學大師梁啓超對徐霞客的評價。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實地考察祖國山嶽地理、江源河流,足跡遍及今天的21個省市區,經過30年考察撰成60萬字地理名著。雲南是他地理考察的重中之重,其足跡遍及今天的10個州市50個縣。在三迤大地行走的一年零九個月裡,他寫下25萬字的《滇遊日記》,為雲南留下了寶貴的地理學財富。
  • 黃信陽:建議把徐霞客《遊天台山日記》編進中小學教材
    (北京時間記者 黃海東 報導)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北京道教協會會長黃信陽,今年他的提案之一是建議把徐霞客《遊天台山日記》編進中小學教材。黃信陽表示,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遊記》是歷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旅遊文化作品,而《遊天台山日記》則是其開篇之作,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國旅遊日」就以《遊天台山日記》記載的第一個日子5月19日而確定的,因此《遊天台山日記》進中小學語文教材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