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大古典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推出「白話版」
本報訊 (記者 張建波 通訊員 徐興華)從江陰走出去的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遊記文學家徐霞客,給後人留下了一部60萬字的文言文版古典地理名著巨著——《徐霞客遊記》。如今,為了讓更多人讀懂這部巨著,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山水之美,無錫、江陰本土的歷史文化研究學者決定聯手出版一本「白話版」《徐霞客遊記》(以下簡稱《遊記》),近日由呂錫生教授主編、廣陵書社出版的《徐霞客遊記白話選讀》一書問世。
徐霞客的老家,就在無錫北和江陰搭界的徐霞客鎮(原叫「馬鎮」),從無錫市區向北沿著惠山大道一直向前,就可以到達這個現今依然古色古香的村鎮。
明末,徐霞客就誕生在這裡,當時叫無錫北門外馬鎮南暘岐村。徐霞客他一生從事旅行考察探險,用日記詳細記錄了實地考察的所見所聞所思,凝結成了一部60萬字的《徐霞客遊記》,也造就了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遊記文學家。因此明末清初徐霞客及其《遊記》,即被學界驚呼為「千古奇人」和「千古奇書」。
徐霞客與中國的旅遊事業密不可分並影響重大。解放後《遊記》被定為四大古典地理名著之一,改革開放後則被公認為代表中華文化的20部經典著作之一,並列入中央提倡閱讀的百部傳統文化經典。
然而,自《遊記》誕生300多年來,其名聲只是在學界傳播,始終未能普及到民間。在旅遊業勃興的今天,人們對徐霞客及其偉大精神,或多或少已有所知曉,但是至今真正讀過乃至能讀完《遊記》的人,則寥寥無幾。究其原因,60萬字的文言實錄足以令人望而生畏,無法卒讀。「作為這樣一位世界歷史文化名人的家鄉,宣傳宏揚徐霞客精神、普及推廣其《遊記》,我們這些人義不容辭,尤其對於近在咫尺的無錫徐霞客學術研究者而言,更應首當其任。」
據悉,近年來,有關徐霞客研究的學界已形成了共識,要選編一本既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又能窺見《遊記》大致全貌的白話選讀本。但終究因為難度太大,一直未有人敢於著手啟動這項工程。
幾年前,呂錫生教授等接受了這個挑戰,決定啃下這塊「硬骨頭」。據介紹,他們首先確定,按徐學界公認的徐霞客是「我國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遊記文學家」定位出發,選擇全書的精華文段譯成通俗易讀的白話,選文突出重點,面面俱到,能充分體現出這三個「家」的標準。
其次確定翻譯標準,要把《遊記》選段的文言文翻譯成白話,符合現代漢語規範,必須達到「信、達、雅」的標準。既要忠實原著,又不能死譯、硬譯,力求做到通順而生動的直譯,也就是在忠實於原文、體現原文精彩意涵的前提下,「譯文儘可能生動優美,通俗易懂,有較強的可讀性,真正做到雅俗共賞。」
與此同時,挑選、組織以無錫為主,包括江陰、上海、雲南、貴州等地在內的編譯人員。初稿完成後,對每一篇譯文進行「三堂會審」,歷時一年多,才最終定稿。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