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散文家。他歷時30多年,遊歷各地名山大川,又因撰寫《徐霞客遊記而馳名中外。
徐霞客(1587年一1641年),原名弘祖,號霞客,字振之。江陰陰梧滕裡(今屬江蘇)人。他從小愛讀歷史、地理一類的書籍圖冊。長大後,他不滿朝政腐敗,不願應試科舉,謀求做官,立志遊歷祖國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奧秘。
1609年,徐霞客22歲那年,開始離家外出遊歷。他先後走遍了太湖、天台山、黃山、雁蕩山、泰山、武夷山、五臺山和恆山等名山,每次回家,他都跟親友講述各地的奇風異俗和遊歷中的驚險情景。後來,徐霞客的父母都去世了,他就把全部精力撲在遊歷考察的事業上。1637年,他在50歲那年,開始了一次路程漫長的旅行,花了整整四年時間,遊遍了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省,一直到達邊境騰衝(今雲南騰衝縣)。他跋山涉水,到過許多人跡罕至的地方,攀登懸崖峭壁,考察奇峰異洞。
有一次,徐霞客來到湖南茶陵(今湖南茶陵縣),聽說當地有一個麻葉洞,洞裡有神龍或者精怪,沒有法術的人都不敢進去。徐霞客卻不信神怪,舉起火把就進了洞,村裡的百姓聽到有人進洞,都湧到洞口來看熱鬧,徐霞客在洞裡考察了很久,一直到火把快燒完才出來。圍在洞口的百姓看到他安全出洞都十分驚奇,說:「我們等了好久,以為你們一定給妖精吃了呢。」
徐霞客被稱為「千古奇人」。他在漫遊西南的時候,除隨身的一個僕人外,還有一個名叫靜聞的和尚,他們三人一起做伴。有一次,他們在湘江乘船的時候,遇到了強盜,行李財物被搶劫一空,靜聞和尚因為受傷,在半路上死去。到最後,連他隨身的僕人也離開他逃走了。但是,這些挫折都沒有動搖徐霞客探索自然的決心。徐霞客在旅途中,在每天晚上休息之前,都要把當天的所見所聞詳細記錄下來。即使在荒山野林裡露宿的日子,他也總是在舞火旁,伏在包袱上堅持寫日記。1641年,徐霞客去世了,他留下了大量日記,而且都是他的地理考察的詳細記錄。他的實地考察糾正了過去一些書中記載的錯誤,發現了許多過去沒人記載過的地理現象。後來,人們把他的日記整理後,編成了一部《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共60餘萬字,是徐霞客30多年旅行考察的真實記錄,生動、準確、詳細地記錄了祖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地理景觀。它為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提供了許多重要資料,開創了我國地理學上實地考察自然、系統描述自然的先河,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此外,該書文字優美、語言生動,又是一部遊記散文集,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徐霞客遊記》被稱為「千古奇書」,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