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六個中國旅遊日,也是《徐霞客遊記》首篇《遊天台山日記》的開篇之日。
翻閱典籍,會發現,除了黃山、恆山、嵩山、廬山等大熱景點,徐霞客還推薦了許多今日看來「冷門」的景點。隨著他的腳步,或許在下一個端午、中秋短假可以避開擁擠的人潮,欣賞秀麗的山河。
茶陵雲陽山1637年,徐霞客入楚地遊歷,途經今日的湖南茶陵、衡陽、道縣、耒陽等地。在茶陵,他登上了被稱為「小南嶽」的雲陽山。
初登雲陽山,並非易事,徐霞客登山之時,雲陽山北面冰雪堵塞,茅草荊棘交纏,四面環顧都是被凍結的茅草蒺藜,濃霧自四面而起,為了尋找出路,他和跟隨的僕從掛在石頭上,投身石崖之下,在空中緩緩下墜,著地以後,又沿著草叢逐級下走,墜入了深壑之中,滾下山崖。在歷經重重考驗後,他們終於到達山嶺,看到山澗流水,徐霞客寫道:「深碧無底,兩崖多疊石。」
如今的雲陽山已得到良好的開發,不再似當年的奇險,它位於茶陵縣城西2.5公裡處,每年7月赴衡山進鄉的香客常常會先到雲陽山朝拜。多年來,它的聲名為南嶽衡山所蔽,外地遊客多不知此山的雄姿秀色。
雲陽山山體起伏連綿,在山的南麓,呈現出明顯的巖溶地貌,山峰之間有典型的溶蝕漏鬥,地下有集中滲透通道,暗河發育龐大,溶洞群眾多。冬季時分,還常有大面積的霧凇冰稜奇觀,寒天裡的瓊枝玉樹更顯奇美,它的人文景觀主要為寺院廟觀,分布於山腳、山腰、山頂。
橫縣寶華山俗諺雲「桂林山水甲天下」,徐霞客亦曾在廣西遊歷多時,詳細記述過桂林四周的虞山、疊彩山、七星巖、象鼻山等等,對桂林附近60多個巖洞做過全面的考察,並對巖洞內部形態準確描述,桂林也成為《徐霞客遊記》中記載最為詳細的大城。
如今的桂林早已名冠華夏,與之相比,位於桂林西南方向的橫縣寶華山則更富傳奇性。遊歷寶華山的時候,正值徐霞客萬裡遐徵最困難的一段時間,僕從在途中紛紛患病,「奄奄垂斃」,而他自己「因兩病人僵臥兩處,憂心忡忡,進退未知所適從」。儘管如此,他仍然沒有放棄地理考察和記述。
傳聞中,明初建文帝在朱棣的靖難之役中,下落未明,有傳聞稱建文帝在橫縣寶華山應天寺藏身15年。明代中葉,橫州判官王濟在《君子堂日詢手鏡》寫道:「橫人相傳建文庶人遇革除,時削髮為僧徒,遁至嶺南,後行腳至橫之南門壽佛寺遂居焉,十五餘年人不之知……今存其所書『壽佛禪寺』四大字在焉……」而徐霞客此行正為訪建文遺蹟而來。
當年中秋節,徐霞客一行人來到寶華山。山路並不高險,他們很快地便找到了應天寺。寺門相當整齊,匾額上寫著「萬山第一」,字跡古樸遒勁,徐霞客當即認定是建文帝題的字,但卻發現牌匾為橫山縣人施怡所立,困惑之中,「後詢之僧,而知果建文手跡也!」當天,徐霞客宿於應天寺,日落西山之時,只看眼前景象,他感慨道:「空山寂靜,玉宇無塵,一客一僧,漫然相對,洵可稱群玉山頭,無負我一筇秋色矣。」
如今,「萬山第一」的匾額已失,但寺院後栽有幾株老茶樹為人津津樂道,老茶樹所產茶葉,葉片背面灰白有毛,故名「白毛茶」,衝泡後清香適口,其口味「品勝武夷」。寶華山白毛茶已成為橫縣名聲遠揚的特產。村民們認為:首功應該記在建文帝身上。
仙遊九鯉湖徐霞客寫山川可謂一絕,即使普通山嶺在他筆下也顯得別有生趣,但他對水景的描繪絲毫不遜於山,這也使得《遊九鯉湖日記》成了後世描寫瀑布的名篇。
1620年初夏,徐霞客至九鯉湖,在一番尋覓之後,一行人終於面對九鯉湖而立,山澗中的水平流到凹跡,「忽下墮湖中,如萬馬初發,有雷霆之勢」,湖水並不浩大,是一池澄澈碧綠的深水,坐落於群山之中,眼前所見,讓他感嘆:「造物之醞靈亦異矣!」
次日,他們尋水流方向一路下行,在曲曲折折的山峽中行走,峽谷中的水順山勢形成瀑布,徐霞客用優美的文字記錄下當時的勝景,可謂字字珠璣:「珠簾之水,從正面墜下;玉箸之水,從旁靄沸溢。兩泉並懸,峽壁下削。鐵障四圍,上與天並;玉龍雙舞,下極潭際。潭水深泓澄碧,雖小於鯉湖,而峻壁環鎖,瀑流交映,集奇撮勝,惟此為最!」
如今,許多遊客赴九鯉湖,為一睹徐霞客當年所見,還有遊客也來此「祈夢」——往昔來到九鯉湖的遊客,都要到九仙宮中睡上一夜,求個夢,祈請九仙佔卜兇吉,這一傳統發自六朝,後世唐伯虎、馮夢龍等人無不如此。
賓川縣雞足山這是徐霞客四年遠遊的最後一站。在雞足山,長年跟隨他的僕從顧行偷了他的財物並逃跑,徐霞客自己也身染重疾,「兩足俱廢」只得離開雲南,乘船回鄉。
但作為旅途的最後一站,佛教聖地雞足山給他帶來了許多驚喜。在此處遊歷的徐霞客不再似此前多留意山川河流,拜訪之處與所見所聞,多是發生在廟宇之間。在西竺寺前,他觀賞燈籠花樹,「其樹葉細如豆瓣,根大如匏瓠,花開大如山茱萸,中紅而尖蒂俱綠,似燈垂垂」;在大覺寺後,他目之所見盡為山寺廟庵與峽谷深澗;在念佛堂裡,他看到靈泉,只見靈泉之水不從山谷中流出,而是從山脊上流下,不從石崖外流出,而從石崖間流入,泉水高懸,似乎有流來的地方,卻怎樣都看不見,不必藉助於排灌輸送,卻源源不斷,徐霞客驚嘆:「有是哉,佛教之神也於是乎徵矣。」除此之外,這裡樹也堪奇,據記載,該處的樹都是倒伏側長,有的斜舉有如翅膀,有的橫臥如同虯龍,眾多樹木枝幹都是圓的,但這裡的唯獨是扁的,眾多樹木都是向上直長的,唯獨這裡是橫長的。
如今,雞足山仍有大量佛寺被完好地保存下來,如祝聖寺、金頂寺、華嚴寺、慧燈寺等,其中最為出名的當數金頂寺,該寺處於雞足山的最高峰天柱峰上,能夠登頂金頂寺的人就可眺望「四觀」壯麗景色:東看日出,南觀祥雲,西望洱海,北眺玉龍(麗江玉龍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