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遊記》裡,徐霞客推薦了哪些好玩又冷門的景點?

2020-12-19 澎湃新聞

今天,是第六個中國旅遊日,也是《徐霞客遊記》首篇《遊天台山日記》的開篇之日。

翻閱典籍,會發現,除了黃山、恆山、嵩山、廬山等大熱景點,徐霞客還推薦了許多今日看來「冷門」的景點。隨著他的腳步,或許在下一個端午、中秋短假可以避開擁擠的人潮,欣賞秀麗的山河。

茶陵雲陽山

1637年,徐霞客入楚地遊歷,途經今日的湖南茶陵、衡陽、道縣、耒陽等地。在茶陵,他登上了被稱為「小南嶽」的雲陽山。

初登雲陽山,並非易事,徐霞客登山之時,雲陽山北面冰雪堵塞,茅草荊棘交纏,四面環顧都是被凍結的茅草蒺藜,濃霧自四面而起,為了尋找出路,他和跟隨的僕從掛在石頭上,投身石崖之下,在空中緩緩下墜,著地以後,又沿著草叢逐級下走,墜入了深壑之中,滾下山崖。在歷經重重考驗後,他們終於到達山嶺,看到山澗流水,徐霞客寫道:「深碧無底,兩崖多疊石。」

如今的雲陽山已得到良好的開發,不再似當年的奇險,它位於茶陵縣城西2.5公裡處,每年7月赴衡山進鄉的香客常常會先到雲陽山朝拜。多年來,它的聲名為南嶽衡山所蔽,外地遊客多不知此山的雄姿秀色。

雲陽山山體起伏連綿,在山的南麓,呈現出明顯的巖溶地貌,山峰之間有典型的溶蝕漏鬥,地下有集中滲透通道,暗河發育龐大,溶洞群眾多。冬季時分,還常有大面積的霧凇冰稜奇觀,寒天裡的瓊枝玉樹更顯奇美,它的人文景觀主要為寺院廟觀,分布於山腳、山腰、山頂。

橫縣寶華山

俗諺雲「桂林山水甲天下」,徐霞客亦曾在廣西遊歷多時,詳細記述過桂林四周的虞山、疊彩山、七星巖、象鼻山等等,對桂林附近60多個巖洞做過全面的考察,並對巖洞內部形態準確描述,桂林也成為《徐霞客遊記》中記載最為詳細的大城。

如今的桂林早已名冠華夏,與之相比,位於桂林西南方向的橫縣寶華山則更富傳奇性。遊歷寶華山的時候,正值徐霞客萬裡遐徵最困難的一段時間,僕從在途中紛紛患病,「奄奄垂斃」,而他自己「因兩病人僵臥兩處,憂心忡忡,進退未知所適從」。儘管如此,他仍然沒有放棄地理考察和記述。

傳聞中,明初建文帝在朱棣的靖難之役中,下落未明,有傳聞稱建文帝在橫縣寶華山應天寺藏身15年。明代中葉,橫州判官王濟在《君子堂日詢手鏡》寫道:「橫人相傳建文庶人遇革除,時削髮為僧徒,遁至嶺南,後行腳至橫之南門壽佛寺遂居焉,十五餘年人不之知……今存其所書『壽佛禪寺』四大字在焉……」而徐霞客此行正為訪建文遺蹟而來。

當年中秋節,徐霞客一行人來到寶華山。山路並不高險,他們很快地便找到了應天寺。寺門相當整齊,匾額上寫著「萬山第一」,字跡古樸遒勁,徐霞客當即認定是建文帝題的字,但卻發現牌匾為橫山縣人施怡所立,困惑之中,「後詢之僧,而知果建文手跡也!」當天,徐霞客宿於應天寺,日落西山之時,只看眼前景象,他感慨道:「空山寂靜,玉宇無塵,一客一僧,漫然相對,洵可稱群玉山頭,無負我一筇秋色矣。」

如今,「萬山第一」的匾額已失,但寺院後栽有幾株老茶樹為人津津樂道,老茶樹所產茶葉,葉片背面灰白有毛,故名「白毛茶」,衝泡後清香適口,其口味「品勝武夷」。寶華山白毛茶已成為橫縣名聲遠揚的特產。村民們認為:首功應該記在建文帝身上。

仙遊九鯉湖

徐霞客寫山川可謂一絕,即使普通山嶺在他筆下也顯得別有生趣,但他對水景的描繪絲毫不遜於山,這也使得《遊九鯉湖日記》成了後世描寫瀑布的名篇。

1620年初夏,徐霞客至九鯉湖,在一番尋覓之後,一行人終於面對九鯉湖而立,山澗中的水平流到凹跡,「忽下墮湖中,如萬馬初發,有雷霆之勢」,湖水並不浩大,是一池澄澈碧綠的深水,坐落於群山之中,眼前所見,讓他感嘆:「造物之醞靈亦異矣!」

次日,他們尋水流方向一路下行,在曲曲折折的山峽中行走,峽谷中的水順山勢形成瀑布,徐霞客用優美的文字記錄下當時的勝景,可謂字字珠璣:「珠簾之水,從正面墜下;玉箸之水,從旁靄沸溢。兩泉並懸,峽壁下削。鐵障四圍,上與天並;玉龍雙舞,下極潭際。潭水深泓澄碧,雖小於鯉湖,而峻壁環鎖,瀑流交映,集奇撮勝,惟此為最!」

如今,許多遊客赴九鯉湖,為一睹徐霞客當年所見,還有遊客也來此「祈夢」——往昔來到九鯉湖的遊客,都要到九仙宮中睡上一夜,求個夢,祈請九仙佔卜兇吉,這一傳統發自六朝,後世唐伯虎、馮夢龍等人無不如此。

賓川縣雞足山

這是徐霞客四年遠遊的最後一站。在雞足山,長年跟隨他的僕從顧行偷了他的財物並逃跑,徐霞客自己也身染重疾,「兩足俱廢」只得離開雲南,乘船回鄉。

但作為旅途的最後一站,佛教聖地雞足山給他帶來了許多驚喜。在此處遊歷的徐霞客不再似此前多留意山川河流,拜訪之處與所見所聞,多是發生在廟宇之間。在西竺寺前,他觀賞燈籠花樹,「其樹葉細如豆瓣,根大如匏瓠,花開大如山茱萸,中紅而尖蒂俱綠,似燈垂垂」;在大覺寺後,他目之所見盡為山寺廟庵與峽谷深澗;在念佛堂裡,他看到靈泉,只見靈泉之水不從山谷中流出,而是從山脊上流下,不從石崖外流出,而從石崖間流入,泉水高懸,似乎有流來的地方,卻怎樣都看不見,不必藉助於排灌輸送,卻源源不斷,徐霞客驚嘆:「有是哉,佛教之神也於是乎徵矣。」除此之外,這裡樹也堪奇,據記載,該處的樹都是倒伏側長,有的斜舉有如翅膀,有的橫臥如同虯龍,眾多樹木枝幹都是圓的,但這裡的唯獨是扁的,眾多樹木都是向上直長的,唯獨這裡是橫長的。

如今,雞足山仍有大量佛寺被完好地保存下來,如祝聖寺、金頂寺、華嚴寺、慧燈寺等,其中最為出名的當數金頂寺,該寺處於雞足山的最高峰天柱峰上,能夠登頂金頂寺的人就可眺望「四觀」壯麗景色:東看日出,南觀祥雲,西望洱海,北眺玉龍(麗江玉龍雪山)。

相關焦點

  • 徐霞客遊記
    景物描寫《徐霞客遊記》中關於景物的描寫不僅貼近現實,而且十分準確。現代科技也印證了徐霞客對於地質地貌和巖石景觀記載的準確性,據對比,徐霞客對華東地區和桂林許多巖石、溶洞的描述與科學工具的實際測量驚人地吻合。例如在《遊桂林日記》中對伏波試劍石的描寫:"一石柱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如蓮萼倒掛,不屬於下者,僅寸有餘焉。是名伏波試劍石。"
  • 《徐霞客遊記》的故事
    《徐霞客遊記》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夢良的整理之功,這也是《徐霞客遊記》的第一個抄本。   以上文字是我們現在能在網上查到的,其實,《徐霞客遊記》一書還有一個更離奇的故事,世人並不清楚。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二十七,遊聖徐霞客與世長辭。
  • 徐霞客遊記第十五章
    徐霞客遊歷生活的第一階段為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28歲以前的準備階段。重點放在研讀祖國的地理文化遺產,並憑興趣遊覽太湖、泰山等地,沒有留下遊記。徐霞客像第二階段為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28歲至崇禎六年(1633年),48歲的紀遊前段,歷時20年,遊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臺、華山、恆山諸名山。但遊記僅寫了一卷,約佔全書的十分之一。
  • 徐霞客遊記的意義
    崇禎九年(1636年),年已51歲的徐霞客,開始了他一生中時間最長、路程最遠、也是最後一次考察旅行。崇禎十二年(1639年)。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李約瑟指出:「《徐霞客遊記》讀來並不像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位20世紀的野外勘查家所寫的考察記錄。」
  • 歷史那些事,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學家,撰寫《徐霞客遊記》馳名中外
    徐霞客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散文家。他歷時30多年,遊歷各地名山大川,又因撰寫《徐霞客遊記而馳名中外。 徐霞客(1587年一1641年),原名弘祖,號霞客,字振之。江陰陰梧滕裡(今屬江蘇)人。他從小愛讀歷史、地理一類的書籍圖冊。
  • 明史: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堪稱古今一大奇著作,意義非凡
    徐霞客能忍受幾天的飢餓,能徒步走好幾百裡路。他能攀上懸崖絕壁,能夠毫無顧忌地穿過深山竹林。他口乾時喝溪澗裡的水,有時就在溪澗裡洗澡。有一次坐小船遇著大雨,渾身溼透,有人勸他躲雨,他卻說:「這好比山澗裡的水突然衝下來,衝擊到肩上背上,實在是很適意的。江浙地區的名山好水,徐霞客不僅全都遊覽過了,而且有去過兩次、三次的,也有去過更多次數的。
  • 徐霞客衡陽劫盜,一個富家公子野奢到窮遊的轉變-《徐霞客遊記》
    遊聖徐霞客徐霞客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資深旅遊達人(54年壽命有34年旅行-(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 54歲),《徐霞客遊記》也是古代最早的旅遊攻略。《徐霞客遊記》徐霞客遊記旅遊行程三大「惡人」之「衡陽劫盜」---不但是徐霞客在湖南遭遇的第一次匪患,也是他一生中最驚險、最慘烈的經歷:那年二月初十日
  • 【醫史百科】《徐霞客遊記》中的疾病敘事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其號。生於萬曆十四年(1586),卒於崇禎十四年(1641),是晚明名士,著有《徐霞客遊記》。以往學者多注重研究《遊記》(即《徐霞客遊記》,以下簡稱《遊記》)的文學意義和地理學價值,而對其中有關疾病的敘述關注不足。      《遊記》中的第二至十卷,是他51歲後遊歷中國東南、西南地區的記錄。
  • 《徐霞客遊記》: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
    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漫評《徐霞客遊記》※北喬《徐霞客遊記》,無疑是一部偉大的著作。眾所周知,《徐霞客遊記》是一則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遊日記》、《江右遊日記》、《楚遊日記》、《粵西遊日記》、《黔遊日記》、《滇遊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
  • 徐霞客遊覽過的這些雲南景點,你去過幾個?
    徐霞客是我國最著名的旅行家,他在交通不便的明代,歷時三十年,遊歷了我國今京津、蘇浙、閩粵、陝晉、豫冀、皖贛、湘鄂、雲貴等19個省市自治區,總行程足有數萬裡。徐霞客在旅途中堅持每日必記,詳細真實的記錄了遊覽途中所觀看到的山川景色及人文風情,其日記因此具有地理學價值及史學價值。徐霞客的後人將其所寫的日記整理成書,形成了現今我們看到的《徐霞客遊記》。
  • 隨《徐霞客遊記》遊現代天台山
    天台山是《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出遊之地,在《徐霞客遊記》裡徐霞客曾三遊天台山,分別寫下了「遊天台山日記」和「遊天台山日記後」兩篇遊記。現在「遊記」裡的天台山已是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浙江東部天台縣,它的西南是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譽海內外。
  • 《徐霞客和「徐霞客遊記」》丨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課文
    徐霞客畫像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也作宏祖),字振之,別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明末地理學家,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地理學家之一,著名的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遊記》是徐霞客撰寫的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寫有天台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遊日記》、《江右遊日記》、《楚遊日記》、《粵西遊日記》、《黔遊日記》、《滇遊日記》等 60餘萬字遊記資料,主要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
  • 《徐霞客遊記》的由來
    徐霞客是我國明代晚期獻身於科學事業的人。他從小喜歡地理書籍,立志旅遊和考察。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妙,研究祖國的山川風貌。他從22歲開始,大約用了30年左右的時間,先後遊歷了我國16個省區。東到浙江普陀山,西至雲南騰衝,南臨廣西南寧一帶,北迄河北薊縣盤山。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
  • 徐霞客為了寫《徐霞客遊記》,曾在旅行中做了不少荒唐事
    《徐霞客遊記》,為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遊記,在原稿的基礎之上,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成稿本,成書於1642年。此書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在地理學和文學上有著重要的價值。然而,徐霞客為了寫《徐霞客遊記》,曾在旅行中做了不少荒唐事。那這是怎麼回事呢?徐霞客的家世十分顯赫,九世主徐麟為明初高官,在其努力之下,徐家成為江南望族。
  • 《徐霞客遊記》的文學書寫
    情景交融,託興抒懷,理趣與情趣並重,使客觀景物對象化,從而令客觀世界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這是中國歷代遊記文學的共同特點。《徐霞客遊記》撰寫於晚明時代,受時代風會影響,其遊記的散文小品精神,即張揚個性、凸顯自我、追求天趣、不拘一格的文學書寫佔據了其日記的一定篇幅,仔細梳理其與晚明小品精神相通的文字,並就此探討其對祖國山水傳神寫照的相關特點,對於我們正確解析《徐霞客遊記》的人文地理學特色大有助益。
  • 徐霞客出遊,住宿.交通.飲食篇
    他的遊記是在哪些住處寫成的?除了行走,徐霞客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徐霞客一路都買了哪些紀念品?遊記透露出的諸多細枝末節如何反映整個大明王朝的命數?徐霞客一路上都在哪兒吃飯,和誰一起,吃些什麼?徐霞客每天都住在哪兒?環境怎麼樣?他的遊記是在哪些住處寫成的?除了行走,徐霞客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什麼?
  • 四大古典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推出「白話版」
    原標題:四大古典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推出「白話版」  本報訊 (記者 張建波 通訊員 徐興華)從江陰走出去的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遊記文學家徐霞客,給後人留下了一部60萬字的文言文版古典地理名著巨著——《徐霞客遊記》。
  • 徐霞客著《徐霞客遊記》開篇之作:《遊天台山日記》
    《遊天台山日記》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所著日記體遊記《徐霞客遊記》開篇之作。記錄他第一次遊歷浙江天台山的九天。作者簡介徐霞客畫像徐霞客(1587-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陰(今江蘇江陰)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
  • 浙江天台山精華所在地,是天台山必去景點,還是徐霞客遊記開篇地
    說到浙江旅遊實在是太多樣化了,有人以為浙江只有古鎮,有人認為浙江只有海島,而在浙江台州卻藏著許多小眾的景點,而台州最為出名的天台山了,天台山集山水之美,是佛教天台宗發源地,也是道教南宗發源地,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聞名。
  • 隨《徐霞客遊記》遊雁蕩山
    在《徐霞客遊記》裡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遊雁蕩山,分別寫有「遊雁宕山日記」和「遊雁宕山日記後」兩篇遊記,共七千餘字。雁宕山,也稱雁山,即今雁蕩山。目前雁蕩山旅遊主要在北雁蕩山為主的AAAAA級雁蕩山風景名勝區,風景區內分靈峰、靈巖、大龍湫、三折瀑、雁湖、顯勝門、羊角洞、仙橋等八大景區,有500多處景點。大都是徐霞客前後「遊雁宕山日記」裡曾踏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