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東正教教堂,解讀拜佔庭聖像

2021-02-17 吉特國際旅遊

很多來自中國遊客在遊遍西歐的各個角落以後,腳步逐漸開始向東移。歐洲語言化、文化、藝術和歷史本來就錯綜複雜,很多人還沒有搞明白歐洲諸多帝國留下的歷史古蹟,以及義大利文藝復興後出現的那麼多風格的藝術到底是怎麼回事,如:羅馬、洛可可、巴洛克、哥特等風格的教堂和建築比比皆是;如今在往東參觀遊覽的時候又碰到了另外一個對歐洲歷史來說非常重要的話題:拜佔庭帝國和東正教。西歐和東歐的教堂怎麼不一樣啊?很多人可能會這樣問。今天我們不去探究歐洲的歷史和宗教的根源與紛爭,我們今天用上短短10分鐘的時間欣賞一下東正教教堂和古老的拜佔庭聖像。


希臘東正教教堂(上圖)


羅馬尼亞北部摩爾多維查修道院的東正教教堂(上圖)


塞爾維亞聖薩瓦東正教教堂(上圖)


俄羅斯莫斯科的聖瓦西裡東正教教堂(上圖);


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東正教大教堂(上圖);

馬其頓奧赫裡德湖畔的聖約翰東正教教堂(下圖);


信奉東正教的東歐主要國家包括希臘、塞爾維亞、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
伊斯坦堡聖索菲亞教堂(神聖智慧教堂//上圖)

基督教發源於耶路撒冷,耶穌在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之後,原來跟隨他的12個門徒(除了猶大之外,猶大為了30個金幣出賣了耶穌,後來又補充了一個門徒)將他的福音繼續傳講下去,由原來的耶路撒冷逐漸轉移到當時的羅馬。在耶穌出生後的3個世紀中,基督教教徒一直受到迫害。在當時的羅馬帝國,只要有人信奉基督教都要砍頭或是遭受其他酷刑。直到公元313年,當時的康斯坦丁大帝通過《米蘭詔書》宣布,基督教為帝國的國教,從此基督徒不再受到迫害。康斯坦丁和他的母后埃蓮娜在耶路撒冷找回了當年定死耶穌的十字架,並把十字架扛回羅馬帝國。目前,在東正教的很多教堂中保留有當年定死耶穌的十字架的木塊,信徒們認為這是神聖之物。位於現今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可以說是最古老的基督教教堂之一。康斯坦丁大帝於公元330年在拜佔庭建立羅馬帝國新首都,即現今的伊斯坦堡,並將新首都命名為「新羅馬」,也叫做君士坦丁堡。當時,康斯坦丁大帝在博斯弗魯斯海峽修建了海上防禦城牆和聖索菲亞大教堂,即現今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教堂,拉丁語為:Sancta Sapientia,即神聖智慧教堂。近兩千年來,教堂曾經多次遭到破壞,我們目前所看到的位於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在原址上第三次建造的。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克,東羅馬帝國在經歷了1000多年之後最終淪陷。
東正教教堂內部:中間為天門,一般的牧師和普通人不能從這裡進入,只有一定級別的主教才能從天門通過。天門後面是聖壇,裡面有耶穌的之十字架。東羅馬帝國淪陷之後,歐洲東部國家繼續延續了古老的東正教和拜佔庭文化,儘管東正教教堂風格略有不同,但東正教教義和禮拜儀式一直保留了古典時期的風格。天門兩側分別是聖母瑪利亞和耶穌,天門上面有兩排聖像,最上面的12幅聖像是耶穌的12門徒,下面的12幅聖像是耶穌從出生到死亡最重要的人生經歷。


聖母領報節,紀念日:3月25日。這幅聖像展現的是大天使長加百利向聖母瑪利亞通報她感孕生子的消息。

聖誕節,紀念日:12月25日,主耶穌基督誕生在馬槽中,左側是東方三博士,他們通過星象預測這一天將有一個偉大的王誕生,他們順著星星指引的方向來到了耶穌誕生的馬槽,在這裡見到了聖母瑪利亞和耶穌,並為他們帶來了香膏。


耶穌大概30歲開始在加利利傳講天國的福音,在約旦河中接受約翰的洗禮。上面表明的是主耶穌在約旦河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出來。聖經上記載:「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仿佛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馬太福音3:16)所以,在教堂中看到的耶穌洗禮的聖像上,耶穌頭頂上有一隻白鴿子,這個指的是聖靈。


主耶穌顯聖容,這幅聖像表現的是主耶穌在塔伯山向他的門徒顯聖容的畫面,他的「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紀念日:8月6日


耶穌榮入聖城,紀念日:復活節前的禮拜日。這幅聖像表現了主耶穌騎著毛驢進入聖城耶穌撒冷,當時人們用橄欖枝在城門口迎接他的到來。
耶穌進入聖城耶穌撒冷之後的星期四因門徒之一猶大的出賣而遭到逮捕,星期五背著十字架走到各各他,最後被定死在十字架上。


耶穌在生前曾經多次預言他的死亡,並稱,他將在死後3日復活。聖像中表現的是耶穌死後首先從地獄中拯救出在地獄中的靈魂,其中包括畫面上的亞當和夏娃,之後耶穌升天復活。
這是另一幅耶穌復活的聖像,聖像中的棺柩中只有空空的裹屍布,耶穌已經復活升天,而旁邊是手持武器把守墓地的士兵。


這是東正教教堂中另一幅聖像:聖母安息日,紀念日:8月15日。


(上圖:天堂階梯,也可以稱為地獄之火)



(上2圖:位於羅馬尼亞北部的沃洛內茨修道院,以「沃洛內茨之藍」著稱,下圖描繪的是「最後的審判」中的「地獄之火」。沃洛內茨修道院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修道院建於中世紀斯特凡大公時期。)


請跟隨吉特國旅發現、了解更多拜佔庭、巴爾幹的文化、歷史!

一鍵關注,鎖定吉特國旅!!!!



吉特國際旅行社|巴爾幹新幹線

巴爾幹中東歐地接社

歐洲:+40 721740872      微信:Xuebin_9999 

北京:+8615901013629  微信:fastslow89

天津:+86 13512212208  微信:yunshang1971

歐洲地址:Nicolae Filipescu 53-55, Sector 2, Bucuresti, Romania

相關焦點

  • 東正教教堂建築特色
    在炮塔的頂部有洋蔥形狀的圓屋頂,這是俄國東正教教堂特有的特徵。這個形狀提醒著信徒們蠟燭的火焰,而這火焰會燃燒到天堂。在拜佔庭教堂裡,內部的陳設和布置,通常有一屏風將至聖所與教堂中殿隔開。祭壇前方有一大門,兩邊各有一東正教教堂小門。門和屏風上繪有精緻的聖經故事、人物、天使長等聖畫像。
  • 雅典(三):別樣的希臘東正教教堂
    【請點擊上方的藍字 遐想de源泉  關注我們吧】如今的希臘人信奉東正教的居多,東正教教堂多是拜佔庭式建築
  • 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千年恩怨:十字軍東徵穆斯林,卻洗劫了拜佔庭
    今天來給大家講一個宗教歷史的冷知識——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千年恩怨」。大家可能都知道基督教在歷史上有三大分支,分別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而新教誕生前,基督教一直都是天主教和東正教「共分天下」的局面。那二者之間都有哪些恩怨呢?
  • 喀山教堂採用俄羅斯拜佔庭的裝飾風格,在俄羅斯教堂中排名第三
    喀山教堂採用俄羅斯拜佔庭的裝飾風格,是由許多當時著名的聖像畫家,銀匠,鍍金匠和雕刻家共同完成。喀山聖母教堂是伊爾庫茨克最漂亮的教堂,在俄羅斯教堂中排名第三。伊爾庫茨克喀山大教堂坐落在市區,是伊爾庫茨克唯一的一座東正教教堂,是伊爾庫茨克乃至整個西伯利亞地區最為華美的教堂。
  • 這是一座始建於1907年拜佔庭風格的東正教教堂
    聖·索菲亞教堂(英語:Saint Sophia Cathedral)坐落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裏區索菲亞廣場,是一座始建於1907年拜佔庭風格的東正教教堂,為哈爾濱的標誌性建築。198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一類保護建築;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千年恩怨
    公元8世紀到9世紀的聖像破壞運動加大了二者的分歧,西方教會始終堅持偶像崇拜,與大搞偶像破壞的拜佔庭格格不入。7世紀中期,崛起穆斯林已經佔領了三分之二的拜佔庭領土。大馬士革、安條克、耶路撒冷三大牧首區都被穆斯林奪去。伊斯蘭軍隊曾兩次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拜佔庭帝國開始懷疑,上帝是不是站在他們這邊。
  • 拜佔庭的聖像破壞運動是好是壞?其促進了基督教在拜佔庭的發展
    自從拜佔庭文化走向獨立發展的道路之後,便開始憑藉其燦爛而又豐富的內涵輻射周邊國家。查士丁尼統治時期的拜佔庭,不僅是其帝國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而是是其文化史發展道路上的第一個高峰。查士丁尼時代的拜佔庭文化在各方面都發散出耀眼的光芒,垂訓史觀的繼承和總結、藝術建築以震古爍今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為標杆等等諸多文化藝術成就成為了查士丁尼時代拜佔庭文化的重要代表。
  • 拜佔庭藝術(上)
    在索菲亞教堂內部,大理石柱、華美閃光的馬賽克和垂掛飾物營造出了一種天國的幻象。耶穌像這幅拜佔庭中期的馬賽克鑲嵌作品位於義大利西西里蒙雷阿萊東正教大教堂主祭壇上方的中庭拱頂上。畫面的主體是萬能的基督「萬物的統治者」,他那徵服一切的手勢與拱頂的形狀恰好契合,視覺上像伸手打開了下方的空間,去擁抱他面前的瞻仰者。
  • 俄羅斯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教堂?東正教的起源
    來俄羅斯旅遊不難發現,在俄羅斯有特別多的教堂,各種風格,類型。今天小編就扒一下俄羅斯的東正教和教堂。俄羅斯在公元九世紀前是一個多神崇拜的民族,屬於薩滿教範疇,在公元九世紀弗拉基米爾大公接受了拜佔庭的東正教,並將它立為國教,在烏克蘭的基輔建起了宏偉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並將教堂建築逐漸推廣。東正教起源於早期基督教,現在俄羅斯大部分教堂為東正教教堂,也有極少數天主堂和基督教堂。
  • 拜佔庭藝術的獨特風格建築——聖索菲亞教堂
    拜佔庭藝術的獨特風格建築——聖索菲亞教堂聖索菲亞教堂是拜佔廷藝術的結晶,而拜佔廷藝術不是從聖索菲亞教堂啟始,拜佔廷藝術的歷史要追溯到羅馬帝國時代。在羅馬帝國時期,由於地跨歐亞非廣袤的疆域,各地區基本上是古希臘羅馬文化佔主導地位。
  • 【藝術】拜佔庭藝術的土豪金時代
    在歐洲歷史發展過程中,拜佔庭一直扮演著排斥回教進入歐洲中部和北部的緩衝區,它深深影響居住在蘇俄和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民族,並且把他們的東正教文化和文字保存起來,甚至主宰他們的藝術與建築的發展。1453年當拜佔庭帝國滅亡之後,有很多拜佔庭的學者向西逃難到義大利,並且將希臘古典的學說引入,刺激當地人對古典的研究,催生了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
  • 帶你認清東正教的教堂
    這次哈俄之旅讓我粗淺地釐清了東正教的一些知識,我們先由外而內來簡單介紹。先從教堂外觀說起吧。  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潘菲洛夫公園正中間的澤恩科夫大教堂,就是一座俄羅斯風格的東正教教堂,木結構建築,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始建於1907年沙俄時代,是阿拉木圖1911年大地震後僅存的建築。
  • 帝國興亡——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
    532年,聖索非亞大教堂(其原名Hagia Sophia是神聖的真理的意思)開始動工。這座教堂將成為拜佔庭宗教生活和東正教的中心。查士丁尼一世給他的繼承人留下了一個空空的國庫,而他的繼承人也無法對付在所有的邊境上突然出現的新敵人:倫巴底人佔領了義大利北部,斯拉夫人佔領了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波斯人入侵和佔領了東部的省份。
  • 聖索菲亞大教堂拜佔庭建築的代表作
    聖索菲亞大教堂又譯聖索菲亞」在希臘語裡是神聖智慧的意思,聖智大教堂,意即神的智慧。它於公元4 1世紀的拜佔庭時期興建,地帶的拜佔庭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這座矗立在伊斯坦堡中心共典建築,一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 幾遇戰亂「改宗」浩劫 聖索菲亞大教堂1500年曆經磨難
    附近的聖伊蓮娜教堂在早些時候已經建成,後來這兩座教堂成了拜佔庭帝國的主要教堂。4世紀初,第一所教堂被燒毀。第二所教堂由拜佔庭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下令建造,於公元415年10月10日落成,但這座木製屋頂的教堂只存在了一百多年。532年,君士坦丁堡發生暴動,一場大火將第二所教堂燒成廢墟。第二所教堂的多塊大理石殘骸至今仍然存在。
  • 拜佔庭藝術的傑作 | 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拜佔庭藝術中最輝煌的成就之一。聖·索菲亞就是智慧的意思,該教堂建於公元532-537年,是在532年君士坦丁堡暴亂中被燒毀的聖索菲亞教堂的廢墟上重建的。教堂在構思和技術上受羅馬萬神廟的影響很大,主要部分是一個巨大的半圓穹頂,東西兩頭連接著兩個半圓穹頂,每個半圓左右兩端又接上更小的半圓穹,南北兩邊又有側廊,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高大寬闊、氣勢磅礴而又節奏分明的內部空間。
  •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 基督內部教派你分得清楚麼?
    東正教, 在公元1054年左右,君士坦丁堡牧首馬格爾·賽魯拉留斯指責羅馬教宗篡改聖經內容以及教義,以各種禮儀問題質問羅馬,羅馬教宗協調失敗後導致東西教會大分裂,東正教從原本的羅馬公教會中分裂出來,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如今的天主教和東正教。發展到現在,東正教主要分布在巴爾幹半島和東歐,以莫斯科為東正教會中心。
  • 曾經的全球第一大教堂:當了916年教堂,如今卻被強行改成清真寺
    基督教有三個分支,分別是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雖然這三種分支都有著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有一件事是一樣的,那就是其宗教建築都是教堂。就像佛教都是廟,伊斯蘭教都是清真寺一樣,今天的主角就是一座曾經的東正教大教堂,也是曾經的全球最大教堂,但是這座教堂卻命運多舛,有著頗多的故事,這座教堂叫做「聖索菲亞大教堂」。
  • 拜佔庭的黃金時代
    導語:歡迎來到言語妙天下999,拜佔庭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文化上是一個穩定、同一的時期,拜佔廷人仍稱自己為羅馬人,但希臘語無論作為書面語還是口語,都是帝國通用的語言,隨著持異議的東部諸省丟失給伊斯蘭教,隨著反對崇拜偶像者和崇拜偶像者,即聖像破壞者和聖像崇拜者之間猛烈、持久的爭論的消除。
  • 西方拜佔庭建築藝術賞析——宏偉絢麗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部分,東帝國在歷史上又被稱為拜佔庭帝國,它因歐洲經濟重心的東移而保持繁榮,創造了個性很強的建築風格——拜佔庭建築。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拜佔庭建築是在繼承古羅馬建築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時,由於地理原因,它又汲取了波斯、兩河流域、敘利亞等東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築風格,並對後來的俄羅斯的教堂建築、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建築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由此誕生了奇異而充滿夢幻色彩的東正教洋蔥頭式圓頂。拜佔庭建築的藝術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集中式建築彰顯宏偉的紀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