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語境 ;編輯: 石燦
「為了A-Lin,我已經充了一年的會員了。」一位A-Lin的粉絲在網易雲音樂的官方微博評論。 5月12日,網易雲音樂通過微博公布了與華納版權的戰略合作,並在海報中列出熱門的代理詞曲作者,A-Lin名列其中。
圖片來源:微博@網易雲音樂
「雲村爭氣了!」「這就續上黑膠VIP」 ,有粉絲按捺不住對已拿下音樂詞曲版權的喜悅,更有熱心網友把評論區當作「版權許願池」,熱情許願本命的版權提上日程。當晚,這條版權合作新聞還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與華納版權的戰略合作,是網易雲音樂在2020年再次主動出擊的結果。 華納版權是世界三大唱片公司之一華納音樂集團旗下國際詞曲版權公司。此次合作,網易雲音樂將獲得華納版權130萬首音樂詞曲版權,其中既有Green Day、Jay-Z、Katy Perry等國際知名巨星相關版權,也涵蓋A-Lin、F.I.R. (飛兒樂團)、好妹妹樂團、李宗盛、方大同等眾多華語歌手、音樂人的詞曲版權。 開年以來,網易雲音樂已經陸續官宣了與《歌手·當打之年》等各大音綜、熱門影視劇OST、滾石唱片、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等版權合作。它正在加大力度解決一直被行業和用戶詬病的「音樂版權缺乏之痛」。 2020年,會是網易雲音樂的版權年嗎?
網易雲音樂的版權豐收之年
對於在線音樂平臺而言,音樂版權無疑是生存的根本。 過去,版權是網易雲音樂的相對「短板」,雲村雖然在歐美、日音等分眾音樂圈層優勢明顯,但在華語流行方面不佔優勢。 2017年起,TME將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環球音樂、索尼音樂和華納音樂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版權都納入麾下。經過兩到三年的音樂公司獨家版權期,2020年的版權格局似乎出現了新的變化。網易雲音樂在版權的攻勢更加迅猛,另一邊,阿里也有所行動 。 對比今年各音樂平臺的戰略,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發現網易雲音樂在版權合作上展開明顯攻勢,並體現出國際化和差異化的特點。 網易雲音樂上一次版權大動作發生在3月31日,它宣布與滾石唱片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的合作中不僅包括常規的版權操作,還有藝人發掘培養、音樂IP深度開發、原創音樂、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涉及產業上下遊領域的合作。 2020年開年,隨著《想見你》熱播,歌單《穿越千萬時間線,只想見你》也在雲村大火,播放量接近3000萬。伍佰的「穿越」金曲《Last Dance》評論從幾十暴漲到14w,滾石新人孫盛希的片頭曲《Someday or One Day》評論超1.8萬。除了劇集熱度的加成,網易雲音樂依託樂評、歌單、Mlog等形成的社區氛圍,也為音樂和新人提供更多傳播的機會。
歌單《穿越千萬時間線,只想見你》&《Last Dance》評論10w+
滾石與網易雲音樂的「資源+渠道」協同模式,同樣適用於華納版權,在音樂IP開發與歌曲出圈上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華納版權是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旗下的詞曲版權公司,除了A-Lin、陳楚生、陶喆、袁惟仁、方大同、羅大佑等華語歌手、音樂人的詞曲版權,還擁有水果姐Katy Perry、朋克樂隊Green Day、流行天后Madonna等國際知名巨星的相關版權。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華納版權曾與騰訊音樂長期進行獨家合作。就合作本身而言,既體現出網易雲音樂對版權強勢進取的態度,也能印證版權方對網易雲音樂的認可。 在曲庫「國際化」趨勢上,網易雲音樂也做出了差異化打法。 3月13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吉卜力工作室達成版權合作,獲得了旗下動畫音樂的全面授權。得益於雲村大量日音樂迷的聚集,這些音樂作品來自《龍貓》《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等知名動畫上線後,在站內收穫了高熱度。 這也與網易雲音樂早早布局日音版權有著極大關係,在2017年,網易雲音樂首開正版日音大規模入華先例,與愛貝克思達成版權合作。2020年,從未發布過數字專輯的日本藝人經紀公司傑尼斯事務所,「破天荒」地在網易雲音樂首發上線了木村拓哉的首張個人數字專輯《Go with the Flow》,隨後又上線了嵐(ARASHI)相關音樂版權。 基於平臺日音聽眾基礎,網易雲音樂進一步加固自身的「護城河」。 差異化優勢還體現在對音樂綜藝類版權的精細化運營上。 「網易雲居然買了《歌手》的版權,今年可太爭氣了!」有網友在網易雲音樂成為獨家音頻合作夥伴後,發出這樣的感嘆。 不難發現,在2020年第一季度,網易雲音樂向以芒果系綜藝為代表的節目版權發力,不僅拿下了頭部音樂綜藝《歌手·當打之年》《我們的樂隊》的音樂版權,也收穫了《朋友請聽好》《聲臨其境3》等節目音頻版權,以聊天音頻和配音段落形式呈現。 藉助節目的關注度和熱度,網易雲音樂吸引了大批新用戶湧入,同時也展現出平臺推動「歌曲出圈」的運營能力。最新的一個案例來自《歌手·當打之年》——網易雲音樂把它多角度拆解,在站內設置banner,歌單推薦,推動應援投票,邀請歌手空降,讓網易雲音樂成為節目「第二現場」。
《歌手·當打之年》歌曲應援投票&邀請歌手空降
在精細運營下,有老歌二次新生,也有新人新歌出圈。 據官方數據,周深演唱的《達拉崩吧(Live)》在一天內收穫近6萬條評論,官方推出的原曲合輯歌單的評論數也接近1萬,這在歌單評論中十分少見;新人歌手太一和劉柏辛兩人在《歌手·當打之年》競演當晚,網易雲音樂站內的歌曲和歌手排名都顯著躍升,各自的原創歌曲《玉》和《Manta》也讓電音中國風和國際化旋律說唱兩種音樂類型破圈。
「當打」的年輕社區
網易雲音樂能獲得眾多版權方的認可,離不開它穩步上升的商業價值。 在AppAnnie的2019年12月中國應用收入Top10榜單中,網易雲音樂首次上榜。
圖片來源:AppAnnie
根據網易公布的財報,2019年第四季度,創新與其他業務營收為37.2億元,同比增長17.9%,其中,網易雲音樂收入再創歷史新高,會員收入同比翻番,數字專輯和直播的收入也增長迅速。 收入增長與網易雲音樂用戶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能力息息相關。 95後正逐漸成為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的活躍主力。2019年,網易雲音樂用戶增長迅猛,在第二季度突破8億大關。網易雲音樂副總裁李茵曾在演講中表示,95後活躍用戶佔比超過60%,新增用戶85%都是95後年輕人。 Mob研究院《Z世代大學生圖鑑》發布的數據顯示,網易雲音樂是Z世代最受歡迎的娛樂App。
圖片來源:Mob研究院
而在消費方面,Z世代還被定義為消費界冉冉升起的新星。95後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更容易接受為虛擬產品付費等網際網路新鮮事物,他們也是網易雲音樂的消費主力軍。 年輕特質也讓音樂消費風格呈分眾化方向發展。 網易雲音樂副總裁丁博在分析2019年網易雲音樂歌曲榜單時提出,95後年輕人對分眾音樂的包容性很高。 在熱歌榜TOP10歌曲中,榜單上不僅有華晨宇《好想愛這個世界啊》、毛不易《二零三》等流行音樂,也有隔壁老樊《這一生關於你的風景》這樣的民謠音樂。其他最受歡迎的音樂風格還包括說唱、國風、電音、搖滾。 除了華語音樂,海外不同細分類型的音樂也在強勢崛起。2019年,歐美音樂中,Taylor Swift《Lover》熱銷超過60萬張;韓語音樂中,BTS(防彈少年團)《MAP OF THE SOUL : PERSONA》熱銷超40萬張。高銷量的背後,是95後用戶音樂風格國際化的重要體現,對海外版權方來說是一顆最直接的定心丸。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2019年度音樂榜單
Z世代的年輕人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於是更加願意在網絡上分享交流、表達自我、追求個性、獲得精神共鳴。與其他音樂平臺相比,網易雲音樂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為年輕人提供了更舒適的社區氛圍。 社區氛圍的本質是情感連結。用戶在評論區中創作的大量UGC內容,最能代表網易雲音樂社區文化,從樂評地鐵到樂評書,總有一條樂評能恰好擊中你的紅心。 社區的情感也會隨著熱點起伏做出實時反映。2月14日晚,《歌手·當打之年》在網易雲音樂的熱度飆升,第二期中,毛不易「唱給母親」的《一葷一素》唱哭了不少網友,即便沒能逃脫淘汰的命運,但傾注感情的走心樂評賦予了這首歌別致的生命力。評論中有惋惜、有支持,更有對這首值得被傳唱作品的暖心解讀。這些都留住「被淘汰」音樂作品的最好記錄。 除樂評外,歌單、Mlog、直播等社區特色,也是活躍用戶的「精神家園」,讓歌曲、用戶、音樂人三方形成互動連接。 華納版權數字業務副總裁王詠怡女士對網易雲音樂的品牌調性十分認可,「網易雲音樂定位明晰、堅持創新,在為用戶提供精準的個性化音樂服務的同時,也滿足了用戶的情感需求,已形成良好的口碑效應。網易雲音樂創新的產品精神,與華納版權的服務理念『無限創新之心』高度契合。」
分眾和年輕的長尾力量
Mob研究院發布的《Z世代大學生圖鑑》中,另一個最受Z世代歡迎的娛樂App是B站。 網易雲音樂和B站皆以分眾圈層為起點。B站靠二次元起家,面向亞文化圈層,視頻彈幕最有特色;在早期,網易雲音樂從民謠圈走紅,文藝青年心頭好,走心熱評文案最出圈。 精細、明確的受眾群讓「社區」內部的緊密度變大,也因為志同道合、彼此理解,在社區內發言也有更好的互動體驗。 彈幕為B站用戶創造了思想交流的環境,還讓創作者迸發出新的想法 ,而網易雲音樂評論區的UGC互動,甚至會改變一首歌和一支樂隊的命運。 新媒體作者吳懟懟曾以中國臺灣樂隊落日飛車的「走紅方式」說明UGC互動的積極作用。 中國臺灣樂隊落日飛車的英文搖滾《My Jinji》,以簡單直白的歌詞配上舒緩、夢幻、憂傷的曲子,在雲村獲得許多紅心,最高贊的評論這樣寫道:祝您聽落日飛車,睡到心上人。 這句看似普通的評論,卻獲得了近10萬點讚,甚至成為後來落日飛車的非官方slogan,在樂迷間口耳相傳,無形中帶動了樂隊的出圈。
落日飛車《My Jinji》熱評
B站up主在二次創作和自製視頻方面展現了強烈的生命力,而說起原創/獨立音樂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往往是網易雲音樂。 起初,網易雲音樂文藝的調性吸引了不少有實力有特色但人氣不高的民謠類歌手,對「個性」的包容,也讓平臺容納了更多搖滾、電音、說唱等分眾圈層的用戶。 這些用戶很多都是潛在的音樂內容生產者,具備自發的創造能力,反哺社區內容。原創音樂人的入駐,能夠為平臺提供大量「UGC版權」音樂作品。 2019年 12 月,網易雲音樂宣布平臺入駐原創音樂人超 10 萬名,4個多月後,這一數據又更新到16萬。音樂人的爆發式增長,既有平臺內容創作者扶持計劃「雲梯計劃2020」等的助力,也有早期優秀音樂人聚集「打牢地基」的功勞。 「圈層」與「主流」是相對的,而年輕的屬性卻根植於平臺基因。數年後,分眾和年輕的長尾力量得以凸顯,曾經「冷門」的民謠成為「街歌」,「小破站」的《後浪》演講在「前浪」和「後浪」之間都掀起波瀾。 兩個曾經的垂直化平臺,如今蛻變成為國民級產品。 如今,B站更加重視和各大視頻平臺展開官方合作,保護up主的原創作品,同時,在熱門IP劇集採買上也毫不含糊,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就颳起一陣B站《名偵探柯南》「追劇風」。 而擁有8億用戶的網易雲音樂,也在版權之路上一路進擊。無論是吉卜力、滾石唱片、華納版權,還是以《歌手·當打之年》為代表的芒果系綜藝,都是網易雲音樂版權攻堅戰中的關鍵布局。 引入主流版權,為平臺帶來更多流量空間,豐富了平臺的音樂內容生態。合作也是一種雙向選擇,反過來,版權資源又因為年輕的社區文化滋養獲得回報和新生。 華納版權手握經典,網易雲音樂深受年輕用戶喜愛。兩者之間將擦出怎樣的火花,一切都值得關注。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