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版權的網易雲音樂離昔日輝煌還有多遠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商報

全文共2350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網易雲音樂近期動作不斷,並在近兩個月內接連與吉卜力工作室、滾石唱片和華納版權達成戰略合作,獲得大量音樂詞曲版權,進一步擴充旗下曲庫,這讓一度飽受版權之苦並引發用戶爭議的網易雲音樂,擺脫了此前的版權短板。現階段,網易雲音樂也正將旗下業務進一步延伸,並向用戶推出包括視頻、直播在內的多種新產品和新服務,但從整體情況來看,網易雲音樂尚未重新實現此前最為輝煌的狀態,此時的網易雲音樂距離昔日輝煌究竟還有多遠?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官網截圖

01

快速補倉

5月12日,網易雲音樂正式宣布,公司與華納版權達成戰略合作,獲得後者130萬首音樂詞曲版權,其中既有Eric Clapton、Katy Perry、Madonna等國際音樂人的相關版權,也涵蓋A-Lin、陶喆、李宗盛、蔡健雅、羅大佑等多位華語歌手、音樂人的詞曲版權。

華納版權只是網易雲音樂近段時間在版權領域的動作之一。今年3月,網易雲音樂先是宣布與吉卜力工作室達成獨家版權合作,獲得《龍貓》《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等多部動畫的音樂作品版權,隨後又宣布與滾石唱片達成戰略合作。與此同時,國內多部綜藝如《歌手·當打之年》《聲臨其境》第三季等音樂作品版權,也被網易雲音樂抓在手中。

網易雲音樂在版權領域的持續加碼,與該公司此前因版權稀缺而受到質疑的狀態形成對比。公開資料顯示,前幾年裡,版權一度是網易雲音樂的軟肋,並曾因問題被其他在線音樂平臺多次起訴,或是出現大量歌曲被下架的情況,這也導致部分用戶選擇離開網易雲音樂,轉而使用其他音樂App,這也使得該公司此後不斷在版權領域加碼布局。

隨著各項合作不斷展開,網易雲音樂逐步擺脫版權的桎梏,據網易雲音樂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公司目前已和國內外200多家音樂公司達成版權合作,曲庫總數超過3000萬首。

曲庫數量的提升,也吸引了部分用戶關注網易雲音樂。據七麥數據顯示,5月13日,網易雲音樂在iPhone端音樂類App的排名為第二位,僅次於酷狗音樂,而在安卓端,網易雲音樂則位列第三位,落後於酷狗音樂、QQ音樂。另據艾瑞指數2020年1月在線音樂App排名顯示,網易雲音樂則位列第四位。但以上數據與網易雲音樂最為輝煌時常居行業排名第二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樂評人王樂表示,此前版權缺失的硬傷讓部分用戶轉向使用其他音樂App,儘管有的用戶隨著版權的逐步擴充重新回到網易雲音樂,但也有部分用戶徹底離開,這一損失是無法避免的,需要通過後續的布局再次增強用戶的關注與粘性。

02

布局變陣

為了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網易雲音樂也調整業務布局,並在延長產業鏈條上頻頻出手。

以近期與多家公司的戰略合作為例,雙方便並非只盯準版權這一個領域,而是瞄向更大的範圍。其中,網易雲音樂與華納版權計劃在音樂IP開發、在線K歌等音樂產業上下遊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而此前與滾石唱片的合作,網易雲音樂也曾透露雙方將在音樂版權、藝人發掘培養、音樂IP深度開發、原創音樂、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領域展開合作。

與此同時,網易雲音樂還不斷推出更多產品與服務,如上線視頻功能、Mlog功能,Look直播等,讓曾經的音樂體驗覆蓋至更多形式,但這一系列動作在用戶群內出現了高低不一的評價。

部分認可的用戶表示,更多功能的出現增加了音樂的新玩法,強化用戶之間的交互性。但另一部分用戶則認為,網易雲音樂此前能夠獲得認可離不開較好的社區體驗感,可目前這一體驗感卻在下滑。樂迷王崢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如今網易雲音樂推出的新產品雖然形式更多,但質量卻並不高,評論區內含金量較高的內容越來越少,視頻、Molg裡的優質內容也只是少數,反而覺得失去了曾經的純粹感,顯得有些花裡胡哨。」

對於用戶評價不一的反饋,網易雲音樂相關負責人表示,音樂作為一種內容形式,延伸性很強,可探索的地方還有很多,但這些探索最終都是圍繞音樂展開的。幫助用戶發現和分享音樂是網易雲音樂產品的初衷,網易雲音樂每次推出新業務、新產品也都是基於此展開,並給有需求的用戶提供新的選擇。

在數字文創產業智庫研究員李傑看來,在線音樂的發展趨勢必然要向多元化前進,提供更多產品並增加收入的可能性,但如何才能做好這一點,還需要持續的嘗試,同時不能操之過急,重精不重多,否則反而會加重負擔。

03

未來待期

隨著網際網路用戶紅利的消退以及前幾年各方在提升旗下版權競爭力所進行的布局,目前在線音樂平臺需要發展付費用戶來穩定自身的市場規模,同時獲得更多的造血能力。且付費用戶不只代表著對高質量單曲、數字專輯的付費,該類用戶相對穩定的特性還意味著在線音樂平臺可以創造更多玩法來延展旗下業務,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

今年2月,網易雲音樂的經營情況隨著網易財報的披露而對外公開,並稱網易雲音樂實現營收快速增長,主要原因則是付費會員、數字專輯和直播的帶動,且會員收入實現同比翻番。而這也進一步證明了付費用戶對平臺發展的重要性。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線音樂行業的市場競爭也不可小覷。且據易觀千帆此前對在線音樂App用戶重合度的分析顯示,網易雲音樂、酷狗音樂和QQ音樂重合用戶數達到千萬規模。

面對當下的市場競爭及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網易雲音樂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運營、產品、技術、市場等多方合力,幫助用戶更好地發現和分享音樂,也為音樂人和音樂作品提供更多曝光舞臺,助推國內原創音樂發展。

為了提升付費用戶的增長,在線音樂平臺也在藉助多種方式增強吸引力,而強化內容儲備則是首要必選條件。在王樂看來,優質的音樂版權是音樂平臺內容的基礎,而充足的曲庫數量則往往是用戶選擇音樂平臺的第一要素。但隨著國內音樂版權市場的不斷規範,未來音樂版權爭奪依靠的不僅是資金實力,平臺服務和用戶體驗也將成為音樂平臺拼搏的第二戰場,並決定誰能搶佔更多用戶的使用時間,提升用戶活躍度。

相關焦點

  • 「走心」的網易雲音樂還能走多遠?
    版權「阿喀琉斯之踵」今年6月份,有消息傳出網易雲音樂即將和蝦米再一次合併。而網易雲音樂之所以不斷被傳出要「合併」,原因在於手上有限的頭部音樂版權。截至2019年3月31日,騰訊音樂曲庫內包含了來自國內外音樂唱片公司的超過3500萬首歌曲。
  • 網易雲音樂做好了一切,除了版權
    當然,還有很多明星也在那天唱了歌。網易雲音樂把這些歌曲精心編錄到《中國北京鳥巢夏季音樂會》專輯中。遺憾的是,今天在網易雲音樂上,周杰倫在此專輯中只剩下由宋祖英主導的這首山歌。好在,雙方達成一個默契——給用戶帶來更優質和豐富的音樂服務體驗。不好在,百度提供不了網易雲音樂版權。
  • 版權能否絆住網易雲音樂?
    網易雲音樂又拿下一座優質版權城池。9月14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德國貝塔斯曼音樂集團(以下簡稱BMG)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音樂版權、音樂IP深度開發、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音樂上下遊領域開展深層次、多樣化的合作。網易雲音樂正在丟掉以往「佛系」的戰袍,露出隱藏已久的野心。
  • 網易雲音樂與Loen娛樂達成版權合作,韓語音樂版權再下一城
    10月2日,網易雲音樂官宣了與Loen Entertainment正式達成版權戰略合作的消息,獲得所流通批量韓語音樂曲庫授權。這也是今年5月與Big Hit娛樂達成合作後,網易雲音樂在韓語音樂版權領域的又一重要布局。當前,隨著數位音樂產業的不斷成熟和版權市場的發展,平臺方、內容方乃至普通用戶都對音樂版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 網易雲音樂之困:左有騰訊 右有版權
    如果因為不久前的阿里與騰訊達成版權互授的事情,便就此得出網易雲音樂的頹勢來臨,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結論,但那場版權事件不僅令網易雲音樂備顯尷尬,背後也切實反映出中國音樂版權管理的困局。網易雲音樂從誕生之初面臨的挑戰便是流媒體音樂的未知走向,即使中國的音樂版權管理機構走到臺前,扼住網易雲音樂咽喉的仍然是那幫唱片公司們。
  • 左手滾石唱片,右手華納版權,強勢進取的網易雲音樂版權年
    網易雲音樂的版權豐收之年對於在線音樂平臺而言,音樂版權無疑是生存的根本。 過去,版權是網易雲音樂的相對「短板」,雲村雖然在歐美、日音等分眾音樂圈層優勢明顯,但在華語流行方面不佔優勢。 2017年起,TME將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環球音樂、索尼音樂和華納音樂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版權都納入麾下。
  • 網易雲音樂 vs 騰訊音樂:一部關於版權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很明顯,版權是造成此次下架的最主要原因。網易雲音樂直言,因為和騰訊音樂沒有就版權轉授問題達成一致,歌曲只能暫時被迫下架。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網易和騰訊在音樂版權問題上的首次交鋒了。在 QQ 音樂的回應中,他們把微信「封禁」網易雲音樂的原因歸咎於對方的盜版問題。暫且先不去討論這個理由站不站得住腳,但在這次公關大戰中,雙方積怨已久的矛盾關係被徹底地攤開在了公眾面前。
  • 一波回憶殺上線 網易雲音樂獲得《龍貓》等版權
    3月13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吉卜力工作室達成版權合作,獲得旗下動畫音樂全面授權,包括《龍貓》《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崖上的波妞》等知名動畫熱門音樂作品。
  • 網易雲音樂與貝塔斯曼合作:回歸版權競爭核心
    網易雲音樂與國際知名音樂集團BMG達成戰略合作近日,網易雲音樂與國際知名音樂集團BMG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音樂版權、音樂IP深度開發、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音樂上下遊領域開展深層次、多樣化合作。BMG隸屬於德國媒體巨頭貝塔斯曼集團,早些年曾與索尼音樂合併。目前,BMG擁有全球300萬首歌曲的錄音及詞曲版權,包括知名歌手艾薇兒、小紅莓等。今年上半年,錄音及詞曲版權業務的營收達2.82億歐元,數位音樂收入在總收入中佔比近6成。
  • 網易雲音樂牽手華納版權,國內音樂版權格局或就此改變
    另一邊,網易雲音樂宣布與華納版權(WCM)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曲庫內容、在線K歌、音樂IP開發等音樂產業上下遊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同時,網易雲音樂將獲得華納版權130萬首音樂詞曲版權。如果沒記錯,國內音樂平臺與三大唱片有關的版權合作消息,還得追溯到2017年5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拿下環球音樂版權的獨家代理,集齊了華納音樂、索尼音樂、環球音樂的獨家版權。
  • 網易雲音樂搶下華研獨家版權 蝦米音樂失去一大批歌曲
    儘管華研在公告中沒透露新的合作對象,但網易雲音樂已經等不及了:3月1日凌晨,以「網易雲音樂與華研國際達成戰略合作!」為題的H5頁面開始流傳。據網易雲音樂的人說,今夜無眠。有樂評人打趣:大概阿里音樂也是今夜無眠了。阿里音樂為何沒能續約?阿里音樂與華研不再續約,在業內早已非秘密,這與雙方的利益訴求分歧、阿里音樂的人事、業務變動有直接關係。
  • 網易雲音樂與BMG達成戰略合作 版權音樂猛增300萬首
    9月14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音樂公司貝塔斯曼音樂集團(BMG)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音樂版權、音樂IP深度開發、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音樂領域開展合作。據了解,BMG於2008年成立,是德國貝塔斯曼集團旗下全球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及音樂版權管理公司,管理著全球300萬首歌曲的錄音及詞曲版權。
  • 大買版權的網易雲音樂,會成為下個騰訊音樂嗎
    5月12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華納版權(WCM)達成戰略合作,雙方約定將在曲庫內容、在線K歌、音樂IP開發等音樂產業上下遊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而更為重要的是,此後網易雲音樂將獲得華納版權旗下音樂作品的詞曲版權。因此也讓網易雲音樂既有了陳楚生、陶喆、李宗盛、羅大佑等國內知名歌手的歌曲版權,還包括Eric Clapton、Katy Perry、Madonna等國際巨星的相關版權。
  • 網易雲音樂撬動關鍵版權 萬年老四靠社區突圍?
    時代周報記者陳婷發自上海經歷一度令歌迷深惡痛絕的灰歌單時代,網易雲音樂在版權路上的受挫局面將迎來轉機。9月14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貝塔斯曼音樂集團(以下簡稱BMG)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音樂版權、音樂IP深度開發、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方面展開合作。
  • 網易雲音樂與日本哥倫比亞達成版權合作 上線批量日語音樂作品
    近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日本哥倫比亞唱片公司達成版權合作,獲得旗下批量日本音樂作品版權授權,包括流行音樂和頗具日本特色的演歌。這也意味著,網易雲音樂成為首家與日本哥倫比亞達成版權合作的中國在線音樂平臺。
  • 網易雲音樂回應部分歌曲下架:與騰訊音樂尚未達成版權轉授
    DoNews 8月11日消息(記者 向密) 針對「部分華語歌曲下架」一事,網易雲音樂在公眾號發表文章做出回應,稱正在與騰訊音樂進行版權轉授的洽談,但由於目前網易雲音樂還沒有促成版權轉授的達成,因此必須先下架這部分歌曲。
  • 後音樂版權時代:騰訊音樂資本綁定唱片公司網易雲開啟商業化探索
    去年兩者的版權糾紛之後,騰訊音樂趕在了12月份赴美上市,成為網際網路音樂第一股,市值徘徊在300億美元左右,高昂的內容成本也讓騰訊音樂急切尋找更多變現的可能。在版權資源上後知後覺的網易雲音樂,努力解決版權庫問題的同時也開始注重商業化的探索。
  • 網易雲音樂搶下華研版權,蝦米音樂無奈上演最後的倔強
    今天,網易雲音樂與華研國際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取得華研國際旗下所有音樂的播放版權,雙方將在華語音樂的宣傳推廣和原創音樂人的扶持培養方面,展開多樣化的合作。版權問題一直是各大音樂平臺最大的障礙,就算網易雲音樂有完美的宣傳營銷和精彩的歌曲評論,但如果沒有受眾想聽的歌,會直接造成一定流量的下滑。這次能與華研國際合作,無疑加強了網易雲音樂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 版權之爭暫落下風 沒有周杰倫網易雲音樂就「沒戲」了嗎?
    11月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一份民事判決書顯示,騰訊音樂就周杰倫音樂版權糾紛起訴網易雲音樂,一審獲賠經濟損失及制止侵權的合理開支共計85萬元。 當然,這筆錢與轉授權的費用相比也微不足道。網易雲音樂方面曾透露,騰訊音樂斥巨資買下了周杰倫版權,雖然其可以授權給其他平臺,但轉授權費用不菲。
  • 網易雲音樂與蝦米又陷合併傳聞
    網易雲音樂和蝦米再一次傳出了合併的傳聞。事實上,在騰訊音樂上市後,網易雲音樂與蝦米音樂合併已被猜測多次,背後的邏輯是二線平臺抱團衝擊頭部勢力。據報導,蝦米音樂與網易雲音樂的合併事宜被二度擺上談判桌。報導援引音樂投資圈人士消息,價位可能在幾千萬元級別,「談了兩輪,具體有待推進」。另有接近交易者向媒體表示,這場交易已接近尾聲,一切只待籤字之後開香檳了。6月11日,針對這一傳聞,網易雲音樂公關部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明確表示:不實傳聞。阿里大文娛公關部相關人士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對傳言不予置評,阿里大文娛不會放棄音樂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