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醫治了一碗饃,葫蘆頭因此而誕生

2020-12-23 平媽媽菌谷

葫蘆頭泡饃是陝西西安特有的漢族傳統風味小吃。泡饃系列美食不僅有葫蘆頭,還有羊肉、牛肉等為主料的各種風味?

葫蘆頭,即豬大腸與小腸連接處的肥腸,因其熟後收縮狀似葫蘆頭,故名。

還有一種傳聞:

這是一段關於葫蘆頭來歷的傳說,雖不可盡信,但用調料將肥腸腥油味壓制住還是可靠的。

葫蘆頭屬於泡饃系列,最好吃的當屬肥腸部分。

每一家老店都有自己的秘方,尤其做葫蘆頭的店鋪,調料包(即傳說孫思邈配製的八珍調味品)就是這碗美食的靈魂。

葫蘆頭泡饃另一點最重要的在於湯,湯的好壞優劣決定著葫蘆頭的味道好壞。

制湯:首先將新鮮豬骨頭洗淨砸碎,放入鍋中燉熬,在這過程中一點點撇去湯中的浮沫,然後再加入白條雞、豬肉,放入食鹽、調料包,繼續用小火熬煮,到湯汁濃白似乳為止。

吃葫蘆頭的方法:

1、掰饃:

掰饃是第一步,泡饃的饃都是託託饃,一個二兩,九分死面,一份發麵揉起烙制而成,所以泡煮出來口感更好,生吃會比較硬比較難消化。

吃葫蘆頭泡饃的時候和牛羊肉泡饃不同,饃不需要掰的那麼小,掰成半個指節那麼大就行。

2、傳統做法:

單走:饃與湯分端上桌,把饃掰到湯中吃,食後單喝一碗鮮湯,曰「各是各味」

幹拔:煮好碗中不見湯,能戳住筷子。

口湯:泡饃吃完以後,就剩一口湯

水圍城:即寬湯大煮,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圍以湯汁,像大水圍城,泡饃上桌後,把香菜末和辣醬鋪在上面,不能攪拌,順著邊兒一點一點吃,再搭配糖蒜那滋味猶如天上人間。

葫蘆頭泡饃湯裡融入更多肥腸的味道,味醇湯濃、饃筋肉嫩、肥而不膩,來到西安的朋友們,葫蘆頭是您不可錯過的美食哦!

今兒的諞老陝就聊到這,喜歡陝西文化的朋友們,想了解更多趣談的朋友們,請繼續關注平媽媽諞老陝哦。

相關焦點

  • 「語音版」「葫蘆頭」裡沒葫蘆,文/錢國宏
    「葫蘆頭」便是一道讓我極為看重的關中傳統美食。  我在西安市內的一家飯店點了一道「葫蘆頭」。店家端上來時,嚇了我一跳!好傢夥,那碗,大如麥升,直追小盆;碗內盛著一團錦繡:雪白的粉絲,如弱柳拂風;碧綠的香菜,如綠葉襯花;饃塊斑斑駁駁,隱若仙山;嫩滑的肥腸羅列其上,猶如諸葛當年的八卦陣圖!未等下箸,那股濃香便飄入了鼻孔!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把這海碗「葫蘆頭」上下攪動一番,開始尋找葫蘆。
  • 西安「葫蘆頭」中乾坤大
    西安的風味小吃源遠流長,品種繁多:臘羊肉夾饃、金線油塔、黃桂稠酒、泡泡油糕……其中,字義古怪的葫蘆頭最能引發食客的好奇心,老字號的「春發生」展臺前人頭攢動,爭相食之。  「哇噻,這個東西好怪,為什麼叫做葫蘆頭呢?」來自香港的嘉賓翟偉平一副躍躍欲試的架式。  穿一襲青衣的中式裝的妙齡女郎含笑解答疑惑分發資料,頭戴白帽的廚師則現場烹製。
  • 西安的深秋,暖和的葫蘆頭,一碗足以治癒所有寒冷!
    其實葫蘆頭是豬大腸與小腸連接處的那段腸子,切開後形似葫蘆,因此得名葫蘆頭,非傳說中孫藥王的葫蘆。冬天冷颼颼時,來上一碗咕嚕下肚,真是快哉! 葫蘆頭關鍵詞: 饃塊潔白晶亮、軟綿滑韌,肉嫩湯鮮,肥而不膩,醇香撲鼻。 掰饃
  • 這碗葫蘆頭泡饃西安人也很少見,一碗45全是肥腸頭
    給老陝一個饃能夾世界,能泡地球,這個段子有意思。西安泡饃的吃法多種多樣,今天專說葫蘆頭。碗大不大看茶杯,低頭吃飯整張臉都埋進去了,要的就是這份暢快。無敵好這一口,幾天不吃葫蘆頭就想。葫蘆頭泡饃是西安的傳統小吃,俗稱豬大腸泡饃。
  • 陝西省西安市「推薦美食」:皇城軒葫蘆頭(韋曲北街店)
    葫蘆頭泡饃是西安特有的傳統風味佳餚,它味醇湯濃、鮮香可口,饃筋肉嫩,肥而不膩,名聞遐邇,是西安城內有名的風味食品,最早發源於唐代。據傳在當時的京城長安,有一種名叫「煎白腸」的食品出售,是用豬腸肚做的,起初食者寥寥無幾,後經藥王孫思邈品嘗推薦後改良後發揚光大。
  • 西安的深秋,太適合來一碗暖和的葫蘆頭
    這兩天的西安簡直讓人瑟瑟發抖說冷就冷一點都不留餘地尤其是早晚的寒氣逼人讓人只想咥一碗熱乎乎的葫蘆頭暖手暖胃再暖暖心那麼,誰家葫蘆頭好吃?你可以坐在窗邊或外頭,要上一碗葫蘆頭自己掰饃,冰峰梆梆肉配齊整,邊吃邊感受城牆根下的慢生活,享受~葫蘆頭香味很濃鬱,老闆也很熱情,路過你身邊的時候還會提醒你可以免費加湯,把饃掰成小塊,浸入在湯裡,饃吸收了帶有油脂香的湯汁,卻也不會被泡軟還是很筋道
  • 葫蘆頭中有乾坤,與羊肉泡饃齊名的美味
    今天,筆者想和大家介紹下葫蘆頭的做法。常聽人說起:「不知葫蘆裡賣什麼膏藥?」究竟葫蘆裡賣的是哪門子膏藥,竟能讓一味平凡無奇的小食,化身而成陝西著名的小吃,並與羊肉泡饃齊名至今?店家感激孫思邈義助,為了紀念這段「奇緣」,特將藥葫蘆披紅掛彩,高高懸掛門口。日子久了,人們以物名食管它叫「葫蘆頭」。我在想,葫蘆頭的名字,應和其形狀有關。原來其材料專用豬大腸與小腸相接處三十公分左右的肥腸,因煮熟後會收縮,像極了葫蘆頭。此外,純吃葫蘆頭的人不多,一般人喜歡與羊肉泡饃一樣,跟掰好的饃一起吃。
  • 西安粉巷裡的「春發生」,少有的國營餐館,進門你得先掰饃
    提起「葫蘆頭泡饃」,作為老陝,尤其西安市民,幾乎是無人不知。 「葫蘆頭泡饃」,是西安特有的傳統風味佳餚。西安葫蘆頭泡饃館很多,尤以「春發生」飯店為正宗。它味醇湯濃、鮮香可口,饃筋肉嫩,肥而不膩,名聞遐邇,享譽中外。春發生店其實位於南院門街上,並不在粉巷。
  • 葫蘆頭與梆梆肉——西安最接地氣的舌尖美味
    但要論及西安最接地氣的舌尖美味,必須給葫蘆頭梆梆肉投上關鍵的一票。如果你以為西安只有牛羊肉泡饃,那就大錯特錯了。對於大部分愛吃豬肉的人來講,葫蘆頭泡饃和梆梆肉才是王道。對於葫蘆頭是個什麼東西,外地人第一次聽到可能會感覺一頭霧水,一般大眾認知來講,葫蘆頭就是豬大腸,因大腸頭部位油脂較厚,形狀像葫蘆,因此叫葫蘆頭,不過呢,除了這個原因,其實這個名稱還有一段典故。
  • 西安美味西北一絕:葫蘆頭、甑糕、豆花泡饃,還有羊肉泡饃、涼皮
    一個大油條一塊錢,經濟實惠,一頓飯兩個油條一碗豆腐腦,也是一頓可口的早餐了。圖中這個油條是我在西安中貿廣場旁邊吃到的油條,很實惠,炸制的金黃酥脆。西安的涼皮,麵皮,米皮是當地人的家常美食,也是遊客到西安一定會體驗的美食。我喜歡吃魏家涼皮這種,比較薄,我不喜歡吃麻醬涼皮。魏家涼皮辣子,醋水,筷子挑動,攪拌均勻,夏天可以解暑,冬天可以解饞。配上肉夾饃再好不過了。
  • 西安人最愛吃的泡饃叫葫蘆頭,一碗豬大腸越肥吃著越香
    牛羊肉泡饃和葫蘆頭是西安最特色的傳統小吃,也是很多外地朋友來陝必打卡的美味。如果你吃不慣牛羊肉泡饃,一定要嘗嘗這碗葫蘆頭泡饃,個人覺得比羊肉泡還香,西安吃貨都愛。吃牛羊肉泡饃掰饃是個大工程,要掰成黃豆粒大小,方便煮透煮入味。
  • 老陝人的寶貝 滷煮火燒的「表親」 這葫蘆頭到底是個啥?
    其實在西安還有一種名吃,叫葫蘆頭泡饃。這泡饃和葫蘆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據說在豬大腸和豬小腸的連接處有一段肥腸形狀非常像葫蘆,味道異常鮮美,葫蘆頭泡饃就是用這截腸和掰碎的饃塊混合,加上滾沸的肉湯製作出來的。我對葫蘆頭的感情始於幾年前的一次西安之行。和我同行的朋友可以說是吃貨中的最高級別,我做攻略的時候,記下來的是各種文化古蹟,他查的全是各種好吃的。
  • 西安城牆下的「葫蘆頭泡饃」,一碗22元大腸軟糯,配梆梆肉真香
    西安城牆下的「葫蘆頭泡饃」,一碗22元大腸軟糯,配梆梆肉真香而在西安城牆下有一種美食就讓人吃一次就忘不了了,這就是西安特色的葫蘆頭了,一大碗吃著特別實在又滿足。對於很多遊客來說,第一次聽到葫蘆頭這個名字都會有點蒙圈,不知道這是到底是什麼美食,其實這就是當地很具特色的肥腸泡饃了。那麼這肥腸為什麼會被叫做葫蘆頭呢?
  • 土門名氣最大的葫蘆頭店,環境特別好,味道如何呢?
    因此,西安很多老字號的葫蘆頭店也比比皆是。而作為西安一處本土色彩保留得較為濃厚的地方,土門的美食也不在少數,這裡也有一家名氣非常大的胡蘆頭店。今天要來的就是這家在土門名氣非常大的店,也是附近人經常光顧的一家老店。
  • 12.8元即可吃到優質葫蘆頭……
    飢腸轆轆時來上一份,吸溜著下肚,真是「給我一個饃,我能泡遍全天下」!這不,西門口這家店就把葫蘆頭做「絕」了!可別小看這一碗葫蘆頭,製作中每道工序都是極為講究的,「湯、肉、饃」三部分馬虎不得,掰饃的手法也是重中之重
  • 鹹陽美食體驗花店巷中山街老字號噴香葫蘆頭
    環境:3.5 服務:3.5 味道:4 某天去鹹陽湖拍花,剛好把車停到了店門口,看名字挺屌,就想著忙完了過來吃一碗。大概是下午4點進的店,除了我就是服務員在了,掃了一圈感覺店內很規整(這個點早就收拾完了)跟其他店不一樣這家還可以在餐裡加菜,什麼丸子、肚子、五花肉、粉絲、豆腐、豆腐乾之類的;饃自己掰,有些幹硬掰起來很費勁,掰著就感覺標配的兩個饃不夠我吃就又加了一個,葫蘆頭的饃要掰的稍微大一些,2個大拇指指甲蓋大小或者1個半左右。
  • 西安這家三鮮煮饃一碗45,五花肉炸丸子量有半斤
    西安不愧是饃都,多種花樣的肉夾饃,菜夾饃不多說,泡饃也分牛羊肉,葫蘆頭泡饃,當然還少不了這碗三鮮煮饃。三鮮煮饃西安特色,老西安人都喜歡這一口。三鮮煮饃和牛羊肉煮饃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饃塊不用掰太小,掰小了下鍋一煮就太軟了,不好吃了。常吃三鮮煮饃的人都知道大概的價位,一碗也就20多塊錢。這碗三鮮煮饃厲害了,45一碗。先不討論價格,先看料。帶皮五花肉片,豬肉丸子,響皮,蘑菇,過油豆腐,木耳,韭黃粉絲,料足不足看看就知道了。帶皮五花肉半指厚,看圖就行。再加上其他的配菜,這碗三鮮煮饃光配料就快半斤了。
  • 醇香撲鼻的葫蘆頭
    說起「葫蘆頭泡饃」,作為老陝, 幾乎是無人不知,美味的葫蘆頭很適合冬天享用。今天,就隨著記者一起搜索西安好吃的葫蘆頭。  ●春發生(南院門店)  裝修很有特色,古色古香。精肥腸葫蘆頭味道好,湯很鮮,有胡椒的清香。配菜有黑木耳、蔥、蒜苗、韭黃,油辣子,端上來的時候滿滿的一碗,湯很多。據說現在的精肥腸葫蘆頭用的是人工養殖秦嶺野豬的大腸,吃著不膩。 ——推薦人 空空   ●春發芽葫蘆頭( 錦業三路東口)  地道的手藝、醇香的口味,是這家店吸引顧客的根本原因。和幾個朋友一起,要了幾碗葫蘆頭、一盤梆梆肉、燻腸、幾瓶啤酒,吃得那叫暢快!
  • 到「饃都」,來一場碳水狂歡!細說西安那些不能不吃的饃
    秦豫肉夾饃上過《舌尖1》,因此通常遊客較多。王奎由於分店少,相對遊客不多。子午路張記肉夾饃分店多,適合打卡去吃。,三鮮煮饃葫蘆頭泡饃則是西安本地漢族創立的一種利用豬大腸作為主料,利用豬骨,豬肉等輔以各種香料中草藥煮製而成的湯頭,然後將食客自己掰開的小塊饃配以黃花菜,木耳,粉絲等與豬大腸一起單獨煮製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