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圖
每經記者 蘇傑德 每經編輯 姚治宇
近兩年冰雪經濟成為一個熱詞,國內冰雪產業發展迅速。但令不少業內人士遺憾的是,在裝備、設備等產業鏈條上仍被國外廠商主導。
在近日舉行的ISPO北京2018第十四屆亞洲運動用品與時尚展現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雪上運動展覽的滑雪裝備、造雪機等品牌,仍然以國外品牌為主。這些品牌多是以代理分銷為主,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顧客。
目前資本市場唯一一家專門從事滑雪產業的是新三板公司卡賓滑雪(838464,OC),而其也一度面臨運營資金緊張,經營業績和規模都難言理想。卡賓滑雪總經理伍斌表示,雖然公司被稱為滑雪第一股,但由於市場發展制約,公司規模還比較小。
造雪機國產佔比僅15%
1月25日,ISPO北京2018第十四屆亞洲運動用品與時尚展進入第二天,前來參觀的運動愛好者絡繹不絕。李騰翔正在站展臺給顧客介紹最新滑雪單板,這位顧客兩年前開始喜歡上滑雪運動,併購買了六千元左右的單板,這次過來是想看看最新的單板。李騰翔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像這位過來諮詢的顧客一樣,對於滑雪愛好者來說,一般都會選擇購買一款適合自己的滑雪裝備,而國外品牌是首選。
滑雪裝備主要包括三大塊,它們分別是以滑雪衣褲、滑雪鞋為代表的服裝,以滑雪板、滑雪杖等為代表的器械,以滑雪手套、護臉和滑雪鏡等為代表的配件。國內品牌已經有了一定規模,但尚不能與頂級品牌爭鋒。
李騰翔從2012年開始接觸滑雪運動,當時滑雪運動在國內剛剛興起,他認為這個行業潛在的商機巨大,他從國外滑雪裝備品牌代理商拿到了銷售權。像李騰翔這種代理分銷的商業模式,是目前國內滑雪運動產品市場的主流。
就在他從業的這幾年裡,國內滑雪產業個人消費已經有了明顯提升。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2017年冰雪季我國冰雪旅遊市場規模達到1.7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約合2700億元。簡單的與《2017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提供的數據做對比,2017年滑雪人次1750萬,約佔冰雪旅遊的十分之一,也就是270億元左右。
除了個人所使用的裝備以國外品牌為主外,國內滑雪場使用的索道、造雪機等方面,國產品牌雖然增幅較快,不過也仍以國外品牌為主。上行設備從根本上決定了滑雪場的運營效率,《2017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滑雪場脫掛式架空索道按進口、國產數量統計的48條中,國產品牌達到了15條,國產索道近兩年大幅增長。2017年,全國滑雪場新增造雪機1420臺,全部造雪機數量合計約6600臺。其中,國產造雪機佔比約為15%。
一位卡賓滑雪工作人員在展會現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造雪機為例,海外品牌無論是造雪效率還是適應環境能力都高於國內品牌。
滑雪第一股業績平平
目前,A股市場還沒有完全以滑雪產業為主營業務的公司,而卡賓滑雪2016年在新三板掛牌後,由於滑雪標的稀缺性被稱為滑雪產業第一股。卡賓滑雪業務主鏈可分解為:新建雪場規劃設計→滑雪設備銷售(維修)→雪場運營管理→現有雪場升級改造,即公司所涉及的業務主鏈已覆蓋雪場開發、建設、運營的各個階段。而其業務核心為滑雪場規劃設計和設備器材及個人裝備銷售,擁有國外知名滑雪設備授予的代理資格及專業的設備維修技術。
卡賓滑雪也在公告中表示,由於我國滑雪產業起步較晚,滑雪設備製造商的製造技術與產品質量較國外知名品牌還存在較大差距,為了保證雪場運營的安全性及滑雪者的體驗感,國內雪場使用的大型造雪設備及器材主要依賴國外進口。
從經營業績來看,卡賓滑雪2016年營收1.49億元,同比增長131.61%,歸屬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91.97萬元,同比增長19.52%,毛利率為28.38%。
雖然公司掛牌後營收實現較大幅度增長,但公司現金流等方面並不理想。卡賓滑雪公告顯示,2016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4.52萬元,表明公司營運資金緊張;而2017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則為-444.7萬元。2017年上半年,公司營收為3468萬元,扣非後淨利潤虧損16萬元,但2016年上半年其扣非後淨利潤還在200萬元左右。
不僅如此,受上下遊的擠壓,卡賓滑雪資產負債率也高企,2016年底資產負債率為62.19%,應收帳款和存貨佔總資產比例合計高達67.05%。不過,卡賓滑雪認為,隨著冬奧會召開時間臨近,公司設備供不應求,需要大量流動資金向國外供應商全額支付設備採購款,以供新增滑雪場建設和設備更新需求,增加公司銷售業績、提升營業收入。
卡賓滑雪2017年籌劃發行股票補充資金。此次發行的6200多萬元主要用於自主研發生產國產壓雪車、造雪機、滑雪板等設備,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伍斌認為,滑雪產業不是能夠一下子產生暴利的行業,現階段發展冰雪產業,一定要以長期投資的角度去考慮。有著豐富滑雪產業從業經歷的他認為,冬奧會之前是滑雪場地集中建設期,真正的發展在冬奧會之後。
相關連結
冬奧會「前夜」滑雪產業仍在摸索 場地賺錢多靠「一錘子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