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滑雪裝備主導中國百億市場 國內滑雪第一股也面臨資金緊張

2020-12-12 每日經濟新聞

CFP圖

每經記者 蘇傑德 每經編輯 姚治宇

近兩年冰雪經濟成為一個熱詞,國內冰雪產業發展迅速。但令不少業內人士遺憾的是,在裝備、設備等產業鏈條上仍被國外廠商主導。

在近日舉行的ISPO北京2018第十四屆亞洲運動用品與時尚展現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雪上運動展覽的滑雪裝備、造雪機等品牌,仍然以國外品牌為主。這些品牌多是以代理分銷為主,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顧客。

目前資本市場唯一一家專門從事滑雪產業的是新三板公司卡賓滑雪(838464,OC),而其也一度面臨運營資金緊張,經營業績和規模都難言理想。卡賓滑雪總經理伍斌表示,雖然公司被稱為滑雪第一股,但由於市場發展制約,公司規模還比較小。

造雪機國產佔比僅15%

1月25日,ISPO北京2018第十四屆亞洲運動用品與時尚展進入第二天,前來參觀的運動愛好者絡繹不絕。李騰翔正在站展臺給顧客介紹最新滑雪單板,這位顧客兩年前開始喜歡上滑雪運動,併購買了六千元左右的單板,這次過來是想看看最新的單板。李騰翔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像這位過來諮詢的顧客一樣,對於滑雪愛好者來說,一般都會選擇購買一款適合自己的滑雪裝備,而國外品牌是首選。

滑雪裝備主要包括三大塊,它們分別是以滑雪衣褲、滑雪鞋為代表的服裝,以滑雪板、滑雪杖等為代表的器械,以滑雪手套、護臉和滑雪鏡等為代表的配件。國內品牌已經有了一定規模,但尚不能與頂級品牌爭鋒。

李騰翔從2012年開始接觸滑雪運動,當時滑雪運動在國內剛剛興起,他認為這個行業潛在的商機巨大,他從國外滑雪裝備品牌代理商拿到了銷售權。像李騰翔這種代理分銷的商業模式,是目前國內滑雪運動產品市場的主流。

就在他從業的這幾年裡,國內滑雪產業個人消費已經有了明顯提升。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2017年冰雪季我國冰雪旅遊市場規模達到1.7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約合2700億元。簡單的與《2017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提供的數據做對比,2017年滑雪人次1750萬,約佔冰雪旅遊的十分之一,也就是270億元左右。

除了個人所使用的裝備以國外品牌為主外,國內滑雪場使用的索道、造雪機等方面,國產品牌雖然增幅較快,不過也仍以國外品牌為主。上行設備從根本上決定了滑雪場的運營效率,《2017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滑雪場脫掛式架空索道按進口、國產數量統計的48條中,國產品牌達到了15條,國產索道近兩年大幅增長。2017年,全國滑雪場新增造雪機1420臺,全部造雪機數量合計約6600臺。其中,國產造雪機佔比約為15%。

一位卡賓滑雪工作人員在展會現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造雪機為例,海外品牌無論是造雪效率還是適應環境能力都高於國內品牌。

滑雪第一股業績平平

目前,A股市場還沒有完全以滑雪產業為主營業務的公司,而卡賓滑雪2016年在新三板掛牌後,由於滑雪標的稀缺性被稱為滑雪產業第一股。卡賓滑雪業務主鏈可分解為:新建雪場規劃設計→滑雪設備銷售(維修)→雪場運營管理→現有雪場升級改造,即公司所涉及的業務主鏈已覆蓋雪場開發、建設、運營的各個階段。而其業務核心為滑雪場規劃設計和設備器材及個人裝備銷售,擁有國外知名滑雪設備授予的代理資格及專業的設備維修技術。

卡賓滑雪也在公告中表示,由於我國滑雪產業起步較晚,滑雪設備製造商的製造技術與產品質量較國外知名品牌還存在較大差距,為了保證雪場運營的安全性及滑雪者的體驗感,國內雪場使用的大型造雪設備及器材主要依賴國外進口。

從經營業績來看,卡賓滑雪2016年營收1.49億元,同比增長131.61%,歸屬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91.97萬元,同比增長19.52%,毛利率為28.38%。

雖然公司掛牌後營收實現較大幅度增長,但公司現金流等方面並不理想。卡賓滑雪公告顯示,2016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4.52萬元,表明公司營運資金緊張;而2017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則為-444.7萬元。2017年上半年,公司營收為3468萬元,扣非後淨利潤虧損16萬元,但2016年上半年其扣非後淨利潤還在200萬元左右。

不僅如此,受上下遊的擠壓,卡賓滑雪資產負債率也高企,2016年底資產負債率為62.19%,應收帳款和存貨佔總資產比例合計高達67.05%。不過,卡賓滑雪認為,隨著冬奧會召開時間臨近,公司設備供不應求,需要大量流動資金向國外供應商全額支付設備採購款,以供新增滑雪場建設和設備更新需求,增加公司銷售業績、提升營業收入。

卡賓滑雪2017年籌劃發行股票補充資金。此次發行的6200多萬元主要用於自主研發生產國產壓雪車、造雪機、滑雪板等設備,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伍斌認為,滑雪產業不是能夠一下子產生暴利的行業,現階段發展冰雪產業,一定要以長期投資的角度去考慮。有著豐富滑雪產業從業經歷的他認為,冬奧會之前是滑雪場地集中建設期,真正的發展在冬奧會之後。

相關連結

冬奧會「前夜」滑雪產業仍在摸索 場地賺錢多靠「一錘子買賣」

相關焦點

  • 目前國內滑雪設備、器材市場國外品牌佔據主導
    借著「申冬奧成功」的東風,也帶動了國內的滑雪裝備市場。在銷售額大幅增長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一個尷尬的現況:目前國內滑雪設備、器材市場國外品牌佔據主導。中高檔滑雪裝備更受青睞跟大多數中等收入熱愛的興趣愛好相同,滑雪,從來都不是一項省錢的運動。
  • 中國滑雪市場可以成為全球滑雪市場的白騎士嗎?
    在中國熱門的滑雪市場 在全球範圍內正在萎縮全球變暖讓很多「暖和」的雪場面臨生存危機。自工業革命以來,地球溫度平均上升了1攝氏度。若升高4度,70%的雪場面臨關門。老齡化對滑雪市場的影響更為明顯。根據勞倫特凡奈特的《全球滑雪市場報告》,全球滑雪人次(即滑雪者造訪滑雪場次數)從2008-2009雪季的3.5億人次,減少到2015-2016雪季的3.2億人次。美國、加拿大、法國、瑞土、義大利和老齡化嚴重的日本,這些滑雪大國的人次都在減少。
  • 滑雪在國內越來越流行,但大型雪場仍然是國外品牌的天下
    在今年下半年,健身器材第一股英派斯也已成功上市。健身行業的爆發,一方面是用戶的健身需求強烈,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全民健身」的國家戰略,而這樣兩種助力,同樣體現在冰雪產業。去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兩份相關規劃,明確提出到2022年全國滑雪場數量要達到800座,到2025年實現三億人次參與冰雪運動,屆時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 日本、韓國滑雪滑雪市場
    亞洲東部在世界滑雪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日本是這一區域的「排頭兵」,擁有滑雪場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近2000萬人愛好滑雪運動。中國滑雪旅遊在1996年亞冬會後逐漸興起。1987年,韓國僅有5、6家滑雪場,隨著時代進步及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滑雪旅遊日漸風行。
  • 滑雪裝備+新科技 冰雪產業鏈依然存在價值窪地
    但國內滑雪裝備方面並未擁有自己的品牌,相反國外滑雪裝備品牌層出不窮,而且滑雪裝備也非常專業。隨著我國滑雪運動的普及與發展,許多滑雪愛好者已不局限於到滑雪場租滑雪裝備,而是自己購買滑雪裝備,但放眼國內滑雪裝備品牌知名的不多,想要購買專業的滑雪裝備只能選擇國外品牌。
  • 冬天滑雪,撐起萬億市場
    serina 告訴電商在線,之前國內沒有專門租賃滑雪裝備的平臺,買二手基本只能去閒魚。「但是在歐洲的雪山附近有非常多的租賃店。一些雪友的裝備不用了也會拿去賣,是一個比較繁榮的二手市場。具體二手裝備的折舊價格,就要看板子保養情況,我的大概折價了40%。」玩家越來越多,但滑雪仍然是個需要引路人的運動項目。今年11月,PC和比利白一起創立了熱雪 SnowFever。
  • 冬季商機看過來,全球滑雪愛好者1.1億,滑雪頭盔使用率飈升
    歐洲是全球最大的滑雪市場,滑雪人口基數全球最大,並且是每年滑雪遊客最多,滑雪場數量最多,滑雪度假村集中度最高的地區。其中,奧地利、法國、義大利和瑞士等幾個高海拔國家的滑雪遊客數量約佔全歐洲的75%。也不要小看亞洲市場。國際科研及諮詢公司Technavio的分析師認為,亞洲滑雪裝備市場尚待開發,而這個市場對促進全球滑雪裝備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國外滑雪裝備逐漸完善產業鏈 進入產業化與品牌化
    在歐美歐美是冬季運動的發源地,擁有世界上最深厚的群眾參與基礎與最先進的滑雪設施與產品,法國的Rossignal、Salomon、德國的Volkl與奧地利的Atomic、BLizard等都是從歐洲湧現而出的世界性品牌,經過激烈的區域市場競爭
  • 滑雪器材品牌競爭激烈 國外品牌佔85%市場份額
    隨著近年滑雪運動在我國日漸火熱,滑雪器材品牌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據了解,國內的滑雪器材市場,國外品牌佔據了85%以上的市場份額。眾多戶外滑雪品牌開始進駐國內各大商場、購物中心、滑雪場。目前市場上一套專業滑雪用具價格在幾千元至數萬元不等,給予消費者的選擇空間較大。
  • 中國國內滑雪十大滑雪勝地
    提到滑雪很多小夥伴就會想到歐洲的瑞士皮拉圖斯雪山、巖見沢(日本北海道)紐西蘭的皇后鎮等等,因為疫情原因出不了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國內滑雪十大目的地。1.3.長白山萬達滑雪場滑雪場設有多條國外進口的先進索道設備構成的高速纜車群,初級場地全部配有魔毯,硬體設備到達世界一流水準。萬達長白山滑雪場地處日本海海洋性氣流和西伯利亞季風氣候交匯處,降雪量大,滑雪季為11月初到4月中旬,積雪期長達140天,滑雪場三面環山,山體互為遮擋,形成避風口,溫暖享受滑雪樂趣。長白山萬達滑雪場位於北緯41度的黃金滑雪度假帶。
  • 反季節聊滑雪:雙板滑雪裝備選購淺談
    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也是滑雪方面的強國。亞洲國家中,日本是滑雪運動的最強國,其次如哈薩克斯擔、韓國等,滑雪人群也很多。中國在滑雪基礎方面很薄弱,但競技體育方面,特別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運動上,獨領風騷。
  • 獲清流資本的100萬美元天使後,GOSKI如何撬動滑雪運動百億市場
    是一個重社區的平臺,以社區+內容瞄準滑雪運動市場的百億規模。同類產品來看,雪時通過做學具裝備切入交易;滑雪助手獲聯想之星天使投資,主攻線上線下打包提供服務;而獵雲網今日報導的GOSKI當前能提供給用戶的功能如下:1.
  • 滑雪運動面臨「外熱內冷」:雪道上的冰與火之歌
    事實上,早在1996年哈爾濱亞布力舉行第三屆亞冬會之時,滑雪就已經作為一項大眾運動進入公眾視野。但直到近20年後,它才逐漸形成產業鏈條,受到資本的關注。 在最冷的1月份,無論是滑雪場、滑雪教練,還是滑雪裝備市場,都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熱度。但作為一個新興的運動產業,還未發育完全的滑雪也面臨著「外熱內冷」的挑戰。
  • 北京滑雪場設備、裝備調查:外國品牌完全佔主導
    「滑雪去」成了寒冬裡人們外出遊玩的主題詞。但與滑雪熱潮愈刮愈烈相比,國內滑雪設備裝備市場現狀卻讓人樂觀不起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國內滑雪設備裝備幾乎全被國外品牌佔領。據北京八達嶺滑雪場曹經理介紹,八達嶺雪場共有出租滑雪板1860副,其中義大利品牌諾迪卡(Nordica)1300副,奧地利品牌菲舍爾(Fischer)560副,沒有一副為國產品牌。
  • 爆紅的滑雪,新的萬億市場?
    PC告訴電商在線,從上一個雪季開始,能明顯感覺到身邊滑雪的人在變多,「很多原本不滑的也開始進入這個領域了,這是好事。」除了大批湧入的網紅熱流量外,圍繞滑雪展開的,還有隱秘的二手交易市場。serina 告訴電商在線,之前國內沒有專門租賃滑雪裝備的平臺,買二手基本只能去閒魚。「但是在歐洲的雪山附近有非常多的租賃店。一些雪友的裝備不用了也會拿去賣,是一個比較繁榮的二手市場。
  • 滑雪產業的冷與熱:裝備用品賺錢難 室內場館受資本青睞
    而上遊的滑雪板製造商——尤其是國內的滑雪板製造商,同樣面臨產品賣不出去的風險。今年的展會上,力達克絲是為數不多的國產滑雪單板品牌商之一,其創始人靳惠媛告訴記者,中國申辦冬奧會成功之後,不少資本湧入了滑雪產業,滑雪板行業內也出現很多國產品牌。
  • 中國滑雪市場飛速發展的原因及趨勢分析[圖]
    ,就北京及周邊的總人口就可以達到2000萬人,可想而知,中國未來滑雪市場的發展空間會有多大。企業組織員工去滑雪成為企業實力和興旺的象徵!個人去滑雪是文化品位和經濟實力的體現!作為一種「高消費」的滑雪運動,需要的交通工具、雪具、服裝及其裝備,過去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而今天已經是相當一部分中國人所能承受的,滑雪逐漸貼近大眾了,並且已有數量可觀的人群在追求高質量的名牌產品。社會經濟發展為大眾滑雪運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大眾滑雪運動的興起與發展也反襯出中國社會、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歷史事實。
  • 國內外運動品牌爭相布局 滑雪市場成「香餑餑」
    資料圖 圖片來自CNSPHOTO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頡宇星)我國滑雪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美國滑雪品牌斯派德(SPYDER)於近日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據中國商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外很多運動品牌都在加碼滑雪市場。
  • 冬奧會臨近帶火了滑雪遊,國內哪些滑雪場值得推薦?滑雪達人幫你...
    進入12月,滑雪季也正式拉開帷幕。今年,國內東三省、河北等地的核心雪場已被中國滑雪遊客「佔領」。 【國內滑雪場怎麼挑】 今年12月初還屬旅遊淡季,遊客來到東北雪場滑雪時,已經需要排隊乘坐纜車,國內滑雪旅遊的人氣可見一斑。據《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統計,2018年全國滑雪人次超兩千萬,全國滑雪場數量已達到742家,預計2020年將突破1000家。
  • 核心技術短板將中國滑雪器材企業擋在市場門外
    新華網哈爾濱8月19日體育專電(記者 鄒大鵬)中國自由式滑雪國家隊贊助商、德國沃克滑雪器材中國區總代理亓勇19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滑雪體育用品市場存在巨大潛力,但中國滑雪器材企業大多因「核心技術短板」被擋在了市場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