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龍場營鎮——走活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這盤棋

2020-12-15 貴州網

七星關區龍場營鎮——走活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這盤棋

發布時間:2020-03-16 17:33:06      來源:貴州網

  「黨支部有了自己的支柱產業,村集體經濟就不用愁。」站在南坡村脆紅李含苞待放的基地裡,七星關區龍場營鎮黨委書記望著漫山遍野的脆紅李樹,憧憬著美好的前景,南坡村這1700多畝脆紅李今年試花,兩年後正式進入盛產期。

  據了解,該鎮9個村(社區)都已按照「村社一體」的模式建立了合作社,並由支部書記擔任合作社理事長,推進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鞏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

  試點引領 探索農業產業新路

  2014年初,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元巖村「兩委」組織農戶代表赴四川省考察,回來後召開宣傳動員大會,在大多數思想積極、眼光長遠農戶的響應下,農戶紛紛報名登記採購脆紅李樹苗,連片種植了2400畝脆紅李,並於2015年6月註冊了七星關區龍場營鎮元巖村李子合作社,並邀請長於經營、精於管理、善於創業、樂於奉獻的複合型人才進入合作社。

  為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試點引領這張「牌」,該鎮為元巖村積極申報通村路、通組路共18.4公裡,完成了500萬元灌溉設施建設,解決了脆紅李銷售運輸和灌溉問題,期間,還向七星關區扶貧辦爭取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4.62萬元,有效解決了發展資金緊缺的問題。

  近年來,由於得到了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村「兩委」的參與,村民積極配合拉枝、施肥、除草等管護,元巖村脆紅李長勢普遍較好,今年正式進入了盛產期,試花掛果期間部分農戶最高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

  一鎮一品 塑造農業特色品牌

  龍場營鎮主動落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瞄準「一鎮一品」方向,打好政策幫扶和自主發展組合拳,落實退耕還林和脆紅李種植,將農業發展逐步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靠攏。

  有了元巖村試點的成功,鎮黨委、政府還多次組織9個村(社區)「兩委」多次外出考察脆紅李的種植環境、技術和市場等,農戶看到了脆紅李的發展前景,該鎮在轄區掀起了「脆紅李革命」。

  2017年底,立足打造「脆紅李之鄉」這一定位,在9個村(社區)推廣脆紅李種植,並組織其他8個村(社區)成立「村社一體」合作社,村集體以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入股,社員則以土地、勞動力等入股。該鎮繼續投入130多萬元種植脆紅李,最終形成了17200多畝的脆紅李規模化特色農業產業,實現貧困戶全覆蓋,保障了戶戶有產業。

  為解決好脆紅李投產前農戶收入問題,真正做到「以短養長」,大力調減低效高杆作物,該鎮通過政策幫扶,宣傳引導等方式,引導鼓勵農戶大力發展馬鈴薯、大豆、小麥、辣椒、花生等林下種植,不僅有效解決了農戶增產增收問題,也為脆紅李培育養護奠定了良好的環境。

  支部領辦 增強農業發展激情

  脆紅李逐步到了掛果期,銷售問題迫在眉睫,為增強種植農戶的信心,為給農戶打下「強心劑」,該鎮主動與貴州博林康來畜牧開發有限公司畢節分公司對接,按照「支部+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組織方式,形成農戶80%,公司15%,合作社(村集體)5%的利益聯結機制,重點解決了技術培訓和銷售方面的問題,並籤訂了農戶、公司、合作社三方協議,明確職責,還以合作社為中心,讓農戶、政府、合作社代表參與市場營銷團隊建設,確保市場良性化發展,銷售利潤達到最大化。

  該鎮還主動協調公司墊資採購化肥、農藥等物資,按市場成本價賒銷給農戶,待銷售結束從紅利中扣除墊資;公司技術人員分季節作好脆紅李管護技術指導,重點加強修剪、壓枝、施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果實品質培育等方面的技術培訓。隨著產業革命「八要素」的落實到位,農戶看到了良好的收入前景,對於發展脆紅李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隨著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科學合理的合作模式得以落實,銷售瓶頸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轄區內大部分農戶踴躍籤訂了15年的脆紅李技術管護及市場營銷合作三方協議,並積極落實黨支部、合作社和公司的各項工作安排,為脆紅李管、產、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這盤好棋,把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合作社的抱團發展、公司的商業優勢、農戶的能動性等要素有機融合在一起,優勢疊加互補,產生了裂變效應,激活了農業產業發展的一池春水,也讓黨支部在統領農村農業發展中找到了載體,真正扮演了「領頭羊」的角色,在群眾中也有威信和話語權。(七星關區龍場營鎮黨建辦主任 肖軍林)

相關熱詞搜索:七星

相關焦點

  • 七星關區:「兩包一幹」縱深推進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
    ,認真落實《畢節市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運行管理辦法(試行)》,積極探索區級總社「包產銷」、鄉級聯社「包服務」、村級分社「領頭幹」的「兩包一幹」模式,著力破解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中的發展難題,不斷推動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健康發展,為鞏固脫貧成效、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 黨支部領頭 合作社增效 七星關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描繪鄉村振興...
    百姓從觀望、質疑到積極參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成效已經清晰可見,答案不言而明。截至目前,七星關區共成立483個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全區村集體經濟積累已達3.18億餘元。其中,鐮刀灣村,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發展葡萄、蜂糖李、柑橘等特色經果林產業2700畝,矮稈經濟作物2100多畝,為全村群眾增收約335.7萬元,村集體經濟積累26.9萬元。
  • 二塘鎮:練好「三字訣」 全力推進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
    近年來,二塘鎮全力抓好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引擎」。通過練好「三字訣」全力推進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二塘鎮黨委統籌推進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明確12名包村領導牽頭督促指導12個村(社區)的創建和推進工作,同時各村(社區)的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通過法定程序選舉支部書記擔任合作社法人、理事長,如果村黨支部書記為下派的,由黨總支副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合作社法人、理事長,負責帶領合作社建立管理章程、制定分紅機制和激勵機制,逐步構建起了以鄉村兩級為主體的組織領導體系和責任體系。
  • 七星關區:「三舉措」高效推進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
    2017年,在市農科所和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宋伍社區利用原黔達公司遺留的100餘畝場地,作為跑山雞養殖基地,並整合中央下達壯大村集體資金8萬元、中央專項扶貧資金14.2萬元和社區集體自籌資金5萬元,成立了「七星綠源養殖專業合作社」,有效解決了社區涉農資金「碎片化」問題,充分發揮整合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效應。
  • 煙臺海陽朱吳鎮打造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升級版
    北洛村黨支部書記姜寶玉樂的合不攏嘴。在離北洛村不遠的高家村霹靂山,500畝的香蜜杏苗迎風招展,村書記高濤帶領著村民抓緊平整土地。「預計明年即可掛果,後年產量將大增,每畝地可收入3000-5000元,現在讓種啥我就種啥,跟著走準沒錯。」高濤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不僅僅是這兩個村,在朱吳鎮各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都幹得熱火朝天。「這都得益於鎮上搞的『大合作社』!」
  •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鋪就富民路
    今年1月,黨支部領辦的前許錦園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式註冊成立,合作社採取以集體「土地+資金」方式完成「紅股」眾籌,明確將合作社收益進行三七分成,其中村集體佔比30%、全體村民佔比70%。目前,合作社8個大棚全部完成西紅柿種植,預計2020年底集體直接收益6萬餘元。
  • 茶園鎮:打造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領頭羊 盤活資源讓資產變現
    今年以來,茶園鎮積極探索集體經濟合作社建立模式,穩步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開展,盤活村(社區)集體資源,以轄區內敦豐社區和團結村兩個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為示範引領,走出了一條村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的新路子。
  • 乳山市南黃鎮: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強化規劃謀劃 以點帶面統籌推進南黃鎮黨委牽頭全面摸排各村產業發展和村集體資產、資源情況,全面掌握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系統總結支部班子成員成功領辦合作社經驗,確定了「示範引領一批、規範提升一批、重新組建一批」的工作思路,因村制宜定路子,統籌推進支部領辦合作社,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 大方縣瓢井鎮坪興社區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發展致富產業 辣椒紅...
    大方縣瓢井鎮坪興社區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發展致富產業 辣椒紅了 日子火了 發布時間:2020-10-14 11:37:00   作者:陳忠友??
  • 乳山市育黎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近年來,育黎鎮把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檢驗基層黨建工作實效的重要抓手,按照「試點先行、示範引領、擴展規模」的發展思路,成立支部領辦合作社15個,趟出一條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集體有增收、農村有奔頭的多贏之路。  村企合作,產品銷路有保障  「上的項目能不能賣出去、能不能賣個好價錢?」
  • 27秒丨日照嵐山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8日訊 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是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村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緊密結合的重要載體。日照市嵐山區把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作為基層黨建重點項目紮實推進,確保實現「集體增收益、群眾得實惠」,加快推動鄉村振興。
  • 嵐山區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推進全域土地流轉
    去年起,嵐山區探索開展了「三變三化三集中」改革(「三變」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三化」:工業化、城鎮化、生態化建設;「三集中」:土地向合作社集中、人口向鎮駐地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其中,以「土地向合作社集中」為要義的全域土地流轉、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正一解土地撂荒和農村生產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增收等多個難題。今春,試點村莊已現新變化。
  • 七星關區楊家灣鎮: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櫻桃助民增收
    在七星關區楊家灣鎮發達村,2500多畝櫻桃樹遍植山坡,如果是春暖花開時節,仿佛一幅山水畫卷,火紅的櫻桃閃爍其中。2005年,村裡開始組織種植櫻桃,很多村民參與其中,櫻桃熟後,村民一次摘二三十斤背出去賣。嘗到甜頭的村民們開始慢慢擴大種植面積。
  • 海陽市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全域推進 同頻共振激活鄉村振興「一池...
    同時,在海陽市農村工作會議上,對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進行了全市動員、全局部署,對鎮區街道「施工隊長」、市直部門「支援隊長」、村黨組織書記「生產隊長」三個責任主體,提出了明確工作要求。整合涉農扶持政策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傾斜,梳理出24項重點項目清單,整合了市級財政扶持資金800餘萬元,建立了市鎮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提供長足保障。
  • 【大戰一百天 打好收官戰】大方縣達溪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強村...
    新寨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主要以辣椒、西瓜、香瓜、菜瓜、西紅柿等特色農作物為主導產業,是達溪鎮組織成立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之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用在於發展產業促脫貧,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實現了產業興,百姓富的良好效應,切實讓周邊群眾享受到合作社帶來的福利。」達溪鎮組織委員陳香說。
  • 「黨建·一線行動」石埠:搞好「三個結合」 提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今年以來,石埠經濟發展區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示範引領作用,將村黨支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同合作社的產業優勢、市場優勢相結合,穩步推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做好「三個結合」文章,注重質量不注重數量,避免催生空殼社,凝聚起了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 金沙縣茶園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近年來,茶園鎮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組織模式,穩步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全力盤活村(社區)集體資源,走出了一條村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的新路子。為了改變傳統農業耕作模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團結村大力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並引進重慶生態園林公司,發展兒菜種植,積極引導群眾流轉土地入股合作社,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增加群眾經濟收入。
  • 莒縣長嶺鎮:「三個聚焦」紮實推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
    目前,全鎮已確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試點村16個,註冊黨組織領辦合作社11家。聚焦責任落實,明確任務強推進。鎮級層面,成立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工作專班,黨委會定期調度工作進展;落實「一線工作法」、召開成立大會、登記註冊運營等各個環節進行跟蹤指導,幫助各村黨支部制定合作社章程、建立相關規章制度,既確保各村黨支部準確掌握,又保障社員合法權益。
  • 石場鄉鹿崽樓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探索路徑促增收
    石場鄉鹿崽樓村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引領,統籌組織,積極嘗試「新技術」,探索「新方法」,全力促進農業產業發展,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近日,在石場鄉鹿崽樓村集體合作社發展的小麥基地上,收割機的轟鳴聲響徹田野,群眾們正熱熱鬧鬧地收割小麥,現場一片豐收的景象。
  • 品質興農 煙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的「點金術」
    提升農產品質量,也是煙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立足自身優勢,堅持以質興農,用高品質來化解供銷難題。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統一指導下,煙臺的鄉村振興之路特色鮮明、愈走愈穩。瞄準高質量提升競爭力農產品質量一頭連著消費環節的「飲食」,一頭連著生產種植環節的產業布局、結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