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點小語種基礎,大學當然可以學小語種,不僅可以學小語種,還可以學中外合作辦學,用外語授課的專業。那沒有小語種基礎上大學會不會跟不上進度啊?怎麼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學習小語種呢?這就得聽我慢慢說了。文末送你選大學秘笈,要不要隨你哦!
話說咱們中學時候學習的外語,99%的人學的是英語,這個不僅僅是因為統一命題比較簡單,最重要是中學也沒那麼多小語種的老師不是?所以你看,如果大學的小語種只招有基礎的孩子,是不是容易竹籃打水一場空啊?壓根兒沒那麼多學生嘛。這就決定了報考小語種,不需要基礎。但是是不是一點要求沒有呢?絕!對!不!是!
報考語言類的專業,一定記住,要參加口語考試哦!很多省份口語考試是選考,既然不是必考,有很多人就不考,如果你選擇不考,那你就不要挑語言類專業報考,OK?考考考考。。。是不是朗朗上口?
像北理莫斯科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這種,分別用俄語和法語授課的學校,也是明確不需要你有相應的語言基礎的,原因就是大一你會在專業課和語言課的雙重夾擊下,「愉快」的度過,大一這一年也有部分中文授課的機會,等到了大二,你的語言頗有基礎了,哼哼,來,上全外語授課。
以上這兩所大學的教學邏輯,通用於普通大學的小語種專業,在剛剛進入大學的第一年,中文、英文和你所學的小語種可能會混雜出現在你的學習生活中,一句你好,可能要在你腦子裡面形成無數種語音:「你好」、「Hello」、「Bonjour」、「こんにちは」、「ciao」,最後選擇一種再說出口。。。等到高年級,語感養成了,也就沒那麼彆扭了。
你可能會問,我怎麼能知道一種小語種是不是合適我學呢?這個其實很簡單,作為一種交流和溝通的工具,語言其實是一種感覺、一種韻律,所以聽說要比寫更加重要。在你要選擇志願之前,在網上找一段你想報的語言的錄音,試著跟讀一下,找找語感,並且錄下來,再對比一下自己的發音和原版發音之間的區別。自己說的時候感覺越好,與原音匹配程度越高的語言,可能越適合你去學習哦。
我再來幫你問一個問題(有人會說,你怎麼知道我要問什麼?我得說,可能我足夠了解考生和家長所思所想吧,總之你看我問沒問到你心坎裡?)選擇什麼樣的大學學習小語種最靠譜呢?最靠譜之一就是語言類高校啦,這一類高校中,對應語種的師資力量雄厚,自然容易幫你成才,比如北外、上外、北語、廣外、北二外、天外、川外、西外、大外;最靠譜之二是相應語種有深厚積澱的大學,比如同濟的德語、黑大的俄語、武大的法語等等;最靠譜之三是看地域選語種,比如遼寧和山東沿海城市的日語、朝鮮語(吉林省的朝鮮語也算在內)、廣外的東南亞小語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