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文化對日本文化有什麼影響?

2020-12-12 霽月松間

日本古代文化取得的進步與發展,多依賴於對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攝取與消化。其中影響最深的是中國式的佛教文化,佛教文化的傳播促進了日本文化的形成與藝術審美的發展。

與日本駐華大使陳永華合影

作為佛教文化的偉大倡導者、支持者的聖德太子(574—622)在其攝政期間,發出興隆佛教的詔書,修建法隆寺以研究佛學,營造四天王寺詣開展各種慈善事業。並在604年,欽定《十七條憲法》,其第二條就明文規定「篤敬三寶」。聖德太子還身體力行親自書寫《法華義疏》草稿,成為日本最早的名人墨跡。

同友人鄒濤一塊

佛教寺院,它不僅僅是作為守護佛界、鎮護國家的作用,同時也肩負著政治外交的中樞和接受外來先進文化的使命。在奈良建立的法隆寺,以東院伽藍和法隆寺一起形成了以飛鳥文化為中心的斑鳩宮,供奉著與聖德太子等身的本尊救世觀音像最負盛名,人們由此寄託對太子篤信的佛教精神的深切緬懷和崇高的敬意。

另外,法隆寺大寶藏殿所藏的寶物最值得誇耀,即「法隆寺獻納寶物」,現為東京國立博物館法隆寺寶物館分管。法隆寺有許多與書法相關的資料。著名的墨跡有《法隆寺獻物帳》,金文銘文有《法隆寺金堂釋迦像光背銘》《法隆寺金堂四天王像廣目天光背銘》《法隆寺金堂四天王像多聞天光背銘》《法隆寺金堂藥師像光背銘》《法隆寺藏僧德聰等造像記銅板銘》《法隆寺戊子釋迦小像光背銘》等,這些銘文與中國北魏書風相類似,堪稱日本金石銘文的寶庫。

韓天雍 大篆鬥方 68cm×68cm 紙本水墨 2017年

韓天雍 大篆鬥方 68cm×68cm 紙本水墨 2008年

天平十五年(743),聖武天皇「盡國銅以鑄象,削大山以構金堂」。決意在奈良興建東大寺,築金堂(大佛殿)以安置盧舍那大佛。聖武天皇和光明皇后寄託大佛與宇宙中心融為一體,構築理想的佛教國家精神。東大寺的大伽藍和盧舍那大佛,成為平城京最大的寺院,與當時的法華堂(三月堂)、轉害門、正倉院寶庫一併構成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群。天平時代的雕刻寶庫,堂內洋溢著濃厚的宗教氛圍,徹底地釋放出古典的靜謐之美和詮釋出天平時代寫實性雕刻的真髓。

日本天平勝寶八年(756)五月二十日,聖武天皇御崩,在其「七七祭」的六月二十一日,光明皇后將其遺愛品獻納給東大寺盧舍那佛,以求冥福,國泰民安。這些獻納品做成目錄五卷,書有《東大寺獻物帳》的題籤。《國家獻物帳》即是其一。在《國家獻物帳》裡邊,有光明皇后書寫的《樂毅論》《杜家立成雜書要略》各一卷,王羲之書法二十卷。文書中押有489顆「天皇御璽」。據說現存的《喪亂帖》(日本宮內廳藏)及《孔侍中帖》(日本前田育德會藏)可能就是嵯峨天皇時期佚出東大寺正倉院二十卷中的斷簡(雙鉤填墨本)。題箋上署有《大小王真跡帳》一卷文物,根據《唐大和上東徵傳》載,即是鑑真和尚東渡日本時帶去的。

韓天雍 枯木逢春 68cm×136cm 紙本水墨 2015年

相關焦點

  • 唐朝的佛教文化對日本佛教的形成與發展影響有多大
    唐代長安城不但是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而且也是佛教的中心。長安城內宏偉的佛教寺院、規模空前的譯經事業、諄諄善誘的高僧,吸引著遠道而來的日本學問僧、請益僧。(學問僧,來唐學習佛法的僧侶;請益僧,已在本國學有專長,帶著疑難問題來唐質疑問難的僧侶。)波濤洶湧的東海,並不能阻擋日本僧人追求佛理、質疑問難的決心。
  • 中國佛教思想對日本文化思想的影響——邱紫華
    其根本原因在於一個民族引進某種文化、宗教必須在很大程度上適應其急迫的需要和固有文化的基本特點。佛教在移植日本的初期受到抵制有幾個原因:首先,日本當時的神道思想已基本確立,任何宗教都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所以佛教受到排斥。儒學是一種先進的理性思想和文化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適宜於日本社會生活現實的需要,儒學本身不具有排他性,其崇奉的「天地君親」也正是日本神道自身所尊崇的對象。
  • 日本禪文化對日本古建築有什麼影響?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在吸收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河民族文化。長期以來,中國漢唐文化是日本的參照對象,而唐代對日本的影響最為深遠。在日本的古建築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唐代古建築的影子。
  • 中國佛教的傳入,對日本本土「禪」文化的形成和庭院建築的影響
    佛教文化在東南亞文化圈的形成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的造園藝術在很早以前就深受佛教文化影響,並且逐漸擴散至其他漢文化圈國家之中。日本的庭院藝術,特別是在國際上享譽盛名的枯山水藝術,正是在中國佛教傳入之後,才慢慢發展起來的。這種富有禪意的審美對日本人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了明治維新西方造園藝術開始傳入日本。
  • 為什麼印度文化對中國影響那麼大,而中國文化卻影響不了印度?
    更為深遠的是,對中國人的思想思維,以及道德倫理的影響。比如勸人行善的思想。因為在佛教六道輪迴裡,不行善的人都會遭受懲罰。中國人普遍還是能做到不主動作惡的,在歐美社會,是基督教的教義教育人們行善。在整個佛教國家社會裡,不管是南傳佛教的泰國還是漢傳佛教裡的日本,都是佛教在教人們要多多行善。
  • 從天而降的敦煌飛天——佛教神話和道教神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明朝著名神魔小說《封神演義》提到過這些神話,但是在《封神演義》中,他們都被中國化了,而且《封神演義》中燃燈佛,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全部變成了「道長」,這也是道教文化對於佛教文化的影響了,此外天龍八部中的神鳥迦樓羅,龍族納迦對中國的鳳文化,龍文化也有很大的影響,還有就是香神乾闥婆與樂神緊那羅了,但是在敘述這些之前,我們先來說說中國的本土道教神話。
  • 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卻是學中國而建,堪稱日本佛教文化裡程碑
    許多中國遊客去日本旅行,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那就是日本的很多景色、文化和歷史與中國有著相似之處。沒錯,中國與日本,在歷史長河之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中國與日本的相似之處,也體現在宗教文化方面。遊人去日本的大阪旅行,想必都會去參觀四天王寺。四天王寺是日本最古老的建築群落之一,它是日本佛教最早的寺院,也是日本最古老的官家寺院。不少遊人都覺得,它像極了中國的寺廟。沒錯,其實它就是仿造中國寺廟的建築模式而建。
  • 佛教文化與近代中國——高振農
    佛教文化,含義甚廣,舉凡翻譯過來的經典和中國僧人自己撰寫的佛學著述,佛教建築,佛像雕塑,佛教繪畫,佛教音樂,甚至佛教儀式等等,都可以稱之為佛教文化。但是,我在這裡所講的佛教文化,主要是指佛教理論,或者說是佛學思想;所論述的,也就是佛教理論或佛學思想在近代中國的各個領域裡所起的影響與作用。佛教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日本飛鳥時代,是一個以佛教文化為中心的充分吸收漢族文化的時代
    法隆寺的金堂中有釋迦三尊像、藥師像,夢殿中還有木質觀音像。這些佛像明顯吸收了中國北魏佛像的藝術手法。中宮寺的彌勒菩薩木雕像則受南朝梁的影響很深。由於當時的中國佛像藝術受波斯、印度影響很深,引進中國佛教藝術的飛鳥文化也是如此。隨著佛教的傳入,日本對佛教典籍的研究逐漸深入。聖德太子是一位篤信佛教的信徒,他親自對佛典進行了研究和注釋。
  • 宋元佛教宗派在日本的影響:禪宗——中國佛教主流
    我們都知道,宋元時期的佛教傳入了日本,那麼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會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毀佛以後,中國佛教一時凋零衰敗。六年宣宗即位,令各道增置八寺,大中元年(847年)又令會昌五年所廢寺聽僧尼修復,由是佛教稍稍復甦。
  • 茶文化的本質是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的結合,也有佛教文化的影響
    茶文化的本質是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的結合,也有佛教文化的影響當今社會正處於一個大變革時期,精神文明的發展速度落後於高速發展的物質文明,社會貧富差距加大、社會矛盾加深。中國茶文化是經過數千年發展演變而形成的獨特文化形態,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歷史積澱、文化積累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以茶德比擬人德,要求自身素養的內化提升。茶文化有助於調節人的內心平和、提升人的道德素養、開闊人的胸懷,並將禮茶人的思想提升到新的高度。儒家思想所崇尚的德與茶文化的潔是對等的,因此,進行儒家思想與茶文化內在關聯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唐朝文化對日本產生的影響
    日本在很早之前使用的中國漢字,一直使用中國的典籍。直到空海、吉備真備等人從唐朝求學歸來後,才仿照漢文草書創造了平假名,又用漢字的偏旁創造了片假名,這樣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但是在很長的時間內,日本的大部分典籍仍然使用漢字。
  • 佛教文化的社會價值與影響——學誠法師
    [2] 歷史學家斯賓格勒(1880~1936)曾說:「世界歷史即是各偉大文化的歷史」,「民族乃是文化的產物而非文化的作者。」[3] 可以說,佛教是第一個真正超越了民族界限的偉大文化。歷史上,佛陀的法音遍及亞洲各個角落,各個民族幾乎都有過或長或短的「佛教化」時期,佛教因而成為亞洲各民族共同的文化母親以及聯繫彼此的精神紐帶。其二,光還是智慧與輻射力的象徵。
  • 日本:文化 廣泛地吸取中國文化
    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有密切的聯繫,廣泛地吸取中國文化是日本文化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日本最初沒有自己的文字。大約自三世紀起,中國文化通過大陸移民經朝鮮傳入日本。從此日本人可以用自己的文字記事作文,表達思想,對發展民族文化有重要的意義。古代日本人信仰神道教,神道教是源於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信仰,認為日月風雷,山石湖海以及其他許多動植物都有神靈。祖先崇拜在宗教信仰中也佔重要地位,每個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祖神。大和國家統一後,皇室力圖把自己的祖神天照大神說成是君臨諸神之上的主神,但這一企圖不為其他氏族所接受。
  • 【文化】日本佛教簡史(2)
    他還著有《出家大綱》、《日本佛法中興願文》等。他寫的《吃茶養生記》介紹了中國的吃茶風習和吃茶方法,對日本普及飲茶有很大影響。   榮西的弟子有行勇、榮朝、明全等人。在榮西之前,從奈良對代以來,禪宗已陸續傳到日本,但皆未獨立。榮西雖兼傳天台、真言二宗,但也系統介紹中國禪宗,因此一般以榮西作為日本臨濟宗的創立人。榮西的禪派,後世稱臨濟宗建仁寺派。
  • 《千年菩提路》:首部大型中國佛教歷史文化紀錄片
    首部大型中國佛教紀錄片《千年菩提路》宣傳片  這是第一部講述佛教在中國2000多年傳承和發展的紀錄片。那些歷史上最經典的佛教聖地、那些深刻影響著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高僧大德、那些穿越千年至今依然震撼著我們的精彩瞬間,在這部紀錄片裡將一一呈現……  佛陀滅度500餘年後,佛教得以東傳進入深受儒學薰陶的震旦古國,並逐步生根、發芽,乃至枝繁葉茂2000多年。期間,這個來自印度的信仰,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過怎樣的碰撞和融合?歷代高僧大德,東去西來,譜寫了多少傳奇華章?
  • 日本文化中的四大中國元素
    日本文化的形成受到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但其發展又獨具特色,並不是完全地照搬照抄,而是在經過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了今天獨具特色的文化特徵,可以說,日本文化是外來文化的選擇性與本民族優秀文化繼承的集合體,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始終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  中國儒家思想與日本傳統文化的形成  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
  • 南宋禪宗如何影響日本文化
    原標題:南宋禪宗如何影響日本文化 這個展覽的名字就叫做「禪」,是日本2016下半年規模最大的特展。 為什麼日本會舉辦這麼盛大的文化活動來紀念一個中國僧人呢?原因很簡單,臨濟義玄的信徒在日本超過五百萬。古代禪師姓名中前兩個字是地號,後兩個字是法號,臨濟指的是山東菏澤。臨濟義玄生活於中晚唐時期,是禪門臨濟宗的創始人。
  • 日本的飲食文化和中國文化有什麼不同?
    我從小就很愛吃,身在新疆,接觸到的美食的確很多,但其實我對於這種文化現象感悟並不是很深,自從學了日語和英語,學習了解了別國的文化與歷史,使我認識到不同國家的「吃」文化也是受一定的影響而發展形成的。各個國家各不相同的飲食文化與其民族性格的差異應當是有一定聯繫的。像中國對日本的文化,有一種同類感。
  • 白鳳文化前期受大陸六朝文化影響,後期受唐朝文化影響
    在日本建設律令制國家的過程中,不僅法律政治制度日趨完備,文化也欣欣向榮,形成了在日本文化史上與飛鳥文化時期構成雙璧、亦以佛教文化為軸心的文化繁榮時期——白鳳文化時期。白鳳文化因白雉年號(650-654年)而得名,但狹義的白鳳文化時期以天武朝為中心,即672年至686年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