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與安徽區劃調整,東南部的1個縣,為何併入了安徽省?

2020-12-11 轉瞬間落日殘煙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江蘇省行政區劃變遷的故事,例如江蘇省與山東省、上海市之間的行政區劃調整。今天,我們聊聊江蘇省與鄰居安徽省之間的區劃調整。除了北部的蕭縣和碭山縣被劃入安徽省之外,東南部的江浦縣也曾經被劃入安徽省,管理了2年多時間。到了1952年,才重新換給了江蘇省。那麼,江蘇省的江浦縣為何劃入了安徽省呢?我們仔細聊聊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江蘇省和安徽省曾經是標準的一家人,元朝統一天下以後,由於帝國的疆域空前遼闊,元朝在地方管理上,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中書省,也就是10個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江南行省等等。元朝雖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問題很多。在元朝統治的末期,各省的行政長官們出現了地方割據的情況。明朝驅逐了元朝以後,進一步完善行省制度,出現了「大明兩京一十三省。」明朝擁有南京和北京兩個首都,自然也有兩個直隸地區,分別是南直隸和北直隸。

南直隸地區包括現在的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南直隸地區由南京六部直接管理。17世紀中期,清朝開始入關,並且在10多年時間裡,確定了對全國的統治。清朝定都在北京,南京的地位下降,改成了江寧府。南直隸地區被撤銷,改稱為江南省。可是,清朝最高層對於江南省並不放心,因為江南省經濟太發達,而且人口眾多。僅僅是松江府和蘇州府,就承擔了全國十分之一的賦稅。

為了解決潛在的威脅,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在4位輔政大臣的主持下,江南省被分成了江蘇省和安徽省。當時,安徽省的省會選擇了皖南的安慶府,江蘇省有兩個省會,因為兩江總督在江寧府,江蘇巡撫在蘇州府。雖然安徽的省會在安慶,但是安徽省的高級官員們,一直留在南京辦公,沒有搬遷。就連安徽省的科舉考試,都是在南京舉行的。這樣的情況,讓江蘇各級官員們非常鬱悶。

這個問題從康熙朝一直延續到了乾隆朝,在江蘇官員的催促下,安徽的高級官員才搬到了安慶。因此,出現了「安徽省會在南京」的段子。由此可見,在古代歷史上,安徽與江蘇省會南京就有說不清的關係。截止現在,安徽的蕪湖等地,仍採用了全力向江浙滬三角洲靠攏發展的模式。在清朝統治的後期,隨著通商口岸的開放,江蘇地區的發展非常迅速。與江蘇省相比,安徽省的發展則明顯滯後。進入近現代歷史以後,出現了清朝滅亡、軍閥混戰等一系列階段。在漫長的歲月中,各地區的經濟根本就無法發展。

一轉眼到了1949年的1月,當時,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都已經解放,南部則還沒有解放。但各地區不能缺少管理機構,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了皖南行署區、皖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蘇北行署區,行署區的等級相當於省份。當時,江蘇省被分成了好幾個部分。江蘇省的最北部7個縣,被暫時劃入了山東省管理,南京被提升為直轄市,此外還有蘇北、蘇南兩個行署區。我國在40年代末期先後建立了10多個直轄市,南京僅僅是其中之一。

但當時的直轄市面積都很小,僅僅管理市區而已,而不能管理周圍的各個縣。當時,南京市原來管轄的幾個縣,都被劃入了蘇南行署區的鎮江專區。位於江北的六合縣,則劃入了蘇北行署區的泰州專區。此外,原本隸屬於南京的江浦縣,也位於長江以北,1949年,被暫時劃入了皖北行署區的滁縣專區。換而言之,江浦縣被劃入了安徽。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將近3年時間。到了50年代前期,我國各地區已經基本解放,而且局勢非常平穩,我國開始了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工作。

江蘇省一直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劃分成好幾個部分,並不利於經濟發展。為了統籌發展,1952年,蘇南行署區和蘇北行署區合併,重新建立江蘇省。南京市被取消了直轄市地位,成為了江蘇省的省會。原本劃入山東省的新海連市、贛榆縣、東海縣、邳縣、銅北縣、華山縣、沛縣和豐縣等地區,被還給了江蘇省(微山湖地區除外)。原本劃入安徽省的碭山縣、蕭縣和東南部江浦縣,在1953年全部還給了江蘇省。江浦縣曾經被安徽管理了3年時間,但50年代前期,便一直隸屬於江蘇省。

至於還回來的蕭縣和碭山縣,則在1955年又一次劃入了安徽省。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沒有聽說過江浦縣,因為江浦縣在2002年與浦口區合併,組建了新的浦口區。但一些中老年人由於生活習慣,仍然稱呼自己為江浦縣人。由於位於長江以北,在飲食等方面,與長江以南存在一些差異。由於位於江北,當年出現了相互排斥的情況。其實,這種情況非常不應該出現。

在建國的初期,我國很多省份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行政區域變化。例如河北省最南部的5個縣,被劃入了平原省,隨後併入了河南省。為了補償河北省的損失,河南省把自己最北部的3個縣,劃入了河北省。在各個省份中,河北省、甘肅省的變化程度最大,幾乎是東西南北中各個地區都在變化。至於江蘇省,在50年代末期,行政區劃已經基本穩定下來。關於江蘇省行政區域變化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與大家慢慢聊。

相關焦點

  • 安徽與江西的區劃調整,安徽省1個縣,為何兩次分給江西省?
    當年,安徽省的英山縣,被劃入了湖北省的黃岡地區。今天,我們聊聊安徽省與江西省之間的區劃調整。1934年,安徽省下轄的婺源縣被劃入了江西省,隸屬於江西省上饒地區管理。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既然婺源縣隸屬於安徽省,為何前後兩次被劃分給江西省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婺源縣的故事。
  • 江蘇省北部的2個縣,劃入河南省後,為何又併入了安徽省?
    因為在6年多時間裡,這兩個縣從江蘇劃入河南,從河南劃入安徽,從安徽劃入江蘇,然後又從江蘇劃給了安徽。那麼,為何會這麼混亂呢?今天,我們聊聊這幾年內,蕭縣和碭山縣的區劃問題。首先,我們需要聊聊江蘇省和安徽省之間的歷史淵源,因為兩個省份曾經是一家人。元朝統一全國以後,鑑於疆域面積遼闊,管理各地區存在很大的困難。元朝推出了行中書省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
  • 安徽省的區劃調整,總計72個縣,為何分給了兩大行署區?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安徽省行政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安徽省與河南省、江蘇省之間的區劃調整,今天,我們聊聊安徽省內部的行政區劃調整。在建國的初期,安徽省曾經被拆分為南北兩個行署區。其中,總計包括了72個縣。那麼,當年的安徽省為何被劃入了兩個行署區呢?兩大行署區合併以後,安徽省的省會為何發生了變化。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複雜的問題。
  • 江蘇省的區劃調整,總計9個縣的松江專區,為何會被撤銷?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過江蘇省各地區的區劃調整問題。例如在50年代,江蘇省與周邊的上海市、山東省、安徽省、浙江省都發生過行政區劃的調整。今天,我們聊聊江蘇省的松江專區,松江專區下轄了9個縣,屬於全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但是,1958年,總計管理了9個縣的松江專區被撤銷了。
  • 安徽蕪湖市行政區劃新調整
    5月26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向安徽省省長李國英留言提出關於蕪湖市省級開發區整合的問題稱:2018年7月20日,省政府發布皖政秘〔2018〕134號,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蕪湖市省級以上開發區 優化整合方案的批覆,批覆中第一條是「同意撤銷蕪湖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範園區、安徽蕪湖三山經濟開發區,將其整體併入安徽蕪湖長江大橋經濟開發區,使用『安徽蕪湖三山經濟開發區
  • 山東與河南的區劃調整,山東省2個縣,為何劃入了河南省?
    內部行政區劃調整的同時,山東省與周邊的河北省、河南省出現了行政區劃調整,例如在60年代,山東省的兩個縣劃入了河南省,但是留下了一塊很大的飛地。今天,我們就聊聊河南省與山東省之間的行政區劃調整。
  • 撤縣設區,蕪湖區劃大調整!
    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了一條重!磅!消!息!蕪湖三山區整體併入弋江區!撤銷蕪湖縣,設立蕪湖市灣沚區!撤銷繁昌縣,設立蕪湖市繁昌區!而在2019年12月2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宣布,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批覆同意撤銷無為縣,設立縣級無為市,以原無為縣的行政區域為無為市的行政區域,無為市人民政府駐無城鎮二壩路1號。無為市由安徽省直轄,蕪湖市代管。
  • 安徽區劃調整正當時,未來誰是安徽大黑馬城市?
    2020年7月6日安徽熱點新聞一條安徽省政府發布的新聞在各大論壇議論紛紛,國務院同意安徽蕪湖市撤縣劃區,蕪湖縣撤縣改為灣沚區,繁昌縣撤縣改為繁昌區、弋江區和三山區合併為新弋江區,此次蕪湖區劃調整規模大,蕪湖由原來四區、三縣一市調整為五區一縣一市,城市面積大幅提升。
  • 安徽省蕪湖市行政區劃介紹:已經跨越長江,5區、1縣、1縣級市
    2020年7月,安徽省蕪湖市又有區劃調整計劃,兩個市轄區合併,兩個縣進行撤縣設區。事實上,安徽省蕪湖市的行政區劃變更算是地級市當中比較大的,近年來經過三次比較大的變更,第一次是劃入了無為縣,第二次是實現了鳩江區的跨江發展,第三次則是形成了5區、1縣、1縣級市的結構,也算是比較完整。下面是安徽省蕪湖市的火車站——蕪湖站。
  • 南京兩家報紙就江蘇區劃調整作出相反報導(圖)
    報導引用了一則名為「江蘇即將進行重大區劃調整(討論稿)」的網帖,向江蘇民政廳求證,民政廳人士表示,「沒這回事」。  《金陵晚報》報導:  獲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調整擴容發展2—3個大中城市  江蘇將調整區劃合理增加城市數  □金陵晚報記者錢奕羽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出由11個部門聯合下發的通知,將江蘇、安徽兩省和包括寧波、大連、青島等在內的62個城市(鎮)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 撤縣設區密集發布,江蘇縣域發展受關注,新一波區劃大調整來臨?
    6月22日,山東發布了關於煙臺區劃調整的消息,這是近期第3個官宣撤縣設區的城市,但還沒有結束。6月2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河北邢臺進行區劃調整,將撤銷邢臺縣、任縣和南和縣併入邢臺市區。其實早在6月19日,成都、長春也宣布了要進行調整區劃。五天之內4座城市接連官宣撤縣設區,是否意味著新一波區劃大調整已經來臨?
  • 安徽省民政廳:巢湖撤分是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巢湖市區劃圖片來源:安徽省政府網站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和縣的沈巷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巢湖撤分是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安徽省民政廳負責人答新華社記者問新華網合肥8月22日電(記者楊玉華、蔡敏)安徽省22日正式宣布撤銷原地級巢湖市,並對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巢湖市為何要撤銷?
  • 山東省區劃調整,劃入河北12年的兩個縣,為何還給了山東?
    山東省曾經有2個縣,劃入了河北省長達12年時間。但是在12年以後,這兩個縣又還給了山東省。那麼,河北省與山東省之間,為何出現了這樣的區劃調整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故事,與一系列水利工程有關。
  • 安徽新一輪區劃調整熱:蕪湖兩縣將改區
    作為安徽「雙核」城市之一的蕪湖將迎來新一輪區劃調整,不同於上一輪三分巢湖為其擴容,此次只涉及蕪湖本區域內。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獨家獲悉,蕪湖目前已啟動縣改區工作,其下轄的四縣中將有繁昌縣和蕪湖縣兩縣撤縣設區,並已進入操作層面,此消息亦得到蕪湖市政府多位人士的證實。
  • 蕪湖擬大規模調整區劃:兩區合併兩縣改區,下一步無為設市
    區劃調整7年後,經濟總量僅次於省城合肥的安徽第二經濟大市蕪湖,正在實質性推動新一輪、大規模區劃調整。近日,一份題為《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補充蕪湖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有關情況的報告》(皖政【2018】45號)的文件在網絡上流傳。
  • 鳳陽縣是否併入蚌埠市,為何那麼牽動人心?
    近段時間,區劃調整問題成了眾人飯後的最大談資。最近往這個池塘裡丟進最大一塊石頭的,無過於萊蕪併入了濟南。而上一次,無過於拆分巢湖到合肥、蕪湖和馬鞍山。政治圈、文化圈、經濟圈總是和地理圈無法無縫對接,常常會留下些歷史問題。而今天在安徽呼聲最大的,可能就是鳳陽縣能否併入蚌埠。
  • 安徽區劃調整遐想:12個地級市,不能再多了
    一、安徽省基本情況安徽省位於中國大陸中東部,公元1667年建省時取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稱而得名「安徽」,地跨淮河、長江兩大水系,全省總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事實上這也非常符合安徽省的實際情況,目前的安徽省的確是正在快速崛起階段,與沿海的山東、江蘇、浙江等省相比的確差距較大。安徽省發展相對較慢的原因很多,除了政策支持及資源傾斜因素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缺少中心城市的帶動,安徽省內沒有經濟非常強的大城市,經濟活力不足,近些年來合肥崛起之後情況有所好轉,合肥成為了一個突破口,安徽目前正處於快速上升期。
  • 安徽行政區劃再調整:預構省會合肥都市圈
    根據國務院批覆,近期安慶市、銅陵市、六安市、淮南市部分行政區划進行了調整,安慶市樅陽縣劃歸銅陵市管轄;撤銷銅陵市銅官山區、獅子山區,設立銅陵市銅官區等;原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  這是繼2011年安徽大手筆「三分巢湖,做大合肥」後,當地又一次影響深遠的區劃調整動作。
  • 本輪縣級以上區劃調整已涉九省,橫跨東中西部及東北地區
    在江蘇南通之前,今年6月19日以來,已有四川成都、吉林長春、山東煙臺、河北邢臺、青海黃南、江西贛州、安徽蕪湖、湖北荊州8地相繼公布了縣級以上區劃調整方案。八地的區劃調整涉及了市轄區、縣、縣級市的撤銷、設立、更名、隸屬關係變更等。從9地所屬地域來看,本輪區劃調整範圍涵蓋甚廣,橫跨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
  • 江蘇省1個縣,劃入浙江省7年之後,為何又分給了上海市?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江蘇省與周邊安徽省、山東省之間的行政區劃調整。今天,我們聊聊江蘇省與鄰居上海市、浙江省的區劃調整,為何牽扯了兩個地區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江蘇省和浙江省的歷史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