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2020-12-17 騰訊網

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導語:三國時期蜀漢的創立可以說是所有勢力裡面最艱辛的一個,因為當時的諸侯都有身家背景,而劉備這邊只能白手起家,經過幾十年南徵北戰終於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年輕的劉禪,穩定國內局面之後開始進行壯烈的北伐戰爭,北伐期間曾經成功幫蜀漢開疆拓土,但也有過失誤,最後自己心力交瘁殞命五丈原,這個結局也讓人感到悲涼。都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戰場上打敗仗的將領那麼多,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殺馬謖?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

先來還原事情的經過,蜀漢經過幾年時間的修生養息已經兵強馬壯,各種軍需物資也堆積如山.此時曹丕剛剛離世,曹魏政局非常混亂,諸葛亮趁著這個機會向劉禪請命北伐,劉禪同意之後諸葛亮帶著大軍開赴岐山。諸葛亮修養這幾年時間他也沒閒著,曹魏隴右地區的戰備情況已經被諸葛亮輕易掌握,所以這次出兵他命馬謖帶著2萬兵馬駐守街亭要塞,另外派遣趙雲去攻打隴西方面幾個郡城。

曹魏隴西地區缺乏戰備訓練,除了天水郡有像樣的抵抗之外,其餘三個郡城都被趙雲拿下。而剛上位的魏明帝曹睿聽到這個消息後大驚,連忙派遣司馬懿到西線督軍,讓他務必趕走諸葛亮收復失地。司馬懿到西線之後冷靜分析了戰局,他認為再次攻打郡城已經很難,破局的關鍵點就在街亭,以為只要攻破這裡後就可以切斷諸葛亮和隴右地區的聯繫,屆時才能收復失地。

諸葛亮也知道街亭對於蜀軍的意義,他特意給馬謖2萬精銳部隊,而且還派遣王平做副將,希望他們兩人可以互補。但馬謖看不起草根出身的王平,他執意帶著部隊到山上紮營而且營地離水源非常遠,這下子被司馬懿找到了破綻,他命令張郃帶兵切斷馬謖的水源。馬謖哪裡是張郃這個沙場老將的對手,幾次突圍不成功之後被張郃圍殲,他和王平只能帶著小部隊突圍回到諸葛亮的營地,諸葛亮得知消息後大驚,不顧一切把馬謖處決,然後再讓隴西地區的將士們退兵。

諸葛亮處斬馬謖是有目的的,儘管劉備臨終前把蜀漢交給他,但朝廷內部和益州很多士族都不支持他,諸葛亮想徹底掌權很難。這次處決馬謖之後提拔信得過的王平接替了馬謖的職務,不久後又免去了軍中另外一個巨頭向郎的職務。這事情還沒完,等回到成都之後他又免去了趙雲這個禁衛軍統領的職務,然後把自己的弟弟諸葛均提拔到這個位置,從此徹徹底底的掌控蜀漢的軍政大權。而趙雲權力被奪之後也看清了諸葛亮的用心,他感到非常後怕,不久後鬱鬱而終。

結語:其實劉備交給諸葛亮的蜀漢是一個千瘡百孔的政權,益州本土士族和朝廷內部的關係很僵硬,諸葛亮深深知道一個王朝內部不團結的危害有多大。他這麼做也無可厚非,畢竟假如不以雷霆手段掌控蜀漢的話將會面臨內亂的危險,甚至蜀漢內部還會被曹魏和東吳滲透,屆時蜀漢輸得更快更慘。

相關焦點

  • 為何一定要殺馬謖?其實諸葛亮還有個目的,讓趙雲都感到心寒
    而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裡,出於戰爭的需要,謀略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史書對於謀略的描寫,大多都較為淺顯和簡單,實際上,很多謀略都是錯綜複雜的,遠不像史書上簡簡單單的記載的那樣,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便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 諸葛亮北伐,為何執意派遣馬謖守街亭,姜維和趙雲難道不夠格?
    可誰曾想還是馬謖失了街亭,導致這一次北伐的失敗。但在當時諸葛亮能夠動用的大將並非只有馬謖,比如說姜維和趙雲。但在最後為何執意派遣馬謖呢?其一,姜維剛剛投降歸順諸葛亮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一直講究謹小慎微,從來都不可能貿然出兵,也不可能不按常理出牌。
  • 為何一定要斬殺馬謖?諸葛亮這一目的太狠了,令趙雲都心寒
    諸葛亮,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更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謀略家。諸葛亮原本深居於隱蔽之處,後被劉備的三次登門拜訪而打動並最終決定出山幫助劉備完成宏圖大業。諸葛亮跟隨劉備期間,鞠躬盡瘁,為劉備忙前顧後,成為劉備建功立業的一大功臣。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同樣兵敗,為什麼馬謖被殺,而趙雲只是被降級
    這個時候,因為街亭已失,諸葛亮已經在退兵了,所以曹真沒有繼續追擊,但是如果街亭不失呢?曹真一定會繼續進攻的,因為過了箕谷,便是褒中和南鄭,是蜀軍運輸糧草的必經之路,就算曹真無法拿下,只要簡單的包圍,諸葛亮就得乖乖撤退。所以如此算來趙雲的失誤並不比馬謖小太多,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諸葛亮在戰後總結的時候,才會說「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
  • 為啥一定要斬殺馬謖?諸葛亮真正的目的太狠了,令趙雲都害怕
    諸葛孔明一生運籌帷幄,為蜀漢江山的建立嘔心瀝血,但是諸葛亮也犯了許多大錯,失荊州,失街亭都和諸葛孔明有不小的干係,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更是廣為人知,但是諸葛亮斬馬謖的原因卻十分複雜。 馬謖的失誤
  • 守街亭很重要,為什麼諸葛亮不用趙雲,而是用沒有經驗的馬謖?
    諸葛亮守街亭,不用趙雲,魏延,姜維,而用沒帶兵經驗的馬謖,其實是當時諸葛亮覺得派以上三人都不合適,派馬謖有諸葛亮自己的想法。姜維是剛剛投降的將領,街亭的重要性,讓諸葛亮不得不對姜維有所防範,畢竟姜維剛剛投降,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不考察一段時間就把這樣的重任交給他,外一姜維是假投降,諸葛亮不就被坑慘了。姜維不能作為守街亭的人選。
  • 諸葛亮為什麼不派姜維或者趙雲去守街亭,反而派馬謖去呢?
    因此,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春,諸葛亮親自率領眾將諸軍進駐漢中,很顯然,北伐,即將開始!因為此刻,雲集在諸葛亮身邊的,都是當時蜀漢一等一的文武大才,大軍主帥以漢丞相領益州牧諸葛亮擔任。文臣方面,則是以參軍向郎為首,帶領馬謖、楊儀、費禕等人,武將方面則以中領軍、鎮東將軍趙云為首,攜丞相司馬領涼州刺史鎮北將軍魏延、關中都督前將軍吳懿、後將軍劉琰、領軍吳班、平北將軍馬岱、將軍高翔、袁綝、陳式,中監軍、揚武將軍鄧芝,裨將軍王平等人,可以說,這絕對是當時蜀漢的豪華陣容了。
  • 司馬懿都知道馬謖徒有虛名,諸葛亮為何還要重用他?說明當局者迷
    三國故事幾乎沒有中國人不知道的。如:司馬懿與諸葛亮就是人們耳熟能詳三國故事中智慧與謀略的化身,特別是諸葛亮,在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幾乎把他描繪成了神人。為什麼如此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軍事家,智慧之神人,會看錯和用錯人,難道有識人的障礙?非也,俗語常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卻不知其子會成馬謖第二,徹底葬送蜀漢國祚
    儘管諸葛亮當時含淚應允,但是沒多久他就忘記了劉備的囑託,任命馬謖為丞相參軍,經常召見談論軍事戰略,甚至到了徹夜長談的地步。諸葛亮沒有想到,重用馬謖會成為他人生中最後悔的一件事。▲馬謖及諸葛亮劇照作戰經驗豐富的張頜迅速抓住這一機會,派人切斷水源,將駐守在山上的蜀軍一舉擊潰,街亭就此失守。街亭一失,蜀中運糧要道被切斷,諸葛亮在北伐前期的成果也因此悉數盡喪。
  • 諸葛亮和馬謖之前都沒帶過兵,為何孔明武廟十哲,馬謖言過其實?
    都是因為嘴炮能力太強,而是能力太差,最後帶來嚴重的結果,趙括因長平之戰而聞名,畢竟帶著四十多萬的軍隊被團滅,想要不成名都難,而馬謖只不過是街亭失守,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因為被羅貫中寫進《三國演義》,由於各種藝術創作,使得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個情節被世人所熟知。那麼,馬謖「言過其實」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呢?
  • 馬謖失街亭之謎:失敗的原因在哪,為什麼一定要斬馬謖?
    而縱觀漢中地區進攻中原,繞不開的其實就是五條道路,它們分別是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谷道這五條道路。但是對於諸葛亮而言,這些道路山高林深,對於軍事行動而言顯然是有著一定的弊端的。但是就在第一次北伐當中,諸葛亮幾乎就要成功了。當時來說,魏軍對於蜀漢的北伐認知還尚且不清晰,當諸葛亮先命令趙雲率領一支疑兵,兵出箕谷道,自己親自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從祁山道出擊。
  • 馬謖為什麼去山下有水源的地區而執意要在山上安營紮寨
    ,斷你軍糧,斷你水源,這樣你就如同甕中之鱉,任人宰割,馬謖不聽,依然堅持自己的真理,在山上安營扎,王平沒有辦法,只好向馬謖要了5000軍隊,任自己調遣,然後來到山下有水源的地區安營紮寨,如果有緊急情況,好接應馬謖。
  • 諸葛亮一生最怕這3人,最後1個幾乎沒人知道,卻堪稱諸葛亮的災星
    別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威風八面,仿佛天是老大他就是老二,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他也和其他人一樣,生活在密如蛛網的權力利益關係之中,有的人他惹不起,有的人他動不得,還有的人他根本就打不過。三國時代,就有這樣三個人,連諸葛亮都對他們無可奈何,敬畏交加。
  • 諸葛亮為什麼執意親徵南蠻?不是為了擒孟獲,而是為了對付這個人
    南中平叛之行異常順利。不過,這只是客套話而已,切不可當真,沒準帳後就有五百刀斧手埋伏著呢。事實也是如此,劉備的安排也耐人尋味:諸葛亮任丞相錄尚書事,尚書令李嚴為副,領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 諸葛亮英明神武,為何卻攻不下陳倉?韓信逆襲項羽神話或不可複製!
    諸葛亮上表自貶為右將軍,至於馬謖的結局,有多個版本,《三國演義》的說法是被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此外還有下獄後被殺、下獄後死於獄中等多種說法。 馬謖該不該殺?這個問題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易中天教授認為,馬謖可殺,可不殺。無論如何,馬謖之死對蜀漢來說確實是一大損失,一大悲劇,但若說他活著伐魏就怎樣怎樣,諸葛亮就不會累死云云,未免有點想當然。
  •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願派趙云為先鋒?
    要知道,這個時期的魏蜀吳已沒有人是趙雲的對手了,可以這麼說:此時的趙雲就是天下最強的猛將。這次北伐行動,諸葛亮要帶了趙雲去就多了幾分贏曹魏的把握。可是諸葛亮卻以「老將軍年事已高」為理由不願意讓趙雲北伐。其實這不過是諸葛亮的敷衍藉口而已,並不是他的內心真實想法。就按《三國演義》來說,這個時候的趙雲也不過才70歲。
  • 諸葛亮為何建議殺劉封?
    劉備不稱王稱帝還好,這一稱王稱帝,劉封的地位就非常尷尬了。自古帝王家事多,事事關生死。諸葛亮建議殺劉封,實際上是幫助劉備掃清家國身後事。劉備為什麼會收劉封為義子?《三國演義》中,劉備投奔劉表後駐紮在新野,在徐庶的幫助下殺敗曹軍取得了樊城。
  • 諸葛亮的最大敗筆!劉備為何瞧不上趙雲?只是因為3個原因!
    歷史教授梅公毅這麼評價趙云:為將之道,膽欲大而心欲細!三國將才,可當此者,魏之張遼,漢之趙雲而已。趙雲作為現代最傳神的百勝將軍,在蜀國時期,尤其劉備得了西川後,趙雲幾乎是徹底消失!這一點到了劉禪時期更加明顯,後主劉禪完全就將趙雲救命之恩忘得一乾二淨!在《三國志·趙雲傳》中,從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到30年之後,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終於下詔冊封,這還是在給別人封侯時,順帶也追封了趙雲!為什麼蜀漢壓根瞧不上趙雲,說起來不過是3點原因!
  • 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諸葛亮、張飛、趙雲
    要是關羽遵照諸葛亮的聯吳抗曹的戰略決策,與東吳搞好關係,就不會有後面的被偷襲了,再有如果關羽一心一意坐鎮荊州,而不去打襄樊,那也沒事。加上劉封孟達糜芳傅士仁沒有出手救援,多個因素疊加,最終導致荊州丟失,關羽被殺。
  • 臨終之前,劉備:萬萬不可重用趙雲,為何這麼說?原因其實很簡單
    說起趙雲大家都知道,最先是跟著公孫瓚的,後來公孫瓚衰落跟了劉備。從跟隨劉備到結束,整整三十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趙雲立下了汗馬功勞。徵戰西蜀取得勝利後,劉備賞賜了他田宅,但是被他給拒絕了,但是還說到了霍去病當時怎麼拒絕的劉徹。在他的眼中,大丈夫應該心繫家國,怎可被兒女情長纏身。